佛弟子文庫

21句話幫你去掉憂愁和焦慮

2013/04/08  大字體  護眼色

21句話幫你去掉憂愁和焦慮

人總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擁有時才會加倍懷念,而在得知自己快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又無能為力時,就尋死覓活地不肯放手,歇斯底里往往發生在這個時候,而對於生命的執著確實是到死才放手!

1、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喪失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怎麼悔恨也是無濟於事。未來的還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麼憂慮也是會空悲傷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現在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也是感覺美好的。當然,過去的經驗要總結,未來的風險要預防,這才是智慧的。

昨天已經過去,而明天還沒有來到。今天是真實的。

2、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療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喪失現在的心情。偶爾的抱怨發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休止的抱怨只會增添煩惱,只能向別人顯示自己的無能。抱怨是一種致命的消極心態,一旦自己的抱怨成為惡習,那麼人生就會暗無天日,不僅自己好心境全無,而且別人跟著也倒霉。

抱怨沒有好處,樂觀才最重要。

3、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

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

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5、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故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

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終生尋找所謂別人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庸俗的評論會湮滅自己的個性,世俗的指點會讓自己不知所措。為錢而錢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

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實,要堅定信心,擁有自我。

7、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裡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走極端總是慘遭失敗,尋找人生的智慧。

8、不要過於計較別人的評價

沒有一副畫是不被別人評價的,沒有一個人是不被別人議論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會指責「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於健談,有人又會指責「誇誇其談」;自己要是讚美別人,有人會指責「別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評,有人更會暴跳如雷,認為「多管閑事」。

光看別人的臉色,自己還活不活?擁有自我,又不囿於自我。

9、惡念越多痛苦越深

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生活?關鍵是沒有及時驅趕心中的惡魔。因為心存邪惡的念頭,就不會理智地克制自己,經常會做出悔恨的蠢事。因為沒有及時清掃心靈的灰塵,意誌薄弱者就會不時掉進深潭。因為時常鬼迷心竅,就會讓愚蠢蒙蔽雙眼,進入錯誤的岔道還不知道。

心中有惡,就會心神不寧,去惡念。

10、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嘆,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壓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負擔重。累與不累總是相對的,要想不累,就要學會放鬆;生活貴在有張有弛。心累,使人長期陷於亞健康狀態;心累,會使自己精神不振。

心別太累,學會解脫自己。

1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12、不做慾望的奴隸

人們總嘆息「飛蛾撲火」,人們總譏諷「魚兒上鉤」,人們總是笑話「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細想一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這種慾望的悲劇還少嗎?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縱自已靈魂的人,最終會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須時刻警惕不良慾望。

刪去不良慾望,不可放縱自己。

13、要活得輕鬆和快樂

不與別人盲目攀比,自己就會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就會歡樂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會遠離痛苦;不是時時苛求自己,自己就會活的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會輕輕鬆鬆。

活得太累就會痛苦不堪,知足常樂。

14、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讚賞自己。

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15、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處處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那麼人人都變成「壞人」,也就無法和平相處。以「惡」的眼光看世界,世界無處不是破殘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總有可愛處。自己多看別人的長處,就會越瞧越可愛。

聖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寬容。

16、不必一味討好別人

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一味討好別人就會失去自我,充實自己很重要。

17、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再去悔恨以前的行為,一點益處都沒有,唯一明智的辦法是,如何妥善處理後面的事情,別讓事情弄得更糟糕。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已刻成舟的木頭是無法恢復原狀的,知道了這些簡單的道理,就能心平氣和地處理遺留問題。

悔恨無任何益處,別把事情弄得更糟。

18、物質雖貧乏,心理不潦倒

物質貧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貧困。貧困常與潦倒相連,人窮常與志短相關。心理貧困,富也會淪為貧窮,心理富足,窮也能轉為富裕。物質貧乏加上萬念俱灰,會很快摧毀一個人的身體;自信自強,雖暫時物質貧乏,但好日子也會很快到來。

人窮志不短,自強不息。

19、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莫被一時之得失沖昏頭腦,一味陶醉於暫時的勝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勝利,意味著駐足停頓,陶醉勝利,意味著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鬆懈,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莫為一時之得所迷惑,誰笑得最晚,誰笑得最開心。

20、重要的是活得充實

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總憂慮明天的風險,總抹不去昨天的陰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總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今天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憂愁和焦慮。

痛苦源於不充實,生活充實就不會胡思亂想。

21、人生應當歡樂有度

適當的娛樂活動能調節情緒,無休無止的歡樂卻易轉益為害。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大凡快意處,即是多病處。」「棋可遣閑,易動心火。…」一味狂歡盡興是膚淺的人生,換來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盡興有度是達觀的人生。樂極生悲不局限於娛樂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使歡樂常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袋寶石

早上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一個漁夫到了河邊,在岸...

命運多舛、諸多不順的原因是什麼

導語:今生,為何有人善良厚道卻諸事不順,正直謙虛卻...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九大古語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01 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

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陳永壽問結局。菩薩示偈曰:節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斂...

香海禪心短信集(人生勵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與否,雖然不去計較,然而一份努力...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

怕浪費而吃掉葷菜,這樣算犯戒麼

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

【推薦】不學佛的人對佛法存在怎樣的誤解呢

不學佛的人對佛法存在怎樣的誤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一、始於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修行有沒有竅門和捷徑

在打七當中,有不少的人問怎麼做功夫,問自己究竟應該...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乾淨

參禪的目的就為著開智慧,求解脫。要專心致志來參念佛...

樓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誰不願往上爬呢?沒有衣食住的時...

積蓄的終會散失,享受的就此沒有

我們布施給別人:別人正是需要的,我們來幫助他;我們...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

光大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惠能,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

濟群法師:消滅「四害」是殺生嗎

問: 消滅四害也算殺生嗎? 濟群法師答: 據說,動物...

閑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間輿論

閑居之地, 指視昭然, 吾雖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

【佛教詞典】智火

(術語)稱 字。大教王經上曰:金剛三摩地, 字發智火...

【佛教詞典】佛性三摩耶

(術語)密教之戒法也。亦云佛性戒,三摩耶戒。...

【視頻】怎樣才叫做活在當下(懷化蓮華寺)

怎樣才叫做活在當下(懷化蓮華寺)

【視頻】護生卡通:感動獵人的狼

護生卡通:感動獵人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