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慧法師:人生的三大缺陷

淨慧法師  2011/05/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種種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種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業、苦,這是我們一切凡夫所無法避免的三種缺陷。

(一)惑

什麼是惑呢?顧名思義,惑就是迷惑、迷妄,就是無明、煩惱,它是我們流轉生死、造諸惡業的推動力。惑主要包括貪、嗔、癡,也就是三種最根本的煩惱,我們一般稱為「三毒」。貪是對順境的貪著、貪愛;嗔是於逆境的憎惡、排斥;癡就是愚癡,不明事理,不明因果。我們時常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可見我們之所以造作種種惡業,是因為有貪、嗔、癡這三種煩惱。

(二)業

業,就是行為造作,這裡講的由惑而起的業,是指惡業,十善業道的反面,就是十惡業;我們如果對境迷惑,就會有煩惱;在煩惱的驅使下付諸行動,就成為業;業不斷累積就會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慣性作用,這叫業力。眾生就是在業力的推動下輪迴六道,自己還不覺得,這是很可悲的。

(三)苦

由造業就要感果,起惑造業所感的果報就是苦。苦是人生的一種真實、一種現實,佛教裡叫「苦諦」。就是說我們人生從根本上講,充滿了種種缺陷、不如意、不自在,這是個現實。苦也是我們的感受,我們對順心或不順心的事情,包括我們的身體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都會有好的或不好的感受,這些都是苦。為什麼說好的或快樂的感受也是苦呢?因為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世間的快樂總是不能持久,總是短暫的,你越以為好的東西,失去時也就越痛苦。所以說苦受是苦,樂受也是苦。佛教說人生有三苦、五苦、八苦,總之,有受皆苦。

上面講的惑、業、苦三者又是循環不息的。由惑造業,由業感苦;面對苦報如果不覺悟又會生煩惱,繼續造業,這樣便輪迴不息。我們怎樣改變這個現實呢?關鍵在於面對苦我們是修還是不修?是繼續隨波逐流還是跳出惡性循環?比如說,我們現生所感貧困果報,如果我們用正當的、誠實的勞動來改善生活,改變現狀,那是佛教所允許的;如果用非法的手段謀取財利,那就是在造惡業,循著惡業不斷追求,那就只有墮落輪迴生死。所以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是苦的現實,按照因果的法則去斷惑,去調整我們行為的方向,種下善的因、解脫的因,那麼我們最後所感的果報,就會是善報而不是惡報。

善報從低層次來講就是人天果報;從高層次來講,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乃至佛果。獲得善果,我們就必須在保有人生的前提下,積極地改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我們能夠持五戒,修十善,就能得人天的果報;如能進一步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攝,就能證聲聞、緣覺、菩薩的聖果,關鍵在於我們現在如何選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會觀照的人,還怕人生會不圓滿嗎

佛教有一個修行的法門,名為觀照。凡今日社會人士,不...

世間苦事無量,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

人生的試金石

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在一次火災中被毀之後,人們在廢...

十條處世必讀勵志格言

一:為人們多多少少做了一點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

天無絕人之路

老和尚問小沙彌:如果你進一步則死,退一步則亡,你應...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如何做到無慾無求

1、從世間法來說 要做到無慾 在世間法上,所謂的無慾,...

淨慧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2013年4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

工作目的是要為社會服務

問: 我有一個問題已經矛盾很久時間了,想問一下老和...

開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

聖嚴法師《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

念佛機24小時開著可奇跡般地驅蚊蠅避免殺生

轉貼:師兄們,大家好!我這裡有一個不用殺生即能驅蚊...

惟賢長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緣善果之路》

一、四種因緣果的性質 在佛法來講,有染因、染緣、染...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

接受佛心

鶴林玄素禪師,俗姓馬,時人皆稱他為馬素,後來的人更...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暗施慈悲與後人--白居易

中國古代信佛的官員中,唐代詩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

【推薦】傳印長老慈母與胞姊出家往生記

1954年夏天,傳印長老離開莊河老家,前往雲居山。六年...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

老子論幸福

幸福是人現實中的一種生活富足狀態,又是人內心的滿足...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佛教詞典】五事三性分別

【五事三性分別】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頁云:問:如...

【佛教詞典】得遍知果

【得遍知果】 p0995 瑜伽七十七卷十頁云:得遍知果者:...

【視頻】動畫:一言勝千金

動畫:一言勝千金

【視頻】動畫:了凡家庭四訓

動畫:了凡家庭四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