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
繼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他為什麼稱為繼道呢?印度有一個風俗,女人懷孕要生產,都要回娘家。他的母親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生了兩個兒子,都是在半路上就生了,還沒有到達娘家就生了。所以他的哥哥叫大繼道,他是老二,叫小繼道。都叫繼道。
這兩兄弟都出家了,他的哥哥很聰明,作比丘很快證果。這個周利槃陀伽呢,他非常愚鈍,根機很鈍。當時他的哥哥教過他一個偈子,就是:「守口攝意身莫犯,勿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四句話。他就這個一個偈子啊,用了整整一年都記不下來,記了前面一句忘了後面一句,記不下來,這叫得後遺前,得前遺後。他的哥哥看他這麼鈍哪,這麼愚癡啊,就說你就沒有修行的這個資質啊,就要他還俗。
還俗他就哭哭啼啼,這時候正好被佛碰到了,憐憫他,就因他的根機就施教,因機施教。就教他,這麼複雜的偈子你也不要去念了,念那麼多,你就念四個字:掃塵除垢。就叫他掃地。你掃地,就一邊掃一邊講「掃塵除垢」。他這四個字都很難把他記下來,記了前面兩個字就忘了後面兩個字。那怎麼辦呢?佛又有個善巧方便,他說你既然這樣,為了記住這四個字,你就跟其他的比丘為他們服務,打掃他們的寮房。然後教其他的比丘,你都要幫這個周利槃陀伽的忙,他都為你服務了,當他忘記的時候你提醒一下,掃塵除垢。如果他記得「掃塵」,下兩個字怎麼回事啊?你提醒一下「除垢」。
開始其他的比丘看到他那麼愚鈍,那麼笨笨的,就是讓他掃寮房,做服務,都很討厭,都不想要他。但佛講這個六和敬,大家要互相幫助啊,讓周利槃陀伽為你們服務一下,你也幫他提醒提醒。這樣經過了一百天,好不容易把這四個字記住了。掃塵除垢。哎,這個一邊掃地一邊就念這四個字,念念念,慢慢子心裡越來越明白了,不僅要掃外面的塵垢,還要掃內心的塵垢,內心的塵垢是什麼?是煩惱。煩惱是什麼?他就觀照觀照,哎,得阿羅漢果了。得阿羅漢果以後,他就這一句話,掃塵除垢,他就開發了無量的義理了。這就是義持第一。具足無礙的辯才,從這四個字開發了無量的義理,叫義持第一。
有時候我們也是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夠,理解力不夠,非常根鈍,我們再怎麼根鈍哪,好像比周利槃陀伽當年要好一點哪,那麼他都能夠證阿羅漢果,現在我們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再根鈍,至少南無阿彌陀佛還能夠記得下來,不至於南無……下四個字怎麼回事啊?不曉得。
所以周利槃陀伽雖然根鈍,但是他有一點,非常老實,非常誠懇,這個大智若愚呀,他就心清淨,他入道就很快。那麼這個佛經講為什麼他根鈍,是由他宿世啊一個因緣導致的。他宿世曾經是一個大法師,就是講經說法的時候他吝法、小氣,自己懂的東西怕說出去了有別人超過他,就由於吝法的因緣,他這一世一轉生就根鈍了。
所以通過他這個因緣我們要知道,我們對佛法了解多少,就要和盤托出,教給眾生多少,你這個無保留地說出來,就能開發智慧。如果你有保留,還要搞知識產權,還要搞什麼,你就會根鈍。所以這個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他發明一個東西,就把它守得緊緊的,你不拿錢來,我不給你。佛法不能搞這個交易,一切為利益眾生,來把自己了解的佛法全盤地告訴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