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慧律法師  2010/0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台上台下

一分鐘的軼事,勝過一小時的歷史。 公開演說中不可原諒的過錯是,忘記了觀眾的存在。 一句切中要點的話,勝過沒有重點的長篇大論。 笑聲比掌聲好,因為人們可能基於禮貌鼓掌,但笑聲卻是生理反應。 喜劇裡最難扮演的角色是小丑,雖然是傻角,但扮演的人卻必需很聰明。 選字得當、善加組合的談話,能帶給聽者極大的滿足。 說得越多,人們記得越少。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平等心

正見的根本意義是:沒有分別,視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陽光與雨露,對世間的一切生命都一視同仁。 平等心是所有情操中最殊勝的一項。 平等必須先放下我見。 公平是人類永遠追求,卻遙不可及的夢。 映照在貧民窗上的落日與映照在富人屋頂上的陽光是一樣的燦爛,而貧人與富人的門前積雪,同樣都會在春天消融。 根據真理,在生、老、病、死當中,一切眾生都是同伴。 在世俗社會,有在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在分別高下。 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 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 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直至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住無分別,萬緣自寂。 真淨法界,性相平等。 於一切法,不見二相,萬有平等,唯是一相。 遠離愛憎,住平等捨。 一起分別,便生知見。 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 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你但於凡、聖兩處情盡,自然無妄。 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觀;治散亂心重者,教修止觀;治業障重者,教修念佛觀;一切如來三藏十二部經典,皆不可思議,不得於此中有所偏輕偏重。 夫受世間差別果報,皆為一念心異,分別情生。 不分別諸境,是真調伏心,了一切法空,則常在三昧矣! 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滅是諸分別,是法非生滅。 不見十力空如幻。雖見非見如盲睹。分別取相不見佛,畢竟離著乃能見。 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定實。 了知身心,畢竟平等。 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不畏貧從富,不捨賤從貴,大慈平等,都無選擇。 當死期將至的時候,皇上和奴才又有什麼分別呢? 若有人掘開死者的墳墓,他必認不清那個是貧,何者是富的。 佛弟子應將平等不二,納入自己身心日用中,使妙法從自身中表現,因佛性而成 佛,轉凡心成佛智。萬法自如如,云何有動靜,一切的影現,皆是自心分別。 當你用平等心行使於世間,德行即隨之而來。 佛魔體同,而最大的魔就是心不平等。 心起還同心滅,學佛要進入空觀,一切法平等,不生不滅。 欲得本性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在不同階段中,若悟平等法性皆可融通。 在一切差別相中,當下一切平等。 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眾生無法做到,因佛如虛空般無高、無低、無上、無下,絕對平等。 若不強加分別一切境界,業障就不會現前。 擺平了自己,不要去分別執著,就沒有所謂的是非可言了。 若平等了你的心,你就平等了一切。 心能平等,我們就能處於一個和諧的世界。 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聖人的偉大,在於他的平等心。 佛陀說:「佈施給我的功德,等於佈施給乞丐中之下賤者。」 以平等心,過著沒有欣厭取捨,沒有禍福得失的生活。 智慧是平等心,聰明卻是分別心。 「自大」是心靈的毒藥,「平等」是心靈的樂聲。 必須用「無分別心」,慢慢才有辦法了解什麼是「本性」。 悟的究竟處只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一心」罷了,並不神秘。 平等的對待一切眾生。要知道:一切的差別,皆源於自己卑劣的心性。 好和壞,苦和樂,皆因自己的分別心而來。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但 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於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無心之心如恆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出世法必須離開分別心,在絕對上作觀。 念者,分別心也。有分別心,即落於對待;落於對待,即時時刻刻去分別,而為意識所籠罩,必觀至無念方可。 佛說能觀無念者,即為向佛性。 好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 觀自在者:於法無取無捨,於根塵境識無障無礙,得大自在。 但有心分別計較自心現量者,悉皆是夢。 智者任物不任己,即無取捨違順。 是非生滅,一由自心,若能無心,於法即無礙、無縛、無解,自體無縛名為解脫。 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性自本來清淨。 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亦無分別,亦無依倚,亦無住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體性: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不二者,法身無二也。隨順者,無礙也。故能由體起用,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無住者,人之本性。 不分別諸境,是真調伏心。 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當你眼光持平之時,即見坑谷中亦有平原。 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入不二法門。 我所為二,因我有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入不二法門。 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入不二法門。 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入不二法門。 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入不二法門。 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 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入不二法門。 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捨。 不起二見,不厭不忻(忻:高興喜悅。)。一切諸法唯是一心,然後乃為佛乘也。 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忻厭,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空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佛道魔道俱錯,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拂電。 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心本不異,法亦不異。只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 一切處無心,則種種差別境界自無矣! 無量功德,即是一心。 固守動靜,三世佛怨;此外別求,即同魔說。 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諸知見總盡,不被繫縛,處心自在,名初發心菩薩,便登佛地。 分別不生,虛明自照。 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滅諸分別法,是法無生滅。 真俗不二即是聖諦第一義。 心若不生,自然成大智覺者,決定不分別佛與眾生,一切盡不分別,始得入我曹溪門下。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人等修一切善法,則得無上菩提。 平等法界,本來一切法無我。 一切平等不二,謂之不二法門。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慎勿觀淨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 煩惱因心而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惱礦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礦,以覺悟火烹煉,見自金剛佛性。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雙燭燒殘觀法界,萬緣放下見真心。 真理一如,更無思想;才有思想,即被陰(五陰)拘,便有眾生名,有佛名。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莫追尋。 道心者,無一切心。 善惡如浮雲,俱無起滅處。 但能當處無心,如蓮在污泥,豈礙香潔? 尋牛須訪跡,悟道貴無心。 於一切境不起分別,還汝本來面目。 凡聖之樞機,只在識智之轉移。識者逐境分別,戀境生情;智者對境無心,本覺常明。 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悟時亦不得。 法本不生,今亦無滅。 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但於凡聖兩處情盡,自然無妄,更擬若為遣他? 自性本來具足,只要在善惡事中,沒有所執就是修道人。 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人法雙淨,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若心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音聲色相本自心生,分別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見無所見,聞無所聞,知無所知,證無所證,體此妙理方見如來。 只要無憎愛,即可洞然明白。 念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分別。 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 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 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 若求真去妄,猶棄影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影滅。若無心忘照,則萬慮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行爰起。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 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 我法體空,有無雙泯,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無念無思,無求無得,不彼不此,不去不來。 般若無見,能見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 修道,道無可修。問法,法無可問。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無逆順。 不僅佛性平等,貪瞋癡亦是平等。 水在高處是平的,在低處也是平的。 清淨性中無有凡聖,亦無了人不了人。 非有非無,起本無起,落本無落,如是會得,強名正覺。 見時如不見,聞時如不聞,喜時如不喜,瞋時如不瞋,一切盡歸如,自然無我人。 佛性不屬有無,乃真空義。 無生死可了,無佛可成,無眾可度,一切圓滿自在,毋庸把捉也。 空者非無,乃一切皆佛性之謂也。 見性之人,一切法平等,惡言與功德何異? 厭喧求靜,捨垢取淨,有心求道,皆是造作。 明心見性後,生死涅槃猶如作夢,與自性了不相干。 調身柔軟,調心無念;心平氣和,道在其中。 既無苦,亦無樂,不存苦樂二念,是名極樂。 一切平心,心亦了不可得,泯然自盡,則本性圓明渾成,不假造作。 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 若能了達一切平等,即知凡聖諸法。 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諸法同,諸法我心無別體,只在而今一念中。 一入空門心暢哉,浮雲名利也忘懷,無心對鏡誰能識,優缽羅花火裡開。 自他平等,俱得無生。 覺了自性本空,毫無煩惱生死。 覺了他性本空,自他聖凡平等。 自他惑盡,生死亦盡,覺非有無,寂照雙融。 悟平等之原、一真之性——如來。

生命定位

追求可能達成的目標,而不要好高騖遠。 會議、演講與書籍,都不應該以其長度來評論之。 只為了賺錢而工作的人,永遠不可能像那些愛好工作的人一般投入。 工作本身並沒有前途,前途是在做事的人身上。 任何人能做的最好投資就是精進修行。 努力工作以「成就」某事,而非「獲得」某物。 生命是無止境的,不能僅以年齡來衡量;有些人在一剎那間過了一生,有些人則在朝夕之間突然老去。 生命是一篇小說,不在長,而在好。 英雄只死一回,懦夫卻死無數次。 懈怠的人生活下去是為了吃與喝,而進取的人則為了生活下去才吃與喝。 疾病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終歸一死,當我們不顧一切地追逐世上浮華與歡樂之際, 仁慈地將我們拉住,使我們對於自己的任務有正確的領悟。 我們是以感覺自己有能力作什麼事判斷自己;而別人卻以我們已經作成了什麼事判斷我們。世界永遠在張著臂膀迎接才能。 我們很少看到極端優劣的靈魂,一般人都是站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 純潔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動高貴起來。 好的摹仿便是最完美的創作。 我們寧願用一個活躍的侏儒,不要一個貪睡的巨人。 生命只不過是一連串的改變而已。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勿怨我不如人,世間不如我者甚多。勿誇我能勝人,世間勝我者甚多。 沒有必要為了做健身操而去租借奧運會場。 別小看自己的工作,也別讓工作牽著自己跑。 瞧那樹上的麻雀與地上的松鼠,多靈巧!多活躍!不必嫌自己瘦小,萬物只在平衡而已,何必壯? 生命的本身沒有意義,你必須賦予它意義;其價值也透過你所選擇的意義而彰顯出來。 你之所以成為你,是因為你在人生中所做的選擇。 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絕不可輕視。 世界大同,就是「世界大同小異,大家異中求同」!同樣是人,同樣是地球人,同樣是命運共同體。 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名字,從「名詞」變成「動詞」,一定是因為他對別人有很特別的貢獻,同時也為自己創造很大的人生價值。 「肯定自己」是來自內省的力量;而「膨脹自己」卻是外在比較的結果。 「名望」只是別人眼中的你;「品格」才是真正的你。 如果要從最高點起步,唯一能移動的方向就是向下退了。 真正能帶來滿足感的不是苗條或財富,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 憐憫自己的人,即使將他放在柔軟的沙發上,依然會自憐不已。 要做一個為後來者開門的人,不要試圖使世界成為死巷。 生命的喜悅來自於適才適所。 有些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變老。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卻一定要活得漂亮。 了解生命真諦的人,可以發揮生命最大的作用。 一個人之所以為人所景仰,並非在於他所得過的優勝,而繫於除掉這些頭銜與財富之外,他還能剩下些什麼? 足夠的蜘蛛吐絲時,可以把一頭獅子網住。 一個人的愚蠢,是另一個人的財產。 有學問而無道德,是一個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是一個鄙夫。 我們每個人都曾被愛我們的人塑造和再塑造過,只要他們稍微有些恆心,我們便成了他們的作品。 全宇宙裡除了解脫之外,沒有任何事物有其真實意義。 「垃圾」與「黃金」,有時只有一線之隔。 人生就像一幢空蕩蕩的建築物,要發揮什麼樣的功能,全看自己怎麼規劃設計。 將軍如果失去戰場,就不再有任何價值。 殺害「自信」的元兇,就是「否定自己」。 其實,每個人都是待價而沽的商品,成功——就是把自己推銷出去。 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是福也是禍。 「衣冠禽獸」比「衣衫襤褸」更讓人鄙夷。 最好的藝術品,不是因為「最像」,而是因為「傳神」。 君子重價值,小人重價碼。 任何生命都有其不可侵犯的尊嚴。 小草能和大樹共同存活在同一塊土地上,這就是天地的慈悲。 無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權利。 人生長短不是以時間衡量的,是憑思想與行為。 就算我們知道自己無法擁有全部的智慧與才能,但這絕對不能成為我們對世界毫無貢獻的藉口,即使最細微的頭髮,也會在地上留下影子。 擁有深度的洞察力且能自制的人,已近乎「完成」了。 有創意的作家並非什麼人也不模仿,而是無人能模仿他。 人生最大的動機不是快樂,而是意義。 衡量一個人的最終標準,不是看他在舒適自在之時站在哪裡,而是看他在受到挑 戰非難和爭議的時刻站在哪裡。 人生的要務就是做自己的事,並認識自己! 小小的力量,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 豐盛的生命不在乎時間長短,在乎品質與內容。 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一份奇特的禮物。 每個人在世上都有一個位置,每個位置都是重要的。 人不應追逐抽像的人生意義,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獨特的召喚與使命等著他實現。 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麼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們是為什麼而生的?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 玻璃、瓷器和名聲都極易破裂,而且從來無法修復得完好如初。 盡你的能力,不要忘記你的責任和義務。 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篤敬,下等人也;過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 生命是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 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讓一根小小的蠟燭無光。 路旁的樹枝,對行人似乎沒什麼用,但誰要是跌倒了,卻可以扶著它站起身來。 當山崩時,一粒落砂便能引起更大的災難。 同大多數會飛行的動物比較起來,蜜蜂何其渺小,然而,它釀的蜜卻是最甜美的。 我們要放下有限的人生觀,才能完成無限的生命。 不必考慮在別人眼中,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盡力而為,所產生的心安理得。 任憑你怎樣廣泛閱讀,當你失掉修養的時候,你便是一個無知識的人。 學者,是從書本上得知很多事的人;有教養的人,是對其時代最普及的知識,或風俗習慣有心得的人;而真正的新新人類,是對自己生存的意義有所領悟的人。 真正的生命,是來自清淨、喜悅的心。 平凡是生命真實的面貌。 活乞丐與死皇帝,你選擇那一個? 活出你真正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是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 生命不覺醒,成長的過程就是迷失的過程。 深水緩流,淺水急暴。 魔的定義就是拿自己的錯誤來折磨自己。 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靈的淨化與進化。 無功而食是雀鼠,肆害而食是虎狼。 追求卓越的人,不是為了滿足與取悅他人而做。 人類的生命,是用來開拓「福祉」的。 「法身」即是同宇宙一樣,永恆不朽的生命。 惡名昭彰,與半死人無異。 沒有智慧的百年人瑞,不如只活一天,卻具有智慧與定靜的功夫。 生命的屬性就是「覺」。 誰能構成社會人群的需要,誰就最重要。 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天,八個鐘頭的勞累,換得的只是晚間短暫的休憩。人生的意義在那裡? 認為父母是人類生命的創造者,是項很嚴重的錯誤。父母只是一項工具,生命藉其而得以彰顯。 當我們了悟了宇宙絕對的本體,我們就在永恆的本體中擴大,並且充滿了神聖的光輝。 生命不是一種負擔,但是由於自我的迷惑,結果把它變成了一種負擔。 生命就是一場夢,在夢中你夢見自己的夢。 一個人沒有這麼壞,你一直譭謗他,他不會下地獄。一個人沒有這麼好,你一直讚歎他,他不會成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盅不如無。 高估自己,便不能長進;低估自己,便不能振興。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謹慎之人,方能成大功。 喪失良心,禽獸不遠。喪失智慧,愚癡現前。 當你了解生命原來那麼珍貴時,就值得你好好活下去了。 人們最大的錯誤是,他們總是認為必須努力去取悅自己和滿足自我,而不願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不要瞎忙,不要爭論,不必要求,能夠知足,如此才擁有真實的生命。 真實的存在不是依賴我們的接受,就好比尼加拉大瀑布的存在,不是依賴我們的觀賞。 人類是生存在行為與思索中,而不光是生存在歲月中。 活著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人生和宇宙的完美。 「你看也好,不看也好,我就是要開花。」一個工作的完成,如果只是希求別人認定他的價值,一心一意只想博取他人對自己的讚美,其價值實在至為渺小,不值得一顧。 積邱山之善,猶未得為君子。貪絲毫之利,即已陷於小人。

行解相應

說屬於般若慧解,行屬於實相理體,二者圓融無礙,就是行說俱到。 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 如不證得四大皆空,五陰非有,就不算得入空門。 有三法為進道之捷徑:一智眼明;二理性通;三志堅固。 爾既不知生死為何等事,今發心為生死得無妄乎?夫生死事大,苟不知生死之理 徒加參學,譬如辟谷(辟谷:道家長生術的一種,不食穀物以求成仙或學道。) 之人遣其耕獲,雖勉從命令,將不旋踵(旋踵:形容極短的時間。)而退惰矣! 以無為法為目的,須借有為法作路徑。切不可執性廢修,又不可著事昧理。 修有為法而不住著,便是無為法也。 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 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學而不能行,謂之病。 君子之於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 生而不知學,與不生同;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學不在踐履處求,悉空談也。 真學問在行,若知而不行,猶弗知也。 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不得學;既得學之,患不能行。 若依空談德不行,習病非治轉向深。貪瞋漸漸變惡行,殺害慧命佛難生。 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作不成。 就像箭頭沒有拔出,就在傷口塗上膏藥一樣,單靠教理而不行持,是徒勞無功的。 佛說:「修行須你們自己去行,因為如來只能教你們該走的路。」 想要用思想和聰明來了解佛法,而不去實修實證的人,永遠無法體會佛法的真義。 聞法要與心地相應,斷除自己壞的習氣,並保持秒秒安詳。 「道」若沒有運用在你的生命裡,也只不過是一種文字。 佛法不是純理論,而是要切切實實的去做,才會相應。工作必須自己去做,因為聖人只能教我們該走的路罷了。 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吹河邊蘆葦。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實踐一句名言,比看千句來得有用。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修行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 解在行處,行在解處。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會禪語而不能行佛事,如人在水底坐叫渴,飯籮裡坐叫饑何異?當知禪語即佛事,佛事即禪語。能行能解,在人不在法。佛法貴在實證實踐,行解相應。倘在求博,與文字為緣,只成解悟,而耽誤證悟功夫矣! 設解得百本經論,不如一個無事底阿師。爾解得,即輕蔑他人,勝負修羅,人我無明,長地獄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縱能解得,終是解,非悟耶!

你來我往

成功的協商不在於手中有哪些好牌,而在於如何出牌。 只和有權作決策的人協商。 有所準備的協商者,已經領先了一大步。 協商過程的重點在於,知道何時該叫停。 放棄一些小利,你可能會獲得更多。 知道何時該放手與知道何時堅持一樣重要。只有白癡會把所有的牌攤在桌上。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誠能知人,則天下無餘事矣! 遲到是對其他人的不敬。 人們不會因為好幾個理由去買一樣東西,只會有一個理由,而且對他們而言,是最重要的理由。最重要的不是推銷員所說的,而是買主願意相信的。 以「價值」來銷售貨物與服務,而不是以「價格」為取向。 推銷員的目標不是在於做成一筆買賣,而是留住顧客。 權力必須來自他人的認可。 新的意見永遠被人懷疑,並因為它的新奇而常遭人反對。 永遠不肯收回自己意見的人,他們是愛自己更甚於愛真理。 失足尚可挽回,失言無法補救。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一條船可由它發出的聲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論證明他是聰明或愚昧。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 正以處心,廉以律己,恭以事上,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承事,此居身之要也。 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太高,要令其可從。 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當每個人都陷入錯誤時,每個人都是對的。 別對那些不喜歡你的人白費唇舌,行動才能令他印象深刻。互信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持久性的成功,要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為基礎。 世間最大的獎賞是歸於能永遠信守諾言的人。 合作就是對你的同夥儕,以行動來表示關心。 當你努力謀求解決的辦法而非加入抱怨的行列時,別人大多會以寬容的態度回應。 不管別人對你存有任何的惡感,都會因為你對他的敬重而立即消失。 含蓄巧妙的對話,使人猶如置身伊甸園。 口才能使人際交往更覺充實,也是一種人人學得會的技巧。 一個堅持己見者,將會失去通融性。 心理生活缺乏紀律的人,就像電腦缺乏有效的軟體一樣,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就會當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對一個人做出判斷,至少要設身處地,深入了解關於他的感情、不幸和思想的秘密。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麼都值錢。 任何本領都沒有比良好的品格與態度更易受人歡迎。 人因為會說話而勝過野獸。然而,如不正確地說話,野獸便會勝過你。 自私是人與人之間問題的根源。 人與人間的距離,永遠無法測量。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能坦誠互信。握手代表的可能是接納,也可能是較勁。 拉近距離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共同利益。 妥協是分配糕餅的一種技巧,能使人人自以為得到最多。 有兩種事是對心臟有損的——跑上樓梯及踐踏他人。 勿以阿諛之言為敬意;勿將敬意之語視同阿諛之言。 禮貌是照出每個人自己姿勢的鏡子。 發言之前須考慮三件事:禮貌、場合與時機。 若說成功有什麼秘訣,應該是了解別人的觀點,能以雙方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莫以為將別人踩在腳下就算勝利。 你永遠都不可能做出讓每一個人都滿意的事。 一個聰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來看,而非愚癡。如果我們以智慧來看,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可是,如果我們以愚癡來看的話,我們只會找到他人的過失。 沒有機智的談吐,又不知適時沉默諦聽,就是不懂談話的藝術。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突如其來的爭吵,往往會導至衝突,火苗可以燃著,也可以啐滅,兩者皆出於你的口。 以言語來譏笑人,這是學者的大病。 如果幾句自責與奉承,就能使一個傲慢而無禮的國王,轉變為一個忠誠的朋友, 那你就可能想像得到,「謙遜與讚美」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了。 敵意不能鎮壓敵意,放棄敵意方可消弭敵意,此乃古今通則。 如果兩個人互相敵對,那是兩個人都不好。你在零上面無論加多少個零,答案還是零,懷有敵意的人加在一起,出現的終究還是敵對狀態。 「微笑」是你的隨身寶,也是開啟人際關係的金鑰匙,你應該好好把握住它。常露微笑、常保和善、常施小惠,即能外得人和,內得心安。 微笑永遠受人歡迎,它是大自然中消除煩惱的良方,但它不能買、不能求、不能借、也不能偷。縱使你拋棄了它,任憑是誰也不能將它佔為己有。 不可因一時興起,而輕易地允諾於人。 當我們聽到,有人開始在非難別人的時候,若立刻加以勸阻,大家就能相處得比較和諧。 正直的人所該採取的態度是:即使自己能從某件事獲得極大的利益,也絕不因此造成任何人的悲哀。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體諒,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言行真心誠意,別人自然會尊敬你,這也是做人的根本。 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如果用和氣謙遜的態度去說,往往會幫助我們達到目的。反之,費了很多力氣,不但不能達到目的,甚至,還可能引起人家的誤會,造成反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意見,常常導致衝突,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感受,這正是互相切磋激勵的機會,也正是我們改變想法,深入思考的激素。 與別人關係的轉捩點,乃在於你開始轉變自己時。 狗貓不會有敬愛的心理,敬愛是人類的特質。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誰都不能沒有別人的幫助而生活。善良的人互相幫忙,而不互相猜疑。 傷口可以包紮,污辱可以忘卻,但是,如果你辜負了人家的信任,就無可挽回了。 抵押了田地,有一天可以把它贖回。但信實一旦被押當,那就永無贖回的機會了。 待人要寬心,講話要小心。 講話厚道而不刻薄者,乃多福之人;講話尖酸而鋒利者,乃薄福之人。 學習著相信別人,日子就會很好過。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己能,不揚人惡,自然化敵為友。 與人相處可以推心置腹,但不能缺少禮貌。 一體皆有兩面,嘗試著用他人的觀點看問題、解決問題,將會使你豁然解脫。 最大的親和力是讚歎他人,及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腸。 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人必極其危。 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即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樂趣。 當你懂得關心你週遭的人事物,別人也同樣的會給予回報。 好言難得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用慈悲的心及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山;半句非言,誤損平生之德。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人便要千句話。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 心中有真理的人,應當相和、相敬,不可爭執。應如水乳之和合,不應如水火之不相容。 「怨」固不可深結,「恩」亦不宜過求。 多言不可與遠謀,多動不可與久處。 常常把別人的名字叫錯的人,令人不悅。 處處以惡意面對別人,將會造成不協調的狀況使自己痛苦。處處以平等心、虔誠心來發現別人的優點,你將與天地間的一切和諧。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言語以減少為直截,待客以至誠為供養。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凡責人甚於責己,不足與同謀共事。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性情執拗、個性古怪之人,不可與謀事也。 足(足:過分。)恭偽態禮之賊也, 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入境隨俗即能與他人打成一片。 讓人批評為諂媚、奉承、阿諛就是——什麼都讚成。 誇獎他人要對時機,不對時機的誇獎會自取其辱。 同樣一句話——和氣從容,面悅則人親;氣忿不平,色厲則招怨。 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最有力的自我介紹。 既然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在親密的人中,勿忘禮貌。 給別人最好的禮物是多說:「謝謝你!對不起!辛苦你!」 說話要得宜,不要說得太長。謙得失禮,令人恶心;驕得丑陋,使人厭惡。 近鄰勝於遠親,善待你的鄰居。 平生不作皺眉事,世間自無切齒人。 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人不可孤立,貴能互助。 誠心改善和別人的關係,一定得到報酬。 當真理維持內在的平衡時,便能無入而不自得。不要擔心是否受人歡迎,只要誠懇地對自己下工夫。 人搭言語知高低,水搭探杆知深淺。 客氣為維持朋友與家庭幸福的要件, 如車之與油,非有不可。 小人之量如針眼,不能容物。心如荊刺,常思害人。身如屋茅,見事生風。君子遇之一以禮,待之一以默。包之,可也。遠之,可也。

我見枷鎖

執拗的人是一個極聾的演說家。 我們對人、事的瞋怒,都只不過是自己雜染的反應,其實跟人、事是全然無關的。 所有的問題皆是由於我們的反應所造成。 固執顯示了我們沒有接受新觀念和新見解的能力。 別老是想開悟,只須去除你所有的觀念和意見就好。 執著自我的觀點,表示我們仍未領悟無常的道理。 摒絕偏見,永不嫌遲。 我們的見解都受到「我見」的污染,所見的事物亦從「我在看」的角度出發。 我們被自己的觀念、自我、欲求系得這樣緊,以致無法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必須先除去充滿意見的心,才能走進領悟的大門。 唯有當我們全然被束縛於痛苦,以致無法掙脫時,我們才會放下自己的無明。 一個人執取他自己的觀念和意見,其危險性並不會小於執著如意可愛的東西。 偏見就像戴隱形眼鏡,自以為把世界看得更清楚,事實上對自己卻造成不少傷害。 唯有無法支配自己內心的人,會為了利己心與驕傲,而想去支配別人的意志。 自然知識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包含對權威的絕對排斥。 我意見與別人不同,並不表示我是對的。 人們自命不凡的頭腦裡往往被為數很少、熟知的事物所佔據,沒有地方去容納那些尚不知曉、數之不盡的事物。 過分固執,是最違反自然的事。 有些人在人生旅途中,雖有雙眼,卻什麼也看不到。 偏見是生命中的絆腳石,會扭曲世界的真相。 自認有原則遠比身體力行容易。 僵化和執著是障蔽創意的主要原因。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人只要能擺脫刻板的視野,就會回復活潑的生活態度。 導致你受苦的不是身體,而是你錯誤的知見。 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較和分別,這樣是找不到快樂的。 如果你的口袋裡有臭的東西,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會很臭,所以,請別說是地點的問題。 不要盲目地抓著權威的見解不放。 當我們依著自己的看法去修行,以自己的主張去看「法」時,我們將永遠看不清事情的對與錯。 執著那些見——導致我們從生到死在旋轉,不曾到達圓滿。 佛陀教導我們放下己見。別讓慢心去黏著於那本身的見解。 人們想要見法,卻只想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見,他們不願依循修行的道路。 在你自己的修行中,你只相信自己,不管他人說什麼,你都黏著於自己的喜好, 不去小心地思考修行。這就稱作「誤認自身是真理」。 如果我們以「我們自己」的觀點來看,那麼環繞著我們的每樁事物都變成了「我的」,迷惑隨之而來。 無論何時,我們感覺我們必然是對的,以致我們拒絕對其他任何事物或任何人敞開心靈,當下我們便是錯的,那變成了邪見,而後果就是痛苦。 任何由於我們說或做而引發了痛苦的事,都應該被當作邪見來認知,那是妄想和愚癡。 如果我們說某件事物是好的,或責難某件事物是不好的,通常是源自我們的喜惡,而很少體察它是否合於真實。 如果起先你不做觀察,而後卻偏袒一方,這樣只會導致更多的邪見。 我們被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囚牢給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們無法聽從任何人,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 一旦戴上執著與妄見的眼罩時,我們便會變得很主觀。 只要自我的妄見愈強,便會愈苦。 假如我們依然認定自己的觀念和想法,繼續好惡生活環境中的某些部分,就表示對自己內心的反應還不夠敏銳。 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思,不可強就自己的意思。 心性離見,智慧光明,遍照法界。 境無自性,由見而有。 一切邪執,皆依我見。 我見實為生死根本、流轉主因。 性自本淨,若起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 守文作解,盡屬生滅,計度分別,皆是知解。 解屬於情,情生智隔,知解愈多,去道愈遠。 知解橫生,豈成妙慧?認定死語,重增虛妄。 為什麼修行會是困難的呢?只因為我們的想法錯誤,我們有不正確的見解! 這世間的事物只不過是我們自己製造的習俗罷了!建立它們之後,我們迷失其中,並且拒絕去放下,致使我們執著於個人的見解和觀念中。 如果我們能放下習俗,捨棄我們的主見,我們就會有平靜了。 執著成見是一個很大的束縛,使我們無法看清事物的本然。 我們被執著所繫縛,透過觀念、想法和構思來認識這個世間,並將這些概念視為真實的。 放下對自己根深柢固的觀念的執著。 唯有當舊有的污水倒掉後,杯子方有利用的價值。 知見多,容易動,皆緣妄心不息所致。 知見多,則分別心重,而人我見深。 只是除去心中作見解處。 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 眾生總是透過自己的感覺和知覺來眺望外界,再以此做判斷來採取行動,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所有的事物。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唯有捨去固有的角度來觀看事物時,才能以更包容的心,來體貼其他的立場。 執拗的人並不能擁有意見,而是意見擁有他。 硬叫邪見人信佛,等於給死人吃藥。 我們希望一切事物,都是透過我們理性的指揮和安排,但事實上,透過主觀意識所認定的理性,就其本身而言,並沒有一定確切的善與惡,絕對的是與非。 我們最容易犯的過錯,就是輕率的斷定別人為好人、壞人或愚者,賢者。 我們常以不正確的觀念,來看待這個世界,並且不以它本來的面貌視之,而是透過一層主觀意識,加上了有色眼鏡。 「偏見」是進步的最大阻礙。 不要拘泥於自己的意見,我們必須拋除偏見,才能以完全自由的頭腦來判斷事物。不顧風向的轉變,一直張著帆航行的航海者,絕對到不了他的目的地。 我們為了求生存而學習,而將種種學習,轉化成一股強烈的執著,進而固執自己的習性,以為這就是真理。 生命比你想像的更容易完成,只要你能接納其不可能的部分。 大凡聰明之人,極是誤事,何以故?唯其聰明生意見,意見一生,便堅持之,且不忍割捨。 確實有許多人,只執著於自己的所見,且以其所見的部分,相互爭論。 要學習著擺脫習慣性的思想束縛,跳出某些環境下所形成的思想樊籠。 錯誤的知見是永恆的牢獄。 當一個人懷有成見時,便會對萬事萬物,使用既有的或先入為主的觀念。事實了,若以既有的概念,來解釋所有的事物,則會偏離事物的真相。 我們衡量他人的尺度,其實是自己心中早有的成見。 知道自己愚蠢,就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糊塗,就不是最糊塗的。最糊塗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覺醒;最愚蠢的人,一輩子都冥頑不化,、因為他們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偏見」是我們的佩劍——進攻時,招招凌厲;防守時,風雨不透。 強烈的分別心使你無法迴光返照,整天沉迷於自我的看法中,因而形成種種妄想,使自己痛苦不堪。 我們常常透過自己有限的知見和錯誤的觀念,來看週遭的一切,因此看不到事物本來的面目。 眾生的思想是瞬息萬變的,每天都在增加或減少,改進或懊惱。因此,強烈的對抗,惡緣的對立,變成一種習慣性的錯覺。時間一久,這種錯覺產生了。很強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會扭曲了事實的真相。 沒有比欺騙自己更容易的事了,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所想的,我們全部都相信。 妄心——在有著有,在無著無,常在二邊,不知中道。 越鑽牛角尖的人,越使智慧閉塞,越障蔽真如法性,此人將陷於煩惱之網,並且把自己整個心靈世界都搞亂掉。 若你心中有一念強而有力的執著,你就沒有別的空間去接受更好的意見。 有智慧的人,在必要的情形下,會改變自己的意見。但是,愚蠢的人,卻永遠固執己見。 凡是從經驗妄想去推測分別的,皆是無明。 每個人都會自己訂出一套標準,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敵人,而加以排斥,這都是由意識造成我們內心的一種主觀標準,如果不能突破,就會一直生活在意識的阻礙裡而痛苦不堪。 若能超情離見,決定去縛解粘。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人有時不能太過相信自己的意思,因為心裡善念說:「我是善的。」惡念說:「我是大善。」終究還是聽從惡念了。 不要去猜測他人的想法,若無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誤差的。 在沒有大智慧的直觀之下,所謂客觀,也是一種主觀。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則少悔。 佛說:「凡執著某一見解,而藐視其他見解為卑劣,智者叫他做纏縛。」 每隻手皆有兩面,人各有見,見各不同。 驕傲與偏見,好像雙面刀片,面面都能傷人。 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就聽不到他人的心聲了。 走出象牙塔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常識就是由「見取」所生的妄想。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要暴露自己的缺點,最好是多替別人出主意。 一意執著己見,曲解他人,又不給別人有解釋的餘地,這種人還真不是「普通愚癡」。 人們不明白真實的自己,因為他已完全被主見所俘虜了。 當你手中捉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肯放手,你就有機會 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待人不可任己意,當順人情;處事不可任己見,當順事理。 放下身心的執著,遠離主觀意識的錯覺,能得自在。 人因執著浮動的迷惑心,並被顛倒的見解所迫,故徘徊於迷惑之巷。 鐵石般的壁壘把人禁錮在自我中心裡,直到他放棄由罪惡所製造的世界。由於無明力量的作用,我們把繩子看成蛇,在沙漠中把海市蜃樓看成水。 所有的病患,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最難度。 一個用鹽做的玩偶,想去探測海洋的深度,在途中就溶掉了。用妄想的推測,想去了解聖人的內在,那是不可能的事。 停止各種念頭的活動,是讓我們了解內在真我的唯一途徑。 從不收回自己意見的人,愛自己甚於愛真理。 找一個「滔滔人世,不受人惑的人」很難。找一個不受「己惑」的人更難。 兩位武士為了盾是金的或銀的而爭吵著,繼而怒目相向,拔劍相鬥。當他們倒下的一剎那,終於見到了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 自我意識強的人,會活得很辛苦。 過分的聰明,便成愚笨。 井裡的蝦蟆說井裡乾淨,堰裡的蝦蟆說堰裡寬整。 人多半無法跳出自己錯誤見解的束縛。 一向懷厭恶心、排斥他人和破壞的批評,將會阻礙悟性的修持。 若無一切見,佛有何處所? 欲見本性,必應離名絕相,破其我見。 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著相矣! 舊時見解總須捨卻,所謂蠲(蠲:免除。)除戲論之糞是也。 一翳在眼,空花亂墜。 井蛙焉知滄海之闊?野干(野干:獸名。)何能師(師:同「獅」。)子之吼? 莫存知見。 情存聖量,猶落法塵,己見未忘,還成滲漏。 擬存一毫知見,則覿(覿:看見。)體相背矣! 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得。 但無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有人不見日,不是無日。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心本不異,法亦不異,只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 你不先把自己空掉,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何習禪? 魔的標誌就是「我對」世間不少的錯誤和罪惡就是在「我對」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犯下的。 對固執的人用不著多費口舌,失敗的教訓會叫他回過頭來找你。 喜歡說:「我這個人就是………」的人,距覺悟的日子非常遙遠。

性相一如

當相即道,見處即真,會相歸性,無不融通。 所有的工作若能配合覺性,則所有的工作皆是佛法。 一合相即是理事無礙、事理圓融。 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寂滅就是——任何境界皆無礙。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覆滅,虛空本不動。 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吾人事事依照佛說去行,心中卻一無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雖無其事,依舊精進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一切眾生心,普在三世中,如來於一念,一切悉明達。 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手不執卷,常讀佛經,口無言聲,遍誦眾典。佛不說法,常聞梵音,心不思惟,遍照法界。 在在是居士菩提場,物物是居士正法眼;事事是居士菩薩行,步步是居士那伽定。 真心體用,約相則非一,約性則非異。故此體用非一非異。妙體不動,絕諸對待,離一切相,非達性契真者,莫測此理也。 定是體,慧是用。即體之用,故慧不離定;即用之體,故定不離慧。定則慧,故寂而常知;慧則定,故知而常寂。 妙用隨緣,應諸萬類,妄立虛相,似有形狀,約此有相無相,故非一也。用從體發,用不離體,體能發用,體不離用。約此不相離理,故非異也。 法離見聞覺知,法即見聞覺知。 無住而住,常住涅般;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久種善根深,同塵塵不侵,非關塵不染,自是我無心。無心心不起,超三越十地,究竟真如果,到頭只個是。

性靈方向盤

照顧好你的內在,那你的外在就自然會照顧好它自己。 你若常在衣服上用心思,當然沒有時間在智慧上花心思了。 要與人相處得好,首先要能和自己相處。 心靈就像時鐘,也需要不時地上上思想的發條。 人生中百分之十是你所創造,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則看你如何去面對。 要測知一個人的個性,去看看當他做錯事時如何自處。 花錢可以買到一條狗,卻沒辦法叫它搖尾巴。 聽起來不錯的答案,未必就不錯,他們只是答案。 當你的情緒與理智都告訴你相同的決定,那就對了。 我們用心智去閱讀,而用全身去體會。 你的心智就像是你的胃:進去的東西可不算數,吸收的才算。 當人們死去時,生命仍可以是有趣的;正如同人們歡笑時,仍可以是嚴肅的。 有些開放的想法,也要適時關閉加以整修。 我們可以學得他人的知識,但學不到他的智慧。 人的面貌,天生的美遠勝於粉飾的美;而優美的姿態和表情,又比面貌之美更勝一籌。 生活是一種鍛煉靈魂的東西。 當你走到陡峭與險峻生活的路途上時,要保持自己的思想與心的平坦。 一個人的目的,不在他的命運裡,而是在他的靈魂中;不在於生活環境的外表,而在於心靈內部的深處。 既然你無知,就不要恥於學習。 金錢買不到靈魂所需要的東西。 我們的心應依循善良的法則活動,並以真理的原則做軸心。 不蔑視分內應作的事是高貴,深知欺騙是怯懦的行徑是誠實,不違背良知而降志辱身是忠貞不二。保持這些德行,永遠面對光明,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與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君子之心,欲人同其善;小人之心,欲人同其惡。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褊:狹小),緩能制急。察其偏而力矯之,則氣質變矣! 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氣像要高曠,不可疏狂。心思要細密,不可瑣屑。趣味要淡雅,不可枯寂,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道自微而成,禍自微而生。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 猛獸易服;人心難制。 快速的節奏能夠幫助我們追趕或擺脫,但不能幫助我們深思和體認。 大事聽天命,小事靠努力。 當一個人品嚐到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為。 想享受生命的幸福和快樂,沒有別的方法,只有熱愛你的生命。 愛自己不是放縱自己,而是自我改進、自我獎勵、自我成長。 如果你傷害良知,它將會回頭報復你。 改善社會風氣,就從「禮讓」做起。 自我尊敬是贏取他人敬意的最好方法。 人生的進展,起始於心,也終止於心。 要是不想把生活搞砸,就不要跟已經搞砸自己生活的人混在一起。 一個人可以不管外界發生什麼事,只靠改變意識的內涵,使自己快樂或悲傷;意識的力量也可以把無助的境況,轉變為反敗為勝的挑戰。 思想的力量是無遠弗屆的。 心態是形成你人格的最重要的因素。 追求內心和諧,唯有從掌握意識著手。 心靈統治肉體的論調,雖然沒有生物學或醫學的根據,卻是生命過程中最根本的事實。 付出就像山谷的回音一樣,你付出什麼就回來什麼。 真正的發現之旅,並不在於尋求新的景觀,而在於擁有新的眼光。 活得過長,不一定活得夠好;但是活得夠好,就是夠長了。 積極的生活,就是精神上的財富。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就必須培養健康寧靜的心靈,否則就會被激烈的功利波濤襲卷漂流,成了漂泊無根的難民。 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裡,自己心裡先得有陽光。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測量一個人的力量大小,應該先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以澹泊自處,以知能讓人,胸中有無限快活處。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 我們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不能獨處。 一個人的情緒和心境,會影響自己的未來。 華麗的裝飾,只會使你陷入虛榮之中而無法自拔,一顆平凡堅實的心,才能陪你走過重重艱辛的日子。 本能的需要是可以滿足,而且很容易辦到。使我們焦躁不安的恰恰是其餘的那些需要。 你要駕馭自然,先得服從它。 世上沒有卑鄙的職業,只有卑鄙的人。 人而好善,福雖未遠,其禍遠矣;人而不好善,禍即未至,其福遠矣!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內心世界,以為思想沒有色彩,那是錯誤的。 無所事事並非寧靜,心靈的空虛就是心靈的痛苦。 豈唯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心境不能開廣,俗見不能擺脫,非豪傑達觀之道,亦非孝子愛身之術。 人們的想法包羅萬象,但生命的確只是一個成人的教育課程,而最為重要的課程,就是去耕耘和令心成長。 因為我們愛自己,所以要求自己在行為上遵守某些規矩。 心若不曾受過訓練,就會如小孩一樣懵懂無知。 要在自心中尋得平靜與導向解脫之道的唯一方法,便是去革新自我,而不是去改變世界。 別再等到體力竭盡時才開始想要修習佛法。 修習佛法必須以正知見為基礎,以破除煩惱為目標。 永遠低頭看腳尖走路的人,注定一生卑微。 錢愈多,愈覺得貧窮。知識愈豐富,愈覺得無知。 衣裳只能蓋住丑陋的身材,卻蓋不住丑陋的心。 自重、自知、自制,唯此三者能使人生達無上權力之境。 受過傷的人,才能體會別人的傷痛。 唯有修養內涵,才能改變外貌。 偉大的人視精神力量強於物質力量。 中年,是你將狹窄的腰肢換為寬廣心懷的最佳時機。 每一個人必須先學習跟自己生活,然後才能跟別人有良好的親密的關係。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數。 想追求更圓滿的心境,不是慾望,而是心靈的需要。 如果沒有懷疑,何來了解真實的喜悅? 生命是我們持續不停修改的衣服,但它永遠看起來不合身。 人的行為是思想的最佳詮釋者。 我們一生除了為自己或孩子打拼,也要分出一些時間與金錢,去為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打拼,人生的意義才會更豐盛。 那些決定利用休閑時間提升心智發展的人,他們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敞開塵封了的心靈,生命自然飛翔。 外在的時空,局限不了心靈的飛翔。 強摘的果子不甜;強求的因緣不圓。 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 獲得生命的訣竅不僅僅是活著,而在於為了什麼而活。 人類的謀生方式超越了生命的目的。科學的力量勝過了精神的力量。人類操控飛彈,卻把自己引入歧途。 真誠待己比苦心與人錙銖計較來得更好,也更不容易。 缺乏靈魂的工作,將使生命窒息死亡。 理論和實踐——前者認識藥草的名稱,後者則親自去尋找它、利用它。 愛,不是心中想著,而是要撥出時間去實踐。智慧,也不是憑空存在的,必須在生活中,騰出時間去體驗和表達 應先除去煩惱,平靜便是煩惱的止息。 現代的人想得太多,也有太多誘人的事物使他們感興趣,但這些事物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導引出真實的圓滿。 以佛法訓練你自己,代替情緒的放任吧! 性靈上的修持包括了整個個體與反應的深究,以及長養對他人的敏銳和能夠隨順一切逆境。 「苦」是指我們失去了控制。只要肯下功夫,我們就有能力主宰自己。 除非我們能守護根門,否則永遠只會怪罪外塵的不是。 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 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 嚴切己對治行,不加矯飾;除悟他當機語,少作閑談。 若心地平,則於世界一切皆平。 諸法所生,惟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以冰霜之操自勵,以穹窿(穹窿:天的形狀,中央高而四週下垂。)之量容人。 做人要正直無欺,真實無偽,又要溫厚和平,勿太棱角峭厲。 做人之道,以勤廉信慎四字為要。勤可以補救愚拙。廉則臨財不苟。信則出語不欺。慎者心則敬畏,而言則退讓也。 目欲視,即當思其邪與正。耳欲聽,即當思其是與非。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 懲(懲:克制。)忿如摧山,窒(窒:抑止。)欲如填壑(壑:坑谷、深溝。) 懲忿如救火,窒慾如防水。 德業常看勝於我者,則愧恥增;境遇常看不及我者,則怨尤息。 做人不可有傲態,然不可無傲骨。 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慎言。 小細縫也能容陽光穿透,小事情也能夠顯示個人的品格。 正直的人純正,必引導自己;奸詐的人乖僻,必毀滅自己。 善人的榮譽,存於自己的良心當中,不在別人的嘴巴上。 追求名利之人,如以手掬水,掬得一時,終會流失。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一支溫度計,只能反應它周圍環境的溫度,但一支自動調溫器,會隨著環境來改 變它的溫度,你要如一支溫度計還是自動調溫器? 立身十戒:謹言行以寡過。節飲食以尊心。省嗜好以養心。耐煩勞以盡心。慎喜怒以平氣。戒矜張以集事。崇退讓以合眾。慎諾言以全信。減耗費以惜福。存悲心以養德。 你要超越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知足與安詳。 道風德香熏一切,智恬情泊慮凝靜。 把人導致大不幸的最常見誘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如此」這句話。 一個人最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人,始能激發他人自覺和自尊而奮勉努力,彼此互助以善意對待,於人於己,都有益處。 發心不正,則所有的美德將付諸東流。 我們的心,應以真理的原則做軸心,依循善良的法則來活動。 受人之恩,不忘圖報,方為君子;給人恩惠,不起一念,乃真仁人也。 如果想判斷一個人,跟他在一起是不夠的,必須進入到他的內在。 若以愛做為世間的角度,愛的下降點為情,情的下降點為欲,其最低點就是佔有。 慈悲與智慧兼備,就像寶石之於金屬,兩者互為襯托,而益加顯出光彩。 人類並不是因為吃得下東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為消化得下東西才能活下去。 我們要把生命化做功德,不要把生命拿來造惡。 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木匠調木,智者調心。 引起大爆炸的原因,通常只是一個小小的火花。 待人要寬,律己要嚴。 算命不如認命。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訴眾生,何者善,何者惡。生命還是要自己掌握。 無事時,戒一偷字(偷:偷安。);有事時,戒一亂字。 面對現實,才能超越現實。 千里之路,始於初步——不可忽略初發心。 想要擁有自由,唯有從內心下手。 已成人身,又作邪惡行,比在鑲有珠寶的金器之中,存放惡臭嘔吐穢物的人,更加愚蠢。 行好事,心中泰然,如處天空;行歹事,衾(衾:寬大的棉被。)影抱愧,如處地獄。其實天堂、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莫行心上過不去之事,莫萌事上行不去之心。 順境時勿怠惰自大,逆境時要勇敢忍受。 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用傷害別人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君子慎獨,惡小莫為,閻王雖惡,難收無過之人。 權勢等同枷鎖,富貴有若浮雲。 多做正確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斷言,所謂:「多看則不偏,多聽則不邪。」 金錢買得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金錢買得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心靈不能統一,精神即成分裂,什麼都會反應過度,造成負擔。 私言則有所不正,私德則有所不明。 追求聲名,不如先正心術。 最大的施捨,是給予他謀生的技能。最好的教育,是啟發他內心的智慧。 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行為,行為是表達了的思想,思想就是行為。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面隨心轉。心有所變,形相也將隨之而變。 失去控制的心靈,就好比是雙翼受傷而無法飛翔的鳥兒掉入河裡,隨小波逐流陷入痛苦的深淵。 世智辯聰的知識有其極限,並且還摻雜了無知。 讓一個芥菜子停留在牛角上,要比讓心靈專注在一件事物容易多了。 一顆赤誠之心,是支持吾人走在悟道上不令退轉的雙腳。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功夫。 沒有悟道的眾生,就像在黑暗中持著一根蠟燭,沒有點燃卻對別人說:「跟著我走。」 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不為,轉禍為福。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在某一時空中對某一類眾生所說之法,並不一定具有普遍和永恆的意義。 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萬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壓泰山。 輕浮乃百惡之源。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仁者不以盛衰敗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禮——存於中者為誠心,形於外者為敬意。 罪惡感是騙人的情緒,它阻止你找到真正的自由。 錯誤的態度和虛偽的觀點,對你毫無用處。 無法掌握住生命要點,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停止希望快樂的心理,試圖了解不快樂的原因。 教我如何安慰人,不必教我怎樣得安慰;教我如何諒解人,不必教我怎樣得諒解。 需要改變的不是我們的生命,而是我們的心態。 智者選擇至善之道,無知者追求世俗的逸樂。就像螞蟻要從沙和糖的混合物中把 糖揀選出來,智者能分辨二者的輕重。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不遷怒,不貳過。 以禍福得喪付之天;以讚毀予奪付之人;以修身立德付之己。 以孝悌為本;以忠義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時時守義安命,時時責己恕人,則心境和平,一切牢騷激憤自無所用之。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盡人之情。處世不可任己意,要盡事之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

文殊菩薩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

智者的十大追求

頂級的學業是擁有聖賢的智慧; 頂級的事業是廣利一切...

四十八大願——(第30願)智辯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把自己當成自己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

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

第一講 八大人覺經的概述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

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至剛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無傲骨,但也絕...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問: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慧律法師答: 有兩種角度...

慧律法師《做一個最沒有用的人》

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

這一句佛號是方便,也是究竟

這個息滅貪瞋癡,它很重要的,諸位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

如何處理毀壞的佛像經書

在事相上來講,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們的佛像,...

當代僧伽的職志

一、要有求學的志向 當代青年僧伽應有的職志是什麼呢?...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這個《華嚴經》的境界呀,談四種法界。事法界,就是從...

為什麼不能隨便去評論別人

以前我有個毛病,很喜歡對別人下結論,就是評價某人怎...

龍褲國師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喝水也有學問,十個喝水的壞習慣

導語: 你會喝水嗎?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卻未必...

佛陀讓眾生知苦樂法,走解脫之路

我等眾生憍慢、剛愎自用、愚癡顛倒還自以為是。佛陀有...

法佈施裡面最大的功德

用淨土法門來勸勉眾生,這是法佈施裡面最大的,於是功...

放生要隨緣,不要預定

人畢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會被一些名利蠱惑,從而做一...

地藏菩薩曾用十三劫來勤修苦行

【於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

譭謗某一個法門,其實是障礙你自己

在淨土宗這一塊,它偏重在空觀的智慧。對於利他這一塊...

念佛沒有巧路,靠的是老實念佛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佛教詞典】緣慮心

為四種心之一。又作慮知心、慮知緣慮心。即攀緣境界,...

【佛教詞典】觀察亊

【觀察亊】 p1468 瑜伽八十六卷十頁云:觀察事者:謂四...

【視頻】《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孟庭葦-心經

孟庭葦-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