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七〇)根本分別品鸚鵡經第九(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乞食,於乞食時往詣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是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少有所為,出行不在。彼時,鸚鵡摩納都提子家有白狗,在大床上金槃中食。於是,白狗遙見佛來,見已便吠。世尊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白狗聞已,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於後還家,見己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問家人曰:「誰觸嬈我狗,令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家人答曰:「我等都無觸嬈白狗,令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摩納!當知今日沙門瞿曇來此乞食,白狗見已,便逐吠之。沙門瞿曇語白狗曰:『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因是,摩納!故令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都提子聞已,便大瞋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即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都提子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都提子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生地獄。所以者何?以彼於我極大瞋恚。若有眾生因心瞋恚故,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往詣佛所,語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來耶?」

世尊答曰:「我今往至汝家乞食。」

「瞿曇!向我白狗說何等事,令我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世尊答曰:「我今平旦著衣持鉢,入舍衛乞食,展轉往詣汝家乞食,於是白狗遙見我來,見已而吠。我語白狗:『汝不應爾,謂汝從呧至吠。』是故白狗極大瞋恚,從床來下,至木聚邊憂慼愁臥。」

鸚鵡摩納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鸚鵡摩納復更再三問世尊曰:「白狗前世是我何等?」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止!止!摩納!慎莫問我,汝聞此已,必不可意。」

世尊復告於摩納曰:「汝至再三問我不止,摩納!當知彼白狗者,於前世時即是汝父,名都提也。」

鸚鵡摩納聞是語已,倍極大恚,欲誣世尊,欲謗世尊,欲墮世尊。如是誣、謗、墮沙門瞿曇,語世尊曰:「我父都提大行佈施,作大齋祠,身壞命終,正生梵天。何因何緣,乃生於此下賤狗中?」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生於下賤狗中。

「梵志增上慢,  此終六處生,
 雞狗豬及犲,  驢五地獄六。

「鸚鵡摩納!若汝不信我所說者,汝可還歸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摩納!白狗必還上床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槃中食。』摩納!白狗必當還於金槃中食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示我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摩納!白狗必當示汝已前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汝所不知。」

於是,鸚鵡摩納聞佛所說,善受持誦,繞世尊已,而還其家,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白狗即還在大床上。「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槃中食。」白狗即還金槃中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當示於我父本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白狗即從床上來下,往至前世所止宿處,以口及足掊床四腳下,鸚鵡摩納便從彼處大得寶物。

於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得寶物已,極大歡喜,以右膝著地,叉手向勝林給孤獨園,再三舉聲,稱譽世尊:「沙門瞿曇所說不虛,沙門瞿曇所說真諦,沙門瞿曇所說如實。」再三稱譽已,從舍衛出,往詣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世尊遙見鸚鵡摩納來,告諸比丘:「汝等見鸚鵡摩納來耶?」

答曰:「見也。」

世尊告曰:「鸚鵡摩納今命終者,如屈伸臂頃,必至善處。所以者何?彼於我極有善心。若有眾生因善心故,身壞命終,必至善處,生於天中。」

爾時,鸚鵡摩納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世尊告曰:「云何摩納?如我所說白狗者為如是耶?不如是耶?」

鸚鵡摩納白曰:「瞿曇!實如所說。瞿曇!我復欲有所問,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恣汝所問。」

「瞿曇!何因何緣,彼眾生者,俱受人身而有高下、有妙不妙?所以者何?瞿曇!我見有短壽、有長壽者,見有多病、有少病者,見不端正、有端正者,見無威德、有威德者,見有卑賤族、有尊貴族者,見無財物、有財物者,見有惡智、有善智者。」

世尊答曰:「彼眾生者,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白世尊曰:「沙門瞿曇所說至略,不廣分別,我不能知,願沙門瞿曇為我廣說,令得知義。」

世尊告曰:「摩納!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廣分別說。」

鸚鵡摩納白曰:「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短?若有男子女人殺生凶弊,極惡飲血,害意著惡,無有慈心於諸眾生乃至蜫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壽命極短。所以者何?此道受短壽,謂男子女人殺生凶弊,極惡飲血。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壽命極長?若有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慙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壽命極長。所以者何?此道受長壽,謂男子女人離殺斷殺。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觸嬈眾生,彼或以手拳,或以木石,或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多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多疾病,謂男子女人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疾病?若有男子女人不觸嬈眾生,彼不以手拳,不以木石,不以刀杖觸嬈眾生,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無有疾病。所以者何?此道受無疾病,謂男子女人不觸嬈眾生。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不端正?若有男子女人急性多惱,彼少所聞,便大瞋恚,憎嫉生憂,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形不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不端正,謂男子女人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形體端正?若有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彼聞柔軟麤[麩-夫+廣]強言,不大瞋恚,不憎嫉生憂,不廣生諍怒,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形體端正。所以者何?此道受形體端正,謂男子女人不急性多惱。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威德?若有男子女人內懷嫉妬,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便生嫉妬,若見他有物,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無威德,謂男子女人內懷嫉妬。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大威德?若有男子女人不懷嫉妬,彼見他得供養恭敬,不生嫉妬,若見他有物,不欲令我得,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大威德。所以者何?此道受有威德,謂男子女人不懷嫉妬。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卑賤族?若有男子女人憍慠大慢,彼可敬不敬,可重不重,可貴不貴,可奉不奉,可供養不供養,可與道不與道,可與坐不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不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生卑賤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卑賤族,謂男子女人憍慠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生尊貴族?若有男子女人不憍慠大慢,彼可敬而敬,可重而重,可貴而貴,可奉事而奉事,可供養而供養,可與道而與道,可與坐而與坐,可叉手向禮拜問訊而叉手向禮拜問訊,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生尊貴族。所以者何?此道受生尊貴族,謂男子女人不憍慠大慢。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無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佈施,彼不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無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無財物,謂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佈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多有財物?若有男子女人作施主,行佈施,彼施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遠來乞者飲食、衣被、花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多有財物。所以者何?此道受多有財物,謂男子女人作施主,行佈施。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惡智慧?若有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不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設問不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來生人間,有惡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惡智慧,謂男子女人不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摩納!何因、何緣男子女人有善智慧?若有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彼若有名德沙門、梵志,數往詣彼,隨時問義:『諸尊!何者為善,何者不善?何者為罪,何者非罪?何者為妙,何者不妙?何者為白,何者為黑?白黑從何生?何義現世報,何義後世報?』問已能行,彼受此業,作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來生人間,有善智慧。所以者何?此道受善智慧,謂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彼問事。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報也。

「摩納!當知作短壽相應業必得短壽,作長壽相應業必得長壽,作多疾病相應業必得多疾病,作少疾病相應業必得少疾病,作不端正相應業必得不端正,作端正相應業必得端正,作無威德相應業必得無威德,作威德相應業必得威德,作卑賤族相應業必得卑賤族,作尊貴族相應業必得尊貴族,作無財物相應業必得無財物,作多財物相應業必得多財物,作惡智慧相應業必得惡智慧,作善智慧相應業必得善智慧。摩納!此是我前所說,眾生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鸚鵡摩納都提子白曰:「世尊!我已解。善逝!我已知。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從今日入都提家,如入此舍衛地優婆塞家,令都提家長夜得利義,得饒益安隱快樂。」

佛說如是。鸚鵡摩納都提子及無量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鸚鵡經第九竟(三千四百六十五字)

(一七一)中阿含根本分別品分別大業經第十(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三彌提亦游王舍城,住無事禪屋中。

於是,異學哺羅陀子中後彷徉,往詣尊者三彌提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賢三彌提!我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異學哺羅陀子便問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定無所覺。」

尊者三彌提告曰:「賢哺羅陀子!汝莫作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說。賢哺羅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故作業,作已成者,我說無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作已成者,我不說必受報也。」

異學哺羅陀子至再三語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我面從沙門瞿曇聞,面從沙門瞿曇受,身、口業虛妄,唯意業真諦,或有定,比丘入彼定無所覺。」

尊者三彌提亦再三告曰:「賢哺羅陀子!汝莫作是說,莫誣謗世尊,誣謗世尊者為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說。賢哺羅陀子!世尊無量方便說,若故作業,作已成者,我說無不受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作已成者,我不說必受報也。」

異學哺羅陀子問尊者三彌提:「若故作業,作已成者,當受何報?」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若故作業,作已成者,必受苦也。」

異學哺羅陀子復問尊者三彌提曰:「賢三彌提!汝於此法、律學道幾時?」

尊者三彌提答曰:「賢哺羅陀子!我於此法、律學道未久,始三年耳。」於是,異學哺羅陀子便作是念:「年少比丘尚能護師,況復舊學上尊上尊人耶?」於是,異學哺羅陀子聞尊者三彌提所說,不是不非,即從座起,奮頭而去。

彼時,尊者大周那去尊者三彌提晝行坐處不遠。於是,尊者大周那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彼盡誦習,善受持已,即從座起,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盡向尊者阿難說之。

尊者阿難聞已,語曰:「賢者周那!得因此論,可往見佛,奉獻世尊。賢者周那!今共詣佛,具向世尊而說此義,或能因是得從世尊聞異法也。」

於是,尊者阿難、尊者大周那共往詣佛。尊者大周那稽首佛足,卻坐一面,尊者阿難稽首佛足,卻住一面。

彼時,尊者阿難語曰:「賢者大周那!可說,可說。」

於是,世尊問曰:「阿難!周那比丘欲說何事?」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今自當聞。」於是,尊者大周那謂尊者三彌提與異學哺羅陀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世尊聞已,告曰:「阿難!看三彌提比丘癡人無道。所以者何?異學哺羅陀子問事不定,而三彌提比丘癡人一向答也。」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若三彌提比丘因此事說,所有覺者是苦,當何咎耶?」

世尊呵尊者阿難曰:「看!阿難比丘亦復無道。阿難!此三彌提癡人,彼異學哺羅陀子盡問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阿難!若三彌提癡人為異學哺羅陀子所問,如是答者:『賢哺羅陀子!若故作樂業,作已成者,當受樂報;若故作苦業,作已成者,當受苦報;若故作不苦不樂業,作已成者,當受不苦不樂報。』阿難!若三彌提癡人為異學哺羅陀子所問,如是答者,異學哺羅陀子眼尚不敢視三彌提癡人,況復能問如是事耶?阿難!若汝從世尊問分別大業經者,於如來倍復增上心靖得喜。」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分別大業經者,諸比丘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具分別說。」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阿難!或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或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或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無身惡行,亦無身惡行報,無口、意惡行,亦無口、意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耶?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耶?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有口、意惡行,亦有口、意惡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耶?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若有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而見彼,見已,作是念:『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報。所以者何?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耶?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無身惡行,亦無身惡行報,無口、意惡行,亦無口、意惡行報。』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無身妙行,亦無身妙行報,無口、意妙行,亦無口、意妙行報。』我不聽彼。若作是說:『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有身惡行,亦有身惡行報,有口、意惡行,亦有口、意惡行報。』我聽彼也。若作是說:『我見彼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者,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惡處地獄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於中若有一沙門、梵志得天眼,成就天眼,作如是說:『有身妙行,亦有身妙行報,有口、意妙行,亦有口、意妙行報。』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我見彼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我聽彼也。若作是說:『若更有如是比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彼一切身壞命終,亦生善處天中。』者,我不聽彼。若作是說:『如是見者,則為正見,異是見者,則彼智趣邪。』者,我不聽彼。若所見所知極力捫摸,一向著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者,我不聽彼。所以者何?阿難!如來知彼人異。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彼若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生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複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應受善處報,彼因此緣此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復死時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若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彼於現法中受報訖而生於彼。或復因後報故,彼不以此因、不以此緣,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複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未盡應受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死時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不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不離、不護已,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複本作不善業,作已成者,因不離、不護故,未盡應受地獄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或復死時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阿難!若有一離殺、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此離、護已,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者,彼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複本作善業,作已成者,因離、護故,未盡應受報,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或復死時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阿難!如來知彼人為如是也。

「復次,有四種人,或有人無有似有,或有似無有,或無有似無有,或有似有。阿難!猶如四種[木*奈],或[木*奈]不熟似熟,或熟似不熟,或不熟似不熟,或熟似熟。如是,阿難!四種[木*奈]喻人,或有人無有似有,或有似無有,或無有似無有,或有似有。」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分別大業經第十竟(三千五百七字)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六千九百七十二字)

中阿含根本分別品第二竟(二萬四千五百八十九字)(第四分別誦)

 

上篇:中阿含經

下篇:佛說七知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長阿含十報法經

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上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卷第一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註音版】四祖道信方寸論

.post-content img {display: block;height: auto;ma...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註音版】悲華經

悲華經...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序 宋沙門遵式述 山門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國...

羅雲忍辱經

羅雲忍辱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

【註音版】阿彌陀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譬喻經

佛說譬喻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

【佛教詞典】諸閑不閑

(術語)閑者安也。於人天趣中無障難者,謂之諸閑。墮...

【佛教詞典】戒定慧

指戒律、禪定與智慧。據翻譯名義集卷四謂,防非止惡為...

從三個方面談佛教徒的環保觀念

佛教不僅主張對人要慈悲,對生命要尊重,對自然要愛護...

閑置的佛經該如何處理

問: 請來的經書該如何擺放?暫時不用的話又該怎麼處理...

四個不同時期的素食體驗

說來我已經素食十年了。曾為了吃飯的問題頭痛不已。我...

阿賴耶識的種子有六義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大...

沒有永遠的親人,也沒有永遠的仇人

《梁皇寶懺》中說:仇人皆從親人而來。這確實是很有智...

中國老秤上的十六顆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為那時候是農業社會,有些...

佛給在家人提出的五條基本規範

在佛教裡面,釋迦牟尼佛給在家人提出五條基本的規範,...

五德品格缺失,身體就會產生疾病

五德養性,是指根據仁、義、禮、智、信來養自己的性。...

大寂法師: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南無阿彌陀佛!在這裡代表常住,向大家表達新年問候,...

【視頻】早課(佛學智慧講堂版本)

早課(佛學智慧講堂版本)

【視頻】《金剛經》印能法師唱誦

《金剛經》印能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