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獵人與老和尚

證嚴法師  2011/07/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不該有的行為、不該說的話、不該做的事、心中不該留的念頭,這些都要去除,才不會產生錯誤,傷害我們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護我們。

有的人卻認為:何必要守戒?只要對自己有利,為了生活,有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守戒的。所以,聽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從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樹下講經,村裡的人忙的只顧去忙,而有空閑的人,一定會去樹下聽和尚講經。其中,有一位年輕人也常坐在樹下聽老和尚說法。他聽來聽去,覺得老和尚說的莫非都是教人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應該要去做,所以,並不很用心聽。

有一天,老和尚又說:「身、口、意三業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種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這五種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這位年輕人聽了,認為:「這怎麼可能?要我不去打獵,那就無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獵,別人也沒說我不對啊!要我守不殺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聽了一半就走了。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隻槍上山去打獵了。

但是,直到近黃昏時,他都沒有遇到一隻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為什麼今天沒有遇見獵物呢?」當他極度失望時,太陽也將近下山了。突然他聽到草堆裡有動靜,仔細一看,原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隻鹿!

他看到那隻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澤。他很高興,因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鹿,他趕緊擺好架勢,對準鹿頭要開槍。但是,那隻鹿也眼睜睜地看著獵人,四眼相對,獵槍對準著鹿…,獵人和鹿對視很久卻一直沒有開槍。因為打獵的人有一個規矩:不能打已死的動物。

獵人注意看著鹿,但它卻一動也不動,他想:「這隻鹿是不是死了?為何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過去看看,但是鹿還是絲毫沒動。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腳踢那隻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就跑,躲到草堆裡,又跑到樹後面去了。獵人也趕快追呀!追到樹旁邊時,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樹下。

獵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槍放下,坐在老和尚旁邊問說:「天色已暗,老和尚您為什麼還坐在這裡?」老和尚說:「我想死在這裡。」獵人驚訝地問:「您好端端地,為什麼想要死?」老和尚語意深長地說:「我講經是希望大家能去惡從善,能夠戒殺,守好規矩和本份。像你,聽經這麼久了,我說的話,你卻不聽,那我說了也沒用。我說的話既然不能讓人受用,那出家有什麼用?既然不能達成教育的任務,那做人還有什麼用呢?到不如死了算了。」

這位獵人聽了既慚愧又感動,雙手摀住臉,眼淚不斷從手縫中流下來。他哭著說:「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這麼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這麼關心我們,實在很對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聲,很激動,拿起槍往樹幹用力地打,因此樹皮被打落,槍也被打斷了。他雙手緊握住已毀的槍,甚至用手打樹,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後放下槍杆,跪在老和尚面前說:「我以前錯誤的人生就像這支槍一樣完全斷了,從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過去的錯誤,請老和尚收我為徒弟。從此我要好守規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興,牽起他說:「做人要守本份、守規戒,才不會造成人生的錯誤;知過必改就是好人。」於是兩人就下山了。獵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後來成為一位很成功的戒師,嚴守戒律,講經時絕不離戒法。因為他認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針,也是人類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規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學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規矩,守好本份,那就談不上修行了。而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能離開的心念。大家要時時用心,心不離戒,戒不離生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

佛制戒是不是給我們找麻煩呢

佛陀時代,教育的導師是誰?是佛陀。佛在說法,佛在建...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

五戒表解

殺戒 釋名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

慈心不殺,當吃長素

慈心不殺 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

息災衛生豫說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以故古聖賢皆制治於未亂,保邦...

受八關齋戒法

念誦儀軌: 一、發願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眾,...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

歷代高僧大德的惜福節儉

惜福節儉是歷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增...

佛教裡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於講故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作為生命體驗者,...

文殊度屠夫

有一次,文殊菩薩示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

為什麼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為什麼佛陀在講六波羅蜜之前要講這三種意樂?就是你作...

網絡學佛的正確態度

網絡是時代的產物,是眾緣和合的現相。網絡也被諸多有...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

佛也要受前世的業報

佛教認為,即使是佛也難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報。 《...

末法時期還能發輪迴度眾生的願嗎

淨土祖師講願立則道業可成發願為先。那我們該發什麼樣...

聖嚴法師《眾生成佛》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六十華嚴...

守財狗

通常靜坐是為了訓練自己精神集中,洗滌習氣,每天若以...

業力把東西暫時借你用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

心律法師:戴佛珠的含義

也許,有的朋友認為,現在誰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

【推薦】業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來佛號

我們雖然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但只要到了極樂世界,我們...

比丘與毒蛇

佛陀在世時,有一段時間住在竹蘭園精舍,比丘們則散居...

戒香

仙人山中,微風徐徐,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草香味。在樹...

【佛教詞典】不系受

【不系受】 p0321 法蘊足論九卷十一頁云:云何不系受?...

【佛教詞典】五下分結

【五下分結】 指順益下分界的五種結惑。乃對五上分結而...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道證法師)

南無觀世音菩薩(道證法師)

【視頻】惠空法師《以長遠眼光看待功德福報》

惠空法師《以長遠眼光看待功德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