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解脫道論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解脫道論卷第三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分別行品第六

爾時依止阿闍梨。以數日觀其行。其行相應行處應當教。於是行者十四行。欲行瞋恚行癡行信行意行覺行欲瞋恚行欲癡行瞋癡行等分行信意行信覺行意覺行等分行。復次愛見慢等種種行可知。於是貪慾意使行性樂著。無異於是義。由行故成十四人。欲行人嗔行人癡行人信行人意行人覺行人欲瞋行人欲癡行人瞋癡行人等分行人信意行人信覺行人意覺行人等分行人。於是欲欲欲使欲性慾樂。此謂欲行人。其欲常行增上欲。是謂欲行。如是一切當分別。爾時此十四人略成七人。如是欲行人信行人成一。瞋行人意行人成一。癡行人覺行人成一。欲瞋行人信意行人成一。欲癡行人信覺行人成一。瞋癡行人意覺行人成一。二等分行人成一。問何故欲行人信行人成一。答欲行人於善朋增長信行欲。親覲功德故。復次以三行欲及信。此句成一相。有愛念義。覓功德義。非舍義。於是欲者念欲。信者念善。欲者覓欲功德。信者覓善功德。欲者不舍非可愛為相。信者不舍可愛為相。是故欲行及信行成一相。問何故瞋恚行及意行成一。答瞋行人於善朋增長智行瞋。親覲功德故。復次以三行瞋恚及智成一相。非愛念故覓瞋故舍故。於是瞋人非安愛念。智者非安行念。瞋恚人覓瞋。智者覓行過患。瞋人安舍。智者安舍行。是故瞋行人及意行成一相。等故。問何故癡行人及覺行人成一。答癡行人為得善。增長覺行癡。親覲功德故。信慧動離故。復次以二行癡覺成一相。不自定故動故。於是癡安亂故不安。覺種種覺憶故成不安。癡無所趣向成動。覺輕安故成動。是故癡行及覺行成一相。等故。以此方便餘行當分別。如是此成七人。於此七人云何速修行。云何遲修行。欲行人速修行。以安可教化。信力故。癡覺薄故。瞋行人速修行。安可教化。有意力故。癡覺薄故。癡行人遲修行。難可教化。有癡覺力故。信意薄故。欲瞋行人速修行。安可教化。有信意力故。癡覺薄故。欲癡行人遲修行。難可教化。不安信故。癡覺力故。瞋癡行人遲修行。難可教化。不安意故。癡覺力故。等分行人遲修行。難可教化。不安住意故。有癡覺力故。爾時此七人。由本煩惱成三。欲行人瞋恚行人癡行人。問此三行何因緣。云何可知此欲行人此瞋行人此癡行人。云何行受衣乞食坐臥行處威儀。答初所造因緣。諸行界為因緣。過患為因緣。云何諸行初所造因緣。於初可愛方便故。多善業成欲行人。復從天堂落生於此。多起殺割桁械怨業。成瞋行人。不愛業所覆。從地獄從龍生墮落生此。初多飲酒離間。成癡行人。從畜生墮落生此。如是行初造因緣。云何界為因緣。二界最近故。成癡行人。所謂地界水界。二界最近故。成瞋行人。所謂火界風界。四界等故。成欲行人。如是諸行界為因緣。云何過患為因緣。最多澹成欲行人。最多瞻成瞋行人。最多風成癡行人。復有說。最多澹成癡行人。最多風成欲行人。如是過患為因緣。云何可知此人欲行此人瞋行此人癡行。答以七行可知。如是以事以煩惱以行以受取以食以業以臥。云何以事可知。欲行人見所有事。未常見而見既見。恆觀於真實過患不作意。於小功德成不難。不從此欲解脫。既觀不能舍行。知於餘事。諸如是行欲行可知嗔行人者。見所有如是事。如倦不能久看。隨取過患多毀人。於多功德非不難。從此不舍。唯以過患得已便。知行餘事亦如是。行瞋行可知。癡行人見所有如是事。於功德過患成信他。聞他人所薄亦薄。聞他所讚歎亦讚歎。自不知故。以如是行於外事。癡行可知。如是以事。問云何以煩惱可知。答欲行人五煩惱。多行嫉慳幻諂欲。此謂五。瞋恚行人五煩惱。多行忿恨覆慳瞋。此謂五。癡行人五煩惱。多行懶懈怠疑悔無明是五。如是以煩惱可知。問云何以行。答欲行人見行以性。舉腳疾行平。舉腳平下腳不廣。舉腳可愛行。如是以行欲行可知。瞋恚行人見行以性。急起腳急下。相觸以半腳入地。如是已行瞋恚人可知。癡行人見行以性。起腳摩地亦摩下。以腳觸腳行。以如是行癡行人可知。如是以行。問云何以著衣欲行人。答欲行人若捉衣以性。不多見不寬著衣太下。周正圓種種可愛可見。瞋行人著衣以性。大急太上。不周正不圓。不種種可愛。不可觀。癡行人若著衣以性。多寬不周正不圓。非種種可愛可觀。如是以著衣可知。問云何以食可知。答欲行人樂肥甜。瞋恚行人樂酢。癡行人不定樂。復次欲行人。食時自量相應中適取揣食。亦知氣味不速食。若得少味成大歡喜。瞋行人見食。多取揣食滿口食。若得少味太瞋惱。癡行人見食。不圓小揣食不中適。少取以食塗染其口。半揣入口。半墮盤器。亂心不思惟食。如是以欲可知。問云何以事知。欲行人掃地。平身捉掃箒不駃。不知土沙。而能清淨。瞋行人若掃地。急捉掃箒兩邊駃除去土沙。急聲雖淨潔而不平等。愚癡行人若掃地。寬捉掃箒輾轉看盡處處不淨。亦不平等。如是浣染縫等。一切事平等作不與心。是欲人瞋行人。於一切事不平等作不與心。癡行人亂心多作不成。如是以事可知。問云何以臥坐。欲行人眠不駃。眠先拼擋臥處令周正平等。安隱置身屈臂眠。夜中有喚即起。如有所疑即答。瞋行人若眠駃。隨得所安置。身面目頻蹙。於夜若有人喚即起瞋答。癡人若眠臥處不周正。放手腳覆身而臥。夜中若有人喚。應聲噫噫久時方答。如是以臥可知。問何行何法。用受衣乞食坐臥行處。若欲行人衣麁不下色可憎。是與其衣當著。瞋行人衣精細。衣淨潔好色下可愛。是應當著。癡行人衣隨所得當著。欲行人乞食麁不淨潔。無美氣味少乞食。瞋行人乞食肥美淨潔。好氣味如意所得癡。行人乞食隨所得有節。欲行人臥坐於樹影水間。於小遠村處。復於未成寺。於無臥具處。是其當眠坐。瞋行人坐臥樹影水邊成就平正。於寺已成臥具。具足成其坐臥處。癡行人依。師親覲當住。欲行人行處。麁飯飲食處。若入聚落應向日而行。於惡人處。是其當行。瞋恚行人處。於飯水飲食具足。逐日而入多信向人處。是其當入。癡行人隨所得處。欲行人威儀多行腳處。瞋行人依坐臥。癡行人依行處。於是散向。欲者依可愛境界為信。瞋恚者不可愛境界為信。癡者不觀為因。欲者如奴。瞋恚者如主。癡者如毒。貪者少過患斷無染。瞋恚大過患使無染。癡者大過患斷無染。欲行人樂色。瞋行人樂諍。癡行人樂懈怠。

分別行處品第七

爾時依止師觀其所行。授三十八行。當復教示令二行相應。問云何三十八行處。答謂十一切入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處識處一切入。又十不淨想。膖脹想。青淤想。爛想。棄擲想。鳥獸食噉想。身肉分張想。斬斫離散想。赤血塗染想。蟲臭想。骨想。又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身念數息念寂寂。又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觀四大食不淨想。無所有處非非想處。斯謂三十八行處。此三十八行處。以九行當知最勝。一以禪。二以正越。三以增長。四以緣。五以事。六以勝。七以地。八以取。九以人。問云何為禪。答謂十行處成禪外行。又十一行處成就初禪。又三行處成就三禪。又一行處成就四禪。又九行處成就四禪五禪。又四行處成就無色四禪。問云何十行處成禪外行。答除數息及觀身。餘八念及觀四大食不淨想。是謂十外行。問云何十一行處初禪所攝。答十不淨想及觀身。是謂初禪所攝。問云何三行處。三禪所攝。答謂慈悲喜。問云何一行處四禪所攝。

答謂舍。問云何九行處四禪五禪所攝。答除空一切入識一切入。餘殘八一切入。及數息念。問云何四行處四無色所攝。答虛空一切入。識一切入。無所有處。非非想處。是名四行。如是以禪可知。問云何以正越。答入行處成為越色。除無色一切入。餘八一切入。餘三十行處。不成為越色。又三行處成為越事。二無色一切入。及無所有處。餘三十五行處。不成為越事。又一行處成為越想受。所謂非非想處。餘三十七行。不成為越想受。如是以越可知。問云何以增長。答十四行處可令增長。所謂十一切入。及四無量心。餘二十四行處。不應令增長。如是以增長可知。問云何為緣。答九行處為神通緣。除無色一切入。八一切入。及分別虛空一切入。餘三十行不成神通緣。三十七行處成為毘婆舍那緣。除非非想處。又一行處不成毘婆舍那緣。所謂非非想處。如是以緣可知。問云何為事。答二十一行處是分別事。十二行處是為實事。五行處不應說分別事實事。問云何二十一行處是分別事。答除識一切入。餘九一切入十不淨想及念數息念身。問云何十二實事。答識一切入非非想處。及十禪外行。問云何五不應說分別事及實事。答謂四無量心。及無所有處。復次二行處。內營事內事。又二行處。內營事外事。又一行處。外營事內事。又二十一行處。外營事外事。又四行處。內營事內事設外事。又四行處。設內營事設外營事外事。又二行處。設內營事設外營事。設內事設外事。又一行處。內外營事內事。又一行處內營事不應說及內事外事。於是二行處內營事內事者。謂識一切入及非非想處。又二行處內營事外事者。所謂念數息念身。又一行處外營事內事者。所謂念死。又二十一行處外營事外事者。謂十不淨想。四無量心。四色一切入。虛空一切入。及念佛念僧。又四行處內營事內事設外事者。謂念戒念施觀於四大。及不淨食想。又四行處設內營事設外營事說外事。謂四色一切入。又二行處設內營事設外營事設內事設外事。謂念法念寂寂。又一行處內外營事內事。謂為念天。又一行處內營事內事外事不應說。謂無所有處。又二行處過去事。謂識一切入。及非非想處。又一行處於未來事。所謂念死。又一行處於現在事。所謂念天。又六行處設過去事。設未來事。設現在事。謂念佛念僧念戒念施。及觀四大不淨食想。又二行處。設過去事。設現在事。設不應說。過去未來者。所謂念法念寂寂。又二十六行處。不應設三世事。謂九一切入。十不淨想。四無量心。及念數息念身。無所有處。又四行處動事。謂火一切入。風一切入。及蟲爛想。及念數息。其處則動。其相不動。餘三十四不動事。如是以事可知。問云何為勝。答八一切入四無色定。是名勝真實事故。以八一切入是名定勝故。彼第四禪得勝地故。四無色定成勝。十不淨想及食不淨想。是名想勝。以色以形以空以方。以分別以和合。以執著故。以不淨想事故。以十念處。是名勝念。微細故。隨念故。四無量心以無過為勝。受饒益故觀四大。是名慧勝。以執著空故如是以勝可知。問云何以地。答十二行處。不生於天上。謂十不淨及念身食不淨想。又十三行處不生於色有。初十二及數息念不生色有。除四無色處。餘行處不生於無色有。如是以地可知。問云何以取。答謂十七行處。以見應取相。除風一切入及無色一切入。餘七一切入十不淨想。又一行處。以觸應取相。謂念數息。又一行處。或以見或以觸應取。謂風一切入。餘十九行處。以聞分別應取。又五行處。初坐禪人不應修行。四無色及舍餘二十三。初學禪人應取。如是以取可知。問云何以人。答欲行人四無量不應修行以淨相故。何以故。欲行人作意淨想非其所行。如痰病人多食肥腴非其所宜。瞋行人十不淨想不應修行。瞋恚想故。瞋恚作意非其所行。如瞻病人飲食沸熱非其所宜。癡行人未增長智。不應令起修行處。離方便故。若離方便其精進無果。如人騎象無鉤。欲行人應修不淨想及觀身。是其欲對治故。瞋行人應修四無量心。是瞋對治故。或當修色一切入心隨逐故。信行人當修六念處。念佛為初信定故。意行人當修觀四大。於食不淨想。念死念寂寂深處故。復次意行人於一切行處無所妨礙。覺行人當修念數息以斷覺故。癡行人以言問法。以時聞法以恭敬法。與師共住令智增長。於三十八行隨其所樂。應當修念死。及觀四大最勝。復說於分別行處我見彼勝。六人於所分別略而為三。問若然於初有妨。答二欲行人。謂鈍根利根。為鈍根欲人。修不淨觀。為其欲對治。是所應教行。修得除欲。利根欲人。初信增長。當修念處。是所應教行。修得除欲。二瞋行人。謂鈍根利根。為鈍根瞋恚行人。修四無量。是其瞋恚對治。是所應教行。修得除瞋。利根瞋恚行人。以智增長修行勝處。是所教修得除瞋。二癡行人。謂無根鈍根。為無根癡行人。不應教修行處。為鈍根癡行人。為除覺應教修念數息。如是以略唯成三人。是故無妨。於是法一切入及數息。以空增長。無妨成一切行。若已得勝功德。勝一切行所行之處故成不妨。

解脫道論卷第三

 

上篇:解脫道論

下篇:三彌底部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菩提資糧論

菩提資糧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大隋南印度...

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

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 提波菩薩造 後魏北...

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 商羯羅主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讚法界頌

讚法界頌 聖龍樹菩薩造 西天北印度烏填曩國帝釋宮寺三...

五門禪經要用法

五門禪經要用法 大禪師佛陀蜜多撰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

【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無門關

禪宗無門關 說道無門。盡大地人得入。說道有門。無阿...

佛說鹹水喻經

佛說鹹水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

【註音版】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佛說邪見經

佛說邪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尊者...

【佛教詞典】殿堂

殿堂是中國佛寺中重要屋宇的總稱。因這些屋宇或稱殿,...

【佛教詞典】一種身一種想

【一種身一種想】 p0010   如七識住中說。   二解...

因《楞嚴經》開悟的六位大禪師

1、唐玄沙師備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記載,玄沙備...

兩座寺廟山泉乾枯,念觀音菩薩泉水突然湧出

福建莆田廣化寺有一個附屬的小寺,名叫元龜寺,地址在...

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

一、有無的判斷 宇宙萬有,森羅萬象,世出世間一切法...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議。特別...

把握現在的因緣去創造來生

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慘果報

筆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隱其名)有一次告訴...

諸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原 文】 原夫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訟習 訟,爭訟,意思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

這些病都來自於身見

[壞諸欲塹],這也是一個比喻。塹就是護城河啊,它很...

少些打工心態,多點兒事業心

為了錢,這個班我總是要上。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試著...

果報有四種,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優婆塞戒經》這部持五戒的經說報有四種報: 第一種是...

沒有做不成的事,只在想不想做

1953年11月13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消防隊的電話總機...

【視頻】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善音居士讀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