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二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降生品第五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為諸天人演說正法,勸勉開曉令其悅豫。告天眾言:『我當以何形像下閻浮提?』或有說言:『為童子形。』或有說言:『釋梵之形。』或有說言:『神妙天形。』或有說言:『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形。』或有說言:『日月天形。』或有說言:『金翅鳥形。』說如是等種種形像。爾時,眾中有一天子,名曰勝光,昔在閻浮提中為婆羅門,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作如是言:『圍陀論說,下生菩薩當作象形而入母胎。』即說偈言:
「『菩薩降神, 應為象形,
端正姝好, 頂上紅色。
皎潔鮮淨, 如白玻[王*(黍-禾+利)],
具足六牙, 飾以金勒。
無不吉祥, 圍陀先記,
三十二相, 當下閻浮。』」
佛告諸比丘:「菩薩於兜率天宮,週遍觀察將下生時,輸檀王宮先現八種瑞相。何等為八?一者王宮忽然清淨,不加掃灑,無諸穢惡、塵土、瓦礫、蚊虻、蚰蜒、百足之類,周匝布散種種妙花香氣芬馥。二者從雪山中眾鳥來集,異類雜色毛羽光鮮,於王宮中樓閣殿堂棟樑軒牖,哀鳴相和遨遊自樂。三者於王宮中,草木花葉一時敷榮。四者王宮池沼皆生蓮花大如車輪,有百千葉覆映水上。五者王宮珍器自然而有蘇油、石蜜,種種美味,食而無盡。六者王宮樂器簫笛、箜篌、琴瑟之屬,非因擊奏,皆出種種微妙之音。七者王宮金銀、琉璃、車璩、馬瑙、摩尼、珊瑚,一切珍藏悉皆盈滿。八者王宮有大光明映蔽日月,遇斯光者身心安樂得未曾有。如是名為八種瑞相。
「是時,摩耶聖後,澡浴莊飾,塗諸天香、著妙衣服、眾寶自嚴,歡喜悅豫身心清淨,以一萬婇女圍遶侍從,游音樂殿中詣輸檀王,於王右邊,昇妙寶網莊嚴之座。坐已容貌熙怡開顏微笑,於是頌曰:
「『善哉大王幸哀許, 我今欲陳微妙願,
從是恆起仁慈心, 當持八關清淨戒。
不害眾生如愛己, 三業十善常修習,
遠離嫉妬諂曲心, 願王於我莫生染。
聞此禁戒非隨喜, 恐王長夜嬰苦報,
惟願令我得別居, 宮殿香花自嚴飾。
諸善婇女常圍遶, 鼓樂絃歌演法音,
凡鄙惡人令離我, 淫穢香花皆不御。
一切囚徒悉寬宥, 要當遣彼囹圄空,
七日七夜廣行檀, 給濟貧乏令充足。
必使正化輕傜役, 盡令公庭無諍訟,
各各慈心互相向, 如昇忉利歡喜園。
憐愍世間同一子, 法教如斯甚安樂。』
王聞此言大歡悅, 如所願者皆相許。
即勅諸臣淨宮殿, 幡蓋香花恣嚴飾,
復以二萬勇健軍, 操持劍戟令防護。
婇女絃歌相娛樂, 復以瓔珞莊嚴身,
珍床寶座敷綩綖, 處在勝殿如天女。」
佛告諸比丘:「爾時,四天王、釋提桓因、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梵眾天、梵輔天、妙光天、少光天、光嚴天、淨居天、阿迦尼吒天、摩醯首羅天,及餘無量百千天眾,悉皆云集互相謂言:『菩薩將欲下生,我等諸天不往侍從,墮無反覆不知恩養。誰能堪任侍衛菩薩下閻浮提,從初入胎及以出胎,童子盛年,遊戲受欲,出家苦行,詣菩提座,降伏魔軍,轉正法輪現大神力,下忉利天入般涅槃,常能奉事終不捨離?』爾時,諸天子等而說頌曰:
「『汝等誰堪任, 歡喜隨菩薩,
當得福增長, 亦獲大名譽。
若求忉利宮, 勝妙常安樂,
婇女眾圍遶, 應隨清淨月。
若求妙園林, 勝處常遊戲,
寶地金花飾, 應隨離垢光。
若求象馬車, 游處歡喜園,
婇女眾圍遶, 應隨大丈夫。
若求夜摩天, 及以兜率宮,
所生常見敬, 應隨大名稱。
若求化樂天, 自在諸宮室,
遊戲變化樂, 應隨功德者。
若求作魔王, 遠離諸毒心,
神變窮邊際, 應隨利益者。
若求超欲界, 住勝妙梵宮,
修行四等心, 應隨禪定者。
若求生人間, 受輪王勝報,
七寶從心至, 應隨離欲尊。
若求人王位, 長者及居士,
財富無怨敵, 應隨無上士。
若求大富貴, 端正及名譽,
教令有威德, 應隨梵音者。
若求人天報, 並致三界安,
無漏慧及禪, 應隨法自在。
若求斷貪慾, 及去瞋癡等,
澹泊志寂然, 應隨調心者。
若求一切智, 緣覺及聲聞,
十方師子吼, 應隨功德海。
若求閉惡趣, 開諸甘露門,
方昇八正道, 應隨遠險路。
若求見諸佛, 聽受甚深法,
及冀眾福祐, 應隨功德藏。
若求出纏縛, 生老病死苦,
清淨如虛空, 應隨離垢人。
若求一切敬, 相好莊嚴德,
及能拯自他, 應隨可欣樂。
若求戒定慧, 甚深難可證,
智者速解脫, 應隨大醫王。
若求無量德, 究竟皆圓滿,
及生涅槃樂, 應隨智成就。』
「爾時,諸天眾會聞此偈已,八萬四千四天王天、百千忉利天、百千夜摩天、百千兜率天、百千化樂天、百千他化自在天、六萬魔天、前世積德六萬八千梵眾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與無央數百千諸天,如是等天先來在會,復有他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百千諸天眾等,皆悉來集。時大會中上首天子,而說頌曰:
「『汝等今應聽, 我起決定心,
捨欲及神通, 諸禪三昧樂。
隨從最勝者, 降生處母胎,
不令諸惡侵, 常當為擁護。
以諸妙音樂, 讚誦功德海,
令天人歡喜, 發無上道心。』
人天聞是已, 歡喜消眾患,
散以曼陀花, 月花勝月等,
及熏沉水香, 供養淨福者。
『菩薩處胎中, 不為三垢染,
越於生老死, 得導窮邊際,
我等持淨心, 隨從智慧者。
釋梵天王等, 見行七步時,
以手捧香水, 浴是無垢聖,
順世諸所為, 人天獲大福。
處欲常無染, 踰城棄寶位,
我等願隨逐。 敷草坐道場,
降魔成正覺, 勸說微妙法,
佛事遍三界, 甘露洽群生,
乃至歸涅槃, 常隨無暫捨。』」
佛告諸比丘:「欲界無量天女,見菩薩身形相微妙,將欲下生,各作是言:『何等女人應生菩薩?必有勝德堪懷尊者。』咸皆慕羨懷敬愛心,以己福報獲彼神通,得意生身,自彼天宮於剎那頃至迦毘羅城。其迦毘羅城周匝百千,園林池沼莊嚴殊勝,如帝釋宮,於其宮內有一大殿,名曰持國,摩耶聖後住在其中,種種莊嚴敷置綺麗,清淨無垢光明威神。聖後身佩瓔珞被以天衣,種種妙寶莊嚴其體。時諸天女至此殿已,住在虛空瞻於聖後。而有偈言:
「欲界諸天女, 觀菩薩妙身,
咸作是思惟: 『菩薩母何類?』
競持花鬘等, 塗香及末香,
歡喜詣王宮, 合掌而恭敬。
袨服麗容貌, 舒手咸共指,
見坐勝寶床, 善心諦觀察。
『人間斯妙質, 天上未曾有,
我等常自謂, 天女中殊勝。
今覩斯人已, 自生輕賤心,
勝功德莊嚴, 顏容甚端正。
若非此勝德, 誰堪菩薩母?
譬如無價珠, 置於淨寶器。
如是菩薩母, 堪懷勝德人,
見者生歡喜, 其心無厭倦。
面目甚端正, 身相極光明,
如月在虛空, 覩之而意淨。
如日盛暉耀, 如真金百鍊,
見彼菩薩母, 光明亦如是。
髮香且柔澤, 紺黑類玄蜂,
皓齒如空星, 目若青蓮葉。
支節善隨轉, 手足皆平正,
天中尚無匹, 人間誰與比?』
如是審觀察, 右遶散香花,
稱名歎佛母, 還返於天上。
爾時四護世, 釋梵及欲天,
並餘八部眾, 皆來衛佛母。
諸天咸已見, 菩薩將下生,
齎持妙香花, 歡喜詣前住。
合掌稽首請, 下生時已至,
辯才師子王, 哀愍生世間。」
佛告諸比丘:「菩薩將下生時,東方有無量百千菩薩,皆是一生補處,來詣兜率天宮供養菩薩,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生補處,皆至兜率天宮供養菩薩;十方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如是等各與八萬四千天女,前後圍遶至兜率宮,鼓樂絃歌供養菩薩。爾時,菩薩處大樓閣,坐於眾德所生勝藏師子之座,彼諸菩薩及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諸天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即於兜率最勝天宮而便降生。
「將下生時,放未曾有身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咸作是言:『云何此中忽生眾生?』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有十八相,所謂搖動、極搖動、遍搖動,扣擊、極扣擊、遍扣擊,移轉、極移轉、遍移轉,湧覆、極湧覆、遍湧覆,出聲、極出聲、遍出聲,邊湧中沒,中湧邊沒,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是時,一切眾生歡喜踴躍,愛樂清淨快樂無極,稱揚讚美。聞諸聲時,無一眾生恐畏驚悸,梵釋護世、日月威光皆悉不現,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及諸眾生皆蒙安隱。無一眾生於此時中為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之所逼迫,互相慈愍起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人天樂器不鼓自鳴,無量諸天頂戴擎捧是妙樓閣,無量百千天女,前後圍遶奏天伎樂。其樂音中出是妙偈,歎菩薩曰:
「『尊者長夜積修習, 所有淨業皆圓滿,
住於真正勝理中, 今致天人上供養。
往昔無量拘胝劫, 能施所愛妻子等,
由彼行檀獲勝報, 故得諸天妙花香。
自割身肉而秤之, 慈心救彼垂死鴿,
復以行檀獲勝報, 能令餓鬼得充足。
尊者過去無邊劫, 堅持淨戒未甞毀,
由彼尸羅獲勝報, 能令惡趣息眾患。
尊者過去無邊劫, 求菩提故行忍辱,
由彼羼提獲勝報, 能令人天互慈愍。
尊者過去無邊劫, 勝修精進無休已,
由彼勤劬獲勝報, 身相端嚴如須彌。
尊者過去無邊劫, 為斷結使修諸定,
由彼禪那獲勝報, 能令今世無煩惱。
尊者過去無邊劫, 修習智慧斷諸結,
由彼般若獲勝報, 能使光明甚清淨。
被慈甲冑除煩惱, 由愍世間今現生,
證得第一妙喜捨, 尊獲梵住歸命禮。
照以智慧光明炬, 淨除癡冥諸過失,
三千大千以為主, 歸命牟尼大導師。
勝慧神足得諸通, 見真實義能示現,
自既得濟能拯物, 歸命船師能渡者。
隨順世法示同凡, 不為世法之所染,
一切眾生若聞見, 獲不思議勝利益,
況復聽聞尊妙法, 信樂當生廣大善。
兜率天宮行暗冥, 閻浮提中日將出,
煩惱惛睡諸群生, 尊者皆當令覺悟。
迦毘羅城益興盛, 無量諸天眾圍遶,
諸天寶女奏天樂, 週遍王城演妙音。
佛母妙色以莊嚴, 福德威容乘淨業,
聖子端正甚奇特, 光明遍照三千界。
其國所有諸眾生, 皆離諍論諸煩惱,
一切慈心相敬順, 悉由菩薩之威力。
輸檀王種當興盛, 由斯應紹轉輪王,
其城所有諸珍藏, 一切眾寶皆盈滿。
夜叉羅剎鳩槃茶, 修羅密跡諸天眾,
守護菩薩所居處, 不久皆當證解脫,
悉以迴向菩提道, 願速如尊成正覺。』」
處胎品第六
佛告諸比丘:「冬節過已,於春分中毘舍佉月,叢林花葉鮮澤可愛,不寒不熱,氐宿合時三界勝人,觀察天下白月圓淨,而弗沙星正與月合。菩薩是時從兜率天宮沒,入於母胎,為白象形,六牙具足,其牙金色首有紅光,形相諸根悉皆圓滿,正念了知,於母右脇降神而入。聖後是時安隱睡眠,即於夢中見如斯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勝人託生為白象, 皎潔如雪具六牙,
鼻足姝妙首紅光, 支節相狀皆圓滿。
降身右脇如遊戲, 佛母因斯極歡喜,
未曾得見及未聞, 身心安隱如禪定。
「爾時,聖後身心遍喜,即於座上以眾妙寶莊嚴其身,無數婇女恭敬圍遶,下於勝殿詣無憂園。到彼園已,遣信白輸檀王言:『要欲相見,王宜暫來。』王聞是信心甚歡喜,從寶座起,與諸臣佐及諸眷屬,前後翊從詣無憂園。既至園門舉體皆重,不能前進,而說偈言:
「『憶昔赴強敵, 身猶不為重,
今者忽如是, 此變當問誰?』
「時,淨居天子於虛空中現其半身,為輸檀王而說頌曰:
「『菩薩大威德, 下於兜率宮,
託在聖後胎, 為王之太子。
眾行皆圓滿, 人天所恭敬,
具慈悲福慧, 灌頂當受職。』
「時,輸檀王聞是偈已,合掌稽首作如是言:『我今見此希有之事。』於是入見聖後,自除憍慢,前問聖後:『欲何所求?惟願為說。』爾時,聖後以偈答曰:
「『我於睡夢中, 見象如白銀,
光色超日月, 身相甚嚴淨。
六牙有威勢, 難壞如金剛,
支體甚堅好, 來入於我腹。
爾後多瑞相, 願王今善聽。
我見三千界, 弘敞廣嚴飾,
每於寢寐時, 諸天來讚我。
貪瞋等煩惱, 結使皆銷滅,
我心寂靜樂, 如在禪定中。
宜喚占夢人, 明解圍陀論,
善閑八耀法, 能辨吉凶者,
速召彼人來, 為我解斯夢。』
時王聞此語, 即召占夢人,
而語彼人言: 『宜佔聖後夢。』
聖後時告彼, 己所夢因緣。
『汝既稱善佔, 吾今為汝說。
我夢象如雪, 踰於日月光,
威勢有六牙, 支體甚嚴好。
妙色極光淨, 堅密如金剛,
來入我腹中, 我夢如是事。』
其人聞聖後, 說所夢因緣,
皆曰:『無不利, 斯夢甚為吉。
種族當興盛, 必生勝相子,
在家作輪王, 威力統所化。
出家成佛道, 哀愍諸世間,
當灑甘露法, 為人天所敬。』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心甚歡喜,即以上妙衣服種種美食,而賜與之令歸本處。」
佛告諸比丘:「時,輸檀王於四城門四衢道中,為菩薩故設大施會,須食與食,須衣與衣,乃至香花臥具、田宅騎乘一切所求,皆悉給與。王時念言:『於何宮殿安置聖後,令得無憂歡樂而住?』時四天王來至王所,作如是言:『惟願大王善自安隱勿思此事,我與菩薩取妙宮殿。』時天帝釋即來王所,而說偈言:
「『護世宮為劣, 不堪聖後居;
忉利有勝殿, 持來奉菩薩。』
「時,夜摩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勝妙殿, 超過忉利宮,
在彼夜摩天, 今持奉菩薩。』
「兜率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
「『兜率妙天宮, 菩薩本居止,
是為最殊勝, 還持奉菩薩。』
「化樂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寶宮殿, 隨心所化生,
莊嚴甚奇妙, 願以奉菩薩。』
「他化自在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妙宮殿, 超過諸欲天,
眾寶所莊嚴, 清淨悅心意。
光明甚奇耀, 周匝散香花,
願以安聖後, 持來奉菩薩。』」
佛告諸比丘:「是時,欲界諸天子等,為供養故,各各齎彼所有宮殿來至輸檀王宮。其王亦為菩薩造妙宮殿,綺飾精麗人間所無。爾時,菩薩以大嚴三昧威神力故,令彼一切諸宮殿中,悉現摩耶聖後之身,皆有菩薩,於母右脇結加趺坐。諸天子等各各自謂:『菩薩之母惟住我宮。』」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大嚴三昧, 神化難思,
諸天悅豫, 父王歡喜。」
說是經時,會中有諸天子生如是念:「四天王天聞此人間污穢不淨,況乎此上三十三天乃至兜率諸大天耶?云何菩薩世間之寶,最勝清淨殊妙香潔,乃捨兜率處在人間,於母胎中經於十月?」
爾時,阿難承佛威神,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女人之身多諸欲惡,云何如來為菩薩時,乃捨兜率處於母胎右脇而住?」
佛告阿難:「菩薩昔在母胎,不為不淨之所染污,恆處寶殿嚴淨第一。如是寶殿為欲見不?當示於汝。」
阿難白佛言:「世尊!願垂顯示,令諸見者皆生歡喜。」
爾時,如來即以神力,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與六十百千億梵天,下閻浮提來詣佛所,恭敬稽首,右遶三匝卻住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梵天王言:「我昔為菩薩時,在胎十月,所居寶殿今為所在?汝可持來。」
梵天王言:「今在梵世。」時娑婆世界主稽首作禮忽然不現,於剎那頃昇於梵宮,告妙梵天子言:「汝宜次第下至三十三天,高聲唱言:『今日梵王,欲將如來處胎之時所居寶殿還至佛所,若欲見者宜可速來。』」爾時,梵王即持菩薩之殿置梵殿中,其梵殿量縱廣正等三百由旬,而與八萬四千拘胝梵天恭敬圍遶,從於梵世下閻浮提。是時欲界無量諸天,皆悉雲集於如來所,以天妙衣、種種伎樂、花鬘、妙香、天莊嚴具而為供養。
時,天帝釋乃至他化自在,永不能覩菩薩之殿,雖審觀之亦不能見。時,四天王問帝釋言:「我等作何方便能覩斯殿?」帝釋報言:「當請如來乃得見耳。」時,天帝釋與四天王,稽首請佛。
是時,大梵天王先與諸梵,捧菩薩殿置於佛前。其殿三重周匝瑩飾,皆以牛頭栴檀天香所成,其香一分價直三千大千世界,光明照耀,以天眾寶而嚴飾之,床座器物皆稱菩薩,微妙綺麗人天所無,惟除菩薩旋螺之相。大梵天王所著天服,至菩薩座猶如水漬欽婆羅衣。其三殿內周匝皆有淨妙天花,其殿堅牢不可沮壞。凡所觸近皆生妙樂,如迦隣陀衣。欲界一切諸天宮殿,悉現菩薩寶殿之中。
佛告諸比丘:「菩薩入胎之夜,下從水際湧出蓮花,穿過地輪上至梵世,縱廣正等六十八洛叉由旬,如此蓮花無能見者,除諸如來並諸菩薩及大梵天王。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清淨殊勝美味,猶如甘露現此花中,大梵天王以毘瑠璃器,盛此淨妙甘露之味,奉上菩薩,菩薩於是受而食之。比丘!當知世間眾生,無有能食如是甘露之味,惟除十地究竟最後身菩薩方能食耳。諸比丘!菩薩以何善根而感斯味?由昔長夜行菩薩道時,能以醫藥救濟病苦,所有欲願皆令滿足,一切恐懼能施無畏。又以上妙花果供養如來及佛塔廟,一切聖眾父母尊長,如是施已然後自受。由斯福報,感大梵王每持甘露之味而以奉獻於寶殿內,上妙衣服諸莊嚴具種種器物,菩薩本願力故隨意能現。阿難!一切菩薩將入胎時,於母右脇先有如是寶莊嚴殿,然後從兜率天宮降神入胎,於此殿中結加趺坐。阿難!十方世界一切摩耶聖後,皆於夢中見白象來,釋提桓因及四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皆悉隨從而衛護之。復有四天女:一名鄔佉梨,二名侔佉梨,三名幢至,四名有光,亦與眷屬常來衛護。
「爾時,菩薩處母胎中,身相光明,猶如夜暗於山頂上然大火炬,亦如真金在琉璃中,光明洞照普遍世界。四大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與其眷屬,每於晨朝恭敬供養,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為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遶辭退而去。釋提桓因與三十三天,每於中時恭敬供養,為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為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遶辭退而去。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每於申時與無量百千梵眾天子恭敬供養,為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為其說法示教利喜,生歡喜心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遶辭退而去。
「阿難!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週遍十方無量百千諸菩薩眾,於日入時恭敬供養,為聽法故而來至此。爾時,菩薩化作莊嚴師子之座,令諸菩薩各坐其上,互相問答辯析上乘。此等諸來大菩薩眾,惟是同行同乘之所能覩,摩耶聖後亦不能見。
「阿難!菩薩處胎之時,不令聖後身覺沉重及諸苦逼,柔軟輕安怡懌歡暢,無有貪慾、瞋恚、愚癡、熱惱之患;亦無慾覺、恚覺、害覺;亦無冷熱、飢渴、惛惑、罪垢、散亂;亦無不可意色,及聲香味觸一切惡境;亦無惡夢;亦無女人貪誑、諂曲、嫉妬、諸煩惱過。具足受持清淨禁戒行十善道,不於他人而生欲心;亦無他人能於聖後而生欲想。於迦毘羅城及諸聚落並餘國土,所有男女若童男若童女,或為鬼神之所著者,見菩薩母皆自痊癒。或有眾生得種種病,風黃痰氣、盲聾啞痺、牙齒齲痛、瘰癧白癩、痟渴癲眩、癭癤瘡[病-丙+盤],種種諸病,見菩薩母舒手摩頂,自然銷除。設有眾生得如是病,不獲親來見菩薩母;聖後爾時,折草為籌而以賜之,才執籌時所有病苦皆得銷散平復如本。聖後若觀菩薩之時,見於腹中右脇而住,如明鏡中覩諸色像,歡喜和悅身心泰然。
「阿難!菩薩處胎之時,諸天常奏天樂、雨眾天花,供養菩薩。是時國界寧靜景候調和,人民安樂好行恩惠,諸釋種子皆悉棄惡修習善事,於諸節會遊戲園林,受勝妙樂歡娛怡暢。時輸檀王隨順法行不樂世榮,捐棄國務如苦行者。阿難!菩薩處母胎中,神力現化成就如是。」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等當觀佛在胎時所居寶莊嚴殿。」
阿難言:「唯然,世尊!願為顯示。」
世尊爾時即為阿難、釋提桓因,及四護世並餘天人,顯示如來處胎之時寶莊之殿;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生清淨心。作是現已,大梵天王還持寶殿歸於梵世。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之時,已能化導三十六那由他天人令住三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最上勝人初入胎, 大地山林皆震動,
金色淨光銷惡趣, 一切天人咸喜悅。
為欲成此大法王, 示現胎中寶嚴殿,
導師所居之寶殿, 栴檀妙香極嚴飾。
此香一分之價直, 等彼三千界珍寶,
下方湧出大蓮花, 其花高至於梵世。
花中所承甘露味, 梵王持以獻菩薩,
世間一切諸群生, 無有能銷一滴味。
惟除最後身菩薩, 方能致斯甘露食,
積劫所集福威力, 服者身心得清淨。
帝釋梵王四護世, 稽首供養於導師,
奉事頂禮聞妙法, 歡喜右遶而辭去。
如是十方菩薩眾, 亦復因斯樂法來,
坐於光明眾寶床, 聞大乘法生歡喜,
各恣言談兩相顧, 無量稱揚還本國。
四方男子及女人, 為彼鬼魅所纏縛,
露首袒體心狂亂, 若見佛母皆除愈。
所有黃痰與癲癩, 盲聾瘖瘂種種疾,
佛母舒手摩其頂, 眾病應時得銷散。
或有困篤在遠方, 折草作籌而惠之,
籌至病者尋平復, 世間無不蒙眾祐。
由法醫王在腹中, 苦惱眾生盡安樂,
聖後自觀菩薩體, 猶如空中見明月。
形相微妙甚端嚴, 歡喜悅樂心安住,
無復貪瞋癡所擾, 亦無愛慾嫉妬害。
不為飢渴寒熱侵, 身心靜然離眾惱,
人天上下更相見, 音樂不鼓而自鳴。
國土清寧甚安隱, 眷屬欣豫同無患,
龍天由斯降時澤, 草木花果盡敷榮。
惠施一切之所須, 王宮七日雨珍寶,
是時無有貧乏者, 猶如帝釋歡喜園。
王修法行持淨戒, 雖處堂殿如林野,
由此聖後懷菩薩, 每入後宮親慰問。」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二
上篇:方廣大莊嚴經
下篇:異出菩薩本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