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等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眾俱。是時,有五髻乾闥婆王子,過於夜分,至明旦時,來詣佛所——彼有身光廣大照耀,彼鷲峯山都一光聚——到佛所已,頭面禮足,退住一面,前白佛言:「世尊!我於一時,在三十三天,見帝釋天主、大梵天王並善法天眾而共集會有所宣說——我親所聞,我親所受——是義云何?唯願世尊!告示於我,令我了知。」

佛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所有汝於三十三天帝釋天主、大梵天王並善法天眾共集會處有所聽受,我今如應告語於汝,令汝了知。」

時,五髻乾闥婆王子,復白佛言:「世尊!我於一時在三十三天帝釋天主、大梵天王並善法天眾共集會處。是時,或有天子,以因緣故,初生彼天。同時,有餘先生天子,見初生者,乃起五種極愛樂事,所謂壽命、色相、名稱、吉祥、眷屬等。世尊!彼有一類天子,作如是言:『諸天子!汝等且觀,此初生天子,有餘先生天子,起於五種極愛樂事,所謂壽命、色相、名稱、吉祥、眷屬等。』彼時,又有一類天子,作如是言:『諸天子!此初生者是佛世尊聲聞法中,修梵行已,身壞命終,感善趣報,而來生此三十三天。同時,有諸先生天子,乃起五種極愛樂事。』彼時又有一類天子,作如是言:『快哉諸天子!有四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宣說諸法,利益天人,損減阿脩羅眾,增益天眾。』彼時,又有一類天子,作如是言:『止!諸天子!非四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快哉!諸天子!有三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宣說諸法,利益天人,損減阿脩羅眾,增益天眾。』彼時,又有一類天子,作如是言:『止!諸天子!非三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快哉!諸天子!有二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宣說諸法,利益天人,損減阿修羅眾,增益天眾。』如是等事,願佛為說。」

是時,帝釋天主、大梵天王在佛會中,佛以是事告帝釋天主並天眾言:「汝等當知,同一時中,無處容受二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宣說諸法。」時,帝釋天主並諸天眾,聞佛語已,咸生歡喜,心意快然。

爾時,世尊知彼帝釋天主並諸天眾咸生歡喜,即告眾言:「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具足八種希有之法。汝等若欲聞者,應當勝前發歡喜心起忻樂意。」即時,佛告帝釋天主言:「憍屍迦!汝今為此天眾,隨應樂說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八希有法。」

時,帝釋天主承佛教勅,宣說世尊八希有法:「諸天子!隨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決定損減阿脩羅眾,增益天眾,能令多人利益安樂。如是利樂,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宣說法教,利益天人。所謂破諸見法、離染污法、順觀法、潔白法、了知諸受法、除憍慢法、調伏渴流法、破無明法、斷依止法、離貪愛法、寂滅法、涅槃法。如是宣說諸法,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為諸聲聞教示學法,謂所應修諸無瞋法。以此緣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重重教示:『諸修行者,應於曠野寂靜等處修無諍行,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遠離憒閙,及離諠繁,隨自依止、隨自色相、隨自忻樂、隨自所愛,勿雜他人,隨自應行。』如是教示,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雖復隨順受諸飲食,如來常得食中上味,及得正味,得第一味,得不離散味。又復,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受飲食,遠離憍慢無住無著,常離過失起正智慧,常欲出離。復以此法教示一切,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具足神通,為諸聲聞說神通法,教示開導使令修行。如是教示,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離諸疑惑,亦離疑論,於善法中得無所畏,如是離疑者,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於諸法中如說能行,如行能說,復以諸法,教示開導使令修行。如是教示,是為希有。

「復次,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是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長充滿無有窮盡。譬如殑伽河水閻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長無盡,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說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長無盡。如是教示者,是為希有。

「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具足如是八種希有之法,是故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

是時,彼天子眾聞是說已,又復勝前,咸生歡喜,心意快然,俱白帝釋天主言:「天主!願為我等重複宣說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八種希有之法。」

時,帝釋天主為彼天眾,第二宣說如來八希有法:

「復次,諸天子!隨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決定損減阿脩羅眾,增益天眾,能令多人利益安樂,如是利樂,是為希有。諸天子!是故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如是如前廣說,乃至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長充滿無有窮盡。譬如殑伽河水、閻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長無盡,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說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長無盡。如是教示,是為希有。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具足如是八希有法。是故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如是言已,彼天子眾又復勝前,咸生歡喜,心意快然。

爾時,世尊知天子眾又復勝前生歡喜已,復告帝釋天主言:「憍屍迦!汝今重複宣說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八希有法。」

是時帝釋天主承佛教勅,第三復說八希有法:

「復次,諸天子!隨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決定損減阿脩羅眾,增益天眾,能令多人利益安樂。如是利樂,是為希有。諸天子!是故如來大師出現世間,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如是如前廣說,乃至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增長充滿無有窮盡。譬如殑伽河水、閻牟那河水流注大海增長無盡,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教示涅槃及涅槃道,善巧宣說諸涅槃法,及善安立,使令修行增長無盡。如是教示,是為希有。諸天子!如來大師出現世間,具足如是八希有法,是故我不見於過去及今現在而有別異。」如是言已。

時,大梵天王知彼天眾又復勝前,咸生歡喜心意快然,即說伽陀曰:

「帝釋天主並天眾,  咸生如是歡喜心,
 歸命稱讚佛如來,  善說如來希有法。
 昔見天中初生者,  具足色相及威光,
 由於梵行久已修,  得生彼天具勝力。」

時,三十三天眾聞是伽陀已,又復勝前,咸生歡喜,心意快然。

爾時,大梵天王知彼天眾又復勝前生歡喜已,即告眾言:「汝等若欲樂聞,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大智慧,於長夜中多所利樂,如是事者,應當勝前發歡喜心,起忻樂意。」時,彼天眾俱白大梵天王言:「善哉!大梵天王,唯願廣說,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大智慧,於長夜中利樂等事。」

時,大梵天王即為廣說如來大智往昔因緣。時,梵王言:「世尊!乃往過去世中,有一國王,其名域主。彼時有一婆羅門,名曰堅固,居輔相位,為王之師,聰明大智,具大才略,善治國事。王有太子,名曰黎努,王所愛念,聰明大智,復有大才,善了眾事。世尊!彼黎努太子,別有六人剎帝利童子,而為伴友,常所共會,聚砂為戲。彼輔相堅固婆羅門,亦有一子,名曰護明,深所愛念,才智聰利,凡所歷事,無不洞明。世尊!而彼輔相參治政事,頗經時歲,其後一時忽趣命終。王聞輔相堅固婆羅門已趣命終,愁憂懊惱悲軫淚流,撫膝驚惶,癡悶如絕,乃作是言:『我此輔相,頗有才智,參治國政,深為良佐,復常與我共所娛樂,而忽命終,我深苦惱。』時,彼太子聞其父王為輔相堅固婆羅門已趣命終,愁憂懊惱悲軫淚流,太子即時往詣王所,到已白言:『父王勿須憂愁,勿須涕泣,何故自損癡悶如絕?何以故?父王當知,堅固婆羅門有一長子,名曰護明,具有才智,又復聰利,若繼父位,能曉政事,其父所解,此子悉知,今有此人,王何憂惱!王應密召,隨事教招,以父所任當授其子。』

「時,王聞已,即命使人乃謂之曰:『汝往護明童子所傳如是言:「王今召汝,宜速來此。」』使人受命,即時往詣護明童子所,既到彼已,具宣王勅:『今召於汝,宜速往彼。』時,護明童子聞使人言,即時來詣王所。到已伸敬,令一面坐。時,王歡喜重複慰諭,作如是言:『我今如實教示於汝,汝父喪逝,雖復愁惱,我今令汝繼其父位,而為輔相。汝善為我共治國政。』護明童子受王教命,即繼父位乃為輔相,共治國政如父所作,諸所應事,悉如其父,而無違失。爾時,國中婆羅門長者士庶人民,知是事已,咸作是言:『快哉!護明童子!汝父昔時名為堅固,子今繼位,克廣前業,我等稱汝名大堅固。』其本名字為護明者,以火中出因緣立號,從今已後稱大堅固。

「世尊!爾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為相未久,即時往詣六人剎帝利童子所,到已謂言:『汝諸童子!宜應往彼黎努太子所,告於彼言:「太子!若有苦惱,汝我同受;若有快樂,汝我同慶;汝有歸趣,我亦有歸。今汝父王年登壽考,進止羸劣,世難知者所謂壽命,一旦去世我等何歸?汝今當知,有諸臣佐,共相評議,王去世後,必當與汝,受王灌頂,汝若紹位,當以國土與我分治。」』是時,六人童子聞輔相大堅固婆羅門如是言已,即時往詣黎努太子所,既到彼已,具如上說。時太子言:『諸童子!若我更生之日,或有臣佐,立我嗣位與授灌頂,我於爾時不忘汝等,所有國土與汝分治,設有樂事與汝共受。』後域主王,復經久時忽趣命終。時,諸臣佐詣太子所,到已白言:『太子!當知,我等諸臣授汝灌頂,汝今時至宜紹王位。』時,黎努太子謂臣佐言:『汝等若能立我嗣位,其或堪任,今正是時。』時,諸臣佐即為敷置妙師子座,太子處於座上,以妙香水灌注其頂,作如是言:『天子!汝今時至堪嗣王位,我等諸臣奉王灌頂。』王灌頂已,善治國政。

「世尊!時,黎努王受灌頂已,未久之間,五欲自娛遊戲自在。於是輔相大堅固婆羅門,往詣六人童子所,到已告言:『汝等當知,黎努太子已受灌頂,處於王位,未久之間,五欲娛樂遊戲自在。王昔有言,與汝分治國土。汝等今時宜應往彼黎努王所,作如是言:「王昔許我,畫壤分治。汝王今時,能不忘不?」』時,六童子聞輔相大堅固婆羅門言已,即共往詣黎努王所,具如上說。

「世尊!時,黎努王告六童子言:『如先所約,我記是言,我今當以此之國土等為七分與汝六人,各各分治。』如是言已。時六童子俱白王言:『若王記其言者,斯為甚善,願王速召輔相大堅固婆羅門,令彼如王教勅,申畫疆境。彼人聰利智慧明瞭,堪為準的。』時,黎努王乃命使人即謂之言:『汝往輔相大堅固婆羅門所,作如是言:「王今召汝,汝今宜應速至王所。」』使人受命,即詣輔相大堅固婆羅門所,到已如應宣示王言:『汝今宜應速至王所。』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爾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即時來詣黎努王所,到已伸敬退坐一面。時,王歡喜顧囑慰安,輔相亦復肅恭對答。王言:『大堅固!汝今為我度此國境分為七分,我與六人童子各各分理。』是時輔相受王命已,即時度量分此地界,正北北隅,其界廣闊。正南南隅,其界狹略,猶如車形。中央境土,多人聚處,黎努王居。所有迦陵誐國,[木*奈]多布囉城;摩濕摩迦國,褒[惺-生+土]那城;晚帝那國,摩呬沙摩城;蘇尾囉國,勞嚕迦城;彌體羅國;尾提呬城;摩伽陀國,瞻波大城;波羅奈國,迦屍大城。如是七國,各分界已。時,六人童子於彼彼處,受王灌頂,各各為王,統理一處。從是已後,乃有七王,所謂黎努王、破冤王、梵授王、勝尊王、明愛王、持國王、大持國王,如是七王各分統已。後時,六王又復集會,共詣輔相婆羅門所,到已謂言:『大堅固!如汝所有,智謀才略,助佐黎努大王,我等六王願汝同彼,亦相讚助。』輔相婆羅門聞是言已,同佐七王,諸所有事悉共參議。

「爾時,輔相婆羅門其後又復教授七千婆羅門,誦彼經典,教授七千婆羅門,讀彼經典。時,諸長者婆羅門士庶人民,咸知咸見輔相婆羅門如是才智,互相議言:『此大堅固是為真實大婆羅門,復能與諸婆羅門眾,教授讀誦圍陀典章。』

「是時,輔相婆羅門聞眾議已,作是念言:『此諸婆羅門長者士庶人民,處處相聚參議,於我假以稱揚,謂我才智,又復目我而為真實大婆羅門,此非我宜,我且自觀,實非真實大婆羅門,我今不復與諸婆羅門教授讀誦圍陀典章,正使廣知,誠非我善,況復世間我身色相而不久住?我昔曾聞,先德耆舊大婆羅門智者所說,婆羅門法中,於夏四月,寂止一處,修悲禪觀,彼觀若成,大梵天王當來現身,施所求願,若如是事,是我所樂,我應如說修此禪觀。』如是言念已。時,輔相婆羅門將欲於夏四月中寂止一處修悲禪觀,即詣黎努王所,到已白言:『大王!我今樂欲,夏四月中寂止一處修悲禪觀,願王聽許。』時,黎努王言:『大堅固!隨汝所欲,今正是時。』

「爾時,輔相婆羅門得王許已,詣寂靜處,諦心專注,於夏四月中修悲禪觀。過夏四月已,當苾芻布薩白月十五日,即於彼處,依婆羅門法,以新瞿摩夷,先塗其地,然作四方火壇,其壇中心復作火爐。時,輔相婆羅門沐浴其身,著新淨衣,從北而上,至壇南界,擲吉祥草,遍覆壇地,面北而坐,執宰嚕嚩,施作火事,以祀梵天。爾時,輔相婆羅門作法未久,忽於北方有大光相。輔相婆羅門見是光已,生希有心,身毛喜竪,轉復肅恭,諦心而住。其光熾盛,昔所未見。爾時,大梵天王現光未久,從北而來虛空中住。其輔相婆羅門一心歡喜,仰觀虛空,乃見大梵天王處於空中,即時◎合掌頂禮說伽陀曰:

「『威神色相光明具,  是何聖者現空中?
  我今雖見不能知,  惟願如實為我說。』

「爾時大梵天王即說伽陀,答輔相婆羅門曰:

「『彼諸淨行者悉知,  我於梵界而常住,
  又復諸天知我名,  汝婆羅門應自審。』

「輔相婆羅門復說伽陀曰:

「『所須淨水及座位,  蘇蜜乳粥味中勝,
  最初奉獻我專心,  惟願梵王哀納受。』

「大梵天王復說伽陀曰:

「『所須淨水及座位,  蘇蜜乳粥味中勝,
  汝婆羅門最初獻,  我今如應為汝受。』

「輔相婆羅門說伽陀曰:

「『五欲諸境名此界,  得生梵世名他界,
  我忻是義發問端,  惟願梵王聽許我。』

「大梵天王說伽陀曰:

「『此界他界二義中,  隨汝所樂恣汝問,
  我今聽許悉無疑,  汝問云何當速說。』

「爾時,輔相婆羅門即作是念:『我於今時,欲解疑惑,先以何義,問彼梵王?為問此界義由何發起邪?為問他界義由何得生邪?』輔相婆羅門又覆審思:『此界義者,謂由五欲發起,此不應問。我今當以生他界義問彼梵王。』作是念已,即問大梵天王言:『勇勐清淨者,大梵天王!我今問汝,願解疑惑。大梵人中,若欲求生寂靜梵天界者,當修何行,而能得生?』

「爾時,大梵天王即說伽陀,答輔相婆羅門曰:

「『修無我者即淨行,  心住一境悲解脫,
  離諸欲染煩惱除,  此等得生於梵界。』

「時,輔相婆羅門白大梵天王言:『如大梵所說伽陀中言,修無我者是即淨行,我於此義已能解了,謂一類人起正信心,修出家法,剃除鬚髮,被袈裟衣,捨諸富樂。若少若多,智能隨轉。若高族中、若下族中,其心平等離諸取著。但持三衣一鉢,餘無所有。於諸學中,教授學法,身、語、意業具足清淨,淨命自資,離諸過失。如是名為◎修無我者。

「『又如大梵所說,心住一境,我聞其言,亦解是義。謂有一類修定行者,內心清淨,住一境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證二禪定,具足所行,此即名為心住一境。

「『又如大梵所說,悲解脫者,我聞其言,亦解是義。謂有一類修悲行者,以悲俱時所生之心,先於東方,遍運悲心,其心廣大,具足所行,平等無二,亦無限量,無冤無惱。如是東方行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世界,廣運悲心,具足所行,亦復如是,此即名為悲解脫者。

「『又如大梵說言,離諸欲染,煩惱除者,我聞其言,不解是義。大梵,何等為煩惱?云何人中能令煩惱而得清淨?諸煩惱海充滿流注,是中云何令修行者得生寂靜彼梵天界?』

「爾時大梵天王即說伽陀,答輔相婆羅門曰:

「『貪瞋癡慢疑忿覆,  惱害誑妄並慳嫉,
  起此染法及謗他,  是等名為諸煩惱。
  遠離如是諸煩惱,  即於人中得清淨,
  諸煩惱海塞其源,  得生寂靜梵天界。』

「時,輔相婆羅門白大梵天王言:『如大梵所說,諸煩惱法,我聞其言,了解是義。我若在家,一向纏縛。我若出家,一向離過,當修清淨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滅,人命短促,若不覺知,死墮惡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覺,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復世間造諸惡業。大梵!我今捨家,而求出家,惟願大梵知我心意。』大梵天王言:『如汝所欲,今正是時。』

「爾時空中所現大梵天王作是言已,隱而不現。」

復次,會中,五髻乾闥婆王子前白佛言:「世尊!我於今日,聞此梵王於世尊前說因緣事,我忽思念,彼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者,豈非即是佛世尊邪?」

佛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如是,如是。彼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者,即我身是。我念往昔,彼輔相大堅固婆羅門出家等事,汝曾聞不?」

五髻答言:「不也,世尊!我昔未聞。」

佛言:「五髻!我今次第,為汝宣說。五髻!彼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作火事已,往詣黎努王所。到已跪拜,恭向王前,說伽陀曰:

「『我有意願今啟白,  黎努大王國界主,
  我捨相位求出家,  願王自理國政事。』

「爾時黎努大王即說伽陀,答輔相曰:

「『汝若闕少所須用,  一切欲者我當與,
  若人嬈汝今速言,  我以王法為治罰。
  汝如我父我如子,  汝我相助豈相離?
  汝雖為相亦我師,  何故於今發是語?』

「輔相婆羅門說伽陀曰:

「『我諸所用無闕乏,  亦非他人相嬈惱,
  但為我聞真實言,  發出家心無改轉。』

「黎努大王說伽陀曰:

「『非人所說何真實,  何故信聽如是言?
  勿將斯語以為真,  棄輔相位求出家。』

「輔相婆羅門說伽陀曰:

「『天子我先作火事,  勇發清淨專注心,
  依法佈壇火祀天,  以吉祥草而作用。
  大梵天王大仙聖,  應我所求即現身,
  我聞彼說真實言,  是故堅發出家意。』

「黎努大王說伽陀曰:

「『如汝輔相善所說,  我今悉能生信解,
  汝既得聞先聖言,  此出家心何能轉。
  汝心猶如虛空淨,  復如淨妙瑠璃寶,
  如汝所修我亦隨,  我因汝故得開悟。』

「時,黎努王說伽陀已,又作是言:『大堅固!汝心清淨,樂修善行,隨汝所欲,汝有歸趣,我亦有歸。』

「時,輔相婆羅門復說伽陀,前白王曰:

「『汝王當捨諸欲境,  若執著者即愚夫,
  應發堅固離著心,  三摩呬多忍力具。
  此所悟者清淨乘,  此清淨道真常住,
  此所宣說正法門,  由此得生梵天界。』

「五髻!彼分理諸國者六王,聞輔相婆羅門捨輔相位樂求出家,即集六王,共在一處。時,輔相婆羅門乃自往詣彼六王所,到已跪拜,白諸王言:『諸王!當知,我今欲捨彼輔相位,惟願諸王,各各別求助國政者,設有授學,別依師範。我今樂欲出家修道。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從是已後,不樂在家一向纏縛。我若出家一向離過,當修清淨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滅,人命短促,若不覺知,死墮惡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覺,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復世間造諸惡業。』時彼六王咸共議言:『此輔相婆羅門何故棄捨富貴而求出家?婆羅門中亦有愛樂於富貴者,我等應當以富貴事,勸請彼人令勿出家。』爾時,六王共參議已,咸謂輔相婆羅門言:『我等六王以富貴事一切所欲,勸請於汝,然今我等,所有富貴,皆是依法而得。』言已即出廣多財寶,諸富樂具,授與輔相婆羅門。時,輔相婆羅門白六王言:『大王!今此財寶諸富樂具,我悉自有,一切豐足,然我所有,亦依法得。我自所有,尚悉棄捨,況復於今受諸王賜?我今決定志求出家。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如是乃至如前廣說。』

「五髻!時,彼六王復相議言:『婆羅門中亦有愛樂姝妙妓女,我等應當與彼令受。』爾時六王共參議已,即以姝妙、妓女,與輔相婆羅門。王言:『我此妓女,色相殊麗,肌體充實,容止可觀,復多能解,汝宜納受,勿復出家。』時,輔相婆羅門白六王言:『大王!我家自有四十妻室,色相殊麗,肌體充實,容止可觀,端正齊等。雖復自有,尚悉棄捨,況復於今受諸王賜?我今決定志求出家。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如是乃至如前廣說。』

「五髻!時,彼六王咸謂輔相婆羅門言:『汝今堅欲求出家者,且復更俟,過七年後,我等諸王子孫及弟,各成立已,我等亦當隨汝出家。汝大堅固,若有歸趣,我等諸王亦有所歸。』時輔相婆羅門白六王言:『若俟七年,極為久遠,我今堅志願速出家。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如是乃至如前廣說。』六王又言:『汝大堅固!若不爾者,更俟六年,或復五年,乃至一年。』輔相答言:『若俟一年,極為久遠,我今堅志願速出家。』六王又言:『若不爾者更俟七月。』輔相答言:『若俟七月,極為久遠,我今堅志願速出家。』六王又言:『若不爾者,或復六月,乃至半月。』輔相答言:『若俟半月,極為久遠,我今堅志願速出家。』六王又言:『若不爾者,更俟七日。』輔相答言:『大王!若俟七日,斯為可爾,我所出家,捨苦從樂,今正是時。』

「五髻!爾時,輔相婆羅門往詣七千教誦經典婆羅門,及七千教讀經典婆羅門所,到已,普告一萬四千諸婆羅門言:『善來!善來!諸婆羅門眾。汝等所有圍陀典章,若讀若誦,從今已後,各別求師而相教習。我今出家,無能教汝。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從是已後,不樂在家一向纏縛。我若出家一向離過,當修清淨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滅,人命短促,若不覺知,死墮惡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覺,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復世間造諸惡業。』時,彼一萬四千婆羅門眾,俱白輔相婆羅門言:『我師智者,勿宜出家。何以故?夫出家者,少其義利、少其威德、少有稱譽,若彼婆羅門者,有大義利、有大威德、有大稱譽。』時,輔相婆羅門告彼一萬四千婆羅門言:『汝,婆羅門!莫作是語!莫作是語!汝等當知,夫出家者,有大義利、有大威德、有大稱譽;而婆羅門者,少其義利、少其威德,少有稱譽。如汝諸婆羅門有所知解,一切皆從師授為緣,是故汝等,勿生異見。』時,彼一萬四千婆羅門眾,俱白輔相婆羅門言:『如師所說,如是,如是。夫出家者,有大義利、有大威德、有大稱譽,乃至我等有所知解,一切皆從師授為緣,汝師今時若有歸趣,我亦有歸。』時,輔相婆羅門,復告一萬四千諸婆羅門言:『我所出家,捨苦從樂,今正是時。』

「時輔相婆羅門,還詣自捨四十妻所,謂諸妻言:『善來,善來!汝等各各當詣彼彼親族中去,或復樂住別婆羅門族。我今捨汝,志求出家。何以故?我於大梵天王所,聞真實言,謂煩惱法,應當捨離。從是已後,不樂在家一向纏縛。我若出家一向離過,當修清淨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滅,人命短促,若不覺知,死墮惡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覺,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復世間造諸惡業。』時四十妻俱白輔相婆羅門言:『汝大堅固!應為師尊時,汝即是師尊,應為夫主時,汝即是夫主,應為善友時,汝即是善友。今隨汝所欲,汝有歸趣,我亦有歸。』時,輔相婆羅門復謂四十妻言:『我所出家,捨苦從樂,今正是時。』

「五髻!爾時,輔相婆羅門,所應告語遍告語已,於七日中,正信堅固,歸佛出家,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苾芻相,威儀具足。輔相婆羅門,既出家已。時,彼七王悉捨國境,亦隨出家;所有七千教誦婆羅門,亦隨出家;彼四十妻亦隨出家。是時,復有無數百千諸人民眾,各各隨喜,悉樂出家。

「五髻!時,輔相大堅固婆羅門遠離諸欲,證阿羅漢果。證聖果已,復為同梵行者,說諸聲聞種類法門。彼聞法已,解了其義,當生梵界。是時,大堅固聲聞,復為諸同修梵行者,說諸聲聞種類法門。彼聞法已,解了其義,得生欲界四大王天。又有一類同梵行者,聞法悟解,生三十三天;或有一類同梵行者生夜摩天、或有一類生兜率天、或有一類生化樂天、或有一類生他化自在天。

「五髻!彼時,會中若男若女,及同梵行者,或於大堅固聲聞起過失心者,身壞命終,墮地獄中。彼時,會中若男若女,及同梵行者,於大堅固聲聞起淨信心者,身壞命終,得生天界。

「五髻!彼時,大堅固聲聞,周行城邑聚落境界,普為一切若王、若臣、若長者、若婆羅門,乃至士庶人民,教化利益,令捨邪道。是時,國中王臣長者,諸婆羅門,修梵行者,及在家者,乃至一切士庶人民,咸作是言:『歸命聖者大堅固,七王輔相。快哉!今日得大善利。』」

如是世尊宣說往昔因緣事已,五髻乾闥婆王子心生歡喜,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說此經已,五髻乾闥婆王子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下


上篇:大般涅槃經

下篇:佛說人仙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

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

佛說戒德香經

佛說戒德香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玉女耶經

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十住經

十住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歡喜地第一...

博山和尚參禪警語

博山警語序 警乃醒覺之義。或云驚也。譬有賊瞰巨室。...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並序)(清省庵) 實賢譾劣庸僧,褊卑陋器。本無大...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四教義

四教義卷第一 天台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撰 夫眾生機緣不一...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佛教詞典】雜想觀

觀經所說十六觀中之第十三觀,觀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

【佛教詞典】參同契

(書名)石頭和尚希遷所作。其結句云:謹白參玄人,光...

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東瓜和尚,名沒有傳下來,不知什麼名字,喜...

福報要省著點用(南懷瑾老師的故事)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癒...

承事善知識應發的二十一種心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

以六根當所觀境

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難尊者的疑惑。阿難尊者的疑惑有...

八種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症

飲食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飲食...

明得因果心量大

我們的心量不夠大,不能打開,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

正如法師《放逸能使生命墮落》

經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

婆羅門女栴沙謗佛因緣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羅漢比丘...

千萬莫上邪魔外道的當

天津有個居士帶來五、六個女孩子,那個天津女居士跟我...

【視頻】《地藏十輪經》西行法師念誦

《地藏十輪經》西行法師念誦

【視頻】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

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