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2012/08/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髮,受十戒,乃至圓滿具足戒,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正如《多論》所說:「染習佛法,必須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調伏;信樂漸增,次受十戒;善心漸增,然後受具。得法味故,好樂堅固,難可退敗,不破威儀。一時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儀。如游大海,漸漸深也。」

按照律典的規定,度人出家的師父及欲剃髮出家的弟子,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現在,僅就求度者,簡單談談應具備的條件。在此之前,先簡單分析一下剃髮與出家的關係,以明確這兩者的差別。

一、剃髮與出家

依律制,剃髮是出家必備的條件之一。故《四分律藏》云:「應剃髮,著袈裟。」即現出家相,與公認的沙門釋子形象相同,以區別於俗人、外道。但是,如果只是剃髮,受五戒,而沒受十戒,仍然還是一個光頭俗漢,律中稱為「形同沙彌、形同沙彌尼」。因為最初在寺廟內度人出家,同寺內的其它僧人都不知道,其家人來問,回答有差,而招致譏嫌。所以,佛制:若度出家者,應和僧作法,告知大眾。也就是必須寺廟內全體僧眾集中在一起作法,允許為此人剃髮。依南山律祖道宣律師所說,此時大眾僧作的法,就叫做「形同單白羯磨」(單白羯磨,這是僧中決議事情的方法之一)。

因此,出家,除了剃除鬚髮,著袈裟,在外相上現出家相外,最重要的還是受十戒。因為只有受了十戒,才算真正出家,稱為「法同沙彌、法同沙彌尼。」依南山律典,受十戒時所作的法,叫做「法同單白羯磨。」

可見,剃髮不等於出家,但出家必須剃髮。

二、求度者的條件

作為度人之師,一定要依律,如法謹慎地考察求度者,不可盲目度人。

依南山律《行事鈔》,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檢查請求剃度出家的人。只有符合出家條件的人,才能被接納。

1、簡老少。首先,要求年紀符合條件,不能太老、太小。依《僧祇律》,7歲以上,70歲以下,有智慧,堪能忍苦,才符合教限。彼律中說:「7歲解知好惡者,應與出家。80、90太老,過70,臥起須人,不聽度。」當然,如果過70歲,仍然能修習道業,最多是允許此人出家作沙彌(尼)。

經中,央掘摩羅的老母求佛出家。佛說偈制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時已過。但當深信心,以法自蘇息。」律中,淨飯王,即佛的父親也求佛出家,佛說:但觀無常諸行,足以得道,不須出家。由此說明,年紀太大的人,是不適合出家的。

2、簡根具。其次,要求此人六根具足無缺,身心健康。如果是一身具男女二根的二形人,或者根本不具備男女根的黃門,雖然依大乘佛法可以受戒,但是,依小乘律制,是絕對不允許出家的。推其原因,正如南山律祖所說:「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結使多,智慧淺薄故。」又說:「但以其心邪曲,難可拔濟。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另外,諸部律中,列了很多六根缺限的情況,僅《四分律》中,就列有140多種。最後總結說:「一切污辱眾僧的人,都不得受戒。」

3、簡聽否。第三,要徵求其父母的同意,不違國法,方可出家。就父母許可,方聽出家這一點,諸部律中,都有緣起。如《四分律》中,因為佛的兒子羅睺羅出家,令佛陀父親淨飯王極度憂傷。於是,他悲泣來到僧伽藍中,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對佛說:「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難陀童子當為家業;而世尊復度令出家。難陀既出家已,我復有少望心,羅睺羅當為家業,紹嗣不絕;而今世尊復度出家。父母於子多所饒益,乳養瞻視。逮其成長,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聽,輒便度之。唯願世尊,自今已去,勅諸比丘,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世尊默然受王語。之後,就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說:「父母於子多所饒益,養育乳哺,冀其長大,世人所觀。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

另外,如果是在職的官員,或者是違法犯罪的人,或者是為了躲避債務而來求出家的,律中,都不允許度其出家。

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必須信仰三寶,動機正確,因為「道由信立,德自信生」。這是求出家的根本要素。所以,只有確實信仰佛法僧三寶,為了解脫生死,成就佛道而求出家的人,才適合出家修道。故南山律祖在《行事鈔》中說:「信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未曉此,徒自剃著。內心無道,外儀無法;縱放愚情,還同穢俗。所以入法,至於皓首,觸事面牆者,良由自無奉信,聖智無因而生;但務養身,寧知出要勝業?」

以上,只是略為解釋剃髮出家應該具備的條件,這不過是概括地列示而已。其實,還有很多,如:對男女眾出家的條件,隨性別的差異,律教也略有差別等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

出家需要的條件與方法

依據如來的正法規(dhamma)與律(vinaya),以及國家...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

【推薦】造寺供養舍利,非比丘正業

《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問: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濟群法師答:...

出家人對父母的孝

古往今來多少出家的人,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孝,那是刻骨...

德文法師自述學佛出家因緣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見...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

開經偈的含義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

如何供養出家人

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

禪的妙用

仙崖禪師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對夫婦吵架。 妻子:...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千萬不要殺生增惡緣

冬至很多地區都有祭拜祖先的傳統,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

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廣修供養

在修行沒有成就前,一定要廣修供養。在唐朝,有位叫悟...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何人肯向死前修

若有眾生壽無量,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示...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

萬事有因,強求不得

梁武帝在還沒有顯貴時,曾認識了一位很貧困的人。梁武...

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淨土資糧

問: 如果說身口意念佛號,但都不能打住妄想,這樣帶...

當你念久了,散亂心自然就沒有了

如何淨心寡慾?多念聖號。剛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

皈依三寶,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

對佛生歡喜心

一時,佛在舍衛城,率僧眾安居畢,從舍衛城前往王舍城...

【佛教詞典】不敬耆長有德戒

【不敬耆長有德戒】 p0339 瑜伽四十一卷二頁云:若諸菩...

【佛教詞典】十長養

(一)菩薩五十二位中,指第二十一位至第三十位之十行。...

【視頻】果東法師《與方丈和尚有約》

果東法師《與方丈和尚有約》

【視頻】大安法師《般若淨土兩門大義》(音頻)

大安法師《般若淨土兩門大義》(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