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2015/07/10  大字體  護眼色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國王名叫優達,在迦葉佛的時候,他便出家修道,現在適逢釋迦佛出世,聽法者都獲得正道。他的國家富裕,人民昌盛。王有兩位夫人,第一夫人名叫月明,相貌端莊,王很愛敬她。不到半年,夫人將要臨終,王很憂傷。

月明問他因何憂傷,王說:「你的生命快要結束,這情愛難捨,所以愁苦。」

月明答道:「有生便有死,是世間的常事,何必憂愁。你若真愛我,就讓我出家。」

王聽後道:「你若是出家,如果沒有成道,必定生在天上;如果生在天上,終要下墮,你若答應回到我這裡,我就讓你出家去。」

月明便同意他的要求,去作比丘尼,即捨棄五欲;許多人來問訊、供養,妨礙她修道,所以她到各國去雲遊。從出家那天起經過六個月,她持戒清淨,厭棄世間,得了阿那含道,死後生到色界天,觀察過去的因緣,和王曾有前約,打算去了脫這段因緣,但觀察王沉醉在五欲中,昏迷難化,如以本來面目前去,不能感動他,應當用恐怖的辦法,才能降伏他。

天人便將自身變成凶神惡煞般的大鬼王,提著五尺長大刀,在夜裡王睡覺時,距他不遠的空中出現。王見了萬分驚恐,鬼王對王說:「你雖然有官兵千萬,現刻命在我手中,由不得你。你死的時候到了,用什麼辦法自救?!」

王便回答說:「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依靠善業,修心清淨,死後能夠生到好地方。」

鬼王說:「只有這個最可依靠,沒有其他辦法。」

王便問道:「您是什麼神?把我嚇壞了!」

鬼王答道:「我是月明夫人,您放我出家,修道離欲,生在色界天上。現在是依前約來的。」

王說:「你雖是這樣說,我還不相信;除非還你的本來面目,才能使人相信。」

鬼王立刻變化成從前的形象,衣服打扮都是原來模樣,站在那裡。

王的欲心一動,便前去拉她;月明立即升到虛空,給王說法道:「這個身體是無常的,片刻都難保持,像早晨的露珠,日出便會消滅。你不想念無常,只執著身體。大王您沒看見:年青的容貌被衰老吞掉,諸根衰朽,眼看不清楚,耳聽不明白,形體敗壞,不堪使用。如同釀酒,提取了精華,糟粕就被拋棄。身體衰老,有什麼可貪可樂的?等待你的只有‘死’字。

由生到老,無常迅速,大王你有沒有看見,嬰幼兒和青壯年都在死亡,說明這身體是脆弱而危殆的,死神緊緊跟著,身心像火燒著,眾苦聚集,心有貪、瞋、癡三毒,身有寒熱飢渴。可是,你並不生厭離心,仍然貪戀執著我這身體。其實,那些美女、珍寶、王位、妻兒都不是你所有;臨死的時候,沒有一件能帶走;連這身體都保不住,何況其他的東西!不要再沉沒在五欲裡,流轉在生死輪迴中,不知道出路。大王是有智慧的人,為什麼不生厭離,出家求道?」

國王的善心生起,答應願意出家。月明又勸化他說:「您應當出家,求得妙法,依法修持,晝夜精進,勤奮不懈!」

說完這些話,天人忽然不見。國王便傳位給太子,捨棄五欲,跟迦旃延出家修道。

當時,人們看見他能拋棄榮華富貴,去求無上聖道,官民們多來供養,對他恭敬問訊。他感到這對修道有妨礙,便外出雲遊,來到摩羯國,佛給他說法,得阿羅漢道。

比丘托著瓦缽盂,走進王舍城,討乞些剩飯,回到山林裡坐著吃。

這時瓶沙王郊外遊玩來到山林,問道:「您本來是國王,進出的隨從像雲那樣多。今天當乞丐,一個人討飯吃。這算得快樂嗎?您還是放棄修道,我分半個國家給你統管。」

比丘回答說:「我本是國王,統率的部落很多,死了都化為烏有,我出家證得聖道,為什麼要捨大取小呢?這不是智者應該幹的事!」

瓶沙王說:「你原來吃的是上等飯食,用的是珍貴餐具;現在手托瓦缽,討殘湯剩飯,不覺苦惱嗎?你原來是國王,有勇士護衛;現在一人獨居,不覺恐怖嗎?原來在深宮內,許多美女陪伴著,坐的珍寶床,墊的細軟褥;現在獨宿在山林裡,坐的睡的只有野草,豈不太苦嗎?」

比丘答道:「我現在能夠知足,再沒有什麼可貪戀的快樂。」

瓶沙王說:「你現在真可憐!」

比丘答道:「可憐的是你,並不是我。因為你被五欲纏縛,恩愛驅使,不得自在。我現在很快樂,心中沒有罣礙。」

瓶沙王聽後,即便離開。(錄自《雜藏經》)

《經律異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比丘度化阿恕伽王建塔因緣

阿恕伽王(又稱阿育王)是一位暴虐無道、瞋怒好殺的君王...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 分身塵剎度眾生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

小軍比丘出家緣

佛在世的時候,有兩個婆羅門,哥兄弟兩個人。兩個人,...

聖嚴法師: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

有個女士以為結婚後人生從此有了依靠,結果先生卻遺棄...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

邪淫念頭難以降伏,該怎麼樣解決呢

問: 師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

國王殺生為佛所阻

佛陀時代,有位國王名叫和默處,由於他的國家地處偏僻...

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

她曾四次見到虛雲長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人們都稱她是老菩薩 我第一次來東林寺時,在天王殿後面...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卻是涵蓋一切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為了考驗弟子們,對弟子們說:我現...

要遠離這五種相,才是「無分別智」

丁二、廣釋 分六:戊一、釋名無分別智;戊二、釋成立相...

水牛含淚下跪求饒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場工人,拒絕宰殺一隻跪地求饒的大...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截流大師:念佛必須具備真實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眾生都沒有差別,我是沒有修成的佛...

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星雲大師《佛學的組織法》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 壹 前言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為後世...

【推薦】沒有什麼比老病死的衝擊更大

回老房子。一層樓貫通的走廊盡頭,陽光斜灑一地,祖父...

把人身用在滿足貪慾、積聚財富上,實在是太不值

對現代人來說,貪慾貫穿著一生,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滿足...

掌握自己的命運要先深信因果

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是佛教...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

【佛教詞典】屈支

(地名)Kutche,國名。或作龜玆,丘慈。見名義集三。...

【佛教詞典】靜慮律儀

梵語 dhyāna-sajvara。指色纏戒,即色界之戒。律儀,...

【視頻】夢參老和尚《發隨喜願,消除無量世的嫉妒障礙》

夢參老和尚《發隨喜願,消除無量世的嫉妒障礙》

【視頻】淨慧法師《從當下的一念心上用功》

淨慧法師《從當下的一念心上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