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2013/04/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就在於人天道,尤其是人道。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是六道眾生沉與浮的中心,亦是轉凡入聖、覺悟成佛的樞紐。在六道輪迴的因果定律中,天道眾生,耽戀五欲快樂,無心修道;阿修羅道嗔恨心重,好戰好殺,障礙修道;畜生道太蠢,缺乏智慧,不懂得修道;而餓鬼地獄道眾生,苦惱逼迫,不能修道。只有人道,因有其他四道眾生的警惕與借鑒,容易激發道心,故而最宜修道。所以諸佛出世,無不以人間為基地,並把人作為主要的教化對像。

佛降生於人間,出家、成道、轉法輪、甚至入涅槃,都是在人間,其目的無非是令一切世人,皆知道人生的寶貴,持戒修福,保持人身不失,然後從人道提升自己,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直至究竟成佛,離苦得樂。否則,一失人身,何止失去學佛修行的機會,同時閉塞人天善道,永劫沉淪三惡道,無法自拔。

一個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但如何在生活中防非止惡,保證我們在輪迴中不失人身呢?佛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持守戒律。

雖戒有多種,但無論出家、在家的佛弟子,皆以五戒為根本。若犯五戒,將被棄於佛法大海之外,不得進而求受具足戒,或菩薩戒。可見五戒對修行學佛人的重要性。

五戒——即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一、不殺生,即是仁慈愛物,不殺害任何有生命的動物。當知有命盡貪生,不分人與畜;我們愛護自己生命,又怎麼能夠任意殺害其他生命呢?難道他(它)就不知道愛護自己的生命嗎?

可惜許多世人不懂因果,喜歡殺生;不但喜歡殺畜生,還喜歡殺人;不僅殺害敵人,且殺害與自己無關的人。如一些恐怖組織,讓人衝入商店、學校、街市等場所,亂槍殺人或以炸彈殺人;又如一家醫療機構,為了減少自己的負擔,竟然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一些患了絕症的病人實施了「安樂死」,在兩年內無聲無息地殺害了四十多個素昧平生無怨無仇的病人。

還有的世人在喜歡他人的時候就對其千般的好,一旦發生了矛盾或者衝突,就起了嗔恨心,一切愛心都消失,不惜用殘忍的手段置那曾經恩愛或者親密的人於死地。此種情況在父母、朋友、戀人以及夫妻間都曾發生,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基於因果定律,殺生之人,必被人殺,即使目前能逃避法律裁判,但終難免因果報應,死必墮落惡道,償還命債。因此,佛勸世人,不得蓄意殺害他人,或殺害一切生物,甚或殺害自己。無論是親手殺、派人殺、教人殺,直接或間接殺,暗殺、謀殺、兇殺、殘殺,都要一律禁止。否則就會使自己失去做人的資格,變為食人的羅剎(惡鬼),今生固然是自毀前途,來生必失人身,報在三塗,受苦無量。

故世人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殺生的戒律,就能培養自己的仁愛之心,減少自己的嗔恨心,能時刻懂得體恤物命的珍貴。由於不殺生,也會使得自己的心靈沒有罪孽感,不生恐慌和畏懼之情,這樣就減少了精神疾病的發生,還可以自覺地維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的穩定,給自己的福田種下無量的福報種子。

二、不偷盜,一般人認為這只是叫人不要去竊取他人之財物,其實這還包括重義輕利,不貪非份之財,不謀非份之利,不爭非份之名。

偷盜之人,並不僅指那些被抓入獄的小偷和竊賊。在生活中還有另一些偷與盜:有些世人,並不缺衣少食,也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可是卻不思進取,或者懶惰成性不肯勞動,於是動用了歪腦筋,採取不正當手段詐騙他人的財物;有些世人,貪心太重,自己明明已經有了很多的財物,但是仍然不滿足,總是想把他人的都據為己有,於是巧取豪奪,佔有了許多原本屬於他人的東西;有些世人,雖然能夠做到不拿不義之財,但是卻放不開一個「名」字,為了得到好的名聲,不惜利用職權沽名釣譽,結果原本不屬於他的光環戴到了他的頭上;有些世人,為情所困,明明知道他人心有所屬,卻依然使用種種手段橫刀奪愛,騙得他人情感……這種種的惡行,致使社會的禍患增多,犯罪現象也層出不窮,給社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所以這些惡人今生固然要接受法律的懲罰之外,死後也必墮惡道,償還宿債,喪失人身。

故世人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偷盜的戒律,就必然能夠懾服自己的貪心,依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踏實地生活:為民者不爭名奪利,為官者不貪污受賄。這樣才能做到正其義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以建立完美人格,以保持人身不失。

三、不邪淫,即是尚節守禮,亦能尊重他人名節。這就要求人要潔身自好,未婚者,不可濫交異性,對感情不能三心二意、始亂終棄,不要在戀愛的事情上面,腳踩幾隻船;已婚者,就要忠實於自己的愛人,不要搞婚外戀,或者一夜情,那不光是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任,更會給自己的愛人和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

同時,作為一種社交或應酬所需,與異性頻繁地打交道時要懂得把握尺度,不要輕浮,也不要給人可乘之機,要時刻在心裡提醒自己「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行」,盡量不涉足那些燈紅酒綠的場所,主動抵制色-情黃潮的侵染,不做違反道德的事情,這樣不但可以避免非禮強暴的事情發生,還可以避免一些未婚媽媽和被遺棄的「孤兒」現象的產生。

現在,網絡科技的發達,很多人雖然在生活中已經結婚生子,可是卻仍然在網絡上和另外的異性註冊登記「結婚」,甚至「生子」,雖然這些都是虛擬的,但仍然是一種對現實的不尊重和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還有的人在網絡裡給自己尋找情人,以此讓平凡的生活增添刺激感,更有一些報道說有人不滿於平淡的夫妻生活,竟然成立了「換-妻(夫)俱樂部」,以此尋求新鮮感。但是這些行為往往導致夫妻失和,家庭破裂的惡果,更有甚者則由於「出軌」行為招來血光之災……此皆因人心不正,邪淫墮落所致。這種傷風敗俗之人,何異衣冠禽獸?死必墮落惡道,人身不保。

故世人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邪淫的戒律,就可以使得自己的品德若謙謙君子,言行端正,不會招致無端的情感糾紛。夫妻間相互忠實,則家庭和諧而安定、幸福。

四、不妄語,即是據理實說,不歪曲事實,不花言巧語,不挑撥離間,不惡口謾罵,不妒害讒謗,以維護彼此權益,以保持人格尊嚴。

世人往往稱妄語為「胡說八道」,就是根本沒有事實依據而胡亂出口的不負責任的話語。世上總有一些人喜歡捕風捉影,搬弄是非。他在人前常常不動聲色,暗地裡卻喜歡打小報告,散佈謠言。諸如婆媳之間鬧矛盾,這人就會在婆婆面前說媳婦的壞話,然後又在媳婦面前說婆婆的壞話,結果導致婆媳矛盾越鬧越深,及至成仇。這種人心地險惡,常常唯恐天下不亂,而面對經其口而起的禍端他還會幸災樂禍,但是總有一天,是非會被澄清,事實真相也會大白,其結果就是這種人往往被眾人所厭惡,會像躲避瘟神一樣避著他。

妄語的人通常愛撒謊,且喜歡不懂裝懂,常常自以為是,狂妄自大。妄語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智慧不夠,導致知見不明,貢高我慢。很少有人會說自己認為不對的觀點,都是覺得自己的見解很英明或者獨特才顯示於人前。

佛經上說:眾生內心有嗔恨、嫉妒、憍慢等煩惱,因而易犯種種口過,或說話挑撥離間、惡口罵人、說不實的話欺誑他人;或說穢語、無意義的話,乃至譭謗佛、法、僧及一切眾生等。由於口犯種種過失,導致今生有所言說,人不喜聽、亦不信受;乃至後世貧窮下賤、容顏丑陋。

許多時候,自己的嘴巴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古人講慎言,就是告誡說話要多加考慮,切不可信口開河,不知深淺,沒有輕重。一個人說話前應該三緘其口,應該說的話則說,不應該說的話絕對不能說。

故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妄語的戒律,不光會遠離口過的種種惡報,還能夠使得自己的人際關係趨於良好,使得他人不因言語而起煩惱,也不會因為多嘴多舌讓他人討厭自己,更不會因為不懂裝懂而招引別人的嘲笑譏諷。因此,說話要慎重。我們應當時時保持一顆謙卑心,恭敬心。時時反觀自心,不向外求,這樣就可以少說妄語。

五、不飲酒,即是不要以酒精來麻痹或者刺激自己的神經,以此來保持自己的理智,當然,這也當包括不吸食麻醉剌激的毒品。

戴安娜王妃之死事件的起因是因為其司機酒後駕駛;著名的某歌星之死是由於他自己酒後駕駛;某著名的相聲演員之死也是由於酒後駕駛;還有一些著名的球星,由於過量飲酒,導致在酒吧與人發生衝突大打出手,還有一些人酒後控制不了自己言行,又哭又鬧出盡洋相……

由此可見酒的危害是有多麼的巨大,它使人喪失理智和清醒的頭腦,使人精神產生幻覺,容易在衝動的情緒下做出一些後悔莫及的事情來。所謂「酒色之徒」、「酒後失言」、「酒肉朋友」無不是負面之詞。

因此,若能在生活中持守不飲酒的戒律,就能經常保持頭腦清醒,維持正常作業,不致醉酒闖禍,導致身敗名裂;不致借酒行兇,姦淫邪盜;不致醉酒駕駛,導致意外;不致損害健康,喪身失命。所以,佛說凡是佛弟子,不得飲酒,免招苦果,喪失人身。

綜上可知,殺、盜、淫、妄、酒都是罪惡的媒介,是喪失人身的主因,而貪、嗔、癡又是導致殺盜淫妄的罪魁禍首。因為人心自從無始以來,便蘊藏著貪、嗔、癡等毒素,加以外界物質誘惑,色情迷惑,環境蠱惑,遂形成人性的弱點,最易侵犯他人,滿足自己,不是因貪嗔而殺盜,便是因愚癡錯覺,而妄語、而飲酒。如果人皆不殺生,一定可以保障他人生命安全,人間怎會發生兇殺、殘殺、謀殺、暗殺、姦殺、自殺等罪惡行為,世界又怎會弱肉強食,發動戰爭?

如果人皆不偷盜,自然可以保障他人財產安全,社會何來強盜與小偷?人與人間怎會有互相欺騙、奸詐等邪惡行為發生?如果人皆不邪淫,在家居士可保障婚姻安全,出家人可保障人格安全,梵行清淨;社會何來非禮、強姦、通姦,以及桃色糾紛?如果人皆不妄語,必然保障彼此權益,促進人間親善、和諧、合作,何來是非口舌?以及人為的災害與禍患?如果人皆不飲酒,一定保障健康,繁榮社會,不致荒廢正業,及招致種種意外的損失與不幸。是以佛制五戒,令人克制自己,保障他人平安。

我們要對自己負責,愛護自己,保持人身不失,就應該真誠地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作為提升自己的階梯,也是轉凡入聖成就我們自己的人生之道。所以在生活中持守佛教五戒,直接可以規範人的身心,改善自己,提升自已,間接可以杜絕社會罪惡,淨化人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開飯店僱人殺生,同時要說假話,這樣犯戒嗎

問: 弟子開一個飯店,開飯店當然以贏利為目的,弟子...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傳戒開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來已略說衣缽名相。今將受戒的要義...

學會用這五種心讓生活充滿禪意

生活中要有一點禪意,才會幽默,才會開朗。禪,不是佛...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

道源法師:在家菩薩戒本釋義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緣起 南投縣埔裡鎮之佛光寺,為滿該...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師在文鈔對「一心歸命,通身靠...

一句佛號一塊金,多念結成淨土因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淨土的念佛...

不可忘失自己清淨之心,這就是道

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

念頭一轉,福報就可以變為福德

有些初發心的菩薩很執著,會產生很多疑問,佛陀既然讓...

長者智教敗家子

古時候有一位很有地位的人,他的事業開創得很好,累積...

【佛學漫畫】皈依

對於真心學佛的人,不會覺得皈依儀式是多餘的,反而會...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

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

為自己想,更要為別人想

佛光禪師為了推動佛教的發展,創辦了許多佛教的事業,...

以捨為得,妙用無窮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

負債為牛之宿緣

昔時,佛與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弟子及眾多菩薩,來...

【推薦】佈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兒得救

江西電視台一套有一檔欄目叫《傳奇故事》,這是一個以...

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

我們現前隨事緣而起的種種分別之心即是識心。此識心無...

禮佛拜佛的殊勝功德

禮佛是一種極為殊勝的修行法門,願令一切佛弟子從中得...

不殺生,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

五戒的第一條不殺生,對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太有意義了。...

【佛教詞典】離怖畏如來

(佛名)施餓鬼之法,五如來中北方如來之名,即釋迦如...

【佛教詞典】百八數珠

(物名)木槵子經言貫木槵子一百八顆為數珠,以之念三...

【視頻】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圓照宗本禪師》

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圓照宗本禪師》

【視頻】慧律法師《如何跟每個人都和諧相處》

慧律法師《如何跟每個人都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