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過多的慾望使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2013/02/01  大字體  護眼色

過多的慾望使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世間的人或者為物所累,追求物質,追求事業的廣大;或者為情所困,忙忙碌碌,但是卻不知道我們活著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什麼。我們往往以為,擁有自己想要的就會快樂。但是沒有想到,正是這些過多的慾望,使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了。生產力巨大的發展,更加催生了人類更巨大的貪婪,人類的慾望更加地膨脹起來,好像打開了所羅門王的瓶子一樣,內心之中慾望的魔鬼跑出來了,其實我們離快樂是越來越遠了。

有些人以結婚成家為幸福,而不知道這正是束縛的開始;我們以生兒育女為幸福,而不知道這正是牽掛的開始;我們以事業成就為幸福,而不知道這正是爭鬥的開始。所以,佛說:凡夫眾生都是遍計所執性,遇到什麼就執著什麼,因此在煩惱苦海之中不能出離。前面他認為,我得到這個目標,我就會快樂起來,但是等待他的是更大的煩惱。

第一項智慧法則:世間萬物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那麼,禪的智慧就開示我們:世間萬物為我所用,非我所有。這是指導我們物質生活的第一個智慧的原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清風明月都能夠為我所用,大地山河都能夠為我所用,為什麼要執著它呢?非我所有。不要執著,要隨緣利物,能夠為我所用,所以資源無限。非我所有,所以沒有執著心,那麼就能夠從自私的佔有到無私的奉獻,就能夠少欲知足。

我們看歷代的禪師,他們是何等地瀟灑自在。唐朝時候有位龍牙禪師,他就有一個偈子描述他的生活: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青山綠水是我家。

這是非常瀟灑自在的,不像一般世俗的凡夫,蝸牛角上去爭奪蠅頭微利,整個世界青山綠水都是我的家。

第二項智慧法則,就是我們要從心外的空間到心內的空間。要從前進的空間到回頭的空間,從有相的空間到無住的空間。

安徽的桐城市,有一個地方叫做六尺巷,與佛教的一位居士相關的。清朝時候有一位大學士叫張英,他是桐城人,在京師裡面做宰相。有一年他老家的鄰居重建房子,就佔了他家一點地盤,這個管家很生氣了,「我家老爺在京師做官,你還敢佔我們的地方。」馬上寫封信告訴張英,張英回了一封信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去跟人家爭奪地盤,鄰里之間嘛,讓他三尺又何妨。這個管家看到以後,馬上就醒悟過來,心量啊!我們不要去爭奪外在的空間,而是要拓寬我們內心的空間。你看看,萬里長城現在還在,但是當年建造長城的秦始皇到哪裡去了?所以,你這麼千里地寫一封家書過來,只是為了鄰居佔了我們一點地方,那你何必呢?值得嗎?這個管家看了以後很慚愧,馬上就不跟他爭了,就讓他了。那麼,鄰居也知道了,看到張家願意把地方讓出來,讓他三尺,他也把自己這個圍牆退後三尺,剛好就有六尺了,形成一個巷子,就叫做六尺巷。

所以我們要能夠拓寬心內的空間,不要片面地爭奪外在的空間,要從前進的空間到回頭的空間。

禪門下有一個偈子說: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用插秧來作比方,其實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從只顧往前進的這個空間回頭來看一看,就能夠深深體會到榮華富貴的虛幻不實,而從吃喝玩樂的聲色犬馬之中回過頭來,從追逐慾望滿足的貪慾之中回過頭來。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說:我們隨逐慾望,希望得到滿足。但是,隨逐慾望只會導致不滿足,使我們一直遭受六道輪迴之苦。所以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隨逐慾望呢,哪怕你天天誦經、念佛,那也只是世俗法。

所以,宋朝時候有一位慈受懷深禪師就有一個偈子說: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菩提月,淨蓮深栽濁世中。

要能夠由前進的空間到回頭的空間,要從有相的空間到無住的空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我們執著於相,執著於這些虛幻不實的、緣生緣滅的相,就會讓我們一直輪迴不息,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實也就是說,應當無所執著於世間生滅的假相而生清淨心,這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能夠放下,回歸當下本自具足的智慧,這就是佛陀、聖者的解脫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請適當低配一點

最近流傳著一個段子: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

五欲對我們的傷害

欲就是人類的慾望希求,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推薦】你在苦中作樂嗎

佛法告訴我們,如果能夠體會「色即是空」、「緣起性空...

如何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極悲觀

問: 弟子在生活中,體會到當今社會的種種五惡五痛情...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印光大師: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

不要和誘惑較勁

一天,大魚問小魚們:在一個釣鉤上掛著一條又肥又嫩、...

生活原本沒有痛苦

法國記錄片《微觀世界》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一隻屎殼...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人生是苦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無論...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間諸事,尚有因像,況無上佛法...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義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遠完美的東西,就像你認為自己已經...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差別

我們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

因果不是宿命

佛門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人便以為這是宿命論...

佛雖廣受一切供養,但心中無增減

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在竺叉尸羅國的博羅吁羅村...

怎樣觀察念佛有沒有進步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機好而又真誠心念佛的人,...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

此日不復,寸陰尺寶

有一個日本大官問澤安禪師如何處理時間:唉,我這個官...

聖嚴法師:忙人時間最多

在座的居士們,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還能夠安排時間...

諸佛為何選擇在人間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經》中,記載過一則公案帝釋天供養釋尊時,...

怎樣改掉愛計較的毛病

問: 師父,我特別愛計較,這個毛病怎麼改啊? 慧廣法...

大雄寶殿的「大雄」是什麼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對寺院的大雄寶殿都不會陌生。那裡...

清明節佛弟子怎樣做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遇到冤家對頭千萬不要生氣

我們每個人都有冤家對頭,但碰到冤家對頭我們千萬不要...

高僧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事蹟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有說到。例如《...

【佛教詞典】究竟即

(術語)台宗六即位之第六。佛果為究竟之覺悟,故云究...

【佛教詞典】減相

【減相】 p1187 瑜伽十一卷二十三頁云:云何減相?謂輕...

【視頻】佛教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教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

【視頻】大安法師《乃至十念》

大安法師《乃至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