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眾事分阿毗曇論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十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

千問論品第七之三

禪無量無色三摩提定菩提品根入陰界。禪者。謂四禪。問云何四。答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問此四禪。幾色。幾非色。答禪所攝身口業。此是色。餘非色。一切不可見。一切是無對。

問禪幾有漏。幾無漏。答一切應分別。禪或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禪所攝有漏五陰。云何無漏。謂禪所攝無漏五陰。一切是有為。若有漏。彼有報。若無漏。彼無報。一切從因緣生世所攝。禪所攝身口業。是色所攝。餘是名所攝。禪所攝心意識。是內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若有漏。斷智知。及斷。若無漏。非斷智知。及不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污。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禪所攝身口業。是四大造餘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禪若有漏。彼是有。若無漏。彼非有。禪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禪。四禪亦攝善五處少分。不善處所不攝。無記處所不攝。漏處所不攝。或有漏處攝非禪。作四句。有漏處攝非禪者。謂禪所不攝有漏五陰。禪攝非有漏處者。謂無漏四禪。有漏處攝亦禪者。謂有漏四禪。非有漏處攝亦非禪者。謂禪所不攝無漏五陰及無為。

或無漏處攝非禪。作四句。無漏處攝非禪者。謂禪所不攝無漏五陰。及無為。禪攝非無漏處者。謂有漏四禪。無漏處攝亦禪者。謂無漏四禪。非無漏處攝亦非禪者。謂禪所不攝有漏五陰。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若有漏。是色界系。若無漏。是不系。

問禪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一切應分別。禪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禪所攝學五陰。云何無學。謂禪所攝無學五陰。云何非學非無學。謂禪所攝有漏五陰。禪若有漏。彼修斷。若無漏。彼不斷。禪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應。禪所攝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是心法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問禪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三非覺非觀。一分別初禪。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心不相應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者。謂覺。覺隨轉亦觀相應者。謂覺觀相應心心法。非覺隨轉亦非觀相應者。謂除覺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問禪幾見非見處。答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禪所攝盡智無生智。所不攝無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四禪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無漏四禪。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禪所攝身口業及思。此是業非業報。餘非業亦非業報。

問禪幾業非業隨轉。答作四句。業非業隨轉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陰。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業亦業隨轉者。謂業隨轉身口業。非業亦非業隨轉者。謂除業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禪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非造色色亦非可見色。禪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一切非無記亦非無記因。一切是因緣緣亦有因。

問禪幾次第非次第緣緣。答一切應分別。初禪。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行。如初禪。第二第三禪亦如是。

第四禪。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及無想正受。已起當起。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除次第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及身口業。

禪所攝身口業心不相應行。是緣緣緣非有緣餘者。是緣緣緣亦有緣。一切是增上緣緣及有增上。禪若有漏。彼隨流非流。若無漏。彼非流亦非隨流。無量者。謂四無量。問云何四。答謂慈悲喜捨。

問此四無量。幾色。幾非色。答無量所攝身口業。此是色。餘非色一切是不可見。一切是無對。一切是有漏。一切是有為。一切是有報。一切從因緣生世所攝。無量所攝身口業。此是色所攝。餘是名所攝。無量所攝心意識。是內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切是斷智知及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污。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有上。一切是不受。無量所攝身口業。是四大造。餘非四大造。一切是有無量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無量。四無量亦攝善五處少分。不善處所不攝。無記處所不攝漏處所不攝。無漏處所不攝。有漏五處少分攝四無量。四無量亦攝有漏五處少分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切是色界系。一切是非學非無學。一切是修斷。無量所攝身口業。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應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法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

問無量。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一切應分別。慈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如慈悲喜捨亦如是。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

問無量。幾覺隨轉非觀相應。答一切應分別慈心。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心不相應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者謂覺。若覺不相應觀相應心心法。覺隨轉亦觀相應者。謂覺觀相應心心法。非覺隨轉亦非觀相應者。謂除覺隨轉身口業。若餘身口業。除覺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及覺不相應觀。及非覺觀相應心心法如慈悲捨亦如是。

喜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心不相應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者。謂覺。覺隨轉亦觀相應者。謂覺觀相應心心法。非覺隨轉亦非觀相應者。謂除覺隨轉身口業。若餘身口業。除覺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及非覺觀相應心心法。

無量。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見。餘是見處非見。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無量所攝身口業及思。是業非業報。餘非業亦非業報。

問無量幾業非業隨轉。答作四句。業非業隨轉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陰。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業亦業隨轉者。謂業隨轉身口業。非業亦非業隨轉者。謂除業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無量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非造色色亦非可見色。

無量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一切非無記亦非無記因。一切是因緣緣亦有因。

問無量幾次第非次第緣緣。答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行。

無量所攝身口業。心不相應行。緣緣緣非有緣。餘緣緣緣亦有緣。一切是增上緣緣及有增上。一切隨流非流。無色者。謂四無色。問云何四。答謂。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

問此四無色。幾色幾非色。答一切是非色一切不可見。一切是無對。一有漏。三分別空處。或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空處所攝有漏四陰。云何無漏。謂空處所攝無漏四陰。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一切是有為。

問無色。幾有報幾無報。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有報或無報。云何有報。謂善有漏空處。云何無報。謂無記無漏空處。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有報或無報。云何有報。謂善非想非非想處。云何無報。謂無記非想非非想處。

一切從因緣生世所攝。一切是名所攝。無色所攝心意識。是內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斷智知及斷三分別。三若有漏。彼斷智知及斷。若無漏。非斷智知及不斷。

問無色。幾是應修幾是不應修。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應修。謂善空處。云何不應修。謂無記空處。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

問無色。幾穢污幾不穢污。答一切應分別無色。或穢污或不穢污。云何穢污。謂隱沒。云何不穢污。謂不隱沒。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一切非四大造。一切有上。一是有。三分別。三若有漏。彼是有若無漏。彼非有。無色所攝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或善處攝非無色。作四句。善處攝非無色者。謂善色陰。無色所不攝善四陰。及數滅。無色攝非善處者。謂無記四無色。善處攝亦無色者。謂善四無色。非善處攝亦非無色者。謂不善五陰。無記色陰。無色所不攝無記四陰。及虛空非數滅。不善處所不攝。或無記處攝非無色。作四句。無記處攝非無色者。謂無記色陰。無色所不攝無記四陰。虛空及非數滅。無色攝非無記者。謂善四無色。無記處攝亦無色者。謂無記四無色。非無記處攝亦非無色者。謂善五陰。及數滅。或漏處攝非無色。作四句。漏處攝非無色者。謂一漏處。及二漏處少分。無色攝非漏處者。謂漏處所不攝四無色。漏處攝亦無色者。謂二漏處少分。非漏處攝亦非無色者。謂色陰。漏處所不攝四陰。及無為。

或有漏處攝非無色。作四句。有漏處攝非無色者。謂有漏色陰。無色所不攝有漏四陰。無色攝非有漏處者。謂三無色少分。有漏處攝亦無色者。謂一無色。及三無色少分。非有漏處攝亦非無色者。謂無漏色陰。無色所不攝無漏四陰。及無為。

或無漏處攝非無色。作四句。無漏處攝非無色者。謂無漏色陰。無色所不攝無漏四陰。及無為。無色攝非無漏處者。謂一無色。及三無色少分。無漏處攝亦無色者。謂三無色少分。非無漏處攝亦非無色者。謂有漏色陰。及無色所不攝有漏四陰。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

問無色。幾善幾無記。答一切應分別無色。或善或無記。云何善。謂無色所攝善四陰。云何無記。謂無色所攝無記四陰。一無色界系。三分別。三若有漏。彼無色界系。若無漏。彼不系。一非學非無學。三分別。

空處。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空處所攝學四陰。云何無學。謂空處所攝無學四陰。云何非學非無學。謂空處所攝有漏四陰。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

問無色。幾見斷。幾修斷。幾不斷。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見斷。或修斷。或不斷。云何見斷。謂空處隨信行隨法行人無間忍等斷。彼云何斷。謂見斷二十八使。彼相應空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

云何修斷。謂空處學見跡修斷。彼云何斷。謂修斷三使。彼相應空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及不穢污有漏空處。云何不斷。謂無漏空處。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

非想非非想處。或見斷。或修斷。云何見斷。謂非想非非想隨信行隨法行人。無間忍等斷。彼云何斷。謂見斷二十八使。彼相應非想非非想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

云何修斷。謂非想非非想處學見跡修斷。彼云何斷。謂修斷三使。彼相應非想非非想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及不穢污有漏非想非非想處。

無色所攝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應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法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

問無色。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一切非覺隨轉非觀相應。

問無色。幾見非見處。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空處所攝盡智無生智。所不攝無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空處。見亦見處者。謂五見。世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無漏空處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見處者。謂五見。世俗正見。餘見處非見。四無色。幾身見因廣說如苦集諦。

問無色。幾業非業報。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業非業報。作四句。業非業報者。謂報所不攝思業。業報非業者。謂思所不攝。報生空處。業亦業報者。謂報生思業。非業亦非業報者。謂除業業報空處。若餘空處。如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

問無色。幾業非業隨轉。答作三句。業非業隨轉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陰。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非業亦非業隨轉者。謂除業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一切非造色色非可見色。一切非造色色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問無色。幾善因非善。答作三句。善因非善者。謂善報生四無色。善亦善因者。謂善四無色。非善亦非善因者。謂除善報生四無色。若餘無記四無色。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問無色。幾無記非無記因。答一切應分別。無色。或無記亦無記因。或非無記亦非無記因。無記亦無記因者。謂無記四無色。非無記亦非無記因者。謂善四無色。一切因緣緣及有因。

問無色幾次第非次第緣緣。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空處。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空處。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空處。若餘過去現在心心法空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空處。若餘未來心心法空處。及心不相應行。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及滅盡正受。已起當起。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若餘過去現在非想非非想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若餘未來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除次第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無色所不攝心不相應行。緣緣緣非有緣餘緣緣緣及有緣。一切是增上緣緣及有增上。

問無色。幾流幾隨流。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隨流非流。作三句。隨流非流者。謂除流。若餘有漏空處。流亦隨流者。謂三流少分。非流亦非隨流者。謂無漏空處。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流亦隨流。或隨流非流。流亦隨流者。謂三流少分。此是流亦隨流。餘隨流非流。

三摩提定者。謂四三昧修。問云何四。答謂有三昧修廣修習住現法樂轉。有三昧修廣修習知見轉。有三昧修廣修習慧分別轉。有三昧修廣修習漏盡轉。

問此四三昧修。幾色。幾非色。答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色。餘非色。一切是不可見。一切是無對。一有漏。一無漏。二分別。

住現法樂三昧修。或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云何無漏。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無漏五陰。

慧分別三昧修。或有漏。或無漏。云何有漏。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云何無漏。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無漏五陰。

一切是有為。一有報。一無報。二分別。三若有漏。彼有報。若無漏。彼無報一切從因緣生世所攝。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色所攝。餘是名所攝。三昧修所攝心意識。是內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是斷智知及斷。一非斷智知及不斷。二分別。二若有漏。斷智知及斷。若無漏。非斷智知及不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污。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四大造。餘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一是有。一非有。二分別。二若有漏。彼是有。若無漏。彼非有。三昧修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三昧修。四三昧修亦攝善五處少分。不善所不攝。無記所不攝。漏所不攝。

或有漏處攝非三昧修。作四句。有漏處攝非三昧修者。謂三昧修所不攝有漏五陰。三昧修攝非有漏處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少分。有漏處攝亦三昧修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少分。非有漏處攝亦非三昧修者。謂虛空及數滅非數滅。

或無漏處攝非三昧修。作四句。無漏處攝非三昧修者。謂虛空及數滅非數滅。三昧修攝非無漏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少分。無漏處攝亦三昧修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少分。非無漏處攝亦非三昧修者。謂三昧修所不攝有漏五陰。

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色界系。一不系。二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若有漏。色界系。若無漏。不系。慧分別三昧修。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不系。云何欲界系。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欲界系五陰。云何色界系。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色界系五陰。云何無色界系。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無色界系四陰。云何不系。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無漏五陰。一無學。一非學非無學。二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學五陰。云何無學。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無學五陰。云何非學非無學。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慧分別三昧修。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學五陰。云何無學。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無學五陰。云何非學非無學。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一修斷。一不斷。二分別。二若有漏。彼修斷。若無漏。彼不斷。三昧修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應。三昧修所攝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法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問三昧修。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一切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如住現法樂三昧修。知見三昧修漏盡三昧修亦如是。

慧分別三昧修。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身口業。若餘身口業。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

一無覺無觀。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相應者。廣說如喜心。知見三昧修亦如是。意分別三昧修。廣說如慈心。

問三昧修。幾見非見處。答一切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盡智無生智。所不攝無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住現法樂三昧修。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無漏住現法樂三昧修。

知見三昧修。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見處者。謂知見三昧修所攝世俗正見。餘見處非見。

慧分別三昧修。或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盡智無生智。所不攝無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慧分別三昧修。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無漏慧分別三昧修。

漏盡三昧修所攝慧。是見非見處。餘非見亦非見處。

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三昧修所攝身口業及思。此是業非業報。餘非業亦非業報。

問三昧修。幾業非業隨轉。答一切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知見三昧修。漏盡三昧修。廣說四句。如禪修多羅中分別。慧分別三昧修。廣說四句如聖種修多羅中分別。

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非造色色亦非可見色。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一切非無記亦非無記因。一切是因緣緣及有因。

問三昧修。幾次第非次第緣緣。答一切應分別。三昧修。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行。

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緣緣緣非有緣。餘是緣緣緣亦有緣。一切是增上緣緣及有增上。一隨流非流。一非流亦非隨流。二分別。二若有漏。彼隨流非流。若無漏。非流亦非隨流。菩提品者。謂七覺支。問云何七。答謂念覺支。乃至捨覺支。

問此七覺支幾色幾非色。答一切非色。一切不可見。一切是無對。一切是無漏。一切是有為。一切是無報。一切從因緣生世所攝。一切是名所攝。一切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切非斷智知及不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污。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一切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一切非有。一切因相應。

善二處少分攝七覺支。七覺支亦攝善二處少分。不善處所不攝。無記處所不攝。漏處所不攝。有漏處所不攝。無漏二處少分攝七覺支。七覺支亦攝無漏二處少分。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切是不系。

問覺支幾學幾無學。答一切應分別。念覺支。或學。或無學。云何學。謂學意思惟相應念覺支。云何無學。謂無學意思惟相應念覺支。如念覺支。餘一切亦如是。

一切是不斷。一切是心法心相應。一心隨轉非受相應。六心隨轉亦受相應。一切心隨轉想行相應。除其自性。問覺支。幾覺隨轉非觀相應。答一切應分別。念覺支。或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云何有覺有觀。謂有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云何無覺有觀。謂無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云何無覺無觀。謂無覺無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如念覺支。擇法精進猗定捨覺支亦如是。

喜覺支。或有覺有觀。或無覺無觀。云何有覺有觀。謂有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喜覺支。云何無覺無觀。謂無覺無觀意思惟相應喜覺支。亦非見亦非見處。一分別。擇法覺支所攝盡智無生智。所不攝無漏慧。是見非見處。餘非見亦非見處。

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一切非業亦非業報。一切是業隨轉非業。一切非造色色非可見色。一切非造色色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一切非無記亦非無記因。一切是因緣緣亦有因。

問覺支。幾次第非次第緣緣。答一切應分別。念覺支。或次第非次第緣緣。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緣緣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念覺支。次第亦次第緣緣者。謂過去現在念覺支。非次第亦非次第緣緣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念覺支。若餘未來念覺支。如念覺支。

餘一切亦如是。一切是緣緣緣。亦有緣。一切是增上緣緣及有增上。一切非流亦非隨流。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十


上篇: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下篇: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分別業報略經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最...

遊心安樂道

遊心安樂道 釋元曉撰 遊心安樂,略開七門:初、述教起...

私呵昧經

私呵昧經(一名菩薩道樹)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教詞典】不輕

(本生)不輕比丘又云不輕菩薩。作出家沙門之形相,故...

【佛教詞典】大姊

乃對婦女之稱呼。於經典中記載系對比丘尼,或出家人對...

疾病是對心靈的一種保護

一天,一個修行者來到佛陀面前,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

因為這一幕,屠夫從此不再殺生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

「善惡報應」對身體的影響

說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候一...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

趙朴老的養生信

在著名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的書信中,有一封...

聖嚴法師《追尋六祖足跡 解讀《壇經》思想》

我們知道,中國的禪宗傳自印度的菩提達摩,他於紀元五...

觀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觀之法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

沒有福報,如何才能發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去挑水,卻發現水缸怎麼都...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觀,是修大乘...

三十六種餓鬼

1、獲身鬼(迦婆離)。 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布施...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

【視頻】《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

《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