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解脫道論卷第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解脫道論卷第五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禪功德。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失。遂不堪起第二禪定。亦復不能入於初禪。如世尊說。為諸比丘作山犢喻。山犢愚癡不知食處。未解行步。欲詣嶮遠。便自作念。我今當往未甞至處。噉未甞草。飲未甞水。前足未立復舉後腳。蹉搖不安莫能前進。遂不得至未甞至處。亦不得噉未甞食草。及不得飲未甞之水。更復思惟。既不能去。政當資昔飲食如是比丘愚癡未達。不知所行處。不解離欲入於初禪。不修此法不多學習。輒自作念。欲入第二禪離於覺觀。不解自安。復更思惟。我不能得入第二禪離於覺觀。欲退入初禪離欲。愚癡比丘如彼山犢不解行步。是故應修初禪令心得自在。於未食時及食後時。初夜後夜隨心所樂。隨欲久近隨意無礙。為起入觀。若從一時乃至多時。多入多出。若從一時乃至多時。於彼初禪成得自在。得自在樂。起第二禪越於初禪。復更思惟。此初禪麁第二禪細。於初禪見有過患。於第二禪見有功德。問云何初禪過患。答近五蓋怨令覺觀動。身成懈怠心成散亂。其一切法是為麁定。不任為神通證。既樂初禪不成勝分。是初禪過患。第二禪功德是其對治。已觀初禪過患。復見第二禪功德。是一切入相作意修行第二禪事。不作意和合初禪。不作意於覺。不作意於觀。以從定生喜樂自在。令心受持。彼坐禪人如是作意。不久覺觀成滅。以定所起喜樂自在。令心安住。此明二禪四枝義。彼坐禪人覺觀滅故。成其內信。心成一性無覺無觀。從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地一切入功德。覺觀滅者以善分別。覺觀滅亦名斷。問云何為覺觀滅。答亦是初禪覺觀過患。及一切覺觀根覺觀過患。及覺觀根與覺觀併除故。成覺觀滅。復次以斷下麁禪得上勝禪。復令現次第滅。內者現證名內。內有三種。一內內。二內定。三內行處。云何為內內。謂六內入。內定者。於自觀身。此謂內定。內行處者。於內自思意不出外攝義是性。是謂內行處。於此經中內內是可樂。信者信正信思惟增長信此謂信。於內定是謂內信。內信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不亂為內信相。寂寂為味。不濁是起。覺觀為處。心成一性者。謂心住正定。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義。心者是意。一者說於念。名性者如聲論說生性。性者說自然義。此第二禪一心能滅覺觀。以一性得起。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專正為相。寂寂為味。無浪為起。覺觀滅為處。問信及心成一性。何故非初禪所攝。答初禪以覺觀為浪動故。成濁。內信心成一性者成不清淨。如水有風浪見於面像不復清淨。如是初禪覺觀為浪。浪動濁故。內信及心一性成不清淨。是故以禪枝非初禪所攝。無覺無觀者。謂斷覺無覺離觀無觀。問覺觀滅無覺無觀。此二種斷覺觀。何故說二。答覺觀滅者為現內信。心一性為因無覺無觀。為現寂寂所成喜樂妙相。復次覺觀滅者。以此覺觀見覺觀過患。斷彼過患法。無覺無觀者。斷色界覺觀。復次無覺無觀者有二種。一不以覺觀滅無覺無觀。以覺觀滅無覺無觀。於是五識及第三禪等。不以覺觀滅成無覺無觀。第二禪以方便寂寂故。以覺觀滅成無覺無觀。是說二義。從定生者名定。初禪從彼智生。第二禪成從初禪定生。復次定者。於第二禪與一心共生故。定生喜樂。喜樂者初已分別。第二禪者依初得名。此第二禪入正受者。謂入第二禪。禪者內信喜樂一心。是名為禪。入正受住者。成得第二禪離於二枝。成就二枝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三功德相應。是天住是功德。生光耀天。如初廣說。天住者。從定生喜樂。越人住故名為天住。是故世尊告比丘言。如池生水非四方來。亦非雨出無有時節。是從泉出清冷浸灌盈溢流遠。如是比丘此身從定生喜樂。令得清涼無不潤澤。從定生喜週遍身心。猶如泉水。彼坐禪人入第二禪其身可知。如不從四方無流水來無天雨水。如是覺觀滅可知。如是從泉出流。令身成滿不起波浪。如是從定生喜樂。此名色身令滿不起亂心。如以冷水令身清涼遍一切處。如是從定生喜樂。一切名色身成滿足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光耀功德。此第二禪有三種。下中上。是坐禪人修下禪。命終生少光天壽命二劫。修中禪生無量光天壽命四劫。修上禪生光耀天壽命八劫。

念二禪過患。爾時坐禪人。已修第二禪身得自在。第二禪麁三禪寂寂。知二禪過患。見三禪功德。起第三禪。云何二禪過患。謂近覺觀是定之怨。與喜滿相應故禪成麁。以喜成滿心大踴躍。不能起餘禪枝。若著於喜是則為失。若知是失則成不失。若不堪作神通證。若樂二禪不成勝分。是知第二禪過患。見第三禪功德。是其對治。已觀二禪過患。復見三禪功德。是依一切入相作意。令喜心滅。以由喜樂受持心。如是作意。不久以無喜樂令心得安解三禪枝。彼坐禪人不染喜故。得舍念智。以身受樂。是聖所說。得舍念智樂住第三禪正受。是地一切入功德不染喜故。喜者先已分別。不染者斷喜得舍住。云何為舍。是舍是護。不退不進是心平等。此謂舍。於是舍有八種。謂受舍。精進舍。見舍。菩提覺舍。無量舍。六分舍。禪枝舍清淨舍。五根為受舍。有時不作意舍相。為精進舍。苦集我今當斷成得舍。為見舍。修菩提覺。是為菩提舍。慈悲喜舍。是為無量舍。以眼見色不苦不喜成舍。是為六分舍。無染故成舍住者。是禪枝舍。舍念清淨。是清淨舍。於此八舍除受舍。餘七舍法。是為平等舍。復次有三種舍。一相應乘。二少經營。三無經營。於一切禪行是禪平等方便。不急疾不遲緩。是名相應乘舍。此下舍近第二禪。能斷大踴躍心。若心無經營。是名少經營舍。此舍近第三禪。是其能斷一切踴躍心。以不動身心。無經營事心。是名無事舍。此舍近第四禪。舍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平等為相。無所著為味。無經營為起。無染為處。問何故說此舍於此禪。非第二禪及初禪。答是處喜滿未滅心著。以緣喜樂是故未滅。以大踴躍充遍身心。是故於二種禪不說舍。以不滿故。於此第三禪無喜染故。以滅相著故成起禪枝。以由禪枝自在故。說舍念正智。云何為念。念隨念彼念覺憶持不忘。念者念根念力正念此謂念。問念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答隨念為相。不忘為味。守護為起。四念為處。云何為智。知解為慧。是正智此謂為智。於是正智有四種。有義智。自相智。不愚癡智。行處智。於是有義智者有四威儀。自相智者。入於空處。不愚癡智者。知於世間八法。行處智者。謂於事處。於此經中行處智是可取。問智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答不愚癡為相。緣著為味。擇取諸法為起。正作意為處。問何故此念正智一切處不妙。答若人失念不起正智。不堪起禪外行。問何故說第三禪。不說第二禪及初禪。答於此喜為首。麁禪枝滅故。正定細故。此定入細處。以此正智堪能起第三禪。是故以禪枝自在。復次此禪易起到彼樂處。最氣味地亦作愚心。是名著處。是故於此禪。知得自在堪為斷喜。又說喜樂者共為親友。是故此念智分別。無喜有樂於事成住。如彼犢子隨逐其母。不捉兩耳觸突隨母。如是無喜有樂。以念智分別樂得住行處。若不緩分別。反入於喜成禪退分。以此禪枝自在故說念智。以此舍念智成就。是故說有舍念智以身受樂。問云何心樂。答心攝受是心樂。從心觸生攝受是心樂受。是謂為樂。問云何身。答想陰行陰識陰。此謂為身。此樂以身受謂身受樂。問何故此樂無喜。非以身為受。答於第三禪樂根滅。何故世尊說於第三禪樂根滅是樂聖人所說。聖者佛及弟子。開合制教分別顯示。此謂聖所說。問何故聖說於此身非餘處。答此第三禪易起到彼樂處。彼無受樂。聖者向於樂住。是聖人成就。是故聖人說此禪勝成舍。有念樂住者舍念樂。此已分別成就。入住第三禪。第三者依第二名為第三。第三禪者是舍念正智樂一心。此謂禪成就。入住者彼已得第二禪。離一分五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天居生遍淨天。如初禪廣說。天居者無喜樂住。越人住名天居。是故世尊告諸比丘。如是比丘。於欝波羅池花。分陀利池花。若欝波羅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水生水增長。從水起住水中。從根至首以令水滿其中。如是比丘。此身以無喜樂令滿潤澤。以無喜之樂遍滿身心。於是如欝多羅波頭摩分陀利花從水而起。如是入第三禪。其身當知如藕生水。從根至首一切皆滿。如是入第三禪。其身以無喜之樂。遍滿身心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遍淨天功德。此第三禪亦成三種。謂上中下。於是坐禪人修行下禪。命終生少淨天。彼壽命十六劫。修行中禪生無量淨天。彼天壽命三十二劫。修行上禪生遍淨天。壽命六十四劫。念三禪過。爾時坐禪人。如是已作。第三禪身得自在樂。起第四禪越第三禪。第三禪麁第四禪妙。見第三禪過患。復見第四禪功德。云何三禪過患。謂近喜為怨。正定以樂枝麁。不能堪忍為得神通。第三禪不成勝分。如是見第三禪過患。見第四禪功德。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是已見第三禪過患。見第四禪功德。唯彼作一切入相作意。令現滅樂滅。以由舍心受持如是作意不久。以由舍心得安解四禪枝。彼坐禪人斷樂故。先已斷苦故。以初喜憂盡故。不苦不樂舍念清淨成就住第四禪。是地一切入功德。斷樂者名身樂斷。斷苦者名身苦斷。前喜憂滅者。喜名心樂。憂名心苦。皆盡滅也。問樂苦憂已斷何處滅。答初禪時滅。於此第四禪。佛說苦滅。問何處苦根起無餘時滅。答佛告比丘。初禪成就離欲。是處苦根起無餘時滅。問何故於初禪苦根滅。答以喜滿故身樂。身樂故苦根滅。以斷對治故。是故於初禪苦根滅。於第二禪憂根滅。成斷憂根。如佛所說。何處喜根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覺觀滅故。第三禪正受住。是處憂根起無餘時滅。何故第二禪憂根滅。若有覺觀久隨覺觀。成身懈怠成心懶惰。若心懶惰憂根即起。於第二禪覺觀滅。說憂根滅。於第三禪是處樂滅。如世尊說。何處樂根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厭於喜故。第三禪入正受住。是處樂根已起無餘時滅。問何故於第三禪樂根滅。答喜滅故喜為因樂成滅。是故於第三禪樂根滅。問若苦樂憂於三禪處已滅。何故於此四禪說滅。答三禪是四禪道路。於三禪已滅受。是故於第四禪說滅。復次以不苦不樂受。為現對治。是故說苦樂對治不苦不樂受。復次四禪共對治受收合故。復次舍煩惱現無餘斷。不苦不樂受者。意不攝受心不棄舍。此謂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受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中間為相。住中為味。除是起喜滅是處。云何舍念清淨者。是謂中性為舍。此謂為舍。念者謂念隨念正念。此謂為念。以舍為念成分明清白。此謂舍念清淨。問何故此念以舍分明清白。答此舍離一切煩惱故。受相似相應故。成不動無經營。以此無經營與舍相應故。此念至無動成無經營。是故此念已舍成分明清白。四者依彼三禪。此第四成就。入定者此謂四禪舍念一心。此謂禪成就。入住者。成得彼第四禪。離一分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報居天上生果實天。功德如初廣說。天居者舍樂住出於人住。此謂天居。是故世尊告諸比丘。有人坐以白疊覆身。從頭至足。一切身份無處不著。如以白疊無不覆處。如是比丘以清白心。令滿一切身份。以清白心無所不著。譬如有人白疊自覆。是坐禪人亦復如是。離一切上煩惱。在第四禪可知。如以白疊覆身。從頭至足不寒不熱時節調和身心清淨。如是入第四禪不苦不樂。是為舍樂。令滿於身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果實天功德。修第四禪命終凡夫。生果實天。若心厭患生無想天。壽命五十劫。若沙門或生果實天。或生五淨居處。如是果實功德。問何故於三禪處下中上。說果地勝不說第四禪。答依三禪所得有麁有妙。是故以勝枝說果地勝。此第四禪已到妙枝彼岸。從此更無妙枝。是故於此無勝果地念四禪過。爾時坐禪人。於第四禪已得自在樂。游虛空定越於色界。復更思惟。色定麁虛空定細。彼坐禪人見色過患。復見虛空定功德。云何色過患。如取器仗相打鬪諍。兩舌妄語截手腳等。種種諸事。眼痛疾患寒熱飢渴諸苦。是謂色慾過患。云何第四禪過患。此近喜成怨依於色事。是名為麁。於是著樂不成勝分。依虛空寂寂解脫。於此定成麁。於色見第四禪過患。見虛空定功德。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是已見於色。及見第四禪過患。已見虛空定功德。念入第四禪明無邊虛空定。從此定起除地一切入相。修虛空定地相成失。於虛空所作事無邊作意。若如此現作意不久地相成失。從地相心起成越於虛空。以虛空入相自在心得安。彼坐禪人已起。一切色相有對想滅。於種種想不作意故。正受入住無邊空處。一切者。說於無餘起。色相者。云何色相。入色界定想智正智。此謂色相。越者。從此起有對想滅者。云何是有對想。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此謂有對想。滅者。彼種種想盡不作意者。云何種種想。不入定人。或意界和合。或意識界和合想智正智。此謂種種想。此種種想不作意。此謂種種想不作意。問何故止說越想。不說受行識。答若越於想。彼一切皆亦成越。何以故。若不離想心不得越。復次世尊欲說越色事。說越色想。一切定事皆由想故。問若不爾。入色定有對想種種想非為無也。答有人入色界定。有對想有種種想。以斷故。問何故於彼不修道。答為厭於色。是故於彼不滅於彼不盡故。入初禪聲是其刺如是。佛所說於此為厭色以修行道。是故於此成斷。於此斷故。無色定不動行想。寂寂解脫想。如迦蘭欝頭藍弗入無想定。五百車從前去來不見不聞。是故說於處滅。於是起一切色想。說斷色界法有對想。滅種種想。不作意者。說斷欲界法。復次越一切色想者。說得無色界。有對想滅者。說斷彼定外亂。為顯現無動種種想。不作意者說斷定內亂。說顯現寂寂解脫相。問無邊虛空者云何為空。答是空入空界空穴。不為四大所觸。此謂為空。於空正安心令滿無邊。此謂無邊。無邊空者。是無邊空入。入虛空處心心數法。此謂虛空入。虛空入者何義。是虛空無邊性。是無邊性空處。此說虛空義。如住天處名天處。彼虛空處定。此謂虛空處入。正住者得虛空處定。越色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寂寂居住修定果報。此功德生虛空處。如初廣說。功德生虛空者。已修虛空處。命終生虛空天。壽命二千劫。

念虛空定過。爾時彼坐禪人。於虛空處已得自在樂。起識一切入定。越虛空一切入。思惟虛空定麁。見識處細。復見虛空過患。復見識處功德。云何虛空過患。此定近色為怨。於虛空定是事成麁。與有對想種種想不相遠離。成彼念著不得勝分。如是見虛空過患。是識一切入功德。是其對治。明無邊識定治彼坐禪人已見如是虛空過患。已見識處功德。安詳念入安祥念起。修虛空識令滿作意。令識無邊。由識處想心受持。如是現作意。不久從虛空處想。心起越於識處。由識處想而心得安。彼坐禪人起一切虛空故。思惟無邊識。成就入正受。於一切識處住。一切者。說於無餘。越虛空處者。越虛空處。越者謂正度。是謂越一切虛空處。無邊識者。唯彼虛空以識作意令滿無邊。是謂無邊識處。問色非色法。云何執為無邊。答唯無色法故成無邊。何以故。非色之法無有邊際。不可得故。復次虛空無邊故說無邊。無邊者。作無邊意故成無邊。是故不妨識。入處者是入識處。心心數法。此謂識處。識處者何義。是識無邊。此謂識無邊。識處者。如天住處名天處。此識已受持定。此謂識處定。入正受處者。得彼於識處定者越虛空事。三分成就。以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住於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德生識處。如初廣說。生識入功德者。修行識處入。命終生識處天。壽命四千劫(識入已竟)。

念無邊識定過。患爾時坐禪人已得識處。自在欲起無所有處定越於識處。復更思惟。識處定麁。無所有處定細。復見識處過患。復見無所有處定功德。云何識處過患。此定近虛空為怨。識事為麁。以思惟無邊想成彼念著。不得勝分。無所有處功德。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是已見識處過患。復見無所有處功德。從識處定安詳而起。彼識不復修行。不複分別。成失彼識。已見無所有處相自在。心願受持如是現作意。不久從識處想起。以由無所有處想。其心得安。彼明無邊識定。坐禪人越一切識處。見無所有入正受處住。一切者說於無餘。越識處者。成越此識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識處。無所有者。不復修行。不複分別成失彼識但見無所有。此謂無所有處。入無所有處定。心心數法。此謂無所有處。無所有處者何義。是識無性是無所有。無所有處者。說受持言無所有受持正定。此謂無所有處定。入正受住者。成得無所有定。越識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住於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德生無所有處。如初廣說。生無所有功德者。修行無所有處定。命終生無所有天。壽命六千劫(無所有定竟)。

念無所有處過患。爾時坐禪人。於無所有處已得自在。欲起非想非非想處定越無所有處。復更思惟無所有處麁。見非想非非想處細。復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想處定功德。云何無所有定過患。此定近識為怨。與分明想共故成麁。成彼念著不得勝上。如是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想入功德。是其對治。復次見此想是患是癰是刺。無想是政是寂寂是妙。所謂非想非非想。彼坐禪人如是已見。念入無所有處安詳而起。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如是現作意。不久從無所有處想心起。由非非想處想而心得安。彼明非非想定。坐禪人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成就入住非非相處。一切者說於無餘。越無所有處者。成越無所有處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無所有處。非非想者。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此謂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入非非想處心心數法。是謂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何義。滅分明想故。成於無想細想有餘故。成非想非非想是其處。是謂非非想。入正住者。成得非非想處定。越無所有處三分。成就三種善。十想具足。二十二功德相應。住於寂寂明修定果報。以是功德生非非想天。如初廣說。是功德生非非想天者。修行非非想處定。命終生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問何故說非非想處。何故不說為識處。答離無邊執故。起想細故。不成識處。問何故依此定不成漏盡。答離分明想。不堪得見道。復次此定最細微。非非想不能分別。是故不成漏盡處(非非想定已竟)。

重明上義。問於是定處云何散句。答所謂滅聲。顛倒起越外行覺受疑不應得。滅者入初禪語言斷。入第四禪。出入息斷。次第滅聲者。若人入定。聞有音聲不得言說。何以故。是入定人。耳識不和合故。復次入色定人。是聲成亂。如世尊所說。入禪人聲是其刺。顛倒者。入地一切入。於非地想而作地想。問若然何故不成顛倒。答此四顛倒想不異故。知此地想是其相。是故不成顛倒。起者以五因緣從於定起。以威儀苦以最多境界以障礙起。以方便不平等以隨意。若入無色定。以最多境界不得起。住不動故。入滅禪定及入果定。以初作行得起。不以餘因。越者。越有二種。分越事越。從色禪越色定。是謂分越。從色禪越無色定。復從無色定越無色定。是謂事越。外行者。一切定外行成就五分。覺者第二禪等性。除無間成無覺觀。受者第四禪等性。除無間共舍起。有人樂相似無間。疑者。未斷一切貪慾等蓋。住非非想處。說於有餘。如畏毒蛇上樹。有四種人不得起定。必墮惡趣。無因作五逆邪見(散句已竟地一切入已滿)。

問云何水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緣水相。此謂水一切入。心住不亂。此謂修行。於水一切入專意為相。不除水想是味。心不作二意是處。於水一切入不共五功德。於地出沒自在。於地出宮殿。令動令降雨。令身能起水。令化江海。於地一切入所說功德。亦共有明修水一切入。處處皆見水。云何取其相者。若取水一切入。於水現取相。若自然水。若自作水。於是舊坐禪人。於非水處取水相。彼人處處見水。若於井於瓶。若於池沼江湖淮海。是其所觀隨意即見。彼分水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明修水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從初以觀如是寂寂處。若寺舍若石室若樹下。是處不闇不日光炙。無塵無風。無蚊蚋等。無諸障礙。於如是處。若缽若瓫埋淨地中。令與地平。周迴一尋。盛以兩水。不雜以餘色。水令滿缽瓫。應於此處作意水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事如地一切入。廣說至非非想處(水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火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相。答心於火相。此謂火一切入。彼時心住不亂。此謂修行。火相巧於放意為相。不除火想為味。作意無雙為處。何功德者。不共五功德。於火一切入經營。起煙炎以光明想起。滅餘色光隨意所燒。以作光明曉了於火界。如地一切入所說功德。因修火一切入。處處皆見火。云何取其相者。若現取火一切入。於火取相。或於自作處。或自然處。於是舊坐禪人取於自然相。彼處處見或草火或薪火或林火或屋火。熾燃焰盛。從此為初。以作於觀。或自樂不樂。即見彼分火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唯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彼修火一切入方便。新坐禪人從初經營。斷截樵薪。於清淨處積聚焚燒。或日出時或日入時。從下焚燒。於草薪皆不作意。於上生煙火皆不作意。於聚焰中現作火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說(火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風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風相。此謂風一切入。修心住不亂。此謂修風一切入。放意為相。不除風想為味。作意無雙為處。何功德者。不同三功德。於風一切入風行自在。能令風起。作意受持令清涼。如地一切入所說功德。修風一切入方便。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人現取風一切入。以二行取於風相。或見或觸。云何。以見取相彼坐禪。人或甘蔗園。或於竹林或多草處。以風鼓動。彼已見作風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是已見取相。云何以觸取相。新坐禪人如是寂寂。坐處作意想。隨風來處。是處穿壁作孔。竹荻為筒安置其內。當筒處坐。使風觸其身。作意取風相。如是以觸取相。若舊坐禪人於處處分即見風相起。若行住坐臥風觸其身。隨風所動於初已作觀。若自樂不樂。即見彼分風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風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青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青相。此謂青一切入。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青相放意為相。不除青想為味。作意無雙為處。何功德者。不同五功德。於青一切入。心緣隨逐。得淨解脫。得青除入如青花。心受持令化種種青色。修青一切入。處處皆見青。云何取其相者。取青一切入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取不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青花或青衣或青色。於其目前常見。隨若樂若不樂。即見彼分青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取於作處相。不能取非作處。修青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於衣於板於壁處。以阿多思花色青色。以此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四角。以異色繞其外。於此作青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如初廣說(青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黃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相。答心於黃相。此謂黃一切入。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黃一切入放意是相。不除黃想為味。作意無雙為處。何功德者。不同五功德。於黃一切入。心隨逐得淨解脫。得黃除入作意。如金花種種黃色。修黃一切入。處處皆見黃。云何取彼相者。現取黃一切入。取於黃相。若自作處。若自然處。於是取非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黃花或黃衣黃色。從此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黃相得起。非如新坐禪人。新坐禪者取於已作處相。不能於非作處。修黃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或板或壁。以迦尼羅花色黃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四角。異色繞其外。於彼作黃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除亂。餘如初廣說(黃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赤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於赤相。此謂赤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赤相放意為相。不離赤想為味。作意無二為處。何功德者。不共四功德。於赤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脫。得赤除入。化種種赤色。不共功德者。如說於地一切入。修赤一切入處處皆見赤。云何取其相者。現取赤一切入。取於赤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於處處見相。或赤花或赤衣或赤色。從此為初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赤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赤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處或板或壁處。如槃偷時婆花生赤色。或以朱丹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四角。以異色界其外。於此作赤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說(赤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白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於白相。此謂白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白相放意為相。不離白想為味。作意無二為處。何功德者。不共八功德。於白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脫。得白除入。伏懈怠眠。除闇作明。白一切入。得起天眼。餘功德如地一切入所說。修白一切入。處處皆見白。云何取其相者。現取白一切入。於白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白花或白衣或白色。或月光或日光或星色或鏡圓。從彼為初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白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非不作處取相。修白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或於衣處或板或壁處。以太白星等色。以此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四角。以異色界其外。於此作白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說(白一切入已竟)。

問云何光明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心作光明相。此謂光明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光明放意為相。不離光明想為味。作意無二為處。何功德者。與白功德等。修光明一切入。處處見光明。云何取其相者。現取光明一切入。於光明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月光或日光。或燈光或珠光。從彼初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光明即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光明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如是或作東西壁。坐令水滿缽。安置日光所至處。從彼水光起曼陀羅。從曼陀羅光起著壁光。於此見光明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說(光明一切入已竟)。

解脫道論卷第五

 

上篇:解脫道論

下篇:三彌底部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佛吉祥德讚

佛吉祥德讚卷上 尊者寂友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菩提行經

菩提行經卷第一 聖龍樹菩薩集頌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

隨相論

隨相論一卷 德慧法師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論中解十六...

方便心論

方便心論一卷 後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譯 明造論品第一  ...

護命放生軌儀法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夫以懷生者。皆愛其...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徑中徑又徑

徑中徑又徑卷一 起信法 醒迷門 浮生若夢。一切皆空。...

【註音版】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法界次第初門

法界次第初門總序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輒依經...

大乘頂王經

大乘頂王經 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歸命大智海圓滿...

延生普佛儀軌

(一)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佛說堅意經

佛說堅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樂邦遺稿

樂邦遺稿並序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愚挺志於淨業。誓欲...

【佛教詞典】善住天子

為忉利天諸天子之一。據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載,善住天子...

【佛教詞典】苦

(術語)梵語豆佉Duḥkha,逼惱身心之謂也。佛地經五曰...

誦《金剛經》要把握三個「觀」

用虛幻觀來看待問題 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是一場夢,...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懺悔達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懺悔

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

盡物佈施,得福增多

佈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佈施有種種利益,諸大...

文珠法師《修福修慧修淨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義與類別 何謂福?福是指人間富...

如何對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

十善業道之不殺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業中,佛陀把殺業放在第一位,...

可以不善待這個色身,以便早日解脫嗎

問: 請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人生既然這麼苦,我...

在恭敬中求,從生活裡修

天龍寺的夢窗國師擔任七朝的帝師,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如何讓佛號更加堅定呢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的素質不...

【視頻】《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無垢賢女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無垢賢女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