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惡報應」對身體的影響

2012/09/19  大字體  護眼色

說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候一到,一定會報。」好些人對此俗語不以為然,說什麼那是迷信,世上無鬼神,有啥報應呢?其實不然,善惡必有所報,這是從古至今,人們通過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而總結出的一種人生現象。趙朴老說得好:「佛教沒有造物主,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一切事物皆由緣起、蘊含於無始終、無邊際的因果之中」,「佛教講自淨其意,強調主體的自覺把個人的解脫與度眾生結合起來。」現代行為醫學研究表明,「善惡報應」不是來自什麼神靈,而是來自人的良或惡的行為,導致出體內心理生理截然不同的變化,也就出現兩種不同的「報應」結果。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專家跟蹤調查了加州阿拉米達具7000名居民,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對2700多人進行了14年跟蹤調查,三所大學得出了相同結論並向世人宣佈:善惡影響人的壽命。

人生在世,都想活得有聲有色,健康長壽。因而注重飲食營養、體育鍛煉等,然而卻忽視了「行為」這一自我保健方式。孔子在《論語·季氏》篇中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故提出「仁者壽」的科學觀點,強調「大德必得其壽」,唐代醫家孫思邈說得好:「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延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這是做人之道,更關乎生命的壽夭。美國科學家在以「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為課題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樂於助人且和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那些常存善念,助人為樂,清心寡慾,淡泊寧靜的人,即使終日勞作,粗茶淡飯,也得自由自在健康長壽。特別是把自己畢生精力奉獻給社會慈善事業,被譽為「護理學之祖」的南丁格爾女士,她拋棄優越的家庭生活,自願當一名護士到戰火紛飛的前線去為傷病員服務,從無私奉獻中感受到美好的人生,享年102歲。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世界級大善家特裡薩修女,她一生忘我地投入到為傳染病人服務中去,日夜操勞,直到走完87年的人生之路。古今許多高僧大德,他們以宏揚佛教文化為己任,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在無私無我的生命旅途中享盡天年。

誰能說這裡邊沒有善惡報應的因果關係呢!就物質世界的抗衡定律來說,世間萬事萬物都在抗衡中生存,在利己利他之間保持著和諧的平衡。破壞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界的報復,損害他人危及社會,也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倫理道德的非議,法律的制裁。所以說,只有利人利己(善有善報)和損人損己(惡有惡報)才符合客觀規律。心身醫學研究表明,凡是貪得無厭、損人利己、貪污受賄、盜竊搶劫殺人害命者,其犯法犯罪行為有的雖一時僥倖沒有敗露,但這些人心中並不踏實,社會輿論的壓力、國法的威嚴,使他門惶惶不可終日。長期處於惡劣的應激狀態,必然造成精神崩潰,引發心身反應,不良情緒的刺激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紊亂,生命節律失衡,臟腑功能夫調,氣血運行障礙,機體免疫力下降,於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癌症等病接踵而來,致人於死地。美國著名心血管專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對500名醫科大學生開始進行追蹤研究,經過25年後,他發現其中對他人「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率達96%,在這批人中患心臟病者竟然是他人的5倍。巴西醫學家馬丁斯調查了583名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髒官,與清廉者對比,經過長達10年的考察,結果發現,貪官一組有60%的人生重病或死亡,而清廉一組生病或死亡的只佔6%。你說,這不是「惡有惡報」嗎?

經常以慈悲為懷,樂於積德行善助人為樂,並不求回報者卻恰恰得到了健康長壽的回報。這其中的奧妙何在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有以善為本思想高境界的人,情緒愉悅,大腦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調節正常,「生物鐘」運轉有條不紊,人體可分泌有益的激素的酶類,促使各臟器充分發揮生理功能,血液循環暢通無阻,新陳代謝加快而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有利於體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科學家門認為,樂善好施有助於增強肌體免疫力。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實驗,讓學生們看一部紀錄一位美國婦女終生在加爾各達救助窮人和殘疾人經歷的影片,隨後對這些被感動的學生進行唾液分析,發現他們兔疫球蛋白A的數量比看紀錄片前增加了。美國心理學家傑爾曼和他的學生在歷時長達70多年中,對加利福尼亞州各中學865名男生和672名女生,每隔5至10年反覆進行詳細的心理測試,到1991年,這些被測試的學生中有一半男生和1/3女生在世。通過對死亡者的心理特徵與其壽命的對照研究表明,那些從少年時代就表現出性格誠實、遵守信用及責任心強的人,比之於不夠自覺、不夠踏實的同齡人要多話之2-4年。

由此可見,注重道德修養,既是做人之本,更是自我保健中的重要基石,正像《黃帝內經》中說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古代聖賢說的名言,現代科學家通過對「善惡報應」研究所取得的詳實資料中揭示的科學機理,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對「善惡報應」去深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

莫道為惡不報,只因時節未到

世有邪見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時因果、現生因果、隔世...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

十種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個是十類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話趕快改正過來...

如何判斷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轉世

從六道中各道轉生為人,都帶來了一些獨特的習氣,通過...

重報輕受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位戒賢法師,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

昔日蕭衍帝(即梁武帝)心中樂善好愛修行,禮拜志公和...

哪些病是屬於業障病

問: 請問師父哪些屬於業障病?業障病是現代醫學(中...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一、《圓覺經》: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

拋棄阻礙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種累贅,總是會在不適當的時刻讓你感到無奈和...

家人也是我們的福田

每次去寺裡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寫著種福...

為官無功便有過,為僧無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古時有一官...

罪惡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嗎

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

外表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何謂「成、住、壞、空」

問: 請開示成、住、壞、空的定義? 中台禪寺答: 成...

一直善良下去,總會離幸福更近

30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

宏海法師:淨土三資糧

(第一講) 好,各位蓮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彌陀佛。 今...

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一個修行人有八種思考模式,我們首先先了解的,我們要...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

我們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強調的是禪定心;剛開始念佛,...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佛教詞典】歌詠

歌頌、吟詠之意。律教禁止歌詠,若有比丘歌詠引聲而誦...

【佛教詞典】隨機

(術語)謂佛之設教,一隨眾生之機也。最勝王經二曰:...

【視頻】《金剛經》慧平法師讀誦

《金剛經》慧平法師讀誦

【視頻】石家莊在中國禪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

石家莊在中國禪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