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修淨土的人不要想著你造的善業

淨界法師  2011/06/19  大字體  護眼色

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攝藏識,它把內心的業力釋放成果報的時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行相是非常的微細。所以我們會誤認為第八識在釋放業力的時候,它是不生不滅的,是一個恆常不變異的自我,使令我們第七意識產生了錯誤的認知,所以叫作阿賴耶。

阿賴耶識,它身為因果的一個依止處,它保存業力、釋放果報的過程當中,被第七意識產生的自我意識給執取,這個就是所謂的阿賴耶。

這個地方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要是不明白什麼叫所知依,我們今天如果不把因果的根源加以探討,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會認為:我今天去拜佛,是我來拜佛;是誰去持戒?是我來持戒;我去造善業,也是由我去得果報。這樣子的思考,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你這樣子的業力,因為自我意識的執取,這個業力就是在三界裡面得雜染果報,這個業力,它升不上去了。

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警告所有的修淨土者,就是:你不要一天到晚想著你的善業!

你想:誒,我今天造很多善業啊。你每想一次,便增長你一次三界的力量。

你一定要把你的善業:誒!我沒有造善業。把所有的善業,迴向淨土,我不可得,要把你的善業昇華。

如果你一天到晚想著你造很多的善業啊,剛好就是這句話啦:「攝藏此識為自我故」,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攝藏很多的善業,以後也是由這個我去得果報。

所以你修善業,修善業本身沒有錯,問題是:你不要一直認為有一個我在造善業。這樣子的話,對於你臨終正念是障道的。因為你每一次這樣的思考,都產生一個反方向的力量,就是在三界得果報的力量。到臨終的時候,你的歸依彌陀是正念,但是你平常也累積很多的功能,這樣子善惡就開始抵抗,為你臨終構成障礙。

你說「願我臨終無障礙」,那你平常的時候就不要去創造這種障礙的力量,你不能等到臨命終的時候再來化解。

所以蕅益大師在《楞嚴文句》上說:「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阿賴耶識它本身是生死的根本,我們本來就應該修我空觀、法空觀,來對治阿賴耶、來破壞阿賴耶,結果你把阿賴耶當作自我意識,「無量劫來生死本」,結果「癡人認作本來人」。

這個地方是解釋「攝藏此識為自我故」,這個顛倒的眾生,以阿賴耶識為自我,就產生在三界當中一個強大的流轉力量。

所以我們應該要迴向,把所有的善業迴向,不要讓這個善業跟自我合在一起。

就是誰造善業呢?就是一念的心去造業嘛,我一念的菩提心去造業,也是由菩提心得果報;不要說是「我」去造善業,不要有這樣的思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倓虛大師《念佛論》

佛法發源於印度,流傳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國。其目的無...

倘欲即生了脫,當專主淨土一門

閣下欲了生死大事,況復年臨知命,來日無多,又無知識...

用佛號來取代你過去的念頭

是故念一聲,有一聲佛名顯現,念十百千萬億聲,有十百...

昌臻法師《修念佛法門有密切關係的問題》

萬修萬人去。這個話是淨土宗的祖師永明法師提出來的。...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他就很難相信你為什麼...

為何有的念佛人臨終前先感恩釋迦佛

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念佛宜早不宜遲

青少年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華,...

食肉是人類既殘忍又自殘的貪慾

美國素食者協會調查顯示:粗飯素食在美國漸成風尚,全...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

本煥老和尚與印順大和尚的法緣

本煥老和尚是如何培養訓練印順大和尚的 眾所周知,印...

消費與惜福

消費這個詞裡的消有滅的意思,費有福的意思。人們每時...

佛教徒的五條準則你做到了嗎

第一種,我們要感恩。感恩就必須要明白我們生活在這個...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

情感重的人為何會墮落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

星雲大師《心念決定命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長命。無...

知行合一最實際

有幾位學生,見了我說道:師父,我們急切地希望學得快...

率先邁出化敵為友的一步

從前,蘇伯比亞小鎮有兩個叫喬治和吉姆的鄰居,但他們...

六種人不宜吃花生

1、痛風患者: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患...

學佛應有的態度與認識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師:欲得佛法真實利益,...

【推薦】最尊貴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時,婆婆打來電話說家裡來了客人,問我能不能回...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語

問: 我曾在網上查過咒語的來歷、定義和作用,但說法...

【佛教詞典】此實執取身系

【此實執取身系】 p0617   集異門論八卷七頁云:云何...

【佛教詞典】無名

(722~793)唐代荷澤宗僧。渤海(山東陽信)人,俗姓...

【視頻】智慧東方《禪宗六祖慧能》

智慧東方《禪宗六祖慧能》

【視頻】佛像可以拍照嗎

佛像可以拍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