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為病比丘洗身因緣

2020/03/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為病比丘洗身因緣

過去,在賢提國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為長期臥病在床,精神委頓、身體非常瘦弱,生活無法自理,以致於全身垢穢不堪,發出惡臭,沒有人照顧。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帶領了五百位比丘來看望他,並且吩咐比丘們,輪流照顧他,為他煮粥。然而,有些人卻因滿室的臭味而對他起了嫌惡之心。佛陀知道這種情形之後,就請帝釋天端熱水過來,並慈悲地以金剛手親自為病比丘清洗身體。此時,大地震動,呈現一片光明,大眾看到這種情形,莫不感到震憾、敬畏。

國王、大臣、人民及天龍鬼神等得知此事,紛紛到佛前恭敬頂禮,並且請示佛陀:「世尊,您是開悟的聖人,是人天之導師,為世人所尊重,福德、智慧皆已圓滿具足,三界之中無與倫比,為什麼還屈就自己親自為這位瘦弱、全身垢穢不堪的病比丘清洗身體呢?」

佛陀對國王及現場大眾說:「如來所以出世,正是為了來救護窮乏睏厄、無護無依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恭敬供養生病的出家眾、修行人,以及貧窮、孤苦無依的老人,他將能隨心滿願,獲福無量,就像五河俱流入海,福聚亦如是,功德漸漸圓滿,最終必能成就道果。」

聽了佛陀的開示後,國王再請示道:「請問世尊,這位比丘過去到底造了什麼罪業,為什麼長年生病而無法治癒呢?」

佛陀回答:「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惡行,施政非常嚴厲殘暴,他找了一個力氣很大的獄卒,主要任務是對罪人執行鞭刑。這個獄卒經常假借國王的威權,作威作福。凡是遇到罪人,便趁機索賄,對於送來財物的人,他就鞭打得輕一點;沒有奉上財物的人,就會受到極重的鞭打。全國上下皆引以為患,深感憂苦。

一天,一位賢者被人誣陷,依法被判鞭刑。臨刑前,賢者對獄卒說:‘我是一位佛弟子,從來沒有做出任何違法的事,但是因為被他人誣陷,才被判刑,希望你能稍加寬容。’獄卒一聽賢者是佛弟子,心中起了善念,只輕輕抽了鞭子,並未打到賢者的身體。

獄卒命終之後,由於過去索賄、鞭打種種惡行而墮到地獄,受盡鞭打的苦報;地獄的罪報受盡了之後,又轉生到畜生道,同樣受著常被鞭打的苦報。就這樣經過五百世才投生為人,然而卻常患重病,為病痛所苦。

當時的國王就是提婆達多,獄卒就是這位病比丘,而當時的賢者就是我的過去身。因為過去生在受刑時,獄卒善心寬恕鞭打未及賢者身的因緣,所以這一生我親自為他清洗身體。人所做的善惡行為,所感得的福德、罪報如影隨形,即使生死輪轉,這些果報並不會因此免除。」

佛陀開示這一段因緣後,為大眾說偈:

「撾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災卒無赦。

生受酷痛。形體毀折。自然惱病。失意恍忽。

人所誣者。或縣官厄。財產耗盡。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災火焚燒。死入地獄。如是為十。」

此時,病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及偈頌後,了解了過去的因緣,對於自己所造惡業深心自責,感到非常慚愧,於是至誠於佛前懺悔,當下長久不治的重病不藥而癒,身心安穩,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賢提國的國王亦十分歡喜,對佛陀的教法生起信解,發心受持五戒成為優婆塞,勇猛精進,依教奉行,不久也證得了初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二·刀仗品第十八》

省思:

病苦,是人所不樂見,卻又是人生所無法避免的難關。古德云:「病由業生,業由惑生。」由於過去造了業,業障現前而受病苦。因此,要遠離病苦災厄,唯有從因當中努力,反省檢討、懺悔、改過;消業、轉業,才是最究竟的離苦得樂之方。

如同公案中的病比丘,因業而受病苦之報,後來由於至誠慚愧懺悔,而能業消病癒,身心安穩。當我們的心能夠安住在覺性上,保持三業清淨;更進一步能夠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心清淨、光明,當下就是淨土,無所憂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病中有沒有忘了念佛(弘一大師患重病的故事)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西歸直指》中有一個精妙深遠的...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

為什麼不結婚

為什麼不結婚?這問題,我遇到了許多朋友,都曾這樣問...

五百釋女報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衛國,毀滅釋迦族,並挑選了五百名...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為僧人,首先必須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拜佛很重要,但身體有病不能拜,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阿彌陀佛!從昨天到今天,師父一直說拜...

濟群法師《出家人應當具備哪些素養》

作為出家不久的年輕僧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必須逐...

氣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麼道理

有人曾問我:佛教可以通過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獵狗的雕像

我在書上看到一則蘇格蘭的故事。書上說,當地有個墓園...

從愚癡造業到持戒念佛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

崔沔的孝心

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親雙眼失明,他就傾家蕩產到處求...

習氣難調

畢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斷盡煩惱的阿羅漢,受到人天恭敬...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亂

問: 念佛不能專心,不能夠做到一心不亂,怎麼辦? 大...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諸佛菩薩對眾生平等,但感應為何有差別

諸佛菩薩他對眾生說法的時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於我...

聖嚴法師《禪是什麼》

有人認為禪與淨土截然不同,其實,二者並無衝突。此在...

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陳永壽問結局。菩薩示偈曰:節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斂...

捨棄是一種智慧

前幾天見到了一個事業有成的親戚。他很年輕,卻擁有一...

【佛學漫畫】憍慢的懷疑

念佛!阿彌陀佛全部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我們只要稱...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什麼是小法?什麼是大法

問: 能舉例說明一下什麼是小法?什麼是大法嗎?這一點...

如何與佛願相應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

印光大師壽康寶鑒序

【原文】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佛教詞典】七慢

【七慢】 這是由根本煩惱慢心所開展而來。七慢是:一、...

【佛教詞典】真空

(術語)小乘之涅槃也。非偽故云真,離相故云空。是無...

【視頻】慧律法師《錯執心在身內》

慧律法師《錯執心在身內》

【視頻】戒壇建造略記(埔裡圓通寺)

戒壇建造略記(埔裡圓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