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撰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體真禪、四方便隨緣禪、五息二邊分別禪。

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時諦觀如來玉毫金相,凝然寂靜了亮洞徹,名凝心禪。

次,前雖凝心,所習慣馳散,令制之,令還諦緣金相,名制心禪。

復次,前雖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觀,皆屬事修,今體本空,誰制?無佛、無念,名體真禪。

復次,前雖謂體真,猶滯空寂,無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從空入假,萬相洞明,不為空塵之所惑亂,名方便禪。

復次,體真及以方便各據空有,不離二邊,令諦觀靜亂本無相貌,名言路斷,思想亦絕,名息二邊禪。

從淺至深,如是分別,原夫圓觀亦無淺深,而淺深宛然。

敘開念佛五門:第一稱名往生念佛三昧門、第二觀相滅罪念佛三昧門、第三諸境唯心念佛三昧門、第四心境俱離念佛三昧門、第五性起圓通念佛三昧門。

諸佛大慈悲常教勅說法。諸菩薩等以種種方便,令眾生易解;又自以種種方便,開示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說是般若波羅蜜?佛言:「欲令諸菩薩等增長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緣令念諸佛?佛言:「若念佛者,當知是人即與文殊師利等無有異。」以何故?此三昧者,諸佛世尊之所遊戲,首楞嚴等諸大三昧始出生處,是知將入諸佛法,方便誠多。若以一言而具眾門,無過念佛。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從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從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薩及三賢菩薩,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初地菩薩乃至八、九、十地菩薩亦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但以念知差別,隨義立名,眾生迷名,妄生異解,漂墜魔界,遂輕念佛之名,仍謂已修別為勝業。為愍此故,今略言之。

若論修因之人,不離三賢十聖;若論證果之者,即是諸佛如來。修因之人,係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證果之者又特啟此,以為微妙清淨第一禪。是知易入而證深,無過念佛。嗟呼!末學之流,輕其易入,失其證深,為見所縛,良可悲矣!

又諸佛以眾生樂稱諸佛名,生彼國者,則示以稱名往生門;眾生有樂覩諸佛身,懼障不見者,則示以觀相滅罪門;眾生有迷心執境者,則示以諸境唯心門;眾生有計實有者,則示以心境俱離門;眾生樂深寂定,趣無生滅者,則示以性起圓通門。

大哉!世尊,善拔我等,開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門——所謂念佛。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經論者,請撿此門,與了義大乘等經,有收義不盡處,請試言之。是知稱一佛名,智深則深,一言而具眾門,信有徵矣。

既敘五門來意竟,更敘入方便次第。假如行人,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時,心必願生彼國土,即是稱名往生門;行者想像佛身,專注不已,遂得見佛,光明赫奕,照觸行者,爾時所有罪障,皆悉消滅,即是觀相滅罪門;又觀此佛,從自心起,無別境界,即是諸境唯心門;又觀此心,亦無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離門;行者爾時趣深寂定,放捨一切心意意識,將入涅槃,緣十方佛加被護念,興起智門,行者爾時於一念頃,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如何前四門所有功德,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何以故?無功用位,能以一身為無量身,任運修習故,佛觀護故,諸佛法源盡窮底故,普賢願因悉圓滿故,本願力故,法如是故,即是性起圓通門。已上五門竟。

問:「云何為一行三昧?」

答:「《大寶積經》第一百一十六云:『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修行能速得阿耨菩提?」佛言:「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係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係心一佛,專稱佛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三世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此文良證。」

問曰:「人多畫像而以觀禮,有何聖教?」

答:「《大寶積經》第八十九云:『爾時大精進菩薩持畫佛[疊*毛]像,入於深山,寂靜無人、禽獸之間。開現畫像,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趺坐,正身正念,觀於如來。諦觀察已,作如是念:「如來是希有微妙,畫像尚爾,端坐微妙,況復如來正遍知身?」復作是念:「云何觀佛?」爾時,林神知彼菩薩心之所念,白菩薩言:「善男子!汝念:『云何觀佛?』」答言:「若欲觀佛,當觀畫像,觀此畫像,不異如來,是名觀佛?如是觀佛,如是觀者,是為善觀。」時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是畫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本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畫像非證、非果,非證者、非得者,非住者、非去來,非生、非滅,非淨、非色,非貪、瞋、癡,畫像非陰、界、入,非初、中、後,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知、非作,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觀如來身相亦復如是,乃至六根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如來身,結跏趺坐,於三七日中,成就五通,供養諸佛。諸天散華以為供養,為佛所讚,會中二萬人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阿僧祇人住二乘功德,大精進者,釋迦牟尼佛是也。』此文明矣。」

約四教者,夫心不獨生,必詫緣起。行者念佛之時,意想為因,如來毫光為緣,亦名法塵,以對意根故。所起之念,即是所生法,觀此根塵能所,三相遷動,新新生滅,念念不住,分折方空,無佛無念,藏教小乘也;即觀念佛心,起能生所生,無不即空,妄謂心起,心實不起,起無自性,體之即空,所觀佛相如鏡中像、虛空華,無佛無念,通教大乘也;即觀念佛心,起即假名之法,淺深洞鑒,無量名相,如觀掌中,了知此心,有如來藏,歷劫斷惑,方證真常,離邊顯中,無佛無念,別教大乘也;即觀念佛心,起即空假即中,若根若塵,並是法界起,一念亦爾,塵剎諸佛,一念照明,六道眾生,剎那普應,初即是後,今始覺知,如大福人執石成寶,必無捨念,別求離念,即邊而中,無佛無念,圓教大乘也,《瓔珞經》明頓悟如來,此之謂也。

五方便念佛觀門一卷


上篇:淨土十疑論

下篇:淨土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

阿彌陀經義記

阿彌陀經義記 天台智者大師記 夫至聖垂慈照機應跡,開...

金光明經玄義

金光明經玄義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錄 此金...

淨土神珠

淨土神珠 幽溪傳法後裔 古昆 集 淨土神珠者何。現前...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

西方發願文解

△初總序歸敬三:初標主、二明願、三請加 ○初標主 稽...

西齋淨土詩

西齋淨土詩 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並自序) 明四明梵琦楚...

天台傳佛心印記

天台傳佛心印記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咒目經

佛說咒目經...

菩薩十住行道經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曇昧摩提菩薩持...

【註音版】天王太子辟羅經

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教詞典】石壁經

(雜名)唐文宗太和三年,蘇州重玄寺刻石壁經成,白居...

【佛教詞典】觀作

(術語)曼荼羅有畫作與觀作之二種:觀作者內心觀想之...

今生如果沒有往生,那來生就更難了

我們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結嘆甚難。 前面是六方...

我們生命的真相

我們要思惟到,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這種得人身之...

三類冤業

冤業一般講三類。第一個是你有命債,叫殺冤。你今生為...

鬼子母

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著老鬼王波闍迦,和他的...

靈隱寺臘八粥的熬製秘方,在家也能做

準備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棗10粒、白蕓豆...

自立法師:觀音菩薩聰明偈

我介紹一首「求聰明」的偈子,這是我做小和尚的時候自...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諸經如是說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為成佛妙道,諸經如是說: 世...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聖嚴法師《柔順的扁擔才能負重》

我曾經看過鄉下人家做竹扁擔,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捨身飼虎行菩薩道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

佛法中的「勤儉寬和」

我書房牆壁上掛著一副勤儉寬和,是一位出家法師的墨寶...

【視頻】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

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

【視頻】佛陀成道日法寶節法會(佛光山唱誦)

佛陀成道日法寶節法會(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