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2015/12/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認為,佛教好像重男輕女,有歧視女性之嫌。事實如何呢,佛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

首先,產生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實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經》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就是不管白種人、黑種人、國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立足點的平等。但是出了家並不是就成了佛,還是要依據佛法的教義,在因地上精進用功,當煩惱漏盡,自然就成道證果,而且這個果位,不會因為男女差別而有所不同,這是因果上的平等。

雖然一切眾生皆具有以上兩大平等性,但卻因為業緣感召,過去自己所做的善惡業積聚,致使平等當中有不同的果報差異,例如同樣生而為人,但是智愚有別。因為眾生根機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設方便、應機施教,目的是要讓眾生都能從不同的果報中解脫,這也是佛陀教化眾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實是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防非止惡、息滅煩惱,方便不同根機弟子修行而慈悲製定的。例如相對於男性,女人對家庭的依賴較重、情執也較重,意志沒有男人堅定。所以佛陀特別針對女眾的習氣,規定只有一次出家機會,希望女眾慎重決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眾珍惜出家的因緣;出家,不論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說一人出家能夠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見出家的功德有多大。還有,無論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是說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氣,也需要有宿世的福報,因此出家以後,能夠意志堅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牽掛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緣不退轉,安住於僧團用功辦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樣是人天師表,這也是功德與法身慧命的平等。

相對於男性,女性畢竟由於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傷害,在很多時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對佛門的歧視、傷害、譭謗。這對於出家女眾和誹謗她們的人,都是不好的業因。所以,佛陀對女眾出家的特別規定,既為保護她們,也為保護僧團,也為保護正法,也為保護眾生。

因此這樣的規定並非負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滿20歲者的心智狀況還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規定其不得投票,此規定並非歧視、不公平,而是基於保護全民福祉所設。又如世間的父母,針對貪玩的孩子,特別規定門禁時間,來改善其習性,沒有人會說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眾生因為過去世所造善惡業不同,生而果報不平等,大醫王佛陀為了教化眾生,成就其道業,而定種種制度,實在是一種「慈悲且智慧的應機施教」!

在這裡要特別指出,女眾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彌尼戒的沙彌尼,這就有一個問題,目前全國多地佛教道場都有「短期出家」學修營之類的活動,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彌戒,那么女眾一旦受了沙彌尼戒,短期出家結束後就要捨戒,意味著此生就再沒有出家機會了,所以正信道場一般不接待女眾的短期出家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確實想體驗出家生活,可以受八關齋戒,到時候捨戒是沒有問題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

澄觀法師(清涼國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馬上會聯想到寺院裡、銀幕上圓領方袍...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

勸君早辦修行路,莫為兒孫做馬牛

在明朝,有個人叫羅洪先,他特別有才華,二十多歲就高...

出家不生退悔心

我們諸位道友出家,先沒有學習到佛法,還不知道發願,...

十大因素讓僧人們健康長壽

長壽是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和追求的目標。秦始皇為了能使...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

菩薩為何稱名「普賢」

菩薩為何稱名普賢? 梵語輸跋陀,或三曼跋陀,漢譯普賢...

關於香疤起源的說法

影視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某人看破紅塵,落髮受戒為僧...

佛學常見辭彙(四畫)

【心】 指無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八個識:...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淨宗念佛方法簡便易行,而執持名號,持之以恆,達到感...

臨終的兩種正念

臨終的正念它是有兩種正念: 第一個是聖人的正念、祖師...

蘇東坡親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東坡居士悟道因緣 內翰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

怎樣做才是有道德之人

生活中總可以聽到道德一詞,那麼在到底何為道德,而我...

命運的好壞是如何產生的

有人說:胎兒一旦離開母體,呱呱落地之時,就注定了一...

被貪慾的念頭所繫縛

過去,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摩訶迦旃延尊者住在...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

有時候,人的嗔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

微信朋友圈裡的善惡因果

在通訊和傳媒極其發達的今天,微信給大家帶來了信息交...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

王陽明心學的四大智慧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

人生七苦

第一苦:生 作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著。生乃是所有...

【佛教詞典】五須彌

(一)謂阿彌陀佛之毫相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出自...

【佛教詞典】經單

(物名)記經名之紙標。禪家每年啟建正月祝道場之前一...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視頻】妙境法師《仙人與侍女》

妙境法師《仙人與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