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2012/01/04  大字體  護眼色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著職務,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維繫佛門綱常倫理的功用,從中更透露出無限的佛法妙諦。 

一般人理解:出了家就是「和尚」,這種認為是不對的。其實「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後,如其法弟繼任住持,稱其「退居和尚」,如其弟子、法子繼任,稱其「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語,譯為中文乃「親教師」之義。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師及七尊證登壇證盟,以及「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 

出家者,除了受戒師父之外,還有依止師父、剃度師父。「師父」在叢林中也是職務的通稱,例如知客師父、糾察師父、當家師父等,甚至現代信徒通稱所有出家眾為師父或法師。

「法師」者,「以法為師,以法師人」之謂。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讀修習律藏有成者,稱「律師」,例如:道宣律師、僧佑律師等;研究論藏或造論以闡揚佛法者,稱「論師」,例如世親論師、龍樹論師、無著論師等;專門修習坐禪者,稱「禪師」。開創一宗一派之人,稱「開祖」;傳承其教法之人,稱「列祖」;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稱「開山」,一般稱「開山大師」。

「大師」者,在社會上極為通用,凡專家、傑出者即可稱之。例如張大千大師、黃君璧大師。大陸上比丘尼也稱為大師,大師有「菩薩」之義,菩薩又稱「大士」,例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稱,法師難為;只要發心,即可稱「大士」。過去大陸叢林,凡監院、堂主以上即稱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稱「上人」,例如《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兼備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惟「長老」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稱「下座」,十年以上稱「中座」,二十年以上稱「上座」。上座者,即可稱為「長老」。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玉琳國師、悟達國師等。在寺院中,全心為佛教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淨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淨人」,或稱「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間可互稱「居士」、「師兄」、「師姐」;出家眾亦可互稱「師兄」,或稱「道兄」、「戒兄」、「學兄」、「法兄」等。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師父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則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弟子」等。

此外,與稱謂有關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侶、僧俗、僧信、緇素、同參、善知識、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弘講師、弘教師、檀講師、檀教師、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稱謂也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一環,在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例如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者為「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者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淨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每天都要上香嗎,還是心到就可以了?

問: 師父,像我們初學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

在道場裡要懂禮儀守規矩

在道場裡要尊重三寶,要懂禮儀,要守規矩。站有個站的...

為何居士互稱師兄,而不稱師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李炳南老居士《常禮舉要》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

出家師父的法名為何要尊稱上下

僧人自稱法號有:釋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門某...

夫妻之間亦要有禮儀

夫妻之間的結合,家庭的建立,乃上關風化,下繼子嗣,...

莫把「師父」稱「師傅」

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歡喜日的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而這...

出家人的五堂功課是哪五堂

參加三壇大戒的新戒們報到後,就要接受五堂功課的考核...

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

悟公上人《大智禪寺開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圓寂前一個多月,當...

夕日首富的破產帶給我們的啟示

2005年,施正榮以186億元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然而世事...

不要和誘惑較勁

一天,大魚問小魚們:在一個釣鉤上掛著一條又肥又嫩、...

淨土法門是了生死之大法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

羅漢鞋的鞋洞有什麼含義

平時在與信眾的接觸中,有很多信眾對出家人穿的羅漢鞋...

唐代高僧懷玉禪師

我們有很多人雖然念佛不一定心裡能夠篤定,就是這種自...

做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開始轉向精...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是這條街的商業中心。路口對面的...

人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

問: 師父,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人從何處來?到何...

技能與家財

從前印度南面海邊,有一個名叫那梨的國家,這個國家的...

智者求其實,愚者求其名

常聽兩種聲音: 自己良心忠告,他人善意批評。 常看兩...

為什麼要你放下今生

問: 師父在課堂中提到,面對業力今生能夠改變有限,...

【佛教詞典】五問十題

(雜語)論義有五問十題之稱。問者五人,講師一人。問...

【佛教詞典】識等五支

五種熏發名言熏習發識等種,未必一時。雖有前後,雜亂...

【視頻】印光法師傳奇

印光法師傳奇

【視頻】慧律法師《身安而道隆,生病要看醫生》

慧律法師《身安而道隆,生病要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