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菩薩睒子經

安公錄中闕譯今附西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菩薩睒子經

安公錄中闕譯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比羅勒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及眾菩薩、國王、大臣、人民、長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佛告諸比丘:「皆悉寂靜定意聽,我前世初求得菩薩道時,戒行普具,精進一心,修集智慧,行於善權,功德累積,不可稱說。諸天、釋梵、天龍、鬼神、帝王、人民,無能行者。」

阿難聞佛言,更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言:「願欲聞之。」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數世,時有菩薩名曰一切妙,仁慈惠施,救濟群生,常行四等心,度世危厄,愍育苦人。時於兜術天上教授天人,常以晝夜各三時定意,思惟三界——照觀十方天下人民善惡之道,知有孝順父母、奉敬三尊、恭順師長、修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察五道。時有迦夷國中有一長者,孤無兒子,夫妻兩目皆盲,心願入山,求無上慧,修清淨志,信樂空閑。菩薩念言:『此人發意所學微妙,而兩目無所見,若入山中者,或墮溝坑、或逢毒蟲,所見枉害。若我壽終,為其作子,供養父母,終其年壽。』

「於是菩薩壽盡,即下生為盲父母家作子。父母歡喜,甚愛重之。本發大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留樂世間。子年七歲,號字曰睒。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欺誑、不飲酒、不妄言、不綺語、不嫉妬、不呪詛、信道不疑,晝夜精進。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傷人意,行則應法不妄傾邪。父母喜悅,無復憂愁。年過十歲,睒長跪白父母言:『本發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無上正真。豈以子故而絕本願?人在世間無常百變,命非金石對至無期。願如本意,宜及上時,入山清淨。我自尋隨與父母俱,供養隨意不失時節。』父母報睒言:『子之孝順天自知之,不違本誓便共入山。』

「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國中諸貧窮者,便與父母俱共入山。睒至山中,以蒲草為父母作屋,施作床蓐,不寒不熱,恆得時宜。適入山中一年,眾果豐茂,食之香甘,泉水湧出,清而且涼,池中蓮華,五色精明,栴檀雜香,樹木豐茂,倍於常時。風雨時節,不寒不熱,樹葉相接,以障雨露,蔭覆日光,其下常涼。飛鳥翔集,奇妙異類,皆作音樂之聲,以娛樂盲父母。師子、熊羆、虎狼、毒獸,皆自慈心相向,無復相害之意,皆食噉草果,無恐懼之心。麞鹿、熊羆、雜類之獸,皆來附近睒,音聲相和,皆作娛樂之音。睒至孝慈心,履地常恐地痛,天神、山神,皆作人形,晝夜慰勞三道人。三道人一心定意,無復憂愁。睒常與父母,取百種果蓏,以食父母,恆有盈餘,渴飲泉水,無所乏短。父母時渴欲飲,睒著鹿皮之衣,提瓶行取水。麋鹿、眾鳥亦復往飲水,不相畏難。

「時有迦夷國王入山射獵,王遙見水邊有麋鹿,引弓射鹿。箭誤中睒胸,睒被毒箭,舉身皆痛,便大呼言:『誰持一毒箭,射殺三道人者?』王聞人聲,即便下馬,往到睒前。睒謂王言:『象坐牙死,犀坐其角、翠為毛故、麞鹿為皮肉故;今我無角、無牙、無毛、皮肉不可噉,我今坐何等罪死耶?』王問睒言:『卿是何等人?被鹿皮衣,與禽獸無異。』睒言:『我是王國中人,與盲父母俱來入山中,學道二十餘年,未曾為虎狼、毒蟲所見害,今便為王所射殺。』登爾之時,山中大風暴起,吹折樹木,百鳥悲鳴,師子、熊羆、走獸之輩,皆大號呼,動一山中;日無精光、流泉為竭、眾華萎死、雷電動地。時盲父母驚起,自相謂言:『睒行取水,經久不還,將無為虎狼、毒蟲所害?禽獸悲鳴,音聲號呼,不如常時。風起四面,樹木摧折,必有災異。』

「王時怖懅,大自悔責:『我所作無狀!我本射鹿,箭誤相中耳。射殺道人,其罪甚重。坐貪小肉,重受其殃。我今以一國珍寶、庫藏之物、宮殿、妓女、丘郭、城邑,以救子命。』時王便前,以手挽拔睒胸箭,箭深不可得出。飛鳥、走獸,四面雲集,號呼動一山中。王益惶怖,三百六十節節皆動。睒語王言:『非王之過,自我宿罪所致。我不惜身命,但憐念我盲父母,年既衰老,兩目無所見。一旦無我,亦當終歿,無所依仰。以是之故,用自懊惱酷毒耳。』

「登爾之時,諸天龍神、山神、水神、樹神,皆為肅動。王復重言:『我寧入泥犁中,百劫受罪,使睒身活。』長跪向睒悔過言:『若子命終,我當不復還國,便住山中,供養卿父母,如卿在時,勿以為念。諸天龍神皆當證知,不負此誓。』睒聞王此誓言,雖被毒箭,心喜意悅,雖死不恨:『以我盲父母累王供養,道人現世罪滅,得福無量。』王言:『卿語我父母處,及子未死,語我知之。』睒即指示語:『從此步徑去是不遠,自當見一草屋,我父母在其中止。王徐徐往,勿令我父母怖懅,以善權方便,解語其意。為我上謝父母,無常今至,當就後世。不惜我命,但念父母年老,兩目復盲,一旦無我,無所依仰,以此懊惱自酷毒耳。死自當分,宿罪所致,無有得脫者。今自懺悔於父母,從無數劫以來,所行眾惡,於此罪滅、福生。願我與父母,世世相值,不相遠離。願父母終保年壽,勿有憂患,天龍、鬼神常隨護助,災害消滅,所欲應意,無為自然。』

「王便將數人徑詣父母許。王去之後,睒便奄然而死。飛鳥、禽獸,皆大號哭,遶睒尸上,以舌舐睒身血。盲父母聞此音聲,益用怖懼,徬徨而住。王行馳駃,觸動草木,肅有人聲,父母驚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國王,聞道人在山中學道,故來供養道人。』父母言:『大王來大善,勞屈威尊,遠臨草野。王體中安隱不?宮殿夫人、太子、官屬、人民,皆安善不?風雨和調、五穀豐足不?隣國不相侵害不?』王答道人言:『蒙道人恩,皆自平安。』

「王問訊盲父母:『來在山中,勞心勤苦,樹木之間,飛鳥走獸,無有侵害道人者不?在山中,寒暑隨時,現世安隱不?』盲父母言:『蒙大王厚恩,常自安隱。我有孝子名睒,常為我取百種果蓏,泉水恆自豐饒,山中風雨和調,無所乏短。我有草蓆可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且欲來還。』

「王聞盲父母言,又大傷心,淚出而言:『我罪惡無狀,入山射獵,見水邊有群鹿,引弓射之。箭誤中道人子,睒身被毒箭甚痛故,來語二道人。』父母聞之,舉身自撲,如太山崩,地為震動。王便自往前扶牽,父母仰天號哭,自訴言:『我子睒天下至孝,仁慈無有過者,踐地常恐地痛,今有何罪而王射殺之?向者,大風卒起,吹折樹木,百鳥悲鳴,號哭動一山中。我在山中二十餘年,未曾有此災異,疑我子取水,經久不還,必當有故。』諸神皆驚,肅肅而動。母啼號不可復止,父言:『且止!人生無有不死者,無常自然,不可得卻。』且問王言:『睒為射何許,今為死活?』王具以睒口中所言,向盲父母說之。聞王此言,又大感絕:『我一旦無子,俱亦當死,願王牽我二人,往臨睒尸上。』

「王即牽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兩腳,母抱其頭著膝上,各以一手捫摸其胸箭,仰天大喚言:『諸天及龍神、山神、樹神、水神,我子仁慈至孝,諸神所知,何能不一哀我子是善子?』母便以舌舐睒胸瘡:『願毒入我口,我年已老,目無所見,以身代子之命。睒活、我死,死不恨也。』於是,盲父母言:『若睒有至誠至孝者,天地所知,箭當拔出,毒藥當除,睒當更生。』

「於是,第二忉利天王釋座即為大動,以天眼見二道人抱子號哭,乃聞第四兜術天、諸天宮、龍宮,皆儼儼而為動。釋梵四天王即從第四天上來,如人伸臂頃,來下住睒前,以神藥灌睒口中。藥入睒口,箭自拔出,便活如故。父母驚喜,見睒已死更活,兩目皆開。飛鳥、禽獸皆作歡樂之音,風息雲消,日為重光,泉水湧出,眾華五色、樹色,光榮倍於常。

「時王大歡喜,不能自勝,禮天帝釋,還禮父母及子睒:『願我國財以上道人,身自留住供養,現世罪滅,宿怨得除。』睒答王言:『欲報恩者,王且還國,安慰國人,皆令奉持五戒。王勿復射獵,夭傷蟲獸,現世身不安隱,壽盡當入泥犁中。人居世間,恩愛暫有,別離久長,不得常在。王宿有功德,今得為王,莫以得自在故,而自放恣。』於時國王大自悔責,自今以後,當如睒教勅,不敢有廢。諸隨王射獵者數百人,見睒已死,神人持藥來下,入口即活,父母眼開,皆踴躍發意,奉持五戒,終身不犯。王還國已,宣令國中,諸有貧窮、盲父母,如睒比者,皆當供養,不得捐捨,犯者令有重罪。於是,國中人民以睒活故,上下相教,奉修五戒,修行十善,死得昇天,無入三惡道者。」

佛告阿難:「諸來會者,宿命睒身,我身是也;時盲父者,今現父王閱頭檀是也;時盲母者,今現我母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國王者,阿難是也;時天帝釋者,彌勒是也。使我疾成無上正真之道決,皆是我父母育養慈恩;從死得生,感動天龍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為佛,並度國人,皆由孝順之德。」

佛告阿難:「汝廣為一切人民說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

佛說經已,諸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人民、長者、居士,莫不加敬,稽首佛足,作禮而去。

佛說菩薩睒子經


上篇: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下篇:佛說睒子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莊嚴論經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馬鳴菩薩造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

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卷第一(有九緣)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佛說菩薩本行經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金光明最勝懺儀同...

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卷第一(有九緣)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說法集名數經

佛說法集名數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

讚阿彌陀佛偈

讚阿彌陀佛偈 曇鸞法師作 南無阿彌陀佛(釋名無量壽傍...

七佛父母姓字經

七佛父母姓字經 失譯附前魏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差摩婆帝授記經

差摩婆帝授記經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毗尼藏

(術語)Vinayapiṭaka,新雲毗奈耶藏。舊雲毗尼藏。三...

【佛教詞典】十羅剎女

(名數)法華經陀羅尼品所說:一、藍婆,正法華謂之結...

出離心要從哪裡生起

菩提心先從出離心作基礎,有三個:第一個,思惟生死過...

工作的謀生不要違背慈悲

為了修習正命,你必須找到一個謀生的方法,而這個方法...

通智法師往生記

通智法師,法名尋源,號憶蓮沙門,俗姓阮,揚州儀徵人...

孝親追思的清明應該這麼過

4月4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源自上古時...

得了什麼享用,先供養

我今天就講一個字橫,橫就是不順當,我們怎麼把橫順當...

信佛後事情不順,這是怎麼回事

問: 我看見不少佛友,他們信佛、念佛,但是還有很多...

聖嚴法師:造口業

佛教所說的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

處處謙卑,駕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謙卦裡的一句話,印祖也常常引...

淨土五經精華摘要

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

可憐那條被釣的魚,也別忘了慈悲釣魚的人

我是一個嗔心比較重的人,平時各種看不慣別人的不文明...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呢

問: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三輩九品是真實說還是方...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 物質供應是有限...

【視頻】《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

《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僧伽吒經》善音居士讀誦

《僧伽吒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