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惟賢長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緣善果之路》

惟賢長老  2011/09/13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四種因緣果的性質

在佛法來講,有染因、染緣、染果、淨因、淨緣、淨果,染淨相對;惡因、惡緣、惡果、善因、善緣、善果,善惡相對。

染因、染緣、染果就是指內心煩惱重,有染污,是世間法。佛經所講之五濁惡世就是指世間上是有染污的,如環境染污、空氣染污、水源染污、社會染污、人心染污等等。

淨因、淨緣、淨果,就是內心很乾淨,很純潔,沒有煩惱,是解脫善。

善因、善緣、善果,是世間善。比如大家今天能夠聚合在這裡,接受三皈五戒,這是有因緣的,不是偶然發生的。假若我今天不從重慶飛到北京,不是因為廣濟寺、靈光寺方丈陞座,他們請我來,有這個法緣,那麼大家就不能相見,你能說是偶然的嗎?是自然的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緣所生。特別是學佛的因緣,非常難得,不是一生一世結來的,是多生累世結來的。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三個「難」字,人身是不容易得的啊,佛法更不容易聞到,善知識也不容易遇到。今天對於大家來講,人身已經得了,佛法已經開始聞了,善知識、善友也遇到了,這是很大的福報啊!你們要尊重這個福報。

惡因、惡緣、惡果,就是走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的道路,可怕得很!

對於學佛人來講,惡因、惡緣、惡果走不得,染因、染緣、染果也走不得。必須要走善因、善緣、善果的道路,進而內心清淨,種淨因、結淨緣、得淨果,這樣就能成為出世聖人,包括聲聞、獨覺、菩薩、佛。

二、皈依三寶是人生道路上的轉捩

今天,你們走上了皈依三寶的道路,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很大的轉捩點。皈依三寶,究竟皈依什麼呢?就是皈依佛寶、皈依法寶、皈依僧寶,又稱之為三皈依。

皈依佛。什麼叫佛?梵語叫佛陀,中國叫覺者,覺悟了的聖人、聖者才叫佛。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森羅萬象,從本質到現象,都已經親自了解、親自證得,有大智慧、有大福報、有大威力、有大功德。只有佛才是苦海中的舵手、航船,才是黑暗中的明燈。為什麼呢?因為他覺悟了真理,以先覺覺後覺。

眾生都是佛,但是還沒有覺,從聞佛法以後,就開始走覺的道路,走這條道路是可喜的,由迷到覺。一般人都是迷,迷什麼呢?迷於因果,不懂因果,迷六塵境界,貪戀色聲香味觸法,貪戀財色名食睡,都在迷中。皈依佛以後,就開始由迷到覺,把心靈慢慢打開,就開始覺悟了。

皈依法。何謂法?就是所有佛的經典、教法。這個教法一方面是明理,就是講因果、緣起性空、三法印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講行,指導我們如何修行,如何走解脫煩惱的道路。

皈依法以後,才能夠由邪轉正,不走邪路,走正路,而且掌握走正路的方法,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使自己內心的光明都能夠放射出來,看清道路,就可由惡轉善,由染轉淨。

皈依僧。僧是代表佛所說法的、住持正法的團體。僧是以戒為主體,僧就要持戒,持戒就可作為一般人的師範,稱為德行。所以皈依僧,具體就是要持戒,比如說三皈五戒,你就要具體地行持,要守,以此建立德行,提高人品。這樣子才能解脫。

所以今天你們皈依,要明白皈依的道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以他為典型,以他為模範,以這個方式來影響自己,使內心覺悟、內心光明、內心恢復德行,從此走上一條光明大道。由皈依住持三寶,最終達到恢復自性三寶。住持三寶一是佛法,指佛的教法、經典;二是佛的像;三為住持的僧眾。依止這個形象,最終目的是恢復你的自性三寶,你自性覺悟了,就恢復了自性佛;你自性有智慧了,光明出現了,就恢復了自性法寶;你的德行提高了,品質提高了,能夠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恢復了自性僧寶。

三、五戒是學佛的基本戒律

皈依之後,要奉行五戒:戒殺、戒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

第一,不殺生。你們要記得,不要殺生,殺生這個業重得很,你殺了他,他將來殺你,冤冤相報,何時才能了?即便你做點善事積些功德,可以將功贖罪,但是疾病千年,重罪輕受,要得病。殺業重了,就有天災人禍。旱災、澇災、戰爭、瘟疫等一切災難從殺而起,很可怕!娑婆世界殺業重,佛法以慈悲為本,首先戒殺,不但是人類自身不能互相殘殺,對於胎、卵、濕、化的生物,空中、陸地、水中一切動物,從大到小,都不能殺,都要愛護。

第二,不偷盜。別人的哪怕一分錢、一點米,沒有給你,你不要去拿。日常行為要正當,不偷,不搶,要廉潔奉公,不要貪污,不要欺騙。如果你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過度地享受,過度奢華,將來自己的結果就不好,會得貧窮、下賤的果報。

第三,不邪淫。作為在家居士,要保持一夫一妻制,保持夫妻的純潔,保持家庭的幸福。正常的夫妻關係是可以的,不能在這方面淫亂,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和婚姻。邪淫會導致家庭不和,倫理道德喪失,引起社會混亂。社會上有些歌舞場所容易引發淫亂,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不能出入,沙彌戒、八關齋戒裡都有這一條。淫亂是罪惡的根源,是干擾社會安寧、破壞風俗的根源。不遵守這一條,禮、義、廉、恥無從談起,就喪失作為一個人的理性了!

第四,不妄語。就是對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包括不要說粗惡語,帶罵字的話;不要說離間語,互相挑撥,引起是非;不要說綺語,綺語就是一種花言巧語、沒有意思的話,或者是下流話,都不能說。《金剛經》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說真語,說明宇宙的真理;實語就是客觀存在,怎麼樣就怎麼樣,是就是,非就非;如語就是這個語言是真理,不變動;不誑語就是不打妄話;不異語就是不要說矛盾話。我們要學如來的語言: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

第五種,不飲酒。不飲酒是遮戒,酒本身無所謂善惡,得了風濕病,還可以適量飲用藥酒進行治療。但是不能隨便飲酒,因為酒是迷性、醉性,把持不住就飲用過量,醉後鬧事甚至會引發人命官司,醉後駕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學佛的人要保修禪定,保持理智,飲酒恰恰就會喪失理智,所以禁止飲酒。這條戒還包括不吸鴉片、白粉這些毒品。

以上這五條戒就是學佛的基本戒律,不管出家眾、在家眾都要遵守,不能違反。

今天,大家相聚在這裡,皈依三寶,求受五戒,這是一個善因、善緣、善果,希望由善因、善緣、善果的世間善,通過修行,逐步轉成淨因、淨緣、淨果的解脫善!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

根機利的,你用一些小法來跟他談,那也不對機,這就叫...

佛說梵網經

梵網經序 沙門僧肇作 夫《梵網經》者,蓋是萬法之玄宗...

禁止殺生可獲十種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

把觀音菩薩看作彌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經根據

問: 法師講過,把觀世音菩薩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

修行人的七條正思維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別人罵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搶...

幸災樂禍近於禍

國人中某些人的特點是願意把自己的快樂凌駕於別人的痛...

何謂「涅槃寂靜」

我們修行無常無我以後,最後的結果很重要涅槃寂靜,這...

沸湯施食

【原文】 有自稱西域沙門,作焰口①施食法師者,其灑淨...

你的目標是淨土還是娑婆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

人生的願望和最快樂的事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五位國王,雖國界相近,但不相互...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呢

如果說佛法的學修、傳承依賴於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揚...

駝驃比丘的善惡果報

佛陀時代,有一位力大無窮的駝驃比丘,隨佛出家後,精...

「鬼子母」的由來

佛教中有一位母親神,造像、畫作中的她身體丰腴,面容...

宗舜法師: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宗舜法師: 這個剃髮的風俗在古代印度對於重犯,就是...

道證法師:用坐電梯來比喻淨土法門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坐電梯』...

菩薩十八根本戒之謗棄大乘

《集頌》:誹謗大乘菩薩藏,背捨佛說深廣法。說像似法...

【佛教詞典】白毛臥具戒犯緣

亦名:白毛三衣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捨墮法:「犯緣五成...

【佛教詞典】身心惱

指肉身痛苦,心神憂惱。又作身苦心苦。據大智度論卷二...

【視頻】龍口南山禪寺

龍口南山禪寺

【視頻】夢參老和尚《體悟四聖諦 扭轉凡夫身》

夢參老和尚《體悟四聖諦 扭轉凡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