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虛雲老和尚  2016/05/13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人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覺時,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可見人人本來是佛、都有德相,而我們現在還是眾生者,只是有妄想執著罷了,所以《金剛經》叫我們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說法,只要人識得此心。《楞嚴經》說:「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達摩西來,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當下瞭然無事。法海禪師參六祖,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智通禪師看《楞伽經》約千餘遍,不會三身四智,禮六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馬祖曰:「即心即佛。」

三世諸佛,歷代祖師,都說此心;我們修行,也修此心;眾生造業,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眾生,一切唯心造,四聖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聖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眾生,四聖不受輪迴,六凡流轉生死,無論是佛是眾生,皆心所造。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裡來個十法界呢!

十法界皆從一念生: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法界;圓修六度,總攝萬行,是菩薩法界;見局因緣,證偏空理,是緣覺法界;功成四諦,歸小涅槃,是聲聞法界;廣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愛染不息,雜諸善緣,是人道法界;純執勝心,常懷嗔鬥,是修羅法界;愛見為根,慳貪為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癡想橫生,是餓鬼法界;五逆十惡,謗法破戒,是地獄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無明,好吃懶做等等,就向下墮;除習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來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貪瞋癡習氣除掉,自見本性情淨、隨緣自在,猶如麥子一樣,把它磨成粉之後就千變萬化,可以做醬、做面、做包、做餃、做麻花、做油條,種種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麥,就不被包、餃、油條等現象所轉,餑餑、饅頭,二名一實,不要到北方認不得饅頭,到南方認不得餑餑。說來說去,還是把習氣掃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臥,動靜閑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伏其心。認得心是麥面,一切處無非面麥,就離道不遠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

心為何會生病

人與人之間,心門若無法打開,彼此防衛而無法以真誠的...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修白骨觀的三個階段

白骨觀即觀想人的身體成為白骨的修法。貪慾熾盛的眾生...

從龍樹菩薩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印度到中國,對弘揚大乘佛教貢獻最...

人生的十度修煉

1、忍得住孤獨 人生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忍得住孤獨,尤...

佛教的戒律在當今時代

何謂戒律?戒是有所不為,用來防非止惡:律是有所當為...

【推薦】今生沒有往生,下輩子就更難往生了

智者大師,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門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

過年殺生聽高僧怎麼說

春節將至,民間有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隻雞等民謠諺...

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

有些人是事業型的,有些人絕對不是事業型的,不要安排...

吾人之身體,不但今生關係密切,還會影響來世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星雲大師《心念決定命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長命。無...

處事的四種智慧

事無難易,關鍵是人能干與否。一個能幹的人,再難的事...

憨山大師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

率先邁出化敵為友的一步

從前,蘇伯比亞小鎮有兩個叫喬治和吉姆的鄰居,但他們...

善於醒覺,不要沉迷

當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一個人,從他意識清楚的說話,到變...

以這種態度來茹素,自然能身心清淨

為了健康長壽,療病養生,近年來,人們不斷從醫藥與飲...

淨界法師:唯識學對於妄想的兩種分類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佛教詞典】圓心

(術語)求涅槃圓果之心也。寄歸傳四曰:圓具圓心,遵...

【佛教詞典】焦芽敗種

指不能發無上道心之二乘。因與草芽之枯焦、種子之腐敗...

【視頻】大悲咒(天籟梵音)

大悲咒(天籟梵音)

【視頻】2023年法師們的新年祝福

2023年法師們的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