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晉代譯失三藏名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萬六千人,從諸佛國而來集此,悉志無上正真之道。

爾時,世尊告尊者大迦葉曰:「菩薩有四法,失般若波羅蜜,云何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師;二者,為法師者慳惜悋法;三者,欲得法者為法作礙,呵責輕易不為說法;四者,憎慢貢高、自大譽毀他。是謂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般若波羅蜜。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得般若波羅蜜。云何四?一者,尊法、敬重法師;二者,隨受聞法、廣為他說,心無愛著亦無所求,為般若波羅蜜故,舍一切財物,求多學問如救頭然;三者,聞已受持;四者,行法不著言說。是謂迦葉!菩薩有四法得般若波羅蜜。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忘菩薩心。云何為四?一者,欺誑師尊長老;二者,他無惡事說有所犯;三者,摩訶衍者毀呰誹謗;四者,諂偽心無至誠。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忘菩薩心。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於道場,菩薩之心常現在前,終不忘失。云何為四?一者,寧死終不妄語;二者,一切菩薩起世尊想,四方稱說;三者,無有諂偽其心至誠;四者,不樂小乘。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於道場,菩薩之心常現在前、終不忘失。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生善法則滅、善不增長。云何為四?一者,貢高憍慢學世經典;二者,貪著財物數至國家;三者,嫉妬誹謗;四者,未曾聞經聞說誹謗。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生善則滅、善不增長。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善不衰退、增長善法。云何為四?一者,樂聞善法、不樂聞非法,樂六度無極菩薩篋藏;二者,下意不慢眾生;三者,以法知足、除去邪慢,他犯不犯、不說其過,不求他人誤失之短;四者,所不知法不說是非,以如來證,如來無量境界隨眾生根,佛所說法我不能達。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善不衰退、增長善法。

「復次迦葉!心有四曲,菩薩當除。云何為四?一者,猶豫疑於佛法;二者,憍慢不語、恚怒眾生;三者,他所得利心生慳愱;四者,毀呰誹謗不稱譽菩薩。是謂迦葉!心有四曲,菩薩當除。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順相。云何為四?一者,所犯發露而不覆藏,心無纏垢;二者,真言致死終不違真;三者,所說而不相奪,一切侵欺呵罵輕易撾捶縛害,一切是我宿命所作,不起恚他、不生使纏;四者,堅住不信他說,至信佛法亦不信之,內清淨故。是謂迦葉!菩薩有四順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惡。云何為四?一者,多聞調譺、行不如法,不順教誡;二者,離於正法不敬師長,不消信施;三者,失戒、定、慧,癡惘受施;四者,見於調御智慧菩薩,不敬、貢高而輕慢之。是謂迦葉!菩薩有四惡。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智:一者,未聞者聞,行如法;二者,依義不以文飾;三者,順教戒善語,所作皆善、孝順師尊,得戒定慧而食信施;四者,見於調御智慧菩薩,興善敬心。是謂迦葉!菩薩四智。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差違。云何為四?一者,未悉眾生便謂親厚,菩薩差違。二者,眾生不能堪受微妙佛法而為說之,菩薩差違。三者,愛樂上妙為說下乘,菩薩差違。四者,眾生正行皆得妙法,而相違反,菩薩差違。是謂迦葉!菩薩有四差違。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道。云何為四?一者,等心為一切眾生;二者,勸一切眾生學佛智慧;三者,為一切眾生而說正法;四者,令一切眾生順於正行。是謂迦葉!菩薩四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惡知識。云何為四?一者,聲聞但自饒益;二者,緣覺少義少事;三者,世俗師典專在言辯;四者,習彼但得世法不獲正法。是謂迦葉!菩薩四惡知識。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知識。云何為四?來乞求者是菩薩知識,長養道故;為法師者是菩薩知識,多聞長養般若波羅蜜故;勸出家學道者是菩薩善知識,長養一切諸善根故;諸佛世尊是菩薩善知識,長養一切諸佛法故。是謂迦葉!菩薩四善知識。

「復次迦葉!有四像菩薩。云何為四?一者,貪利不求功德;二者,但自求樂不為眾生;三者,但自除苦不為眾生;四者,欲得眷屬不樂遠離。是謂迦葉!四像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真功德。云何為四?一者,解空而信行報;二者,解無吾我大慈眾生;三者,雖樂泥洹不舍生死;四者,行佈施欲化眾生,不望其報。是謂迦葉!菩薩四真功德。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大藏。云何為四?一者,值佛出現於世;二者,聞說六度無極;三者,見法師心中無礙;四者,不放逸樂住山林。是謂迦葉!菩薩有四大藏。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越度眾魔。云何為四?一者,不舍菩薩心;二者,心不礙一切眾生;三者,不染著一切諸見;四者,不輕慢一切眾生。是謂迦葉!菩薩四法越度眾魔。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法,攝受一切善法。云何為四?一者,常止山澤心無欺詐;二者,有恩無恩心常忍辱;三者,念報四恩、棄舍身命為眾生故;四者,求法而無厭足,具一切善根故。是謂迦葉!菩薩摩訶薩四法攝受一切善。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無量福行。云何為四?一者,法施心無悕望;二者,見有犯戒興大悲心;三者,願一切眾生樂菩薩心;四者,見有羸劣不舍忍辱。是謂迦葉!菩薩四無量福行。

「復次迦葉!非以菩薩名故稱為菩薩,行法行等行禪分別故,乃稱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云何為三十二?一者,至心饒益眾生;二者,欲逮薩芸若智;三者,自謙不毀他智;四者,不慢一切眾生;五者,信心一切眾生;六者,愛念一切眾生;七者,至竟慈愍眾生;八者,等心怨親;九者,眾生求於泥洹益以無量福;十者,見眾生歡喜與語;十一者,已許無悔;十二者,大悲普遍一切眾生;十三者,求法多聞無厭;十四者,己之所犯知以為過;十五者,見他所犯諫而不怒;十六者,修行一切威儀禮節;十七者,施不望報;十八者,忍辱無礙;十九者,精進求一切善根;二十者,修習禪定出過無色;二十一者,以權攝慧;二十二者,四恩攝權;二十三者,有戒無戒等以慈心;二十四者,至心聞法;二十五者,專止山澤;二十六者,不樂世榮;二十七者,不樂小乘樂大乘功德;二十八者,遠惡知識親善知識;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三十者,依猗智慧;三十一者,眾生有行無行終不舍離;三十二者,所說無二敬重真言,菩薩之心最為在前。是謂迦葉!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復次迦葉!我當為汝說喻,智者以喻得知菩薩功德。譬如地界,為一切眾生而無有二;如是迦葉!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至於道場,為一切眾生亦無有二。譬如水界生於百穀、諸藥、草木;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慈心覆育一切,為諸眾生起青白之德。譬如火界成熟百穀、諸藥、草木;如是迦葉!菩薩以般若波羅蜜,成就一切眾生。譬如風界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如是迦葉!菩薩善權莊嚴一切諸佛國土。譬如月初日日增長;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增長一切白淨之法。譬如日出照諸眾生;如是迦葉!菩薩以一般若波羅蜜,照一切眾生。譬如師子鹿王隨其所行,一切無有恐怖;如是迦葉!菩薩住戒功德,隨其所行一切無有恐怖。譬如像王堪諸重擔終無疲厭;如是迦葉!菩薩善調御心,為一切眾生堪任重擔而無厭惓。譬如蓮花生在淤泥而不著水;如是菩薩生在世間不著世法。譬如伐樹,雖截其枝而不伐根,復生如故;如是迦葉!菩薩以善權心,雖斷結縛猶生三界。譬如諸方江河之水,入於大海悉為一味;如是迦葉!菩薩作若干種善願功德,當作佛道悉為一味。譬如四天王三十三天住須彌山。如是迦葉!菩薩善根心中。譬如國王大臣所助,乃具成辦一切國事;如是迦葉!菩薩般若波羅蜜善根所助,乃具成辦一切佛事。譬如迦葉!天無雲者,雨不可得;如是菩薩不多聞者,法雨不可得。譬如迦葉!天有云者,雨澤可得;菩薩如是,有大慈雲能降法雨。譬如聖王出者七寶可得;如是迦葉!菩薩出者三十七品道寶可得。譬如有摩尼珠者,彼中無量百千種珠悉皆可得;如是迦葉!有菩薩心者,彼中無量百千聲聞緣覺之法悉皆可得。譬如三十三天游雜園觀,一切樂具皆悉同等;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為一切眾生方便同等,悉無差降。譬如有毒,因呪藥故不能為害;如是迦葉!菩薩結毒,因智樂故不能為害。譬如城邑有諸糞壤饒益田用;如是迦葉!菩薩因結學薩芸若用。是故迦葉!菩薩欲學此寶嚴經者,當正觀諸法。云何為正觀?謂真實觀諸法。云何為真實觀諸法?謂不觀我人壽命,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復次迦葉!真實觀者,謂不觀色有常無常,亦不觀痛想行識有常無常,是謂中道真實觀法。復次迦葉!云何為真實觀諸法?謂不觀地有常無常,亦不觀水火風界有常無常,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復次迦葉!有常是一邊,無常為二邊,此二中間無色,不可見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真實觀法。有我是一邊,無我為二邊,此二中間無色,不可見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真實觀法。有真實心者是謂一邊,無真實心者是為二邊,無心無思無意無識,是謂中道真實觀法。如是不善法、世間法、有諍法、有漏法、有為法、有穢污法,是謂一邊;如是善法、出世間法、無諍法、無漏法、無為法、白淨之法,是為二邊,此二中間,無所有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真實觀法。有者是一邊,無者為二邊,此二中間,無所有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真實觀法。

「復次迦葉!我為汝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苦惱、憂悲、啼泣,如是生大苦陰。無明已盡則行盡,行盡則識盡,識盡則名色盡,名色盡則六入盡,六入盡則更樂盡,更樂盡則痛盡,痛盡則愛盡,愛盡則取盡,取盡則有盡,有盡則生盡,生盡則老死、苦惱、憂悲皆盡,如是滅大苦陰。無有此二,亦無二行,中間可知,是謂中道真實觀法。如是行行盡,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取、有、生、老死老死盡,無有此二,亦無二行,中間可知。如是迦葉!是謂中道真實觀諸法也。

「復次迦葉!中道真實觀諸法者,不以空三昧觀諸法空,諸法自空故。不以無想三昧觀諸法無想,諸法自無想故。不以無願三昧觀諸法無願,諸法自無願故。不以無行觀諸法無行,諸法自無行故。不以無起觀諸法無起,諸法自無起故。不以無生觀諸法無生,諸法自無生故。不以如觀諸法如,諸法自如故。是謂中道真實觀法。不以無人觀諸法空,諸法自空故。如是本空末空,現在世空,當令依空莫依於人。若有依空,倚此空者,我說是人遠離此法。如是迦葉!寧猗我見積若須彌,不以憍慢亦不多聞而猗空見者,我所不治。譬如良醫應病與藥,病去藥存,於迦葉意所趣云何,此人苦患寧盡不耶?」

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藥在體故。如是迦葉!空斷一切見,若有猗空見者,我所不治,亦復如是。譬如有人畏於虛空啼泣而說:『今當為我去此虛空!』於迦葉意所趣云何,寧能去不?」

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若畏空者,我說此人甚為狂惑。所以者何?眾生造空而彼畏之。譬如畫師作鬼神像即自恐懼。如是迦葉!諸凡愚人自造色聲香味細滑之法,輪轉生死不知此法,亦復如是。譬如幻師,化作幻人而食幻師,無有真實。如是迦葉!修行比丘,隨所思惟一切虛偽,而不真實無有堅固,亦復如是。譬如二木因之更生火而燒彼木。如是迦葉!因真實觀生無漏慧根,而彼即燒於真實觀,亦復如是。譬如然燈諸冥悉除,此闇無所從來亦無所至,不從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而來,亦不至彼。如是迦葉!智慧已生、無智即滅,此無智者,無所從來、亦無所至。如是迦葉!燈無此念:『我當除冥。』而燈然者諸冥即除,燈闇俱空,不可獲持無作無造,亦復如是。譬如迦葉!百歲冥室若然燈者,彼闇頗有是念:『我當住此而不去。』耶?」

答曰:「不也。世尊!此闇必滅。」

「如是迦葉!若有眾生百千劫中造作結行,以一正觀無漏智燈即得除盡,亦復如是。譬如空中不生五穀;菩薩如是,不從無為而生佛法。譬如大地眾穢雜糅而生五穀;菩薩如是,於世雜糅結縛之中乃生佛法。譬如陸地不生蓮花;菩薩如是,不從無為出生佛法。譬如淤泥之水生雜蓮花;菩薩如是,從邪眾生結縛之中乃生佛法。譬如醍醐,滿於四海;當知菩薩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一毛破為百分,以一分毛取四大海一渧之水;當知聲聞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迦葉!芥子中空;當知聲聞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十方虛空;當知菩薩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剎利頂生皇后賤人共會,若後生子。於意云何?當言此子是王子耶?」

答曰:「非也。世尊!」

「如是迦葉!此諸聲聞從我法界生,然彼一切非世尊子。譬如剎利頂生大王賤女共會,若後生子,於意云何?賤人所生,當言此子非王子耶?」

答曰:「不也。世尊!此是王子。」

「如是迦葉!雖從賤生而是王子,菩薩如是,初發道心,住於生死、教化眾生,而彼一切是如來子。譬如聖王,雖有千子無聖王相,聖王之意起無子想;如是迦葉!如來雖有百千聲聞弟子之眾,無菩薩者,如來之意起無子想。譬如迦葉!聖王皇后持齋七日,生一童子具聖王相,三十三天咸共嘆之,而不稱說其餘大者。所以者何?童子雖小而不斷於聖王種故。菩薩如是,初發道心,諸根未具彼諸天眾,曾見佛者咸共嘆之,而不稱說諸阿羅漢具八解脫。所以者何?雖初發菩薩心、諸根未具,不斷諸佛如來種故。譬如有小摩尼真珠,勝於水精如須彌山;菩薩如是,初發道心,出過一切聲聞之上。譬如迦葉!聖王皇后初生童子,一切臣屬皆為作禮;菩薩如是,初發道心,一切天人皆為作禮。譬如須彌山王出諸良藥,為一切人療治苦患,無所適莫;菩薩如是,學智慧藥、為一切人療生死患,亦無適莫。譬如禮敬初生之月,非後盛滿;如是迦葉!禮初發意菩薩者勝,非復得成如來、至真、等正覺也。所以者何?諸佛如來從菩薩生故。譬如迦葉!無有舍月禮星宿者;如是無有舍具戒德智慧菩薩,而禮聲聞。譬如迦葉!一切天人不能以水精為摩尼真珠;聲聞如是,成就一切戒清淨行,不能坐佛樹下成於無上正真之道。譬如得摩尼真珠者,獲餘無量百千財寶;菩薩如是,出於世者,則有無量聲聞緣覺現於世間。」

於是世尊告尊者大迦葉曰:「菩薩為一切眾生,求修諸善根、具眾智藥,往至四方,隨病所應如實治之。迦葉!云何為如實治?謂以惡露不淨治欲,慈心治恚,緣起治癡。空治一切見,無想治一切四相,無願治一切欲界、色無色界。四非顛倒,治四顛倒一切行,無常治非常有常想一切行,苦治苦有樂想,無我治無我有我想,不淨想治不淨有淨想。四意止者,治計著身痛心法,身身觀者不起觀身我見,痛痛觀者不起觀痛我見,心心觀者不起觀心我見,法法觀者不起觀法我見。四意斷者,悉斷一切不善之法,習一切善法。四神足者,舍身心真想。五根五力治不信懈怠、亂念無智。七覺者治諸法無智。聖八道者,此慧所治一切邪道。是謂迦葉!隨病所應如實治之。如此迦葉!菩薩當作是學。

「復次迦葉!假令三千大千國土諸有識者,悉如耆域醫王。有人問之:『以何方藥治彼病者?』終無能答,唯有菩薩能悉答之。是故迦葉!菩薩當作是念:『我不應求世間之藥,當求出世間藥。』修一切善根,是眾智藥。往至四方,隨眾生病如實治之。

「復次迦葉!云何為出世智藥?謂因緣智、無我人壽命智,解一切諸法空無恐怖之心,彼作是觀,何者心欲?何者怒癡?為過去耶?為未來現在耶?若過去者,去心以滅;若未來者,來心未起;若現在者、現心不住。如是迦葉!心未來、不在內、亦不在外,亦不在兩中間。心者非色不可見,亦無對、無見、無知、無住、無餘倚。迦葉!心者一切諸佛,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若一切諸佛,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者,云何知有所行?但以顛倒想故有諸法行。諸法者如幻化之法,受種種生故,是心如風遠行,不可持故;心如流水,不可住故;心如燈炎,緣相續故;心如電光,時不住故;是心如霧,外事穢故;心如獼猴,貪一切境界故;心如畫師,造種種行故;心不得住,隨眾結故;心獨無侶,常樂馳走故;是心如王,一切法之首故;是心如母,生一切苦故;是心如炎,聚散一切諸善根故;是心如魚鈎,苦有樂想故;是心如夢,無我有我想故;是心如蠅,不淨有淨想故;是心如怨,家所作不可故;是心如羅剎,常樂求便故;是心如憎嫉,常樂求過故;是心不可愛,恩愛癡故;是心如賊,斷一切善根故;是心着色,如蛾投火故;是心愛聲,如軍樂戰鼓音故;是心愛香,如豕樂臭穢故;是心著味,如使人樂餘食故;是心愛更樂,如蠅樂羶故。求心無有亦不可得;設無不可得者,則無過去、未來、現在;設無過去、未來、現在者,則過三世;設過三世者,是則不有、亦不無;若不有、不無者,是為不生;若不生者,是為無性;若無性者,是為無起;若不起者,是亦不滅;若不滅者,則無敗壞;若無敗壞者,則無來無去;若無來去者,則無有生死;若無去來、無生死者,是則無行;若無行者,則是無為;若無為者,則是聖賢之性;若聖性者,則無戒不戒;若無戒不戒者,則無威儀行亦無不威儀;若無行、無威儀、不威儀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業無報;若無報者,則無苦無樂;若無苦樂者,是聖賢之性;若聖賢性者,則無業無作。如此性中無作身業,亦無作口意業。此性平等無上、中、下,亦無差別,一切諸法悉平等故。

「如是迦葉!此性遠離,舍身口故;此性無為,順涅槃故;此性清淨,離於一切諸結垢故;此性無我,離我作故;此性平等,離虛實故;此性真出,要第一義故;此性無不盡至竟不起,常如法故;此性樂無為,悉同等故;此性清潔,至竟無垢故;此性非我,求我不可得故;此性潔白,至竟淨故。

「汝等,迦葉!當應求內,反去求外。當來之世,當有比丘馳走如犬。云何比丘馳走如犬?譬如有犬搏擲令怖,反走逐之不趣擲者。如是迦葉!當有沙門、婆羅門,畏色、聲、香、味、細滑、法,而反樂中不觀於內,不知何由得離色、聲、香、味、細滑、法,不知不覺遂入人間,復為色、聲、香、味、細滑、法而得其便。彼在山澤而命終者,因持俗戒得生天中,復為天上色、聲、香、味、細滑、法而得便也,身壞命終生四惡趣。云何為四?地獄、畜生、餓鬼、阿須羅中。是謂迦葉!比丘馳走亦復如犬。云何比丘不走如犬?若人撾罵,默受不報;呵責瞋怒,比丘不報怒,但觀內身、罵誰?打誰?誰受恚責?是謂迦葉!如此比丘不走如犬。譬如御者,若馬放逸即能制之;修行比丘亦復如是,若心馳散,即隨制止、令順不亂。譬如絞人,必斷其命。如是迦葉!一切諸見有計我者,必斷慧命。譬如有人,隨其所縛則悉解之;比丘如是,隨心所縛當即除之。

「如是迦葉!出家學道有二重縛。云何為二?一者,學世經典;二者,執持衣缽而不精進。

「復次迦葉!出家學道有二堅縛。云何為二?一者,見縛;二者,貪財名譽所縛。

「復次迦葉!出家學道有二法障礙。云何為二?一者,狎習白衣;二者,憎嫉師友。出家學者復有二垢。云何為二?一者,任取二結;二者,詣知友家而從乞食。

「復次迦葉!出家學道有二雹雨。云何為二?一者,誹謗正法;二者,犯戒而食信施。出家學者復有二瘡。云何為二?一者,觀他短;二者,自覆己短。

「復次迦葉!出家學者有二煩熱。云何為二?一者,藏濁持袈裟。二者,欲令有戒行者承順於己。出家學者復有二病。云何為二?一者,憍慢不觀其心;二者,毀呰學摩訶衍者。

「復次迦葉!沙門稱說沙門者,云何沙門稱說沙門?有四沙門。云何為四?一者,色像沙門;二者,詐威儀沙門;三者,名譽沙門;四者,真實沙門。云何色像沙門?若有沙門成就色像,剔除鬚髮、被著法服、手持應器,彼身惡行、口意惡行,不習調御、亦不守護,犯戒作惡、貪不精進,是謂,迦葉!色像沙門。云何詐威儀沙門?若有沙門,成就禮節,游步正智,食知止足,行四聖種,不樂眾聚道俗之會,少言少睡,然彼威儀詐不真實,不期淨心,不習止息、而有見想,於空便起如坑之想,諸有比丘習行空者,發怨家想,是謂,迦葉!詐威儀沙門。云何名譽沙門?若有沙門奉持禁戒,欲令他人知奉持戒;精進學問,欲令他人知精進學;住止山澤中,欲令他人知住山澤;少欲知足精勤獨住,欲令他知,不厭至死、不求離欲、不樂盡止、不欲求道、息心梵行不為泥洹,是謂,迦葉!名譽沙門。云何為真實沙門?若有沙門不為身命,況復貪財、著於名譽,樂聽空無相無願之法,聞則歡喜修行如法,不為涅槃而修梵行,況為三界?不作空見,況見我人壽命?依法求道,離結解脫不求外道,觀諸法性皆悉究竟清淨無穢,而自照察不由於他。如法者,不見如來況有色身,不見無慾法況有文飾,不想無為況有眾德,不習斷法、不學修法,不住生死、不樂涅槃,不求解脫、亦不求縛,知一切法究竟清淨、不生不滅,是謂,迦葉!真實沙門。是故迦葉!當學真實沙門,莫習名譽沙門。譬如貧人外有富名,於意云何,彼名有實不?」

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有沙門名、無沙門德,我說此人是為極貧。譬如有人大水所漂渴乏而死;如是迦葉!有沙門梵志習學多法,而不能除淫、怒、癡、渴,彼為法水所漂、結渴而死,生惡趣中,亦復如是。譬如醫師,持種種藥療他人病而不自治;如是迦葉!有沙門梵志,多諷誦法而不自除淫怒癡病,亦復如是。譬如病人服王妙藥,不自將節而致終沒;如是迦葉!多有沙門梵志,行不如法、起諸結病,終生惡趣,亦復如是。譬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所復直;如是迦葉!多有沙門梵志貪著財利,當知亦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所復直。譬如死人著金花鬘;如是迦葉!人不持戒被著袈裟,亦復如是。譬如長者子淨自澡浴,被白淨衣著薝卜華鬘;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著袈裟,亦復如是。

「復次迦葉!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云何為四?若有比丘護持禁戒、成就威儀,至微小事當畏懼之,持比丘淨戒,成就威儀禮節,身、口、意行正令清淨,而計吾我;是謂,迦葉!一不持戒、似如持戒。復次比丘,誦律通利、察住律法、不斷身見;是謂,迦葉!二不持戒、似如持戒。復次比丘,行慈眾生、聞說諸法不起不滅,而懷恐怖,是謂,迦葉!三不持戒、似如持戒。復次比丘,行十二法淨功德行,而起見我有我所;是謂,迦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如是迦葉!戒稱戒者,謂無我亦無我所,無作不作,無事非事;亦無威儀、無行不行,無名色相,亦無非相,無息不息,無取無舍,無可取者亦無不可舍。不施設眾生,亦不施設無眾生。無有口行、無不口行,無心不心,無倚不倚,無戒不戒,是謂,迦葉!無漏聖戒而無所墮,出於三界離一切倚。」

於是世尊,說此頌曰:

「持戒不有亦無垢,  持戒無憍而不倚;
 持戒不闇無所縛,  持戒無塵無污穢;
 究竟止息無上寂,  無想不想亦無穢;
 諸慟眾倚一切斷,  是為迦葉持佛戒。
 不著身口不倚命,  不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來住正道,  是為迦葉持佛戒。
 不著世間不倚世,  得明無闇無所有;
 無有己想無他想,  斷一切想得清淨;
 無此彼岸無中間,  於此彼岸亦不著;
 無縛無詐無諸漏,  是為迦葉持佛戒。
 謂名及色意不著,  禪定正念調御心;
 無有吾我無我所,  是為迦葉稱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脫,  不叩持戒為歡喜;
 於此上求八正道,  是謂持戒清淨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謂修習此得智慧;
 無有無得是聖性,  清淨聖戒佛所稱。
 謂己身見心解脫,  我是我所終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勝。
 善住淨戒得禪定,  已獲禪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脫,  已逮解脫平等戒。」

說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盡,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聞佛說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從座起去。於是,大迦葉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聞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

世尊告大迦葉曰:「此五百比丘貢高慢故,不能解此無漏淨戒。是所說法甚深微妙,諸佛之道極甚深妙,非是未種善根與惡知識共相隨者所能解了。此五百比丘,昔迦葉如來興出世時,悉為異學弟子。聞迦葉如來說法時,計著有故,一聞說法心得歡喜。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忉利天。從彼命終還生人間,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此諸比丘為見所壞,聞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緣不復生於惡趣之中,此身終已當得滅度。」

於是,世尊告尊者須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

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況我耶?」

於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見已,往詣化比丘所,問化比丘曰:「諸賢!欲何所至?」

化比丘曰:「欲詣山澤游住安樂。所以者何?向聞世尊所可說法,我不能解了故。」

即言:「諸賢!我等亦聞世尊說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詣山澤游住安樂。」

化比丘曰:「諸賢!且來當共誼計,莫得有諍,非沙門法。諸賢!稱說般泥洹者,為何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眾生?何者我人壽命?謂般泥洹,何所法盡便得般泥洹?」

五百比丘曰:「淫怒癡盡便得般泥洹。」

化比丘問曰:「諸賢!有淫怒癡盡耶?而言此盡便得般泥洹。」

五百比丘答曰:「諸賢!淫怒癡者,不在於內而不在外,亦不在兩中間,亦非無思想而有也。」

化比丘曰:「是故諸賢!不當思想,亦莫反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則無染不染。若無染不染者,是說息寂。諸賢當知,所有戒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脫、度知見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諸賢!因此五分法身說泥洹者,是法遠離、空無所有,無取、無斷。如是諸賢!云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諸賢!莫想於想,莫想於無想,亦莫斷想及與無想,若斷想無想者是為大緣。諸賢!若入想知滅定者,於是似有所作。」

說此法時,五百比丘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於是,尊者須菩提問諸比丘曰:「諸賢,向去何所?今從何來?」

諸比丘曰:「尊者須菩提!佛所說法無去無來。」

須菩提復問諸賢:「師為是誰?」

諸比丘曰:「謂不生、不滅是。」

須菩提復問:「云何知法?」

答曰:「無縛、無解。」

須菩提復問:「諸賢!云何解脫?」

答曰:「無明滅而明生也。」

須菩提復問:「諸賢!誰弟子耶?」

答曰:「謂如是得如是正智。」

須菩提復問:「諸賢!何時當滅度耶?」

答曰:「如來所化般泥洹。」

須菩提復問:「諸賢!所作已辦耶?」

答曰:「吾我所作悉皆已斷。」

須菩提復問:「諸賢!誰同梵行?」

答曰:「不行三界。」

須菩提復問:「諸賢!結已盡耶?」

答曰:「諸法至竟滅。」

須菩提復問:「諸賢!降伏魔耶?」

答曰:「諸陰不可得。」

須菩提復問:「諸賢!順尊教耶?」

答曰:「無身、口、意。」

須菩提復問:「諸賢!清淨福田耶?」

答曰:「無受亦無所受。」

須菩提復問:「諸賢!度生死耶?」

答曰:「無常無斷。」

須菩提復問:「諸賢!向福田地耶?」

答曰:「一切諸著悉已解脫。」

須菩提復問:「諸賢!趣何所耶?」答曰:「隨如來之所化也。」

如是,尊者須菩提問,五百比丘答。時彼大眾聞已,八百比丘諸漏永盡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於是,尊者須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寶嚴經,饒益發起趣摩訶衍諸族姓子、族姓女。」

須菩提復問世尊:「諸族姓子、族姓女,說此寶嚴經者,得幾所福?」

世尊答曰:「若族姓子、族姓女,說此《寶嚴經》教授他人,書寫經卷在所著處,是為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從法師聞受持讀誦,書寫經卷者,當敬法師為如如來。若敬法師供養奉持者,我記彼人必得無上正真道,命終之時要見如來,是人當得十種身清淨。云何為十?一者,死時歡喜無厭;二者,眼目不亂;三者,手不擾亂;四者,心不擾亂;五者,身不煩擾;六者,不失大小不淨;七者,心不污穢;八者,心不錯亂;九者,手不摸空;十者,隨其坐命終。是謂十種身清淨也!

「復次迦葉!當得十種口清淨。云何為十?一者,善音;二者,軟音;三者,樂音;四者,愛音;五者,柔和音;六者,無礙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謂十種口清淨也!

「復次迦葉!當得十種意清淨。云何為十?一者,無恚不怒他人;二者,無恨不語;三者,不求短;四者,無結縛;五者,無顛倒想;六者,心無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樂佈施歡喜受;九者,離貢高慢;十者,得三昧定,獲一切佛法。是為十種意清淨也!

「復次迦葉!若有恆沙國土滿中七寶,供養如恆沙等諸佛、如來、等正覺及弟子眾,如恆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後起七寶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聞此寶嚴經,受持諷誦為他人說,不誹謗也。若有女人說此經者,是女人終不墮惡趣,亦不復受女人身也。

「復次迦葉!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養此經典者,當受持讀誦書寫經卷為他人說,是為供養此經典已。若有受持諷誦書寫為人說者,則為供養諸佛如來。」

佛說此經時,尊者大迦葉,一切天、龍、鬼神、世間人民,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上篇: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下篇: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佛說菩薩修行經

佛說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西晉河內沙...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

八吉祥經

八吉祥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佛說阿難分別經

佛說阿難分別經 乞伏秦沙門釋法堅譯 阿難白佛言:「有...

【佛教詞典】相違決定

(術語)六不定之一。三十三過中屬於因之過失也。立者...

【佛教詞典】賢胄部

(流派)Bhadrayāni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三百年...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

你念什麼就往那個法界走

問: 法師您講到說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樣...

節後上班吃點素

明天,春節假期就過完了,又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隱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當派的祖師們一向以隱藏功德為本,他們有一句格言:...

慧律法師-基隆照善寺開示

師公、道慶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家阿彌陀佛!...

慈悲心和智慧

為了建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培養慈悲心...

至誠念名號,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觀有一個二媳婦,年紀已經是五十多歲...

佛教徒找工作應該注意什麼

一次,文殊菩薩化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幾個...

臨終助念宜懇切念佛,切不可屢屢探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

問: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視頻】《佛說八大人覺經》傳喜法師念誦

《佛說八大人覺經》傳喜法師念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男聲唱誦

《普賢行願品偈頌》男聲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