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

長者李通玄撰

第四明示因圓果滿別者。顯佛果有三種不同。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二從行積修行滿功成多劫始成果。三創發心時十住初位體用隨緣所成果。

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者。即涅槃無行等經是。隱身不現萬事休息。又云羅剎為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無作果。不具行故。

二從行積修行滿多劫方明果者。即權教之中。說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滿所成佛果是也。以不了無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厭而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欣別淨門。

三從凡十住初心創證隨緣運用所成果者。即華嚴經是也。十信終心即以方便三昧達無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賢體用法界法門。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經三僧祇所有佛功德總是修生。百劫修相好業。然燈得光明。不殺得長壽。佈施得資財。忍辱得端正。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門。始得見性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任真運無作智即是佛也。為一切佛應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法皆如是。於一真法界任法施為。悉皆具足恆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門法界理智諸障自無。無別對治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故。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但為自心強生繫著。為多事故沉潛苦流。故勞聖說種種差別。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如此經教頓示圓乘。上上乘人所應堪受。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究竟歸流畢居此海。是故餘教先因後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時。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為不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可得因果即有前後。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竟說也。若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故果亦壞也。緣生之法不相續故。即斷滅故。自他不成故。如數一錢不數後錢。無後二者一亦不成。為剎那不相續。剎那因不成果亦壞。多劫不相續。多劫因果壞。要待數後錢時前一始成。因果亦爾。要待一時中無間者。因果始成。若爾者。如數兩錢同數無前無後。誰為一二。如竪二指誰為因果。如二指等隨心數處為因。後數為果。若是有前有後即有中間者。還有剎那間斷。有間斷者不成因果。若同時者如竪二指無前無後。誰為因果。亦皆不成。如此華嚴經因果同時者。俱無如是前後及同時情量繫著妄想。有無俱不俱常無常等繫著因果。但了法體非所施設。非因果系名為因果。非情所立同時前後之妄想也。如是者何。異楞伽漸教之說。此則不然。前說教主別問答主別等。即明文殊普賢佛等三德體用主伴無礙故。楞伽經中。化佛及大慧菩薩。問答破相。但知顯理。無繫著故。不論緣起法界。如緣起法界者。法界不成不破。但知了法如是故。是故楞伽經云。先示相似物後當與真實。又云。得相者是識。不得相者是智。即是明成壞也。如此經中意者。即真無有假法。諸法總真。純真無假。更無相似存真存假。經云。眾生界即佛界也。如此經中。文殊以理會行。普賢以行會理。二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前後相收。四十品經互相該括。前後相徹文義相收。一法門中具多法也。是故經云。於多法中為一法。於一法中為眾多。於漸教中。設有少分義同。多分不相似故。如覺首等十首菩薩。各說一法以成十信。於十信中共成一信。為十箇信位。互體相成不獨施設。以十信成一信。以一信成十信。有解者不可偏取一門。十慧菩薩。十林菩薩。十幢菩薩。十藏菩薩。又說十定十通十忍。如是一一位次法門皆悉如是。互相成就如帝釋網。互相徹入一中無量無量中一。諸佛菩薩體用相成。因果相入同時無二。如經中說。法慧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法慧佛來。功德林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功德林佛來。金剛幢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幢佛來。金剛藏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藏佛來摩頂。如是位位之內地地之中。佛與菩薩因果相成。體用相徹。所來諸佛即明是果。入定菩薩即明是因。因果無二故。於佛法身智體上。安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等行相引接凡俗化生之門。諸位則佛佛則諸位。若上上根人於此教中起信者。還依此法。創首十住初心正證如來佛果智法。方行一切菩薩萬行。為初證之首。為知法智體性故。設同凡事。經過多劫行。而於自見本不移時。於初發心時與三世佛同成正覺。無前後際故法如是故。應如是知。不同權教經三僧祇方成佛果。是故今言與諸三乘得果別故。又於經乘如來一切智乘得佛果故。無二乘人得四沙門果。亦無權教菩薩諸地行相因前果後也。

第五明地位所行行相別者。凡發大乘心者。依其根品有六種乘三種五位十地差別行相不同。其名數如何。一念佛願生淨土門。二作淨土觀行所生淨土門。三修空無我觀所乘門。四和會有無觀智門。五漸見佛性進修門。六頓證佛性圓融門。修大乘者不離此六種所乘行相。何者。三種五位十地。一修假詮假真如等安立五位十地。二分修分真分證一分真如安立五位十地。三頓修頓。真頓證佛境界圓滿真如安立十地五位行相。此佛乘中無假法言說名相總真也。如是三種十地五位行相。向菩提者。行菩薩行者。滿佛果者。莫不總在其中。今以總舉。各以已所乘宗辨其權實。使令離障進修有功。不相誹毀。顯了差別令無疑悔。令進修者分明了知權實故。令成佛者不迃滯其功故。

一念佛力修戒發願力生於淨土者。是化淨土非真淨土。為非見性及不了無明是一切如來根本智故。是有為故。如阿彌陀經是也。

二作淨土。觀行所生淨土者。是化淨土。從心想生故。是有為故。不見佛性本智慧故。則無量壽觀經是也。

三修空無我觀所乘門者。為初說般若破凡夫實有二乘生空我執故。多修空法。有無俱空門為空觀增勝故。雖行六波羅蜜修種種菩提分法得六神通。行菩薩行。福勝人天。不生佛家。不見佛性。為析法明空。不了無明是如來智慧故。華嚴經亦同此訶責。如前已述。如法華經云。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亦未為難。聽受此經。是則為難。法華經成就佛乘故。非菩薩乘故。是故如來於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常樂我淨。有諸菩薩自悔過言。我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只為無我之所惑亂故如此過故。迴心方可得見性達我是智。諸般若中有文殊師利菩薩為問答者。皆論一分法身佛性道理。如文殊般若是也。若與聲聞為問答者。多為破二乘生空我執說法空故。與普賢問答者。多約行門。凡說法依根。但見問答主師可知。表裡准之可見。

四和會有無觀智門者。即解深密經第三時教說九識為淨識。與業種為依。並說三性三無性。所謂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互相成壞離諸執障不成不壞。性自涅槃。如深密經頌曰。一切諸法皆無性。無生無滅本來寂。諸法自性恆涅槃。誰有智慧無密意。此經為破般若修空增勝者壞緣生法。空見現前違道理故。於此經成就緣生。諸法自體涅槃不須誹撥。言空言有。互相破斥。不合計有。不合計無。又此經雖安立十地名同華嚴。於中義意軌則各別。又無地前三賢十信等位。但立十地斷惑行相。及說佛地為第十一地。於其十一地位之內。復說有十一種麁重二十二種愚癡。所以此經不安立地前三賢十信行門。為此經地前非見道故。又為第三時教中但和會有無。未是文殊普賢理事攝行滿故。是故華嚴經中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法門時。十方諸佛同來印可故。一切諸佛國土總說此門故。十三種相加表真實故。三乘經中但說十一地。攝諸眾生不盡故。此則是三種十地中假詮假智假真如十地行故。何以然者。為此十一地是佛位。佛位之內猶有障故。明十一地以前未有真理本智故。若全真理智。云何十一地有十一麁重既有麁重。即非地地中有佛智為因果故。此經且漸和會有無令無滯住。未似普賢文殊理事智盡大用而說故。如仁王經說。五位十地行門安立。從凡漸習。積行多生。修假真如。又有教說地前伏惑地上見道。或說留惑不斷要經三僧祇劫方可成佛。如是等教。並對權根假施設有。未為實說。但化佛所說。皆是引中下根人未盡實說。餘準可知。又二乘人迴心。向權教中所忻佛果。及權教菩薩所忻佛果。僧祇滿後。但只樂求三千大千世界佛之報果。不忻十佛境界毘盧遮那無盡十方境界之報果也。不如華嚴經中十信菩薩所忻佛果。勝解心上具足凡夫。即樂忻修十身毘盧遮那之境界。深心廣大盡無極重玄之妙境界也。不同權教佛境界。皆立分齊限量。此乃為根狹未廣故。且權安立。如解深密經中十地斷惑分齊。第一初地中對治惡趣煩惱業生雜染障故。第二地中對治微細誤犯現行障。第三地中對治欲貪障。第四地中對治定及法愛障。第五地中對治生死涅槃一向背趣障。第六地中對治麁相現行障。第七地中對治細相現行障。第八地中對治於無相無作功用及於有相不得自在障。第九地中對治於一切種善巧言辯不得自在障。第十地中對治不得圓滿法身證得障。善男子。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於如來地對治極微細最極微細障及所知障。如華嚴經。但於地前三賢初發心住中。即能頓證佛果法門。普印諸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位。如印印時文相具足無前後際。即以初發心時頓印三界無明。便為佛智之海。以如來法身智身大悲之印。一時頓印世間。以為法界大用。無前後故。法如是故。不同權教法外施設。且引三根來歸一實故。

五漸見佛性進修門者。如涅槃經云。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乃至十地未能了了。起信論雲。十住菩薩少分得見法身。化八相成道故。如彼論釋。言是願力所為。既是願力非為實報。總為漸見佛性。皆是權教分分中漸引之宗非為圓故。如是之類。從初發心所證佛果不定僧祇。何以故。如涅槃經。記屠兒廣額於賢劫中成佛。闡提創發心上有越劫之功。何況具信根。復能少分見性者。何有僧祇之劫哉。世有諸德解屠兒廣額是化作者。此乃曲逐人情。未詳佛意者也。漸漸引權向實。豈令見劫存情令違本耶。漸漸引至龍女善財一念之中得成佛者。始成實說。三乘小見但念長時。智性本無。空嗟忻仰。無繩自縛。何有休期。前略說三種十地。又以經義較量有六種十地者。如三乘教中有三種十地。實教中有三種十地。如仁王經解深密經大品經。此三部經中所說十地。多立假真如門。以成十地行相。此是權教中三種十地。第四如涅槃經中。十住菩薩少分見性。十地菩薩見性未能了了。即明以佛性為所乘門。分修分證十地。第五又涅槃經如牛食雪山肥膩草純得醍醐等。即初發心上同佛正覺故。第六一乘十地。如華嚴經以說法界門重玄無量無盡法以成十地。是為六種十地。涅槃法華屠兒龍女剎那成佛。皆是引權向實教故。但三乘十地菩薩所忻佛果境界。但忻三千大千世界為報佛之果故。此即實教中第三化身。非為實報身故。三種化身。一化身者。化作種種眾生身。二化身者。化作一四天下及二十八天所化之佛。三化身者。化作三千大千世界佛也。實報身者。十身毘盧遮那。互融相徹重玄境界。量齊法界及徹纖塵。塵塵之內皆齊法界。具如華嚴經說。三乘之教既權所說法門。及佛報境界總未實說。是故大品經中名共三乘教三乘共行十地。第二解深密經所說十地。直為解深密。廣意菩薩廣慧菩薩清淨慧菩薩等。共為問答主伴說十地門。不共聲聞為問答主伴。為深密經迴彼般若樂空增勝者故。此大品深密等經。但說十地之名。無地前十信三賢四資糧位。第三如仁王經中具足五位行相法門。如是權教中所說三賢十聖。多分總是說假真如。次第漸細方明佛性。方可說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將知權教非真。所說地位次第未實。第四如來乘中。如涅槃經中說十住少分。見性十地菩薩未全了了者。如起信論中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以誓願力能八相成佛者。是其流也。雖未圓滿。為見少分性力故。勢力如是。猶如儲君為有因緣父王令其該召君政。為是王真子故。力堪如是故。為少見性故。為如來真子生佛家故。不同餘教假真如假智等待於初地方雲生佛家故。明見性力真勝餘宗故。少分如是。何況全得。第五明圓教十地者。一念體道智全佛故。以會無明體全智故。

經云。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後當廣明。是名五種十地。此四種十地位次第行相。以化下中根接生門中大同小異。至於本法教門。而權教之中三種。假立真如為觀智。與從法身佛性體上安立漸頓二門全別。如權教中雖復還從初地之中。對治惡趣煩惱業生雜染障。乃至第七地中對治細相現行。猶成障障無相智。未全自在。至於八地無相無作功用及於有相功用亦未自在。如是地地中不自在。皆有障故。前依解深密經中地位斷惑次第法門說。如三乘中十地畢定如是。階降斷惑經三僧祇。百劫修相好業。如涅槃經等佛性門中安立諸地次第。如前已明。如本業瓔珞經云。十住菩薩銅寶瓔珞銅輪王百福子為眷屬。生一佛土。受佛學行。教二天下。十行菩薩銀寶瓔珞銀輪王五百福子為眷屬。生三佛國中。受佛教行化三天下。十迴向菩薩金剛寶瓔珞金輪王千福子為眷屬。入十方佛國中。化一切眾生。處四天下。初地已上百寶瓔珞二地千寶三地萬寶四地菩薩不可稱數寶為瓔珞。乃至十地寶瓔珞漸漸增廣。及十地十一地通佛法王。及三賢菩薩總有十五種輪王位。廣如瓔珞經說。又言三賢菩薩伏三界煩惱麁業道麁相續果。亦不起麁見道。喜忍伏三業道。離垢忍伏地獄餓鬼畜生人中業道。明忍伏六天業道。炎忍伏諸業道。勝忍伏疑見業道。現忍伏因緣業道。無生忍伏果業道。不動忍伏色因業道。光忍伏心因業道。寂滅忍伏心色二習業道。無垢忍伏習果業道。習前已除而果不敗亡。是故佛子。三賢名為伏斷。喜忍已上亦伏亦斷一切煩惱。覺忍現時法界中一切無明。頓斷無餘。如是以上說十一種忍。三賢菩薩用除三界麁煩惱故。亦伏斷故。解雲。三賢者即菩薩也。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三位也。又瓔珞經云。佛子。初地一念無相法身智。成就百萬阿僧祇功德。雙照二諦心心寂滅。法流水中不可以凡夫心識量二種法身。解雲。二種身者。一法性身。二報化身。法流水者。言初地菩薩。即法性智流中任運至佛位故無所修造。何況二地三地。故又經云。地前三賢菩薩入聖人位。但法性流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大海。佛子。乃至三賢十地之名亦名無相。但以應化故。古佛道法有十地之名。此經即是說華嚴經以後教化三乘人。於別時中重於初始成佛菩提樹下。略敘華嚴法門。此瓔珞經中皆言。我曾於普光明堂說淨土法門。乃至忉利天說十住。今更略說。廣如經說。准此經次第說十地以後。於第三禪中說十一地法門。經在西方不來。經云。佛子。吾先於第三禪中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說百萬億偈。今以略說一偈之義開眾生心。汝等受持。又依瓔珞經安立十地斷惑法相門。

經云。佛子。前三賢伏三界無明而用除麁業。何故。當受生時善為緣子。解雲。三賢菩薩初受法性智慧生佛家時。悲心增勝。為觀一切三界眾生總為子故。誓願無捨。為慈悲故。潤生三界業故。三界受生。又經云。為潤業故受未來果故名息用。解雲。於三界無造新業故為息用。又經云。而不斷愛用。解雲。然三界業亡慈業受生不亡。經云。有十一人亦伏法界中三界業果故。解雲。十一人者。十地並等覺位為十一人。又經云。初地乃至七地三界業果俱伏盡無餘八地乃盡故。解雲。七地已前伏盡。八地稱法盡故。從此以上示現作佛王宮受生出家得道轉法輪滅度。示現一切化佛境界故。無子三界之報。唯有無明習在。解雲。此八地現前任無功用智。雖度眾生無眾生想。七地已前悲勝。八地以後無相智現前智勝。雖無受生任運度人。非無愛法習故。佛地始盡以本願力故變化生。是以我昔天中說生不生義業生變生。佛子。聖位中二種業。一慧業無想生智心心緣法而生無照。是名慧業。二功德業。實智出有諦中有為無漏。集百萬阿僧祇功德故。名為功德業。從初聖已上而現受生。以變易故不造新。以願力故住受百劫千劫變化生。已上並依本業瓔珞經說。此即是圓教中亦頓亦漸二門。亦頓者。此經云。三賢菩薩即入聖位。入法性流中。任運至佛海。更無造作。亦漸者。斷惑階降一一進修。此瓔珞經三賢十住。即入法性之流。不同權教初地見道道前伏惑。若望華嚴經十地品初地令凡夫修行。不雲要聖人方學。彼經自有明文。又明退者。如瓔珞經云。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發菩提心。有恆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諸善男子。一劫二劫乃至修行十信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前。復為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念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在。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無人無主者。畢竟不生。畢竟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若二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身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也。問如涅槃經。聞常住二字。尚七劫不墮地獄。如華嚴經云。設聞如來名及所說法不生信解。亦能成種。必得解脫至成佛故。何故今言第六住心及從凡夫信位。猶言有退。此意若為和會。解雲。十信之中勝解未成。未得謂得。便生憍慢。不近善友。不敬賢良。為慢怠故。久處人天。惡業便起。能熟大地獄業。若一信不慢。常求勝友。即無此失。若權教中第六住心可有退位。實教中為稽滯者責令進修。如舍利弗是示現聲聞。非實聲聞。所作方便皆度眾生使令進策。如權教中第六住心可說實退。何以故。為權教中地前三賢總未見道。所修作業皆是有為。所有無明皆是折伏。功不強者。便生退還。若折伏有力亦不退失。如蛇有毒。為咒力故毒不能起。但於佛法中種於信心。謙下無慢。敬順賢良。於諸惡人心常慈忍。於諸勝己者諮受未聞。所聞勝法奉行無忘。所有虛妄依教蠲除。於三菩提道常勤不息。夫為人生之法。法合如然。但不長惡而生。何須慮退。已上五種十地權教中三種十地。如大品般若。但有十地名。第八名八人地。第九名乾慧地。地名少殊。解深密經中。十地名雖與華嚴經中十地名同。從初地至十一地。有十一種麁重二十二種愚癡。此二部經中但有十地。總無地前四種資糧。仁王經中。雖說地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種資糧。十信即說。為內凡即不同實教中十住初心便登聖性體齊諸佛。十信之中若不信自身與佛身因果無二者。不成信解。是故如來出現品雲。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之內一念中有十方諸佛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何以故。佛心與自心無二故。如是信心方名信故。何況十住之位不證此心。若不證此心云何名住。以是義故。住於佛住名之為住。是故初發心住便成正覺。又權教中說十地時。並無他方佛與說法者同名故。又無同名佛來證成表因果同故。以是義故。地位及教門並是接小根眾生。權施設故。諸有智者。勿滯其中。應忻昇進。是故說華嚴經中五位十地法門時。十住中法慧菩薩入定欲說十住法門時。過十方千佛世界外有千佛世界微塵數。同名法慧佛。來手摩法慧菩薩頂。及語業讚歎。及與法慧智力十三種加持。說十行位時。功德林菩薩入定。十方過萬佛世界外有萬佛世界微塵數佛來。俱名功德林。及十三種加持功德林菩薩等。說十迴向時十方過百萬佛世界外有百萬佛世界微塵數佛來。同名金剛幢。亦十三種加金剛幢菩薩。十地亦然。佛與菩薩同名者。明因果同故。後當廣明。如十地論。是天親菩薩造。解十地經。是華嚴經中十地品也。於解義處。文義通三乘及一乘義解者。多解三乘義。於一乘義。人多不解。為一乘道理情解不及。設有以情解者。疑網不除。且信佛語故自疑不斷。會久在無思。不厭苦者。不滯寂者。悟常樂我淨者之所能知故。是故五種十地三種是權。餘二種十地是實教故。是故瓔珞經云。古佛道法為化眾生有此十地。當知三乘權教十地名雖同。所設方便引眾生行解全別。以此當處具說。未有同名佛共成印信因果契證。

第六明頓證佛性理智萬行圓融門者。如華嚴經第一會如來現相品中。如來齒間放光。又放眉間中道果德光明。又令普賢菩薩。入三昧說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說諸佛果法令生愛樂。既生愛樂已。於第二會中。令文殊師利說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於兩足輪下放光明。其光明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皆來集會又說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成就十信之門。兩足輪下光者。為其最下。明入信之首以信為因。信為最下故。此是如來眉間果光放入故。前如來現相品中如來眉間放光已入兩足輪中。為欲明舉佛。果德用成信位諸有學者還信果法用成初證入於十信之門故以是義故。十方各有十佛剎微塵數十首菩薩。皆從十色世界十智如來所來。以十信為入道之初故。是故所來菩薩皆名為首。十色世界者。為十信菩薩未成實證明。是凡夫雖信果德佛境未離色塵。以色為國。十住菩薩理事圓明。以華為國。為創從凡位理事開敷故。十行菩薩善達簡擇覺慧圓明。以慧為國。十向十地以妙用自在。以妙為國。國從當位法門所來。以法為國。非為四大地水火風故。入聖智者。已離此障故。十信位中菩薩皆是十智佛所來者。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智佛者。智為果德。為十信位中以果為信故。為明信從果來以果為因故。若不以果為信。即無所信故。信無所依。何故文殊師利為上首者。為文殊師利為啟蒙之主故。十方諸佛皆以文殊師利妙德為發信心之首故。以彰顯法身根本智故。常以文殊師利為果前之信。善賢明是差別智為果後之行故。是故善財童子初見文殊為信門。後見慈氏為佛位。後自見其身入普賢身。是佛果後行。文殊為小男。普賢為長子。二聖合體。名之為佛。文殊為法身妙慧。普賢為萬行威德故。體用自在名之為佛。文殊小男者。為信證法身根本智慧。為初生故。因初證本智法身能生佛家故。普賢為長子者。為依根本智起行行差別智治佛家法諸波羅蜜事自在故。常以行門建佛家法治佛家事。但諸經之內以文殊為問答主者。多明法身佛性之門。普賢為問答主者。多論其行。以此表之。又文殊乘師子者。為明創證法身佛性根本智斷惑之駿故。普賢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又文殊常居東方金色世界不動智佛所者。為明金為白色能離垢故。金色者。表法身也。不動智者。依法性身根本智起智用即無動故。普賢菩薩常居東方寶威德上王佛所者。明萬行為寶以此行故成其威德。若具行者。以法寶身自在也。威德無畏自在為王。若不具行者。皆有所畏。設居高位不得為王。為有所畏故。與文殊師利同在東方者。為法身智身理事體用本自一故本無二故。又文殊居東北方清涼山者。像艮卦主東北方故。艮為小男。為童蒙。為文殊常化凡夫啟蒙見性及本智之初首故。又與普賢俱在東方者。東方卯位卯為震卦。震為長男。又像日出東方春陽發明無物不生無物不照。表理智雙徹體一無二。以根本智差別智無別體用生萬行故。是故子為佛位。丑為十信寅為十住。卯為十行。辰為十向。巳為十地。午為等覺。未為晦明入俗同俗化迷。申酉戌亥為所化故。如是安立法則。法合如是故。易卦坎為君。離為臣。震為上相。酉為上將。東為青龍。西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青龍為吉慶。白虎為凶害。朱雀為其明。玄武為其黑。是故如來治次而發明。普賢為相主萬行。觀音為大悲之首。治凶危為上將。文殊為覺蒙之首。常為接信之師。互融交參。以持佛家之法。皆令眾生住於中道處恬和之性。智慈益物。以是身皆金色。目發紺青。體白而相黃。為應真和氣也。皆為無形之形無色之色也。若以其體用也。一一菩薩總具智德無邊。以其法則常以文殊為創信之首。今以南北。且立東西之一門。若論互融重玄一方總俱有十。經云。一切處普賢菩薩。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不動智佛。經云。佛身充滿諸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應受化器悉充滿。佛故處此菩提樹。一切佛剎微塵等。爾所佛坐一毛孔。皆有無量菩薩眾。各為具說普賢行。如是一方即十方無盡。一塵即剎海無窮。今為化儀各示分方總別。今言十信者。信何等位。決定成於十信之門。如經十信位中光明覺品雲。十方一切處文殊師利。於十方一切處。說十方一切處法門。嘆佛十種果德。以成信位。如光明覺品說。又令起信根者轉更明淨。文殊師利又問十首菩薩等。業不知心心不知業等十問。令起信者自身觀照轉令深固經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又作水流火焰風起大地所生不相知喻。又下頌云。分別觀內身。此中誰是我。若能如是解。彼達我有無。文殊師利問十首菩薩。所成十信觀行之門。具如問明品說。又賢首品中從凡夫位以信為首。決定取佛大菩提果。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心不動智與自心無異故。只為無明所迷故。無明與十方諸佛心。本來無二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身根本智與自身不異故。何以故皆是一法性身一根本智。猶如樹枝一根生多枝葉等。以因緣故。一樹枝上成壞不同故。從凡夫地信如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我悉盡能行之。何以故。自憶無始時來波流苦海。無益之事尚以行之。何況如今有益之事。菩薩萬行濟眾生事。豈不能為。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皆從三昧生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三昧皆從如來自性方便生。我亦具有如來自體清淨之性與佛平等。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一切神通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神通依真智而得。我但依真性智中無有煩惱無明成智。一切業亡唯有智慈。通化自在。從凡夫地信佛智慧我亦當得。何以故。一切諸佛悉從凡夫來故。從凡夫地信佛大悲普覆一切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大悲從大願起。我亦如諸佛發大願故。從凡夫地信佛自在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自在於性起法門。智身法身入眾生界。不染色塵諸根自在。我亦不離性起如來智故。從凡夫地信自發心經無盡劫修功行滿位齊諸佛。不移一念。何以故。為三世無時故。如是從凡夫信解始終徹佛果位。如上所發十種信者。必能決定成就十信之門。住於堅固之種。永不退轉。又十信文殊師利及覺首等十首菩薩。皆從十色世界來。所謂金色世界者。表本白淨法中來故。為明信心依本信故。妙色世界者。為信依理事自在妙用而生信故。蓮華色世界者表行信故。為蓮華表萬行故。瞻卜花色世界者。表從福慶之色以理智大慈中和性而生信心故。五色之中黃色為最。此為應真色亦中宮色也。表中道色故。為此華為黃色華故。此信心菩薩為智慈中和之色應真世界來故。優缽羅華色世界者。其華赤黃色兼有紫焰色氣。表一行一切行能純能雜而生信故。寶色世界者。表智慈法行成信而可貴故。金剛色世界者。表以佛果德而生信心故。必能決斷諸煩惱故。頗梨色世界者。似水精表信心本清淨故。平等色世界者。表信法界平等無二故。如是十色世界皆是十信菩薩所信之法門。皆從自信法門中來故。曰從如是世界中來。已下本所事佛。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箇智佛。即是佛果中佛。明信自智從佛智果為因故。來表不因佛果不成信故。其十住位中昇須彌山頂。於兩足指端放百千妙色光明。明前十信位。於普光明殿。兩足下千輻輪中放光。表信位在凡未離凡地。光出足下。為表以信為初因其位最下。今說十住。上昇須彌之頂者。明十住初心證法頂故。從地昇上至相盡處故。陟山王頂至法王位處故。明其止為山也。以入真實證。非止不會。於兩足指端放百千妙色光者。為明足指以艮為手足之指。初取聖道非止不明履踐之始。表創從十信凡夫之位極。始在十住初首履踐如來法王聖蹤。以其定門。普觀凡聖一切境界。性相無礙色無不妙。故稱為光。如本業瓔珞經云。修三賢法入聖人位法流水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之位。然此華嚴經意即不然。識滅時亡。情塵頓絕。唯真智境一念則五位齊明。為全將佛果以為因故。設同凡夫住世百年及以多劫。而不見須臾可遷。不見當成佛。不見已成佛。不見現成佛。十住之位法既如是。更有何生不成佛耶。更有何生而成正覺。此華嚴經是本法界門。一切諸佛本住大宅。一切佛子究竟所歸。化身權乘總居其外。若有入者一入全真。此位中初發心住菩薩見道。住佛知見入佛知見。直與如來同身心性智相故。頓印五位行相。總在其中。如持明鏡普臨眾色。此經法門法合如是。所有嘆說。應如是知。應如是信解。為法界法門圓無終始。於一念中歲月晦明重重無盡。一毫之內佛境眾生境色相無邊。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此十住位中。有十箇菩薩。下名悉同。名之為慧。本從來土皆號為華。從十箇華國土來。本所事佛下名悉同。名之為月。釋雲。此位自己證真善簡邪正。名之為慧。理事齊發開敷若華。以開敷法門為國所居。得法惱除清涼如月。名為本所事佛。此之名目總是十住位中所證法門。非虛名也。經云。爾時法慧菩薩以佛神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以十三種法加法慧菩薩。十三加者。語業加者以言稱嘆善哉善哉。身業加者。以手摩法慧菩薩頂。智業加者。經云。即與法慧菩薩十種無礙智。及此土如來光照其身。是為十三。

新華嚴經論卷第四

 

上篇:新華嚴經論

下篇: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卷卷大意略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吾祖智者著疏申經其文彌廣。而荊...

佛說盂蘭盆經疏

佛說盂蘭盆經疏上 充國沙門宗密述 始於溷沌。塞乎天地...

觀無量壽經義疏

無量壽經序 胡吉藏撰 夫法身虛玄非名相之形。淨剎妙遠...

金剛般若經疏

金剛般若經疏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略釋經題。法譬標名。...

【註音版】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

佛說馬有三相經

佛說馬有三相經(出雜阿含別譯) 後漢沙門支曜譯 聞如是...

五方便念佛門

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撰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教詞典】世間解

【世間解】 p0509 如如來十號中說。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

【佛教詞典】似因

【似因】 p0695   因明入正理論云:不成、不定、及與...

印光大師:殺生吃肉的開示--殺業最礙往生

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庶免未來償身命...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因果報應昭彰,僧雲公就是最顯著的證明

原文 齊僧雲,住寶明寺,以講演著名。四月十五日臨誦戒...

淨慧法師《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個老題目:覺悟人...

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云:至剛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無傲骨,但也絕...

三種判定罪業消滅的方法

甲三、罪除之相 我們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覺心神恬曠...

受傷未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清朝時,淄川有一個窮小子,臘月將盡,還缺吃少穿,他...

臨終這一念,不是僥倖就能達到的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

聖嚴法師《結真正的善緣》

教中有「結緣」的說法,意思就是人與人之間彼此支持、...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

一個賣水產老闆的懺悔

慚愧罪人徐翠芹今天當眾懺悔。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

【視頻】晚課蒙山施食(平興寺)

晚課蒙山施食(平興寺)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30分鐘)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