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疾病是對心靈的一種保護

2012/02/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天,一個修行者來到佛陀面前,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佛陀回答: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

一個人不快樂的原因,除了種種生活壓力,還有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憂思。人畢竟是人,總有七情六慾,只要不成為天天執著的習性,都是正常的。

有個叫謝子衡的老中醫,93歲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記者問他有什麼養生的訣竅,他回答說,人生如同大雁過河,大雁經過這個河上的時候,河水裡面有影子;等到大雁飛過去,河水裡就什麼都沒有了。事來則心始見,事去則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事情分為已經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兩種。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也無須執著。尚未發生的事情又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當下的行動能改變的,一種是無從改變的。無從改變的,也無須執著。不要浪費時間精力追悔過去,或焦灼於未來。正如佛陀所言,心繫當下,由此安詳。

有一句古老的歐洲諺語說:「心靈痛苦,經由身體宣泄。」當一個人很痛苦了,很累了,無法解脫,無法「處理」某種局面時,這個人往往就會生病。疾病可以讓一個硬撐得焦頭爛額的人,找到最合理的休息的理由、放棄的理由、承認自己軟弱的理由。疾病也可以讓一個耽溺於享樂、恣情縱欲的人反思與檢點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疾病是對心靈的一種「保護」,一種自然的調節。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場。在人生道場裡不斷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這種天天執著的習性。常常有活得很偏執的人,經歷一場疾病後,彷彿就明白了,懂得了放下和放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心地行為決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外界的打擾來自我們的內心

有個小和尚學會了入定,可是每當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

讓心先摔過去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杆跳冠軍,享有撐稈跳沙皇...

你的心房清理了嗎

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證電腦運行...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

保持一顆「不動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時,先主動地選擇留校做學問。周...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

不念佛沒生病,念佛後反而念出病來

無論修禪、念佛、誦經,或者持咒,修哪一門都要認真去...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

你有沒有為現在做一些功課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學佛以後,還是很苦惱。有一次就說:...

有人念佛多年病沒好,便懷疑佛號不靈

《普賢行願品》第四,懺悔業障: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活著的水

儀山禪師有一天洗澡,水太熱了,就呼喚一位年輕的弟子...

以扶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

凡夫念佛十疑

《彌陀疏鈔》中,蓮池大師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

龍女成佛

昔日,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說法華經時,有七寶塔從地湧...

春節禮佛應注意的一些講究和禁忌

春節就要到了,許多市民要到廟中禮佛祈福來年,可苦於...

分毫不差因果賬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無論出家在家都...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中國老秤上的十六顆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為那時候是農業社會,有些...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

知因緣所生法,皆悉無常無我

【知因緣所生法,皆悉無常無我。】 知道我們天地萬物,...

常熬夜者應多吃胡蘿蔔

常熬夜會使身體的正常節律性發生紊亂,對視力、腸胃及...

【佛教詞典】知恩報恩

【知恩報恩】 p0818   瑜伽四十卷九頁云:又諸菩薩,...

【佛教詞典】四大(caturmahabhuta)

sida   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四種構成物質的...

【視頻】大安法師《因果為何看似得不到證明》

大安法師《因果為何看似得不到證明》

【視頻】容通法師《妙法蓮華經玄義》

容通法師《妙法蓮華經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