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老子論幸福

2015/10/22  大字體  護眼色

老子論幸福

幸福是人現實中的一種生活富足狀態,又是人內心的滿足性感受。老子沒有使用「幸福」的概念,但他認為,有一種合於天道、順乎自然的生活,人在其中無禍無咎,安於平和舒泰(所謂「往而無害,安平泰」),這就是幸福。

遵循常道 平和舒坦

根據道統萬物的理念,人們要獲得平和舒泰的生活,就應遵循天地間的常道。「無遺身殃,是謂襲常。」不願招致禍殃,就要因循常道。相反,「不知常,妄作,凶。」不識常道而任意妄為,自會引來凶險,失去幸福。

慾望是幸福的天敵

在生活中,人們把慾望的滿足視為幸福的獲得,老子則看到了事情的反面,認定慾望是幸福的天敵。因為奢欲貪得銷蝕了人的滿足感,使「慾望的滿足」永難實現,從而使幸福淪為水中之月;同時,「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奢欲貪得促使人背離天道,沒有滿足,恣意妄為,人生災禍大多由此而起。正是慾望破壞了平和舒泰的生活,哪兒還能帶來幸福?

縱容慾望會失去幸福

從表象上看,人是為了幸福才追求慾望,然而,天道運行與事物表象正好相反,人縱容了慾望,卻從根本上失去了幸福,這是人類的誤區和不幸。古典小說《金瓶梅》中的男女主人公心性機敏,大都生活富足,遺憾的是他們作了慾望的奴隸,慾望控身不自由,是慾望毀滅了他們的生命和幸福,使他們淪落成一個個可憐的人兒。當代社會的腐敗案例,從來沒有生計困窘的成因,無一不是貪慾在驅使,貪慾使人墜入身心受控、沒有幸福的無底洞。生活的邏輯一再告訴人們:慾望的確是幸福的天敵。

以「無慾」來獲取幸福

慾望之門並不能通往幸福,老子主張從慾望的反面入手,以「無慾」來獲取幸福。他要人們「無知無慾」「見素抱樸」,認為「知足之足,常足矣。」生活中剔除慾望,時時感受到滿足,這才是真正而長久的幸福。自然,多彩的生活對慾望生成難免有刺激作用,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但老子認為,人應該自覺地抑制慾望,「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以便在朴素的生活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安於平和舒泰。在老子看來,消除了貪慾,就是打開了一生幸福的閘門。

剔除奢欲 知足知止

老子論及幸福時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是一種無慾、知足、知止的長久幸福觀。他叮囑人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大道本來平坦易行,但人們好走捷徑,往往弄巧成拙。其實,剔除了奢欲,生活中知足知止,那幸福就在眼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絕對不...

人生不會總倒霉

人皆可聖。你們一再稱我是經營之聖,我決不是什麼聖,...

分析導致我們失敗的原因

所有的事,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方面的,失敗原因: 首先...

有三種事可招致社會上對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

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

聖嚴法師《人生如戲》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聽她講完...

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

【原文】 當一切時,小心勤慎。且莫學說大話,不認真用...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

一、問世間成功為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弘一大師《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緣,最初發起,在三年之前。性願老法師常...

心住在外境的二個過失

古德有一句話說:【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長遠心行善必獲善報

為什麼有些人做善事後很快就產生感應,甚至發生奇跡,...

舍利弗成佛國土的大菩薩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

學佛的三種目的

學佛的目的總結起來有三種: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報。 健...

七心訣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

修持大悲咒的感應和心得報告

特別提示:大悲咒的感應真是太多了,但這篇小文章的修...

具足信願一定往生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就是信、願、行。 首先,這個願就含攝...

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戰勝煩惱困苦最勝行。我們修忍辱度又是能夠戰勝我們煩...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

「精進」有十種利益

精進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精...

吸煙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發表文章指...

為什麼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第一呢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

念佛要離憎愛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慚愧心與七聖財

一、慚愧的意義 慚愧,是慚與愧的併稱,即對已犯的錯誤...

【佛教詞典】軟賊

指名聞利養。因名聞利養能潛蝕行者之功德,壞其道心,...

【佛教詞典】沙門果依何界得

【沙門果依何界得】 p0681   俱舍論二十四卷十九頁雲...

【視頻】淨旭法師《菩薩戒》

淨旭法師《菩薩戒》

【視頻】惠空法師《心清淨則入一心不亂》

惠空法師《心清淨則入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