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二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轉法輪品之二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化五人竟,作是念言:『優樓頻螺迦葉有大名稱,與五百弟子俱,國王奉事臣庶宗仰,我當詣彼教以正法。』即往尋之。迦葉見佛迎前問訊:『善安隱不?』爾時如來報迦葉言:『無病知足寂滅清信是為安隱。』迦葉請佛:『日既將暮,惟願沙門幸留於此,隨意所處。』佛語迦葉:『欲寄石室止住一宿。』迦葉言:『吾不愛,室中有毒龍,恐相犯耳。』乃至三語,迦葉報言:『任於中止。』

「爾時如來洗手足已,前入石室敷座而坐,龍便瞋怒身中出煙,佛亦出煙;龍大瞋怒身中出火,佛亦出火,二火俱熾焚燒石室。迦葉夜起見室盡然,驚怖歎惜:『此大沙門端正尊貴,不取我語,為火所害。』遽令弟子人持一瓶汲水而救;所有瓶水悉變為火,師徒益恐皆言:『龍火殺是沙門。』如來爾時以神通力,制伏毒龍置於鉢中,明旦持鉢盛龍而出。迦葉大喜怪未曾有:『今此沙門乃復活耶?器中何有?』見是毒龍。佛告迦葉:『我已伏之,令受禁戒。』迦葉甚慚,顧謂弟子:『是大沙門雖有神力,不如我得羅漢道也。』

「爾時如來移近迦葉所住之處在一樹下,於夜分中,四天大王皆來聽法,光明甚盛如大火炬,迦葉夜見謂佛事火。明旦白佛言:『沙門法中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昨夜四天下來聽法,是其光耳。』於後帝釋下來聽法,其光轉盛。迦葉明日復問:『沙門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此是帝釋來聽法耳。』於後梵王下來聽法,其光益盛。迦葉明日復問:『沙門亦事火耶?』佛言:『不也。此是梵王來聽法耳。』

「迦葉及五百弟子,人事三火,旦欲然火火終不著,怪以問師。師言:『此是沙門所為故也。』俱來問佛:『我所事火然乃不著。』佛言:『欲使然耶?當令得然。』火即然矣。既然之後,迦葉滅火復不可滅,五百弟子相助滅之亦不能滅,各自念言:『復是沙門所為故也。』共往問佛:『火既得然今不可滅。』佛言:『欲使滅耶?當令得滅。』火即滅矣。

「迦葉白佛言:『惟願沙門!恆住於此共修梵行,我當勅家常使供養,每以日時請佛俱行詣其家食。』佛言:『汝可先去,當隨後至。』迦葉適去,佛以神力上忉利天取彼天果,東至弗婆提取菴摩勒果,南至閻浮界取閻浮果,西至拘耶尼取呵梨勒果,北至欝單越取自然粳米,盛置鉢中飛空而還,先迦葉至坐其床上。迦葉後到,問佛:『沙門從何道來?』佛語迦葉:『汝去之後,我往四方及上忉利,取是名果及以美飯,汝可食之。』

「時摩伽陀國,國王大臣吏人官屬、長者居士婆羅門等,當就迦葉為七日會。迦葉念言:『彼大沙門威德巍巍相好無上,眾人見者必當捨我而奉事之。寧此沙門七日之中不來我所。』佛知其念隱而不現。七日滿已,迦葉念言:『節會已訖餘饌甚多,彼大沙門今若來者,我當飯之。』佛知其意忽然而至。迦葉驚喜而問:『如來七日之中何為見棄?』佛言:『汝先起念是以不現,今汝相憶故復來耳。』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將欲祀火俱共破薪,各各舉斧皆不得下,懅而告師,師言:『是大沙門所為故耳。』即往問佛:『我諸弟子向共破薪,各各舉斧皆不得下。』佛言:『當下。』應聲即下。既下之後,斧皆著薪而不可舉。復來問佛,佛言:『可去,自當舉耳。』應時即舉。

「尼連禪河遄流箭激,佛以神力令水湧起過於人上,佛行其下步步生塵。迦葉遙望恐佛漂溺,即與弟子乘船救佛,見水湧起佛行其下步步生塵,迦葉喚佛:『沙門!欲上船不?』佛言:『甚善!』即於水中從船底入,船無穿漏。迦葉復言:『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猶不如我羅漢道也。』

「佛語迦葉:『汝非羅漢,何為貢高自稱羅漢?』於是迦叶心驚毛竪慚懼稽首:『今此大聖乃知我心。惟願大聖!攝受於我在聖法中而為沙門。』佛語迦葉:『汝既耆舊多有眷屬,又為國王臣民之所歸敬,今欲學道其可自輕,宜與弟子更熟詳議。』迦葉言:『善哉!如聖所教。然我內心非不自決,且當還與弟子論耳。』迦葉還來集諸弟子:『我已信解彼沙門法,其所得道是為真正。我今歸趣,汝意云何?』弟子答言:『我等亦願隨從歸依。』

「是時迦葉與諸弟子,釋其衣服,取事火具悉棄水中,俱詣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我及弟子,於聖法中願為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門。

「迦葉二弟:一名難提,二名伽耶,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先住水邊,見諸梵志衣帔什物事火之具隨水下流,皆悉驚愕,恐畏其兄及諸門徒為人所害。即與五百弟子泝流而上,見兄師徒皆成沙門,怪而問曰:『兄今耆舊年百二十,智慧深遠國內遵崇,我意言兄已證羅漢,今棄淨業斅彼沙門,其道勝耶?』迦葉答言:『佛道最優其法無上,我自昔來未曾見有神通道力與佛等者,其法清淨當度無量,能以三事教化眾生:一者道力神通變化,二者智慧知他人心,三者善知煩惱應病授藥。』二弟聞已心生恭敬,顧謂弟子:『汝意云何?』五百弟子同聲發言:『願從師教。』即皆稽首求為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門。

「爾時如來與千比丘俱,往波羅奈國在於林下,為諸弟子或時變現,或時說法或復說戒,覩佛威神莫不欣喜,盡成羅漢。

「爾時世尊從波羅奈國,與優婁頻螺迦葉兄弟三人及千羅漢,至摩伽陀國。時頻婆娑羅王久聞菩薩得成佛道,巨身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號具足已得知見,成就五眼證獲六通,梵釋四王皆悉奉事。『今入我國心甚歡喜,吾本共要成佛相度,乃不忽遺從我所願。』即勅國內嚴淨道路,王乘寶車,大臣百官前後導從,千乘萬騎出城迎佛。爾時世尊近王舍城,在遮越林於大樹下千比丘眾圍遶而坐,王遙見佛如星中月,如日初出,既如帝釋,亦似梵王處於天宮,儼若金山巍巍超絕。王心歡喜下車步進,去五威儀稽首禮佛,自稱其號作如是言:『久服尊德欽渴積時。』如來即以梵音慰問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隱不?統理人務無乃勞耶?』王曰:『蒙祐幸得安隱。』爾時頻婆娑羅王及諸臣民,咸覩迦葉於佛邊坐,心自念言:『迦葉耆舊眾仙之宗,豈應棄道作佛弟子?為是佛師?為師佛乎?』佛知其意,即以偈頌問迦葉言:

「『汝常祀山川,  歸依水火風,
  日月眾梵天,  夙夜勤精進,
  事來幾何時,  其心無懈廢,
  汝所奉神祇,  寧有致福不?』

「爾時迦葉以偈答曰:

「『自念祠祀來,  已經八十載,
  風水火梵天,  山川及日月。
  夙夜常精進,  祈心不懈廢,
  畢竟無所獲,  值佛乃得安。』

「說是偈已,王及群臣國中人民,乃知迦葉為佛弟子。佛告迦葉:『汝起,宜應現汝羅漢神通。』迦葉即時承佛教已,踴在虛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上出水其身不濡,或身下出火其身不灼,飛行虛空七現七隱,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穿過須彌無所罣礙。於佛前地,西沒東現,東沒西現,南沒北現,北沒南現。既變化已還於佛前,長跪叉手而白佛言:『我是弟子,佛是我師。』王及臣民重明迦葉是佛弟子。

「爾時世尊告頻婆娑羅王言:『大王!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是無常苦空無我。色如聚沫不可撮摩,受如水泡不得久立,行如芭蕉中無有堅,想如所夢為虛妄見,識如幻化從顛倒起,三界不實一切無常。大王!有此國來為幾何時?』王言:『有此國來七百餘代。』『所領之王盡識以不?』答曰:『知吾父耳。』佛言:『世間須臾惟道可恃,應修來福無為空過。大王當知!如人生時,雖因父母而生其身,不由父母招其果報,善惡美丑先業所為。若造諸善,命終之後,生天人中、十方佛前,若造諸惡,命終之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一切諸法緣合即生、緣散即滅。

「『大王當知!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大王!無明滅故則行滅,行滅故則識滅,識滅故則名色滅,名色滅故則六處滅,六處滅故則觸滅,觸滅故則受滅,受滅故則愛滅,愛滅故則取滅,取滅故則有滅,有滅故則生滅,生滅故則老死滅,老死滅故則憂悲苦惱滅。大王!十二因緣盡坦然無跡猶如虛空,分別本無逮得法忍。』說是法時,八萬四千諸天及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央數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頻婆娑羅王得法眼淨,欣然請佛願受五戒,大臣百官國內人民,皆悉歸佛亦受五戒。既受戒已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乃能棄捨轉輪王位出家為道,我於昔日輙先奉請,若得道時願前見度我,於今者宿願成滿,幸蒙佛恩得履道跡,國務殷繁比更親奉。』王及群臣遶佛三匝辭退而去。王至宮已群臣上賀:『古昔諸王悉不見佛,惟獨大王得值如來。』王益欣喜復慰群臣:『卿等夙福,今幸遇佛出興於世。』因勅後宮妃嬪婇女及國內人民,長修齋戒盡令奉法。

「時摩伽陀國有一長者,名迦蘭陀,見佛入國未有精舍,以好竹園奉上如來,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憐慜一切如父如母,能棄世榮今得成佛,未有精舍,我以竹園奉上如來。』佛時呪願而為受之,恆與聖眾游處其內。

「彼時摩伽陀國人民殷盛耽著俗樂,喧呼歌舞不捨晝夜,佛適入國化以法言,齋戒修心皆捨俗樂。佛有弟子名捨婆耆,入城分衛威儀有法行步安詳,路人見之無不欣悅。時舍利弗見此沙門,心自念言:『我學道久頗知法式,未曾見有如是之人,必有異聞威儀乃爾。試往問之所事何道?』時舍利弗即問比丘:『汝師是誰?願聞其志。』爾時比丘以偈答曰:

「『吾師具相好,  三界為最尊,
  五陰十二緣,  不住於空有。
  我今年尚少,  學業猶未深,
  不可以言辭,  說佛諸功德。』

「說是偈已,告舍利弗:『我所事師,天上人中最尊最勝,積功累德不可稱載。從兜率天降生閻浮,初生之時,能於十方各行七步,舉手唱言:「天上天下唯我最尊唯我最勝,三界苦惱吾當度之。」釋梵四天咸來供事,佛之功德不可具述。』時舍利弗聞此語已,如從暗中覩日光明,語比丘言:『善哉善哉!吾少好學八歲從師,年甫十六靡不該綜,自謂為達;今者得值無上正覺真為我師,汝所言佛,今在何處?』比丘答言:『今在迦蘭陀竹園精舍。』時舍利弗將諸弟子至如來所,稽首禮足前問訊已,而白佛言:『我處長夜恆履愚迷,幸得值佛願開正路,得為沙門成就禁戒。』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佛為說法,漏盡意解得阿羅漢。前白佛言:『世尊!我與同學大目犍連,要得道時必相開示。今欲往彼,願承聖旨。』佛言:『宜知是時。』

「時舍利弗入王舍城訪目揵連,遙見目連與諸弟子遊行里巷。爾時目連覩舍利弗形狀變改,逆而問之:『有何異見容服乃耳?』答曰:『學無常師惟道所在,求法積年不遇大聖,今者得值身心遍喜,故來相求願同法味。』目連答曰:『此非小事宜共籌量。』舍利弗言:『我昔所行與汝從事,汝所學者我悉知已,請無復言。』是時目連告舍利弗言:『仁者智慧本踰於我,今之所教豈相誤耶?』作是語已隨舍利弗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違遠大聖沉沒煩惱,今得親奉願為沙門。』即捨澡瓶鹿衣杖具。佛言:『善來!』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佛為說法,漏盡意解得阿羅漢。時舍利弗、目揵連,及二百五十弟子,皆得出家盡成羅漢。

「爾時輸檀王聞子得道已經六年,中心欣喜欽渴彌積,語優陀夷言:『汝今可往請佛還國問訊起居,離別已來十有二載,夙夜悲慼不能自已,得一相見還如更生。』憂陀夷受王教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具述王意,乃覩諸天梵釋咸來歸命,而白佛言:『願為沙門。』佛言:『善來!』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得阿羅漢道。爾時世尊作是思惟:『本與父王要誓,成佛爾乃還國當度父母,今得佛道不違本誓。』即語優陀夷比丘言:『汝宜先往,顯汝神足,作十八變知吾道成,弟子尚爾況佛威德?』優陀夷奉佛教已,飛行而往還到本國,於迦毘羅城上虛空中現十八變,王及臣民莫不驚懼。而優陀夷,說是偈言:

「『如來甚希有,  難可得值遇,
  勤苦無量劫,  哀慜諸眾生。
  本行菩薩道,  今得願滿足,
  坐於菩提樹,  降伏大魔怨。
  破壞生死因,  銷滅諸煩惱,
  已得成正覺,  演說無上法。
  我本奉王教,  出國迎太子,
  說王愁念久,  言辭甚可悲。
  佛顧本生地,  尋當見親族,
  我時承佛命,  將入迦毘羅。
  辭佛御神通,  忽至大王所,
  變化若干種,  譬如淨蓮花。』
  父王見神變,  心生大恐懼,
  借問為所從,  未曾覩是變。
 『太子本棄國,  求道度眾生,
  勤苦無量劫,  今乃得成佛。
  王今勿驚懼,  宜應悅豫心,
  我已度生死,  為王太子使。』
  王時聞子問,  淚落如雨星,
 『我自十二年,  愁念無窮已,
  忽聞吉祥至,  如人死復穌。
  我子捨國位,  成道名何等?』
  我時答王言:  『太子經六年,
  勤苦得成道,  號曰天中天,
  三界最第一。』  『我子在家時,
  為造諸時殿,  刻凋陳繢飾。
  今者何所居?』  我時答王言:
 『佛得微妙法,  所處無不安,
  常在於樹下,  諸天來供養。』
 『我子在家時,  坐臥敷綩綖,
  皆以綺飾成,  柔軟而光澤。』
  我時答王言:  『天帝貢衣服,
  龍妃獻寶床,  佛心無美惡,
  未嘗見喜慍。』  『我子在家時,
  盛饌眾甘美,  今所膳御者,
  施設何等食?』  我時答王言:
 『持鉢從分衛,  福眾無增減,
  呪願彼施人,  世世令安隱。』
 『我子在家時,  寢臥常使安,
  絃歌奏清音,  爾乃從寐起。』
  我時答王言:  『禪定非明暗,
  諸佛無睡眠,  帝釋常服膺,
  梵王來勸助。』  『我子在家時,
  澡浴以香湯,  芬馥滿室中。
  今用何等香?』  我時答王言:
 『八解三脫門,  澡浴除諸垢。
  心寂無憂惱,  猶如淨虛空。』
 『我子在家時,  雜香以塗熏,
  清淨無塵穢,  郁烈而香潔。』
  我時答王言:  『戒定慧解脫,
  道德以為香,  十方八難處,
  普熏無不至。』  『我子在家時,
  四種妙寶床,  重疊敷茵褥,
  臥起而安悅。』  我時答王言:
 『四禪為床座,  等持心自在,
  不染煩惱泥,  清淨如蓮花。』
 『我子在家時,  兵衛甚嚴肅,
  出入常擁護,  目不見諸惡。』
  我時答王言:  『千二百羅漢,
  菩薩無央數,  俱為弟子眾,
  左右而恭侍。』  『我子在家時,
  象馬牛羊車,  周旋往四方,
  隨意而遊觀。』  我時答王言:
 『五通為驂駕,  飛空無罣礙,
  洞見一切心,  游踐超生死。』
 『我子在家時,  旌旗列羽衛,
  人執諸兵仗,  前後為導從。』
  我時答王言:  『四等為防護,
  普濟眾厄難,  恩慧仁愛敬,
  以此為嚴衛。』  『我子在家時,
  鐘鼓導前路,  雜以眾伎樂,
  觀者每盈衢。』  我時答王言:
 『道樹成正覺,  度五跋陀羅,
  八萬四千天,  皆已得法眼。
  九十六種道,  摧伏而歸命,
  鳴於不死鼓,  其音徹三千。
  啟受皆明悟,  一切咸欣悅。』
 『我子王何國?  提封為廣狹?
  所化幾何人?  悉當歸伏不?』
 『佛領三千界,  化導諸群生,
  十方不可數,  靡不蒙饒益。』
 『我子在家時,  聽政助吾化,
  勸導以禮節,  奉順莫敢違。』
 『佛悟諸法空,  捨於四顛倒,
  無不歸伏者,  寂靜無為業。
  佛法無愛憎,  一切皆通達,
  化及諸眾生,  無不蒙饒益。
  假使有一人,  其人無量首,
  一首無量舌,  舌有無窮辯。
  如此恆沙人,  以恆沙劫數,
  歎佛一功德,  猶尚不能盡,
  況我如螢燭,  何能演日光?』

「時輸檀王聞此偈已歎言:『善哉!阿斯陀仙言無虛妄。』問優陀夷:『佛欲來不?』優陀夷言:『卻後七日如來當至。』王聞是語歡喜踴躍,語諸大臣:『吾當迎佛,導從儀式法轉輪王。先勅所司平除道路,香水灑地懸繒幡蓋,種種嚴飾盡其所宜,我當出城四十里外奉迎如來。』優陀夷言:『本承佛教來報大王,今請向佛說王之意,欽渴積年願覩如來,並及萬姓咸希福祐。』王言:『善哉!願速見佛。』時優陀夷還至佛所,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王及國人計日度時願得見佛,我已告王卻後七日世尊當至。』

「爾時如來到七日已,與諸弟子整持衣鉢,威儀詳序向迦毘羅城,梵釋四王聞佛還國皆來導從,梵王侍右,帝釋侍左,四王諸天前後導從,諸天龍神花香伎樂而以供散,寶幢幡蓋羅列道側,天雨香水以灑於地。如來欲行先現瑞相,十方世界三千國土六反震動,一切枯樹還生花葉,竭涸溪澗自然流泉。王見瑞已勅諸釋種大臣百官,嚴持幡蓋燒香散花,作眾伎樂而以迎佛。王遙見佛處於大眾,如星中月、如日初出、如樹開花,巨身丈六端嚴熾盛,既見佛已悲喜交集,稽首作禮而白佛言:『世尊!離別多年今得相見。』大臣百官一切人民,皆稽首禮隨佛入城。

「爾時世尊足踰門閫地為大動,天雨妙花樂器自鳴,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躄者能行,病者得愈,瘂者能言,狂者得正,傴者得伸,毒害自銷;禽獸相和其聲清亮,環珮相觸皆悉流響,珍藏自然眾寶出現,苞匿異心皆共和合,一切眾生無淫怒癡,展轉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獄休息,餓鬼飽滿,畜生捨身當生人天。父王覩佛巨身丈六紫磨金色,如星中月,亦如金山,梵釋四王皆悉奉侍。見諸比丘曾為外道久修苦行形體羸劣親近侍從,猶如黑烏在紫金山,不能顯發如來之德,便勅國內豪貴釋種顏貌端正,選五百人度為沙門侍佛左右,如金翅鳥在須彌山,如摩尼珠置水精器。佛弟難陀亦為沙門,難陀所使名優波離,前白佛言:『世尊!人身難得佛法難遇,諸尊貴者皆棄世榮,我身卑賤何所貪樂,惟佛慈悲願見救度許為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在比丘中隨例而坐。難陀後至次第作禮,到優波離即止不禮,心自念言:『是我家僕,不當設禮。』爾時世尊告難陀言:『佛法如海容納百川,四流歸之皆同一味,據戒前後不在貴賤,四大合故假名為身,於中空寂本無吾我,當思聖法勿生憍慢。』爾時難陀去自貢高,執心卑下禮優波離,於是大地為之震動。

「時佛入宮坐於殿上,王及臣庶日日供養百種甘饌,佛為說法度無數眾。耶輸陀羅攜羅睺羅年已七歲,來至佛所稽首佛足,瞻對問訊而白佛言:『久違侍奉曠廢供養,諸釋眷屬皆有疑心,太子去國十有二載,何從懷孕生羅睺羅?』佛告父王及諸群臣:『耶輸陀羅守節貞白無瑕疵也,若不信者今當取證。』爾時世尊化諸比丘皆悉如佛,相好光明等無差異。時耶輸陀羅即以指環與羅睺羅而語之言:『是汝父者以此與之。』羅睺羅持取指環直前奉佛。王及群臣咸皆歡喜,歎言:『善哉!羅睺真是佛子。』爾時世尊為王說法,即時得道,群臣萬姓後宮婇女,咸奉戒法淨修梵行,是時國內安靜,萬邦來賀。」

囑累品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告淨居天難陀、蘇難陀等言:「菩薩始從兜率下生閻浮,乃至出家降伏魔怨轉於法輪,汝等諸天!皆悉讚助。今復請我利益世間,演說如斯大嚴經典,菩薩所行如來境界,自在神通遊戲之事。汝等若能受持讀誦為他說者,我此法印當得增廣。若菩薩乘人聞說此經,必大歡喜得未曾有,發起堅固精進之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汝等福德無量不可稱計。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合掌信受,其人當獲八種功德。何等為八?一者端正好色,二者力勢強盛,三者心悟通達,四者逮得辯才,五者獲諸禪定,六者智惠明瞭,七者出家殊勝,八者眷屬強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願樂欲聞如是等經,與說法師敷置高座,轉身當得八種坐處。何等為八?一者長者坐處,二者居士坐處,三者輪王坐處,四者護世坐處,五者帝釋坐處,六者梵王坐處,七者菩薩得菩提時所坐之處,八者如來轉正法輪所坐之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稱揚讚美,是人當得八種淨語。何等為八?一者言行相應,無違諍故;二者所言伏眾,可遵承故;三者所言柔軟,不麤獷故;四者所言和美,攝眾生故;五者聲如迦陵頻伽,悅樂眾生故;六者聲如殷雷,摧伏外道故;七者得梵音聲,超過世間故;八者得佛音聲,應眾生根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寫此經流通四方,其人當有八功德藏。何等為八?一者念藏,無忘失故;二者惠藏,善能分別諸法相故;三者智藏,能了諸經義故;四者陀羅尼藏,所聞皆能持故;五者辯藏,能發眾生歡喜心故;六者得正法藏,守護佛法故;七者菩提心藏,不斷三寶種故;八者修行藏,得無生法忍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此經受持句義不忘失者,其人當得八種圓滿:一者施圓滿,無慳悋故;二者戒圓滿,得願具足故;三者多聞圓滿,得無著智故;四者奢摩他圓滿,一切三昧現前故;五者毗鉢舍那圓滿,具足三明故;六者福德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淨佛土故;七者妙智圓滿,隨諸眾生所有意樂得具足故;八者大悲圓滿,成熟眾生無勞倦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如是念:『云何當令一切眾生入此法門?』作是念已為人演說,以此善根當得八種廣大福德。何等為八?一者轉輪聖王福德,二者護世天王福德,三者帝釋福德,四者夜摩天王福德,五者兜率天王福德,六者化樂天王福德,七者他化自在天王福德,八者大梵天王乃至如來所有福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是人當得八種淨心。何等為八?一者得大慈心,與眾生樂故;二者得大悲心,拔眾生苦故;三者得大喜心,滅眾生憂惱故;四者得大捨心,滅眾生貪恚故;五者得四禪心,於欲界中心自在故;六者得四定心,於無色界心自在故;七者得五神通,往來佛土故;八者能斷諸漏,得首愣嚴三昧故。

「若國土城邑聚落所在之處有此經卷,當知其處離八種畏。何等為八?一者離敵國畏,二者離賊盜畏,三者離惡獸畏,四者離飢饉畏,五者離諍訟畏,六者離戰鬪畏,七者離夜叉畏,八者離一切怖畏。

「汝等當知!正使如來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無礙辯才,於一劫中日夜常說此經功德,亦不能盡。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書寫解說,當知是人所得功德亦不可盡。」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及大迦葉長老阿難言:「我於無數百千億劫修習佛道,今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利益諸眾生故演說此經,如是等經付囑於汝,汝等受持廣宣流佈。」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我以佛眼觀,  盡見諸眾生,
 假使諸眾生,  皆如舍利弗。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是眾,
 所獲諸功德,  不如一日夜,
 供一辟支佛。  假使諸世間,
 皆如辟支佛,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是眾,  所獲諸功德,
 不如以淨心,  一稱南無佛。
 假使諸世間,  皆如佛世尊,
 有人於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諸如來,
 所獲諸功德,  不如有一人,
 能於日夜中,  讀誦此經典。
 若人過無數,  百千萬億劫,
 以種種香花,  衣服臥具等,
 供養如前說,  無數聲聞眾,
 一切辟支佛,  及彼諸如來,
 所獲諸功德,  不如有一人,
 受持此經典,  乃至四句偈,
 分別為他說。  我所說諸經,
 此經為最勝,  一切諸如來,
 皆從此經出。  是經所住處,
 即為有如來。  若有書寫持,
 處處廣流佈,  即能演一句,
 歷劫無窮盡,  福惠自莊嚴,
 盈滿如大海。  若聞是經者,
 應當常修習,  功德無有量。」

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摩訶薩,大迦葉長老、阿難,淨居諸天、摩醯首羅,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二

 

上篇:方廣大莊嚴經

下篇:異出菩薩本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菩薩本緣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自愛經

佛說自愛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佛教詞典】覆屋過限戒有看覆無自覆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問:『何故有看覆,無自覆者?...

【佛教詞典】依果

(術語)又曰依報。凡有情之果報有二種。總謂有情之心...

可否理解極樂只是一個化城,並未真正到家

問: 《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

信願具足者,則萬修萬人去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於一切法門之外,特...

何等是淨佛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

人能百忍自無憂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脾氣粗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有...

損者三友與益者三友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

「娑婆訶」的六種意思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

念佛人為何還會遭遇車禍

近日,有位初學佛的賈居士講述了一件事。最初帶領賈居...

圖說雞蛋的真相——雞蛋為何不能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淨密雙修這樣是否如法

問: 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但有些居士...

淨土法門早晚課應怎樣做

問: 原來是按禪宗早、晚課本做課,如按淨土法門早、...

公牛的爭鬥

為了爭奪一頭母牛和一塊地盤,兩頭公牛發生了爭鬥。一...

【視頻】《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普門品》尼眾唱誦

《普門品》尼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