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隨順世緣不攀緣

明一法師  2012/10/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減煩惱》,講了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是和周圍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我們這一個生命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和整個宇宙的存在分不開的。如果能夠做到這樣,我們隨順起世緣來自然就容易多了。

我們日常中的煩惱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攀緣,其原因不外是我、法二執。通俗地說,就是固執己見,什麼都希望做得最好,甚至於去做與自己能力相違背的事情,不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不知道我們都是在這個世界上互相依存的。當然,如果你能知道用無為的方式去做,而且能夠做得最好,又不會有煩惱那是太強了。

但是,往往不是那麼回事,往往是事倍功半,往往是煩惱重重,從一個極端陷入另外一個極端。在我們不知道做「無事」的時候,我們就從最底下做起。在不會使用「無為」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要知道我們都是在這個世界上互相依存的,那麼煩惱就會減少很多。

世間錯誤的攀緣,我們就不說了,學了佛的人一看就能看出來,而且還會覺得他們真是可笑。可是不要忘記了,我們也是從這些可笑中走過來的,不要五十步笑百步。我們雖然知道了一切都是「空」,但是我們有幾個人透得過去?我們有幾個人真正放下了?「財、色、名、食、睡」我們放下了多少?

學人自己就是一個煩惱很多的人,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樣樣具全,自己都覺得自己好笑。發覺了以後放下一些,但是還有很多是自己發覺不了的,這就更加可怕了。特別是來自於攀緣的煩惱,更加可怕。因為我們冷靜的時候容易發現,一旦起了攀緣心,自然就冷靜不下來,煩惱就因之而起。

比如我們起了一個想學通三藏的攀緣心,自己明明沒有這個條件去做,但是還在強力施為。結果家庭、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塗,三藏更學不通。結果自然煩惱不已,或者虎頭蛇尾;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更有甚者退失信心,有的人連初發心也退失,這是多麼的可怕。

如此等等很多的「善法」攀緣,這些的攀緣,認真追究也不過是貪求世間的五欲。只不過往往是自認為不是為自己貪,或者說「我執」少些,可是還是在貪成果「法執」啊。更加可怕的是還理所當然,認為是在為大眾謀利益;是在為眾生貪;是在行菩薩道;是在……為自己的貪找出種種的理由,結果自然陷入得越來越深。

應該知道為大眾謀利益;為眾生貪;為行菩薩道貪;……要知道行無為法。努力去貪,但是結果卻不要計較。否則因為起了這個攀緣心後,往往結果會不如意,然後自己就開始生煩惱。更有甚者從一個極端掉入另一個極端,失去了菩提心,甚至失去初發心。

所以,在我們不會應用無為法的時候,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減少攀緣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最簡單的開始,努力耕耘不問收穫。當你熟練掌握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無為法後,我們才可以去做更高要求的事情。這樣才不會因為自己的攀緣心去煩惱,才能步入良性循環的境界。

在我們的智慧無法看清全面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以行無為法或者說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我們就能夠最少地受到法執的影響。就不會因為我們的不理解而對結果的不滿意而產生煩惱。只要我們加倍努力地去做的時候,我們必然會與道相應,必然功不唐捐。

記得龐蘊居士有個偈子:「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岳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無為法的言說。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這樣的說教去做並且不攀緣,我們的生活就不會有什麼障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

【推薦】訴苦與抱怨反而會徒增苦惱

我說過,我不是看破紅塵來出家的,也不是因為憤世嫉俗...

心裡裝什麼就會跟什麼結緣

1.心裡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的...

解除煩惱的十條格言

1.工作是一陣子,家庭是一輩子;世間再大的成功也彌補...

煩惱為何不能克服呢

問: 有些在家人有煩惱,為什麼不能克服呢? 淨界法師...

懺雲老法師:如何對治煩惱習氣

在煩惱習氣中,要是一時念不下佛呀,就轉個環境,掃掃...

煩惱熾盛時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

隨順世緣除煩惱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斷煩惱》,講了當我們有了高...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法宇宙觀之四大部洲

這次我們再打通了整個欲界來講,咱們作為人,在四土的...

對自己和對別人要用不同的標準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

喜貪美色美味,當修如是觀法

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

為何名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過去修什麼法門,現在得名為觀世音呢?具有...

業力最怕輾轉增勝

在唯識學上說,所有的業會得果報,它必須是增長業。 你...

不原諒別人就是不原諒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遊。天漸漸黑下來了,艾子將船...

一個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沒有看到真相

怎麼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導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印光大師有關放生的開示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

台灣醫生30年淋巴癌自救成功:純素和運動

作者簡介:李豐,細胞病理權威、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國...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

吃粥有十種好處

粥有十利,這十種好處是: 一、資色,吃粥有益於身體...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

過多的慾望使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世間的人或者為物所累,追求物質,追求事業的廣大;或...

這一念清淨心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

第二個七明天過一天,後天晚上就圓滿了。因為七打得順...

蓮池大師的自規自警

提起蓮池大師,大概在佛門弟子中沒有幾個不知道他的鼎...

聖嚴法師《尊重他人,和敬為先》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我哥哥從上海帶了一串香蕉回家。...

【佛教詞典】顯境名言

(術語)表義名言之對。七識之心心所識別境也。以恰如...

【佛教詞典】迦毗陀樹

迦毗陀,梵語 kapittha,或 kapitthaka;巴利語 kapi...

【視頻】淨界法師《每個修行都在開顯自性功德》

淨界法師《每個修行都在開顯自性功德》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