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茅蓬語錄》

慧律法師  2010/0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信願行

休言極樂苦難生,才說難生是障門。佛力自能除業力,信根端可拔疑根。深逃私債藏王府,現受官刑遇聖恩。早晚相從裹糧去,此生終不負慈尊。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種,行足還加願力堅。路令資糧終不到,馬無韁御孰能前?但將三事為符契,攜手同登九品蓮。 學理的研究,首貴實踐。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疑為能障。 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願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懍戒如霜,力行不犯。 生生若能不退,佛皆決定可期。 佛者,是覺也。既然能覺悟,自然知道用力專心念去。魔者,是惱也,惱害眾生慧命。知道他惱害慧命,當然更加用力專心去降伏他。所以當能夠覺時,就是見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 學佛而欲修淨自心者,必須注重於實行。 一心在道,什麼無明貢高習氣毛病,都無障礙,自易入道。 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慚愧,發大勇猛心,不隨妄想習氣境界轉。 修淨業者,必須深信因果,常檢點平時所作所為之事,真誠懺悔,努力改過。復進而修持五戒十善等,以為念佛之助行,而作生西之資糧。 凡初心入此正宗,須貴心行,非徒口說。步步著力,念念相應。制心一處,永絕餘想,則取證菩提,易如反掌。 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一句彌陀一寶蓮,聲聲念出自心田,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無論修行那一種法門,都必須先具備信心,若信心不具足,在順境或逆境現前之時,就會產生問題了。 站在路上——不走,終無到家之日。 以內在的智慧為體,取外在方便為用。 不能將一切皆歸咎於因緣,人為因素還是很重要,我們要自轉因緣。 道力是很重要的,但必須先培養願力。 事無難易,唯心堅忍可成矣!所謂金剛非堅,願力唯堅。 要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是否相同,即知他是否真心。 僅僅說一聲「我信」,並不能表示就擁有了真理。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豈小因緣哉?固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談玄說妙隔天淵。 信如清水珠,能清濁水,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擔荷此段大事(指見性成佛一事)因緣,須是有決定志。若半信半疑,則沒交涉分。 欲學此道,須是具決定信。逢逆順境心不動搖,方有趣向分。 信從解生,解因信出。 欲學般若,當生實信;欲生實信,先當持戒修福也。 當發起大悲大願,修福持戒,一心念佛,親近釋迦彌陀兩位大善知識。一面觀照自心,遣其凡情;一面懇切持名,求與眾生同生淨土,滿菩提願。現世修行,無逾此法矣! 萬人同志念彌陀,眾力相成願力多,一朵蓮開親見佛,方知淨土勝娑婆。樹林水鳥各宣揚,寶網金台盡道場,會得鐘鳴並鼓響,彌陀觸處現毫光。 信力:不為諸疑所動,能破迷惑煩惱故。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便有一分穩當。 彈指歸安養,閻浮不可留。 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全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淤泥中便有蓮花出現也。 蓮花種子,榮悴由人。時不相待,珍重!珍重! 上品見佛速,下品見佛遲。雖有遲速異,終無退轉時。參禪病著相,念佛貴斷疑,實實有淨土,實實有蓮池。 念阿彌陀佛正覺圓滿之名;觀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相。 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愈:同「愈」。)。 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深信佛言,了無疑惑。 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 又如繫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當恪守淨宗列祖成規,持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恕不虛此一生,及親為如來弟子耳! 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 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迴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末世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 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急急改過,攝心念佛!

幽默人生

沒有幽默感就像車子沒有避震器,每個小坑洞都會使你顛簸不已。 最好成為第一個嘲笑自己的人。 如果你非做不可,為什麼不微笑以對? 幽默是擺脫精神枷鎖的良方,它能帶給別人愉快,也會讓你感到輕鬆自在。 別把生命看得太嚴肅,反正你也無法活著帶走它。 發自內心的輕鬆,戴上幽默的眼鏡看四週,你會發現:煩惱變小了,世界卻變大了。 幽默就是用一種趣味的角度,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種種。 成功的人,是能以幽默情緒應付挫折的。 風趣的談吐令粗餚成美味;惡劣的談話使珍饈難下嚥。 幽默最上乘,機智之語次之,笑謔之言最笨拙。 不能開自己玩笑的人,不能入最上等人種之流。 任何過分的嚴肅、僵化,均會阻撓美妙的內化與圓融的過程。 我們有責任去使這個世界變得有趣一點。 保持一點幽默,常常是免費的娛樂。 幽默感可以改變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性質。 能幽默自己的人比較懂得生活。 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類的矛盾。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態度處事,日子會好過些。 幽默是一種吸引人的魅力。 誰都欣賞幽默但不下流的人。 流 言 止 步 凡事盡可能經由自己的眼睛確認判斷後,再決定下一步的動作,別太依賴自己之外的人事物。 只顧把時間花在說人長短、誹謗他人的人,是沒有時間成功的。 一個國家或許不會被大炮打垮,卻可能被謠言來滅亡。 世間事知道得太多,反而是一種危險。 老愛蜚短流長的人,一定也會被別人蜚短流長。 大家都誇獎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在社會上被批評的人之中,一定有良士。 丑聞是這世界一半的人樂於杜譔,而另一半人樂於相信的事。 你聽過謠言嗎?讓它遇你而亡吧! 輕信傳言者,終至以追悔的牙,咬傷自己的手。 謠言就像泡沫一樣,你愈攪和,泡沫就愈多,不管它,它反而消失了。 謠言像是一個老太婆,你只要任憑她在那裡嘮嘮叨叨,喃喃自語就好了。 冷酷的「傳言」如在車輪上滾動,在它前進中每經一手,都替它加上潤滑油。 謠言之所以止於智者,不僅因為他有理智的頭腦去判斷是非,更因為他懂得寬恕、憐憫造謠者的淺薄、無知。 閑話聽後不傳,免得將來後悔。 愛傳是非之人,偽裝出銳利的目光,其實卻像蝙蝠一樣盲目。 輕信道聽途說,就像一隻傻狗,別人隨便扔了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 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不要無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不要把別人口裡吐出來的垃圾裝到自己的肚子裡。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未察秋毫,聞風就是雨,以訛傳訛,壞人名節,其罪更甚於殺人。 無中生有造謗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華盛頓:「聽到侮衊別人的話時,切勿輕信。」 不要輕信那些「愛說閑話的人」,這是我真誠的奉勸。 好好的去求證謠言,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與事實不符合。 對於別人的丑惡隱私充耳不聞、閉眼不見、一心不想、閉口不說,名大智慧的人。 遠離那些「說長道短,好管閑事,言非其實」的人。 耳朵聾了,正好聽不到是非。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遭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君子不畏虎,獨畏讒(讒:顛倒是非之語。)夫之口。

美學筆記

瑣物可以形成完美,但完美卻不是瑣物。 世界上最美的東西,也就是最沒有用處的東西,孔雀和百合花便是例子。 一般來說,人們判斷一件事物,多注意外表,而不注意其實質。每一個人都有眼睛,但只有少數人的眼睛有透視的能力。 亞理斯多德說:「美貌是上帝的禮物。」蘇格拉底說:「美貌是短命的暴君。」 狄奧佛拉斯塔說:「美貌是無言的欺騙。」:狄奧克裡塔說:「美貌是象牙質的災禍。」也有人認為:「美貌是一封最好的介紹信。」 美麗的事物未必是善良的;善良的事物則總是美麗的。 美麗比黃金更容易招引盜賊。 創造一個完美的人,比建立一座華美的高樓或寺院更不容易。 潔白的墳墓,外表確實很美麗,但裡面卻是一堆尸骨。 內部有了純潔無瑕的心靈,外表才會發出閃爍的光芒。 美必須要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相上如此,在內心更是如此。 試著在你遇見的每一個人身上發現美的存在。 美,是存在於心中的永恆,無關於你住在什麼樣的地方。 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一旦青春的鮮麗姣好成為過去,唯一美麗的,就是內在所表現出來的了解與善良。 美貌而無見識,就像把金環戴在豬鼻上。 微笑使你更美麗,感覺神清氣爽,而且不花一毛錢。 美貌卻無知的人就像一把藏著鈍刀的金鞘。 假如沒有內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備的。 凡是美的都是和諧而比例適度的。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 美的特點並非刺激慾望或把它點燃起來,而是使它純潔化、高尚化。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真正美的東西,必須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要評判美,就要有一個有修養的心靈。 在一切創造物中間,沒有比人的心靈更美好的東西了。 美麗的外貌可以吸引傾慕者,但要持久則需要有美麗的靈魂。 「相好莊嚴」意思是面貌可親,令人歡喜,真正的美便來自於此。 白是美,黑也是美;紅是美,綠也是美;美可以並存於世,而不是彼此消滅競爭。 自信就是美。 協調就是美。 美只是一種感覺。 天天開心,是舉世無雙的美容聖品。 美與丑,有時只是一種心情的假相。 好儀表便是推薦函。 除了出之以誠心,再無高貴端正的儀表。 美如真理,最朴實時最有光輝。 世間最天然的美,便是誠實與真。 世上最美麗的東西就是一張笑臉。 真正的美,是內裡與外在和諧一致的自然流露。 一切美的基礎,在於一顆和善而樂於助人的心。 美要以德行來烘托,才能倍增美感與價值。 美而無德,就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虛有其表。 勿以容貌的丑陋為恥,而應以內心之丑為恥。 以智慧美容自己的女人,永遠都不會變丑。 生有美麗的羽毛,卻不一定是有益的鳥,擁有美麗的外表,不一定能帶來幸福與美好。 愛美之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 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美只是一層皮。 自然就是美,外表力求朴素,不可標新立異。

哲思天地

人可以攀至巔峰,卻不能在那裡逗留太久。 錯誤最多的,是那些犯了錯卻不認錯的人。 聰明人不會把他所有的蛋都放在一隻籃子裡的。 我們千萬不要因為一斗真理中偶然含有幾粒糟粕便拋棄了它;相反的,有時我們接受一斗糟粕可能是有益的,因為它裡面含有幾粒真理。 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 人生許多痛苦,未必都是由不足引起,太過之過,至少與之等量齊觀。 換個角度,換個心境,絕對會有新的思惟。 思惟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誰一旦發現了自己,在這世上就什麼也不會失去。 如果你手中只有鐵錘,就會傾向於把一切問題看成釘子。 成功正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須因緣際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把自己置之度外時,意外獲得的副產品。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不過有個消除危險的方法,就是去學游泳。 任何強大的軍隊,都不可能抵擋住思想的力量。 人生就是有框框,才能在有限中創造出「無限大」的世界。 物質上的不足容易彌補;靈魂的貧窮則無法補救。 人生虛幻脆弱得無法掌握,唯有思想中的光彩,令今生一切值得。 真理一定包含至高的善,但善的事物卻未必包含真理。 讓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要比獨立思考容易得多。 謹慎是智慧的果子。 為失策找理由,這更是一大失策。 多思考會使一個人變得成熟。 傻,是一種福氣。 人類自導自演自己的一生,但是在內心深處還是無法抗拒命運的引導。 一把沙就是宇宙的一本選集。 失敗的人分為兩類:想了沒做的人與做了沒想的人。 對於「失去」的恐懼,不也就是「失去」的本身? 要是生命沒有天空,窗外的藍天也是幻影罷了。 對於自己的雜染感到懊惱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是另一種的煩惱。 悟心無心即是道。 象總是被畫得比實際還小,跳蚤則總是被畫得比實際還大。 人的德性並不是因某種異常的努力來評斷,而是由每日的行為來衡量。 人類現在已經變成——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 與其發現一個真理,還不如減少一個迷惑,更能夠令人聰明。 生命裡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得很平常。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胡適:「你不能做他的詩,他也不能作你的夢。」 「有」原本就不有。

理財有道

錢財像毒蛇,會掌握它的人不會受損害;但如果不會掌握,它便要纏繞你的手指咬噬你了。 花錢買懊悔是愚蠢的事。 金錢永不與濫用它的人為伍,但卻善待將它使用得當的人。 守財奴誤認為黃金就是幸福,其實黃金只不過是獲得幸福的一種工具而已。 錢的影響是好是壞,端賴使用者的人格特質而定。 錢能增加也能減少幸福程度,端看你怎麼運用。 不要買「想要」的東西,只要買「必要」的東西。 懂得如何買東西的人,特別會掌握人生的方向。 貸款給你的人以現在時態為你服務,用條件語氣借錢給你,使你處於虛擬語氣之中,然後將來把你毀滅。 揮霍無度的人,等於將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金錢是讓你來運用的,而不是讓你死守的。 節約就是收入。 身敗名裂,錢財居半。 取笑一塊錢的人,總有一日會為了一塊錢而哭泣。

智慧年輪

衝到第一比保持第一簡單得多。 看是一回事,了解又是另一回事。 不要讓忠誠成為盲從,讓警告成為怯懦,信心成為自大,信念成為固執,修正成為弱點,謙卑成為卑屈。 不要信任以下這些人:那些相信每件事都是好的人、認為所有事都是邪惡的人,以及那些對週遭事物毫不關心的人。 小事情也可能很重要:浴缸沒有了塞子還有什麼用? 懶惰造就了許多發明家。 玫瑰聞起來比甘藍菜香,但卻做不出一道好湯。 一半對就表示有一半是錯的。 深度的常識就是知識。 如果我們不聽從老先常談,則可能失去獲得智慧的機會。 家敗離不得個「驕」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厭離不得個「驕」字。 居家四敗: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 青年人要有老年人的沉著,老年人應有青年人的精神。 一個老年人,若除了他的年齡之外,便沒有任何其他足以表示活得較久的東西,是一件最不體面的事。 如果能做天空的星星,就做天空的星星;如果做不成星星,就做山上的燎火;如果做不成燎火,就做家中的一盞燈吧! 擦亮的黃銅比砂金更容易迷惑人們的眼睛。 能夠將感情與理智調配得很適當,使命運不能把它玩弄於股掌之上的人是幸福的。 希望——命運是騙人的彩票,有一個獎品,卻有千百個落空。 人生於世,成功有二法:一由勤勉;一由得益於他人的愚蠢。 智慧是什麼?它只知道自己能夠了解的事物很少,看到他人的過錯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知道如何善用我們的聰明,那便是大智。 聰明人由愚蠢人身上獲利益,比愚蠢人從聰明人身上獲得的更多,因為聰明人可以避免愚蠢人的過失,但愚蠢人卻不能以聰明人為榜樣。 智慧之於心,一如健康之於心。 一個智者的一天,抵得上愚者的一生。 歷經重大變故的人,都容易成智者。 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在生活上就是智慧。 國家的智慧蘊藏在他們簡短有力的俗諺中。 智慧是命運的征服者。 完全的智慧有四部份:智慧,正當做事的原則;正義,公平處理公私事的原則;堅忍,不避艱難的原則;節制,壓抑慾望,淡泊自持的原則。 認識自身的缺點,是一個人最高智慧的表現。 假使你尋找智慧,你是智者;假使你認為自己已獲得智慧,你是笨漢。 為別人的事比為自己的事容易有智慧。 我們最穩當的保證人,是我們自己的智慧。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知道如何隱藏自己的機巧,實在是一種很大的機巧。 銳利的心智像銳利的刀子一樣,往往會割傷它主人的手指。 在生活中未曾作過任何傻事的人,決不如他自己想像的那樣聰明。 君子慎言語、節飲食,此二者乃養德、養身之要。 會經營而不會支出的人,不啻造了一間準備避開它的房子。 晝坐當惜陰,夜坐當惜燈,遇言當惜口,遇事當惜心,閑時忙得一刻,則忙時閑得一刻。 錢財不屬於擁有它的人,只屬於享用它的人。 誠實的心唯一的缺憾是輕信。 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別人的憂鬱或快樂。 有些人學習了一生,而且也學會了一切,但卻沒有學會怎樣思想。 人之不德,由於無知。 一旦一個新的思想進入我們心裡,它便會產生一種亮光,使我們洞悉一堆前所未見的事物。 我不嫉妒那些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只憐憫那些比我知道得少的人。 信心與理性必須聯合起來。人類需要理性以求進步,需要信心以求更豐富的人生。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 魔鬼也會引證聖經來替自己的居心辯護。 我們的美德是隨著時間變更它們的價值的。 人們做了惡事,死後還免不了遭人唾罵,所做的善事則往往隨著他們的尸骨一齊入土。 沒有耐性的人是多麼可憐!什麼傷口不是慢慢兒平復起來的? 天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自朝至暮,飲食起居,言語動靜,皆所謂學。 節飲食以養胃。節勞苦以養力。節費用以養財。 事不可以做盡,勢不可以用盡,話不可以說盡;福不可以享盡。凡事不盡處,意味最長。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寬大中要規矩,和緩中要果決。 克己可以制怒;明理可以治懼。 涵養怒中氣,提防順口言;留心忙裡錯,愛惜有時錢。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盡管收集資料是重要的工作,但如何使用才是決定資訊價值的關鍵。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 真誠為人;圓轉涉世。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足惡,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可嘆是生而虛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如果你跟月亮挨得太近,你就發現美麗的月亮也是丑陋的。 人生諸多抉擇,無非是判斷加上一點賭注。 就算是獅子,也要防備蒼蠅。 如果一個人能將他的財富存在腦袋裡,就沒有人能將它偷走。 用慈悲的心情去探照,用溫柔的角度去取景,看待過往的視野,可以浮現生命寬闊的影像。 要看清前方的目標,也要記取來時的路。未來與過去的線索,才會隨時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們航行在遼闊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們的羅盤,熱情是疾風。 運用時間的最有益之道乃是靜思熟慮,從中搜尋出指引和方向。 除非能在原地建造出更好的成品,否則絕對不要拆毀任何東西。 智慧在於認清要追求什麼和不要追求什麼。 你無法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卻可以使他們不至討厭你。 聰明的人就是那些懂得三思而後行的人。 只有在學校的教室,才會認為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當你試過一種方法卻行不通時,換另一條途徑走走。 學會體認到事情通常沒有當初顯現的那麼嚴重,這也是成熟的一部分。 我們有兩種生命:學習到的生命和此後要過的生命。 面對生命中所有嚴重的狀況,有兩種解決的方法非常管用,一是幽默,二是常識。 愈想得到別人的青睞,愈會弄出敗興的結局;愈需要別人的尊重,就愈不懂得自我敬重。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有三種東西我們永遠無法抓回來——一是時間,二是已做過的事,三是機會。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藉助別人的智慧,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智慧有三要:一是思慮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跡。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智慧和命運交鋒時,如果智慧有敢作敢為的膽識,命運就沒有機會動搖它。 除了心靈的成長及最終的解脫之外,生命並無法賦予我們任何其它有意義的事物。 成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識見」。 要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不要做一個「大愚若智」的人。 凡事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的人便是智者。 白髮是生命充分發揮的表徵。 凡事要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每個人都應設法使自己活得愈來愈「增值」。 「思想」也要新陳代謝,否則就會被時代遠遠拋諸腦後。 前衛的人,並不表示不能衛道。道德也可以轉換形式重新包裝。 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好問的人,只是作了五分鐘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白髮表示年齡,並非智慧的表現。 智慧,是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技術,是知道怎麼去做;美德,就是去做。 生活中某些單調是必要的。使萬物能夠多采多姿的,便是太陽單調地日昇日落。 人人都是月亮,各有其黑暗的一面,永不為人所見。 所謂人生,就是對無法預測的新狀況不斷適應的過程。 勿貪小便宜,以免上大當。勿爭小意氣,以免失大局。 自覺無知,就能開始進步。 想馬上知道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白雪覆蓋的大地,只要等雪溶解,就能一目瞭然。 想要聰明的秘訣,就是在有必要時閉上眼睛。 一個只有顯赫祖先可吹噓的人,就像馬鈴薯——最好的部分在地底下。 在順利的時候感恩,在挫折的時候安靜。 共同完成目標的喜悅,勝過個人獨享勝利的滋味。 上台是機會,下台是智慧。 真正決定幸福與成敗的關鍵是「智慧」! 圓融是一種本領,既可避免樹敵,又能言之有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若能平心看待自己的失敗,表示我們已不再害怕失敗。學會自嘲是極其重要的。 懂得因應事情發展結果的人,往往會得到更佳的結果。 有呼有吸是生命的現象。有攻有守是成功的路徑,有退有進是行事的方要。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一位修行而開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實踐佛法的人。 一顆空了的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空無罪惡且充滿了智慧。 以忍辱行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 假如你缺少智慧,那麼即使是好事也會轉壞。這壞從何而來?正是從我們的內心。 一切苦的根源是癡。 癡的解藥是智慧。 癡是一種對事物認知錯誤的方式。 依智慧而生活,是最偉大的生活。 要有慧,才能辨別事理。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了脫。 我們必須用對待蜂蜜的方式去對待歡樂,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隻手去拿,以免吃得厭膩。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古人言病者,眾生之良藥。 人於病中,鬚生大歡喜;一切不如意處,莫起煩惱,鬚生大解脫;任其生死,莫起恐怖。 居家之道,惟恕則情平,惟儉則足用。 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 有事不怕事,無事不找事。 眼要亮,亮不吃虧。口要謹,謹不惹禍。膽要小,小不妄為。氣要平,平不執拗。 多數人的聲音,並不能做為正義的標準。 不是老而頑固,而是頑固而老。 說話浮躁的人,如刀刺入。而智者的舌頭,卻能成為醫人的良藥。 真正偉大的人,會使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 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綠葉: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語言」、一片「好的行為」。 言語應像夜空中溫柔的星星,不該像除夕夜的爆竹。 盲目地尊重不合時宜的傳統,認同那些已經毫無意義的種種制度、習俗或法律規章乃至宗教儀式,將比不尊重傳統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善者是不善者的老師,不善者是善者的借鏡。如果不善者不尊重善人,善人不珍惜不善者,雖自認聰明,其實還是大大的糊塗。 所謂智慧——第一是:洞悉虛偽。第二是:知道什麼是真實。 不能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傻子,不敢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奴隸。 「信」——必須智信,而不是捕風捉影。 有德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能忍是多福之人,能捨乃最上福之人。 幸與不幸就像刀子,看你是抓住刀刃或刀柄,再決定它會傷害我們,或是對我們有幫助。 「孤獨」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不要相信權威,權威有時也會錯誤。 氣度要宏,言行要謹。 智慧有如一盞燈,它輕易的就能照亮千年煩惱的暗室。 話多無益須達義;事煩無功須實際。 智慧雖然無形,卻能豐富你的生命。 求福莫過於齋戒佈施。求壽莫過於不殺放生。求慧莫過於廣學多聞。求安莫過於省禁是非。 智者應能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智慧就是力量。 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 小人口如蜜,轉眼若仇人。 智慧要在「緊要關頭」才能看得出來。 要自由必須永遠警戒,這是自由的代價。 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 智慧乃命運之征服者。 在你面前傷害別人的人,也一定會在你背後攻擊你。 倘若你施捨給他人的,是個生命永恆向上發展的智慧,這才有根本性救助的意義。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失去了明辨的能力,則真理、善良幾乎都不起作用。正如一個沒有武裝的士兵卻走上戰場。 明智者應見好就收,不能執迷不悟。 單靠吃素不能成佛,牛也是吃草的。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可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心智敏快並非長處;一個鐘擺的功能不在於快速,而在準確。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放下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力量。 愚癡無智之人,其靈魂既貧乏又蒼白。 智慧是內心的寶藏。 應該停止茫無重點的行動。 嚴守原則者,雖受威脅亦不至滅亡。 失敗事小,失去智慧事大。 至人之用心若鏡。 勿以窮達而易轍;勿以夷險而易心;勿心門第自詡而啟其驕矜;勿以語言薄故而生其交詬。 孔子言:「樂道人之善。」孟子戒:「勿言人之不善。」聖賢具以隱惡揚善為心。

菩薩行

以佈施度慳貪,以持戒度毀犯,以忍辱度嗔恨,以精進度懈怠,以禪定度散亂,以般若度愚癡。 大乘菩薩無我相、無人相,故只知利他。唯其只知利他,結果眾生未盡,而自己先度。 以心地無非為戒本,以利他無我為正行,以透關八條為策進。 何謂登地菩薩?因其心量功德,儼然同大地一般大。 心地無非是功,利他無我是德;心正是功,行正是德。 雖修大乘法,而智慧小、心量小、願行小、功德小,處處好著相,仍是小乘。 心地無非,則體大;利他無我,則用大。 以出世無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愛心和慈悲的發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要作法門龍象,須親佛國聖賢。普敬飛潛動植,菩提涅槃自然。 聖教照心,佛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慧眼觀無我,善心唯利他。 佛教出發的動機在慈悲,佛教施展的手段在方便。 菩薩非僅指寺庵裡的偶像,吾人倘能自他覺利,當下即是肉身菩薩。 無上佛道雖甚幽邃,誓必達之;無量法門雖甚繁奧,誓必學之;無盡煩惱雖甚牢固,誓必破之;無邊眾生雖甚迷倒,誓必度之。 凡所作為,都以利益他人為前提,容易達到無我的境地。 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有悲無智,是曰凡夫;悲智具足,乃名菩薩。 以無礙眼,等視眾生,具修一切難行苦行,是為成就菩薩之道。 菩薩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 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 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 大智心,不著我相。大願心,廣修善行。大悲心,救眾生苦。此心雖非凡夫所能發,亦應隨分觀察。 學佛法之人皆鬚髮「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樂為苦樂,抱熱心救世之弘願。 發起善心,勤修慈德。 我就是要這樣生活:要過一種由於我的存在,而使世界變得稍微好些的生活。 行菩薩道,內財(色身)、外財皆要捨。 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菩薩不隨世俗境,常念知足身心清,安貧守道平等性,惟慧行持入正心。 共業推動著歷史及宇宙的流行運轉,這股巨大力量所形成的局面,即是眾生所共同承受的果報。普渡眾生的目的,在於以大眾的力量來轉回,所以我們要自利利他,有因緣就要度人學佛。 惡事向己,好事與他,利他忘己為慈悲之極也。 願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 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覺人。 佛法在日用平常中,在方寸心田中,長養悲、智、行、願。 一個人領悟到,人生就是盡義務、犧牲、奉獻、他才算擁有深刻的智慧。 菩薩對有因緣的眾生,以言語度化,對於沒有因緣的眾生,以德行度化。 我最大的願望是絕不發怒、永遠說真話、親切溫和,不責難任何人,以忍耐對待暴躁的人,以善意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信仰是人生意義的悟得,由此「悟」而誕生各種任務的認識。 常讚歎三寶,使眾生有信心,功德就如同弘揚佛法一樣。 完成自我覺悟固然重要,完成全體眾生的覺醒更是重要。 我們應當觀照自己於分秒當中,做事說話都要圓融、圓滿,不要去傷害任何眾生。 佛法不離方便法,我們要給眾生無限希望。 最高超的修養,就是隨順眾生。 要救一個正要陷入流沙的人,我們自己一定要先站穩。 和顏愛語的讚歎每一個眾生,不出惡口,恭敬其至極點,將他們都當成菩薩示現,好好的保護我們這顆心。 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單修慧而沒有悲心的話,你的智慧中,就會夾雜著傲慢。 有因緣就要度眾生,不可以不慈悲不度眾生,只求自利。 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無怨無悔。 只要是行利益眾生的事,即是菩薩行。 應以慈惠戰勝嫉忿,以善勝惡,以佈施勝自私,以真實勝虛誑。 所有無量的現象界,無非不是慈悲喜捨的妙用。 十方三世,無一處不是菩薩佈施的地方。 眾生受苦,正是菩薩發心的時候。 願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 教化人不在於多言,行為好可以感動人心。 菩薩並不脫離社會獨善其身,而是要兼善天下。 諸佛菩薩就有如一個磁場,我們要變成一塊磁鐵,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而相應的條件就是「慈、悲、喜、捨」。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積極地為大眾服務。 對自己的享受消極,對大眾的福利積極,就是行菩薩道。 人的價值在於奉獻與犧牲。 行善不求回報,無緣(條件)大慈,同體大悲是聖者之行。 菩薩不見人過,但見己過。 菩薩是只管耕耘,不計收穫。 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 用你心中的溫暖燭光,點燃你周圍的另一支燭光,這世界就亮了起來。 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無怨。 出家無家處處家,出家無親處處親。 做人的可貴在:自覺(教育自己)、覺他(教育別人)。 能把奉獻當作是一種快樂,那你所到之處,一定受人歡迎。 治療自私與貪婪的唯一方法就是犧牲。 當你將自己奉獻出來的時候,你就真正的得到生命。 當別人真正需要你幫忙時,應當不吝的伸出你的手。 人應舍利己之心,努力於助人,猶如從一把火炬點燃幾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舊不變,幸福不論分給多少人,亦不會減少。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使眾生離苦得樂。 不計利害,不計成敗,置生死於度外,有始有終,普利群倫;雖死猶生,雖敗猶榮,雖亡猶存,永垂不朽。 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為償宿劫願,慷慨赴前程。 燭的自白: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以心住空性的超脫境界,來行入世的悲濟眾生之事業。 活著就是為了眾生,不要想到自己。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懂得如何愛人,便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整部佛經都包括在「慈、悲、喜、捨」四字。 菩薩之願:我當為天為地,為旱作潤,為漂作筏,饑食渴漿,寒衣熱涼、為疾作醫,為冥作光。 虔誠、敬愛的心是使我們能夠站立及走向宇宙大道的雙足。 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會萬物於己者,其唯聖人乎? 於一切處無處,即是法處,即是道處。菩薩觀一切處即是法處。 不捨一切處,不取一切處,不揀擇一切處,皆作佛事,即生死作佛事,即惑作佛事,即是菩薩安住之處。 菩薩常游香水海——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善根。 菩薩是真正懂得愛「人」的人。 一切事處,一切色處,一切惡業處,菩薩用之皆作佛事。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得。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 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念過去久遠以來,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是故應勤修諸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 靈機弘聖道,真智利群生。 寂滅清淨為因,菩提涅槃為果。 身現凡夫事,內照自分明,三千大千界,滿中諸眾生,剎那造有業,了了總知情,納安芥子裡,稱為無相經,常持人不識,念時無色聲。 將頂禮轉變成一種對你週遭世界關懷的方式。 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勤以教人。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瞋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萬法唯心

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 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極於一念,不生而已矣! 萬法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是心是佛。 心所見色,皆是自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從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 一切萬物從大地而生;一切萬法從心地而出。 妄念本不生,因想像而有。 拂垢垢復生,琉璃垢不沾,凡間千擔水,難淨濁世塵。 諸佛及菩薩,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 先知心之根源。一解千從,一迷萬惑。 一切眾生迷妄,迷此心。一切行人發悟,悟此心。一切諸祖相傳,傳此心,真心妙用。 攝境歸心,真空觀者,謂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心外更無一法可得。 心為法界之家,亦為涅槃之宅。 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 不了心及緣,則生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 三界六道,唯心自現。水月鏡相,豈有生滅? 萬法本虛,從心見實,六塵本寂,凡夫妄執,心有法有,心空境空,生而無生, 滅而無滅,無生無滅,名坐道場。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善惡罪福,唯心所造。六塵境界,唯識所變。一切諸法,唯因緣起。 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相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 日日是好日。 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廊徹。 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若了此心,有誰生死? 現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現浮光幻影。如鏡中相、水中月。 那個生死業根,只在汝一念生滅之間。 一根既通源,六根盡解脫。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自心。 諸法唯心所現,各無自體,虛假相依,無決定性。

寧靜致遠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燭定則明,搖則昏,而況心乎? 簡默沉靜者,大用有餘;輕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心靜而本體現;水清而月影明。 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鄙俗不及風雅;淡泊反勝濃厚。 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在安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 在紛亂危急之時,靜心是唯一的依靠。 讓你的心如一座穩固的橋,而不是像橋下浮沉不定的水。 只有在靜水中,東西反射而不變形。只有在寧靜心靈中,才能對世界有適當的領悟。 能夠平靜且積極的過人生,是一種天賦。 安靜吧!真正豐富的生命內涵蘊藏於安靜中。 寂靜是形成一切偉大事業的基本要素。 人只有在心靈極靜的狀態下,才能產生大智慧。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棟磚瓦木造的房子,但它是世俗的家,會隨著世俗的方式改變。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以靜制動。 假使我們能夠學習使心平靜下來,這將是對世間最大的貢獻。 平靜就是煩惱的止息。 把內心擺平就天下太平。 如果心沒有停下來,你就無法清楚地看到感官對像的真實面目。 學者萬病,只一個「靜」字治得。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機括:弩上發箭的機件,引申為治事的權柄。),惟靜者能看得透。 靜有二道:一曰不入是非之場,一曰不入勢力之場。 學須靜,靜可以一心志,凝思慮;不靜則學或騖外,不能向裡。 靜則生明,動則多咎,自然之理也。 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人們不會在流動的水面上,去映照自己的形相,只有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才可看清自己的容顏,也只有平靜才可平息躁動的心緒。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心中無一事,水清眾獸現。 人忙心不盲即有定力。 凡事能從容不迫,思想和判斷力會加倍的迅速、正確。 讓我們的心靈每天保持純淨,讓我們每天盡心盡力履行義務,讓我們把和平帶到內在的世界。 天下事千頭萬緒,一個人處在其中,必須心平氣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性急的人成功率最小,規律而鎮定的精神,可讓你避免在許多極平常的事情上失敗。 深思熟慮,培養自己定靜的性格,才能有所擔當。 心若混濁不清,你將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保持秒秒安詳,是一種高級的觀念。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瓜熟自然蒂落,等待成熟,有時候是一種享受,不必急於一時。 想籍大吃大嚼來攝取更多滋養,有時候反而傷害胃腸。 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內在的寂靜不是理想化,也不是哲學化的幻境。它是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出來的, 它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人生盡管猶若一注濁水,讓它定下來,總會澄清的。 心平氣和四字,非有涵養者不能做,工夫只在這個定火。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勝。則氣自平矣! 寡慾故靜,有主則虛。不為外物所動只謂靜,不為外物所實為虛。 敬守此心則心定,抑其氣則氣平。 意粗生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寧靜就是永恆。 人莫監於流水,而監於止水,唯止能知眾止。 心以收斂而精細,氣以收斂而恬靜,於身於家皆有益。

睿智指揮棒

僱用比你聰明的人,證明你比受僱用的人聰明。 領導者要有信心去做評估,然後有勇氣去實踐。 領導者能使普通人完成卓越之事 好的領導者啟發自信,作樂的領袖則啟發 他人信心。 領袖不會浪費時間去責備他人。 領導者的職責在於幫助他人發揮最大的能力。 領導就是將人們由原來的模樣,變為應該有的樣子。 好的領導者總是時時考慮他人的感受。 好的領導,是讓人們心甘情願去做事。 所謂領導,就是行動,而非你所站的位置。 身為一個領導者,不必十分聰明,但必須要知道人們的感受以及做事的動機。 領導者必須先知道如何自我管理。 領袖負責指路,接著就靠大家行動。 追隨者尋求方法與前例,領導者則尋求解決之道。 領袖來自其行動,而非其知識。 領導者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重要的。 領袖明瞭道路,遵循真理,並指引方向。 好的領袖尊重每個人的權利與價值,平等對待所有人,不將任何人視為次等的。 領導者有目標;追隨者僅有願望。 領導者將個人動機轉化為行動。 教養有道,則天無妄生之才;鼓勵以方,則野無抑才之士;任使得法,則朝無倖進之徒。 處於高位而無作為,就像該有眼珠的地方沒有眼珠,只留下兩個空洞,弄糟了整個臉龐一樣。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責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無和藹之容,無謙抑之氣,無恭敬之德,其何以處事?何以聚眾?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庶眾,故能明其理。 領導他人意味著你必須樂於付出,甚於要求他人。 國王必須是一隻獅子,但他也必須知道做一隻狐狸。 要使別人敬重你的權力,可不是只憑拉高嗓門就能辦得到的。 沒有機智的人,不得不常與危難作戰。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那就是知人之明。 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懂得他們的需要,並且讓他們知道怎麼去獲得。 最高明的管理之道,就是「無為」。 容納異己是人類最崇高的美德。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 獨裁者騎在老虎背上轉來轉去,因為他不敢下來,而老虎也愈來愈飢餓。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把責任賦予某人,最能表現你的信賴,而且使人獲益匪淺。 領導者有兩項特質:首先,他的目標已定;其次,他有能力說服別人與他同行。 能夠管理大眾的人,必須先作自己的主人。 不懂得服從的人,也不適宜於指揮別人。 勇於且即時面對問題,是領導人要有的態度。 做一個領導人,必須有一個認知:劃分領土或據地為王,最後往往高處不勝寒。 身為一個主管,重要的不是你在場時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不在時所發生的事。 律己能服人,量寬能得人,身先能率人,輕財能聚人。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欲服大眾,先調自心。 不仁的君王犧牲個人的德譽來增加自己的財富。 只有明君,能把蔽賢忌才的人放流出去。 見到賢才而不薦舉重用,這便是怠慢;見到壞人而不予以黜退驅之遠離,這便是過失。 如果一切好惡都出於一己偏私而違反民心,就要被天下的人所誅戮了。 國君治國有個不變的法則:行事忠信,一定得到民眾的擁戴;驕傲放肆,一定失掉民心。 見事貴乎明理處及貴乎心公。理不明,則不能辨別是非。心不公,則不能裁度可否。為理明心公,則於事無所疑惑,而處其當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

文殊菩薩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

智者的十大追求

頂級的學業是擁有聖賢的智慧; 頂級的事業是廣利一切...

四十八大願——(第30願)智辯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把自己當成自己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

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

第一講 八大人覺經的概述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

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至剛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無傲骨,但也絕...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問: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慧律法師答: 有兩種角度...

慧律法師《做一個最沒有用的人》

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

這一句佛號是方便,也是究竟

這個息滅貪瞋癡,它很重要的,諸位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

如何處理毀壞的佛像經書

在事相上來講,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們的佛像,...

當代僧伽的職志

一、要有求學的志向 當代青年僧伽應有的職志是什麼呢?...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這個《華嚴經》的境界呀,談四種法界。事法界,就是從...

為什麼不能隨便去評論別人

以前我有個毛病,很喜歡對別人下結論,就是評價某人怎...

龍褲國師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喝水也有學問,十個喝水的壞習慣

導語: 你會喝水嗎?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卻未必...

佛陀讓眾生知苦樂法,走解脫之路

我等眾生憍慢、剛愎自用、愚癡顛倒還自以為是。佛陀有...

法佈施裡面最大的功德

用淨土法門來勸勉眾生,這是法佈施裡面最大的,於是功...

放生要隨緣,不要預定

人畢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會被一些名利蠱惑,從而做一...

地藏菩薩曾用十三劫來勤修苦行

【於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

譭謗某一個法門,其實是障礙你自己

在淨土宗這一塊,它偏重在空觀的智慧。對於利他這一塊...

念佛沒有巧路,靠的是老實念佛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佛教詞典】緣慮心

為四種心之一。又作慮知心、慮知緣慮心。即攀緣境界,...

【佛教詞典】觀察亊

【觀察亊】 p1468 瑜伽八十六卷十頁云:觀察事者:謂四...

【視頻】《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孟庭葦-心經

孟庭葦-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