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

2020/03/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

讀體律師(1601-1679年),號見月,世稱見月律師,是明末清初復興律宗的巨匠。

未出家時,見月律師曾拜謁兩位善知識,一位是慈悲攝受他的大力老和尚,一位是折其貢高慢心的白雲老和尚。

大力老和尚初始攝受見月律師時,曾詳細詢問他的個人根底和信佛緣由,幸得垂慈應允,命其自己準備衣缽,接納為弟子。

但是,白雲老和尚認為:「此人終究要成佛門大器,不可草草行事。恐怕出家容易,持戒不堅。必須要他自己沿門乞討化緣,以折服他的我慢習氣,考驗他的心志。乞化得了衣缽,再回山披剃。」

明末清初時,見月律師,傳三昧老人衣缽,繼主千華(即寶華山)專事宏律。三昧老人,從行門入手,一生持律謹嚴!臨終時,前三天預知時至,鳴楗槌,集眾方丈,取紫衣戒本,當眾將華山法席傳見月律師。

三天以後,又集眾方丈,取淨水沐浴,謂眾云:「吾水幹即去,汝等莫作去來想,不可訃聞諸方,凡世俗禮儀,總宜捐卻,三日後即葬寺之龍山。」遂命大眾念佛,水幹、跏趺微笑而逝。

見月律師於三十二歲時,見有初出家者俗態厭人,求教於老和尚,師言,威儀不具,不名為僧。於是師前拜求,乞師為受比丘戒。師答雲,須請律師。於是,見月律師決心行腳參方,至江南一帶尋三昧老和尚求戒。

見月律師於雲南棲雲庵啟程,僅有衲衣蒲團隨身,途中種種艱辛,不以為患。從南至北,求戒不成,復又從北至南,尋訪參方。歷盡種種坎坷,祈求律師受戒之初念不怠。

1 歷經艱辛  萬里求戒

當時社會混亂,沿途流寇猖獗,官兵不良,而律師從來不為所動。即使繞道而行,路途艱辛,也不退其求戒之志願。有人勸律師云:「世道既亂,且緩住此,太平再行,何以急迫?」律師云:「我志已決,時不待人,求指別徑。」

途中荒僻,少有行人,重重山嶺,不睹村莊,荒涼之極。律師或清晨一餐至晚,或全無早餐即行。每日途行不減七八十里。很多地方地形十分複雜險要,律師不惜身命,不為危險所動。

如在過關索嶺和盤江時,律師記載云:行數日,過關索嶺。此嶺勢極高峻,周百餘里,上立嶺營,有關索廟。又行數日,過盤江,山路屈曲,上下崚險。頃刻大雨,澗流若吼,山徑成溝。四面風旋,一身難立,水從頸項直下股衣,兩腳橫步,如跨浮囊,解帶瀉水,猶開堤堰,如此數次,寒徹肌骨。

次日至安莊衛道上,砂石凸凹,崚嶒盤曲。不覺履底已穿,脫落難著,即雙棄跣足,行數十里。至晚歇宿,足腫無踝,猶如火炙錐刺。中夜思之,身無一錢,此是孤庵野徑,又無化處,不能久棲,明早必趨前途。

次日仍復強行。初則腳跟艱於點地,漸漸拄杖跛行。行至五六里,不知足屬於己,亦不覺所痛,中途又無歇處,至晚將踐五十餘里,宿安莊衛庵中。次日化得草鞋學著,皮破繭起,任之不顧。

律師不但自己不為困境所轉,並鼓勵同參道友道:

古人參學,捨身求法不以為苦,莫因此雨而退其心,將來好說行腳。

想世人為貪功名富貴,尚耐若干辛苦而後遂,今為出家修行,求解脫道,豈因乏履(沒有鞋穿)而退初心。

律師萬里行腳,自滇而南,自南而北,復又自北而南,往返二萬餘裡,徒勞跋涉,尋師乞戒,往返南北,歷盡種種坎坷,依然不改初心,終於在江蘇鎮江海潮庵三昧老和尚座前求戒圓滿。

2 輕身重道  以戒為尊

此後,律師以冰霜之操自勵,以慎重之行利生。輕身重道,以戒為尊,即便白水過堂,也不忘失法度。

順治九年,江南蝗旱,寸草無收,人民饑饉,村莊老少男婦奔山求食,動止一二百人。律師率僧眾周濟百姓並方便開示之云:「汝等今日不得已登山者,人人當觀往因,為前世不信三寶,慳貪不肯惠施貧苦,所以招報如是。今化眾僧,施汝等每人三文錢。吾復親至汝等前,每人施吾錢一文,皆要口中念佛,雙手奉之,為汝等供眾,植清淨福田,當來離貧窮苦。」

律師如此開導大眾後,漫山佛聲震吼,即掃倉煮飯,隨量飽餐,念佛而去。常住無隔宿糧,次日早齋,惟燒白水過堂。

見月律師自出家後,即開始行腳。崇禎十年,依三昧老和尚受戒。以後幾十年功夫,主持寶華山,專宏律藏。晚年修過兩次般舟三昧。對律藏方面,撰有《毗尼止持會集》、《毗尼作持續釋》、《大乘玄義》、《黑白布薩》、《傳戒正范》及《僧行規則》等。

他老一生,無論說話做事,都非常有剛骨,到處都是唯法是親,絲毫不徇人情。自出家後,無日不在艱苦卓絕中精進修持。他老的一言一行,無一處不可與後世作模範。

康熙十三年,寶華山在清廷護持下,一切規矩法則都上軌道,在宏律方面亦有相當成績。那時,他已七十三歲,因受兩序大眾請求,述說其一生行腳事蹟,以勉將來。見月律師乃按其一生經歷事蹟,撰出上下兩卷的一部《一夢漫言》。

見月律師,世壽七十八歲,臨入滅時,在前七天,把事情都安排好;話也囑咐好,屆時端然趺坐,安祥而逝;無粘無滯,來去自如。

頌云:

戒如大明燈,能消長夜暗,

戒如珍寶鏡,照法盡無遺,

戒如摩尼珠,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唯此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應當勤護持。

見月律師畢生求戒弘戒,於近世律宗重興,功不可沒,可謂集大成者,法席之盛近古未有,在中國佛教史上地位顯著。見月律師有如冰霜般的操履,是我等後世弟子的學習楷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獵人與老和尚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

太虛大師的志行和悲願

太虛大師精通三藏,學貫古今,智慧圓融,悲心廣大。不...

來果禪師悟道因緣

來果禪師,法名妙樹,號淨如,俗姓劉,湖北黃岡人。來...

禁止殺生可獲十種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

犯盜戒要有六種因緣

構成一個盜戒,要有六種因緣。前面根據《瑜伽師地論》...

如瑞法師追憶夢參老和尚:老和尚是為眾生而活

壹: 老和尚弘法路經香港,入住賓館即問:此房一夜何價...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身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裡面,結跏趺坐,斂目攝心,屏除一...

用佛的慈悲智慧來包容別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

釋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很久...

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眾生,但是他不能度無緣之人。我們說佛不度...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

想做就做,想丟就丟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時常覺得不安全,有次他請我去他...

真參禪人,二六時中俱用持久之心

參禪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間斷,三能辦到...

聖嚴法師《無我無相,功德無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前面已經做了一些說明,進一步談...

橫截諸惡趣

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橫截諸惡趣。這個橫,注...

不樂於五蘊則解脫

昔日,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時,有四十位比丘住...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戀的

問: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戀的?同性戀可以往生淨土嗎...

清淨本然的本體,怎麼會有染淨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約著迷真。眾生因為迷失了清淨的本性而生...

總是胡思亂想,心靜不下來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學生,平時玩心比較重。心也總是靜不下...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 來念佛的人...

如何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問: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現象,以什麼方式去判斷念佛人...

【佛教詞典】十種善巧智

善巧,意為應眾生之根機,善施以方便。華嚴經中載有十...

【佛教詞典】六到彼岸與三無漏學相攝

【六到彼岸與三無漏學相攝】 p0314 瑜伽七十八卷六頁雲...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靈岩山六度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靈岩山六度彌陀)

【視頻】佛教基礎知識之放生護生

佛教基礎知識之放生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