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誡心外求法

印光大師  2015/06/26  大字體  護眼色

誡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興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復明心師書)

所言以文字書畫音樂,接引初機,入佛法海,乃菩薩大願。然須自審有不隨境緣所轉之定力,則於己於人,均有大益。否則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於了生死一著子,弄得難以成就也。學佛之人,必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為真佛弟子。淨土五經,須於前後兩序注意。自知淨土法門之廣大微妙,庶不被他宗知識所搖惑。(三編·復張覺明女居士書一)

八字一事,何可代造。有求造者,當以因果宿緣開導。如其不聽,只可推脫。斷不可看情面而誤人一生也。(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光素無學問,兼盲於目,故於古今名人著述,皆未寓目。摩詰之碑未見其文,其上下文意語脈,皆不得而知。若不奉答,恐閣下致怪,今且按我盲人本分作摸象之說,以塞其責,是則未必全是,非亦未必全非,祈明眼者裁度而去取之,則幸甚。鼓枻海師者,殆指經中每言人入海採寶之謂。不知菩提之行者,殆指禪宗,即眾生煩惑示諸佛智體之謂也。意謂入海採寶者,不識本有家珍,至尊至貴,而能出生無量眾寶,向外馳求,何異懷寶迷邦,騎牛覓牛。須知貪瞋癡之實性,即是佛性。若能徹悟此之佛性,則覓貪瞋癡了不可得,當體即是真戒真定真慧。

亦無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六祖所說大意如是。以此二句,為反顯勝妙之文,此光之拍盲瞎摸也,不知閣下以為何如。又禪宗貴在參,不貴在講。壇經雖有義路,若不開宗眼,不是挽宗作教,即是以迷為悟。故裴公美雲,得其旨則疾成佛道,失其旨則速入泥犁。光教亦不通,何況乎宗。但二宗門庭,頗知入路。惜無足,又兼無目,故不能一涉藩籬耳。

此經亦能利人,亦能誤人。若能於法法頭頭,揭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又復不背教義,即謂六祖出世,亦非過譽。否則既不能令人見性,又或致因宗背教,則宗教兩益皆失,應公美次句之義,固不如還他本來面目為嘉耳。閣下利人之心甚切,光防誤人之心亦甚切,故不得不預白,而以盡知己之區區愚忱而已。(三編·復丁福保居士書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現代人心裡空虛迷茫的原因

問: 現在社會上大多數人心裡都很空虛,這是什麼原因...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

云何心能得明淨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

我們的眼睛總是在「看」

我們天天學戒律,佛教我們防非止惡。吃飯、穿衣、說話...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用忍辱換來了和平

印光大師小時候,每年秋收過後,村裡都要演戲酬謝神祗...

散心念佛與至心念佛,兩者功德大相懸殊

聽說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經註意深信, 切願, 求...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

《十牛圖頌》略說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禪師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中國的佛教行門就是修持的方...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

百不管老媼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

【推薦】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

聖嚴法師《修行念佛法門的三資糧:信、願、行》

修念佛法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願心,...

生活在報恩的世界裡

給遺棄你的人報恩吧,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給傷害...

起心動念也能造業

佛在印度羅閱祗竹園中傳法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摩達王...

到寺院若生這麼一個心,所有功德全沒了

佛所有的道場,特別是末法道場,末法道場,千萬可不要...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在此世間,每一個眾生都在追求著安樂,為什麼會不期而...

【推薦】解脫的四要

前言 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在解脫煩惱的束縛,覺悟宇宙人...

【佛教詞典】業海

(術語)謂種種惡因。如大海也。四十二章經註曰:罪始...

【佛教詞典】半制大攝心

為日本叢林儀規。每年夏季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

【視頻】佛寺巡禮-河南永泰寺

佛寺巡禮-河南永泰寺

【視頻】孝是養德第一步

孝是養德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