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大安法師  2019/05/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生,心不喜樂。如諸聲聞,不見舍那神力,不與菩薩大會,以本不讚說十方佛剎清淨功德故。——《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乍得我空」,就是指小乘行人對「空性」的證悟還很粗淺,他們通過析「空」,鈍拙地了解到「蘊」中沒有一個真實的我,沒有一個主宰,但是沒有進一步去理解「蘊」這個法也是空的,還在執著「蘊」為實有。

「蘊」是積集之意,有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蘊」是新譯,舊譯為「蔭」,是蔭覆之意,蔭覆我們本有的佛性。

聲聞人只是了解到「我空」,還不了解「法空」。正因為不了解「法」的空性,就「執境為有」,執著這個境界為實有。

我們看《維摩詰經》裡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公案,其中《觀眾生品》裡面有個「天女散華」的公案,就將大小乘行人證悟的不同,很形象地表達出來了。

當時維摩詰和文殊菩薩在討論怎麼觀照眾生的相狀和體性,那是一套非常玄妙的佛理了。討論完之後,當時室內有一個天女就現身了。她開始是隱身的狀態,聽完之後很喜悅,就現身來散華供養與會說法、聽法的聖眾。

這些很美妙的天華,落在菩薩身上,馬上就會滑落下來;但若是落在了聲聞行人身上,就粘著在他們身上,不掉下來了。

這些聲聞覺得華不能在身上啊,比丘都要持清淨戒律,都要很朴素,這樣一身華,都成了華人了,那怎麼能行?所以就想用神通力量把華給弄下來,但卻怎麼也弄不下來。

這時候就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了。當時天女就問舍利弗(因為他是十大弟子之首嘛):「你為什麼要把華弄下來呀?」舍利弗說:「這個華不如法。」(大概就是從戒律的角度看不如法,所以要把它弄下來)。

這位天女的智慧很深嘍,就說:「你不要說這個華為不如法,為什麼呢?這個華無所分別,是仁者自己生起分別想。如果你在佛法當中出家,還有分別心,這就是不如法;如果沒有分別,這就叫如法。」

天女跟他講這麼一套大乘的佛理,什麼叫如法不如法:心有分別不如法,心無分別為如法。

天女接著又說:「同時你看,為什麼華不著在那些菩薩身上?就是由於那些菩薩斷了一切分別想。這個華就是一個境界,他對這個境界,能夠悟證到境界本空,所以華就不落在身上;現在你們認為境界為有,這個華就粘到你身上去了。

「你的煩惱結習、習氣還沒有盡,所以華就粘在你身上;分別的結使盡了的人,華就不會粘在身上。」……天女如此這般地一說,舍利弗也就不知所云了,默然了。

天女還很犀利:「你為什麼不說話呀?」舍利弗說:「法性無有言說,是故不知所云。」天女駁斥:「也不能離開語言文字來說法性。」

然而舍利弗還有點看不起這位天女,覺得這位天人現的是女相,就說道:「你為什麼不轉女身?」天女說:「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一切諸法無有定相,為何要問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以神通力將舍利弗變為天女,自己化為舍利弗,然後問他:「你為什麼不轉女身?」舍利弗說:「我今不知何轉能變為女身!」

天女繼續說道:「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舍利弗這時才覺悟到法性是非男非女的。女人成為女人,也是自己執著的產物,幻相而已。

而「執境為有」的小乘行人,就會想要迴避這個境界,來趨向寂滅的狀態。所以這種人聞到淨土化生,內心就不喜樂了,因為淨土是一個「妙有」,要從空性裡面再生起來的一個「有」啊。他認為這個「境」是要避開的,就只想要安住在無為的狀態當中。

所以在華嚴會上,這些聲聞就見不到盧舍那佛無量的相好、無量的神通威力,也參與不到界外法身大士的法會,去聽聞圓頓的佛法。由於他們在因地修行時,不能稱揚讚說十方佛剎清淨功德,所以對於佛的境界、菩薩的神通就沒有感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

問: 如何禪淨雙修?如何識空性,破空性?修心很重要,...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終證得眼識圓通

《心經》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

情緒變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狀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

勝利了人家就會恨你,落敗了則帶來愁苦

【勝者招致憎恨,而落敗帶來愁苦,唯有放棄勝敗之心,...

舍利弗成佛國土的大菩薩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實宗

俱舍宗 自佛滅後百年餘,佛教產生異議而逐漸分裂,義學...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弘揚淨土法門的一個重要原則

淨土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九法界眾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疑心生暗鬼

問: 我的岳母剛剛在三個星期前因病往生了。之前,都有...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麼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師非常獨到的見地,就是站在我們凡夫...

極樂世界的菩薩,在這個世間的示現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來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自古及今應...

為母親打掃心房

母親因為愛懷舊,晚年生活並不快樂。她常常念及年輕時...

放生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體現的...

修定的資糧

修道的時候要有助道因緣,什麼是助道因緣呢? 你修道的...

宏海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講)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各位...

古人是如何精進勤學苦讀的

關於學習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學者有很多很好的意見。《...

為何出家人每半個月要布薩誦戒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結嘆六度的四種威德

《解深密經》云: 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 ...

阿那樓馱尊者的故事

阿那樓馱,此雲無貧。昔於饑世,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

慧律法師《生從何來 死往何處》

前言 好生惡死乃人之常情。多數的人忌諱談死,殊不知...

和尚也需要與時俱進嗎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不同的人,會給佛教下...

世間有四事不能長久

釋迦牟尼佛住在祗樹給孤獨園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有...

果中有因,因中又有果,因果循環不停

有的人老了才得死,有的不老就死了,現在二十幾歲死的...

【佛教詞典】惡行

惡行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恆行身語意...

【佛教詞典】意識所緣

【意識所緣】 意識緣法境。《瑜伽師地論》卷十云:『彼...

【視頻】慧律法師《心中不缺不貪的才是富人》

慧律法師《心中不缺不貪的才是富人》

【視頻】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認識因果

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認識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