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2012/08/07  大字體  護眼色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髮,受十戒,乃至圓滿具足戒,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正如《多論》所說:「染習佛法,必須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調伏;信樂漸增,次受十戒;善心漸增,然後受具。得法味故,好樂堅固,難可退敗,不破威儀。一時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儀。如游大海,漸漸深也。」

按照律典的規定,度人出家的師父及欲剃髮出家的弟子,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現在,僅就求度者,簡單談談應具備的條件。在此之前,先簡單分析一下剃髮與出家的關係,以明確這兩者的差別。

一、剃髮與出家

依律制,剃髮是出家必備的條件之一。故《四分律藏》云:「應剃髮,著袈裟。」即現出家相,與公認的沙門釋子形象相同,以區別於俗人、外道。但是,如果只是剃髮,受五戒,而沒受十戒,仍然還是一個光頭俗漢,律中稱為「形同沙彌、形同沙彌尼」。因為最初在寺廟內度人出家,同寺內的其它僧人都不知道,其家人來問,回答有差,而招致譏嫌。所以,佛制:若度出家者,應和僧作法,告知大眾。也就是必須寺廟內全體僧眾集中在一起作法,允許為此人剃髮。依南山律祖道宣律師所說,此時大眾僧作的法,就叫做「形同單白羯磨」(單白羯磨,這是僧中決議事情的方法之一)。

因此,出家,除了剃除鬚髮,著袈裟,在外相上現出家相外,最重要的還是受十戒。因為只有受了十戒,才算真正出家,稱為「法同沙彌、法同沙彌尼。」依南山律典,受十戒時所作的法,叫做「法同單白羯磨。」

可見,剃髮不等於出家,但出家必須剃髮。

二、求度者的條件

作為度人之師,一定要依律,如法謹慎地考察求度者,不可盲目度人。

依南山律《行事鈔》,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檢查請求剃度出家的人。只有符合出家條件的人,才能被接納。

1、簡老少。首先,要求年紀符合條件,不能太老、太小。依《僧祇律》,7歲以上,70歲以下,有智慧,堪能忍苦,才符合教限。彼律中說:「7歲解知好惡者,應與出家。80、90太老,過70,臥起須人,不聽度。」當然,如果過70歲,仍然能修習道業,最多是允許此人出家作沙彌(尼)。

經中,央掘摩羅的老母求佛出家。佛說偈制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時已過。但當深信心,以法自蘇息。」律中,淨飯王,即佛的父親也求佛出家,佛說:但觀無常諸行,足以得道,不須出家。由此說明,年紀太大的人,是不適合出家的。

2、簡根具。其次,要求此人六根具足無缺,身心健康。如果是一身具男女二根的二形人,或者根本不具備男女根的黃門,雖然依大乘佛法可以受戒,但是,依小乘律制,是絕對不允許出家的。推其原因,正如南山律祖所說:「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結使多,智慧淺薄故。」又說:「但以其心邪曲,難可拔濟。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另外,諸部律中,列了很多六根缺限的情況,僅《四分律》中,就列有140多種。最後總結說:「一切污辱眾僧的人,都不得受戒。」

3、簡聽否。第三,要徵求其父母的同意,不違國法,方可出家。就父母許可,方聽出家這一點,諸部律中,都有緣起。如《四分律》中,因為佛的兒子羅睺羅出家,令佛陀父親淨飯王極度憂傷。於是,他悲泣來到僧伽藍中,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對佛說:「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難陀童子當為家業;而世尊復度令出家。難陀既出家已,我復有少望心,羅睺羅當為家業,紹嗣不絕;而今世尊復度出家。父母於子多所饒益,乳養瞻視。逮其成長,世人所觀。而諸比丘,父母不聽,輒便度之。唯願世尊,自今已去,勅諸比丘,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世尊默然受王語。之後,就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說:「父母於子多所饒益,養育乳哺,冀其長大,世人所觀。自今已去,父母不聽,不得度令出家。若度,當如法治。」

另外,如果是在職的官員,或者是違法犯罪的人,或者是為了躲避債務而來求出家的,律中,都不允許度其出家。

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必須信仰三寶,動機正確,因為「道由信立,德自信生」。這是求出家的根本要素。所以,只有確實信仰佛法僧三寶,為了解脫生死,成就佛道而求出家的人,才適合出家修道。故南山律祖在《行事鈔》中說:「信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未曉此,徒自剃著。內心無道,外儀無法;縱放愚情,還同穢俗。所以入法,至於皓首,觸事面牆者,良由自無奉信,聖智無因而生;但務養身,寧知出要勝業?」

以上,只是略為解釋剃髮出家應該具備的條件,這不過是概括地列示而已。其實,還有很多,如:對男女眾出家的條件,隨性別的差異,律教也略有差別等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度眾生現出家相最好

文中說到【以聲聞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聲聞。割愛辭...

和尚也需要與時俱進嗎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不同的人,會給佛教下...

冒充出家人之果報

如若是為了能受人信施、或為便於利用人的善心和對出家...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

師父您出家時家人反對嗎

問: 師父您出家的時候家人反對嗎? 慧律法師答: 反...

聖嚴法師《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若...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出家人為何「結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結夏、九旬禁足...

十八羅漢

在佛教經典記載中,原是十六羅漢,羅漢即阿羅漢的簡稱...

佛教中的九種食

佛教認為食有長養、資益之義、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

比丘十八物

所謂比丘十八物,又稱頭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最精華30句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併稱為修身養性...

看清內心的種種煩惱

人有種種煩惱,煩就是煩悶、煩擾;惱是惱亂、熱惱。煩...

佛教素食漫談

隨著因氣候變遷而不斷引發的生態危機的不斷出現,當今...

造業容易,等要懺悔滅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馬鳴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佈施持戒...

精神生活的富足來自獨處

假如我們生活在無明中,假如我們沉迷於過去或未來,假...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

【推薦】大悲咒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間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諸佛國 引三條理證...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六字大明咒持誦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

【佛教詞典】四師

(雜語)華嚴宗謂五祖宗密以後之子睿,淨源,義和,李...

【佛教詞典】天王如來

(一)提婆達多比丘未來成道時之佛名。據法華經提婆達多...

【視頻】昌臻法師《重溫印光祖師偈語的體會》

昌臻法師《重溫印光祖師偈語的體會》

【視頻】懺雲老和尚《無我,五蘊喻》

懺雲老和尚《無我,五蘊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