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如孝法師  2016/12/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怎麼去實踐?面對不同的對境時,這兩者的運用是不是應該有所側重?

如孝法師答:一般來講,大乘的法門就是運用般若與願力。般若基本上任何時候都要用,包括我們發願時,都要發無我的願。《金剛經》是這樣發願的: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意思就是四生九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我都要去度化,但實無有一眾生可度,這就是般若。

行願是做事,般若讓我們無執著、堅定地去做這些事,兩者基本上是分不開的。而普賢行願不僅僅包括般若和行願,還有修福德,它把這三種輔助的法門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我們要「拷貝」普賢行願,讓《普賢行願品》為我們的生生世世做儲備。

念誦《普賢行願品》也是禪修的一種方法,但它的意義遠遠大於禪修,它是最無上的大乘修法。通過禪定的念誦,《普賢行願品》會不斷地進入我們的阿賴耶識深層,成為生命的內涵和本質,成為一種思想和見地。它會把我們生命深層很多無明、黑暗的種子轉化、淨化與昇華。

所以,我們要按照《普賢行願品》去實踐。在生活當中,大的原則是守持五戒(即殺盜淫妄酒),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大問題。我們可以留意一下五戒所針對的範圍,好好持戒,不必再刻意去規劃什麼。因為《普賢行願品》本身就在為我們培養很廣大的福德,消除很多的違緣與障礙。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往事不留,未來的事情也不用做任何的想法或者計劃。

能夠安住於當下,這是《普賢行願品》這個法門對我們生活的最大改變和提升。安住於法,沒有福德的人會有福德,沒有壽命的人也會有壽命,想要事業成功的人也會得到很大的加持,像疾病等很多世間的問題都會有很大的改善。對於一些暫時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欣然接受,泰然處之。接受之後,生命就會有一個更大的平台。讓過去的業隨緣消散,未來的生命還等待著我們不斷自我完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傷害挫折

問: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重大挫折?忘記別人對自己...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語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

念佛人也吃肉,應如何解決

問: 請問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樣吃雞鴨魚肉,應怎...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問: 淨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 大安...

如何解決人到中年的困惑

問: 弟子的丈夫在國內一所大學某機關任職中層幹部多...

寶篋塔是什麼意思

問: 師父,咱們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

廣欽老和尚對出家弟子之開示--放下俗情,提起願力

如果情執未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但如至誠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先把自性功德力現出來,再來處理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的空觀跟假觀,都是培養第二念。第一念落...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改變你的思想,使令業果不成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

泰國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開示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

禁止殺生可獲十種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

中陰身階段會更容易往生嗎

問: 現在往往是事先沒有準備,發現亡者斷氣之後才開...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吃肉把尸體和絕症一起吃下去

隨著科技發展、生活水準提升,許多文明病也應運而生。...

肉食素食可以影響性格

實驗證明,含鈣量多的食物,可以緩和人的神經過敏,使...

聖嚴法師《生命的主人》

我們若不透過佛法來認識生命,那麼,生命的事實,只是...

做了一點點好事,就想把一切災難都免了

【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其實退,但為初學...

包容才能成就美滿人生

林則徐有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

總攝十種分別心

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這是辨品類這一科裡的第三科廣...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

【佛教詞典】見佛真身

(術語)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

【佛教詞典】大法鼓經

梵名 Mahā-bherī-hāraka-parivarta。凡二卷。劉宋求...

【視頻】《普門品》印能法師唱誦

《普門品》印能法師唱誦

【視頻】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

界詮法師《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