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福不可以享到盡頭

2011/07/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生活越來越奢侈浪費,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諸位必須明白我們今天所享用的東西,無一不是前生種福所感的果報。過分享福和盡情享樂的後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詩告訴我們在富足時要為貧困設想:「處世持家年復年,總須慮後更思前。有錢常想無錢日,莫待無錢想有錢。」

宋代的高僧法演禪師說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盡頭,假如福享受盡了,幸福和快樂的泉源就會枯竭。」所以,要好好愛惜我們的福,絕不暴殄天物或丟棄任何能用的東西。例如;我們絕不剩過多的飯菜。每餐都不可在碗裡留下飯粒。吃剩下的飯菜寧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萬不可吃得過飽。吃得過飽和丟棄食物都是折福。吃得過飽不但傷胃,而且損壽致病。人的胃像氣球一樣,氣球的氣打得飽飽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把氣放掉,那氣球的彈性就會喪失了,同樣的道理,經常吃得過飽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況且吃得過飽或者在肚子還沒餓以前就吃東西,他一定無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飲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東西就想買。因為如果買的東西不實用,再便宜也是一種浪費。買東西也不是便宜就好,要考慮到東西的價錢和品質耐用是否恰當,

同時要敬惜字紙,不要隨便或丟棄宇紙。關於愛惜字紙的因果,請詳閱惜字徵驗錄。

總而言之,要時時養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個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日本青年,名叫中島光藏,他為了學習雕刻佛像,就去拜訪日本優秀的雕刻家高村東雲,想拜高村東雲為師。高村東雲只教他到井邊學習汲水,並沒有對他說什麼話。

但他看到中島光藏的汲水動作以後,就破口大罵,叫中島光藏回去,不要學雕刻了。其餘的弟子看到中島光藏那副可憐的樣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時,中島光藏被人叫醒,帶去見高村東雲,高村東雲溫和地對他說:

「白天我大聲罵你,你大概不知道我罵你的原因吧,現在我解釋給你聽。佛像是神聖的東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絕不能沒有一顆虔誠高尚的心。雖然水不怎麼值錢,可是你卻不能隨便加以浪費。我看你汲水的時候,水潑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個把東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聽完了這一番話,中島光藏深受感動,痛改前非。高村東雲看他還是可造就之才,乃准許他投入門下。後來中島光藏也成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雲,他與師父只差一個字而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當思來處不易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載物,而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

心中的貪念就是貧窮的種子

我們今天總說缺錢,找不到工作,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

惟覺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沒有福報,生活上就會經常遭遇困難與挫折;相反...

家人也是我們的福田

每次去寺裡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寫著種福...

最嚴重的顛倒就是「常見」

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

留點福報在臨終時用

一旦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我...

【推薦】在生活中積累福報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會吸引十隻蝴蝶...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如本法師:出家修行的十點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聖莊嚴的偉業,是超凡入聖的轉捩點,是世...

不殺生,離殺生,進而放生

不殺生進而要放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護生,愛護一切有...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怎樣理解

問: 修行就是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句話要怎樣去...

因果重重迭迭沒有窮盡

關於因果,疑惑的人還真不少,周頌堯居士請教大師說:...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時有人問蓮池大師:一個人不信淨土,不願修念佛法門...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

【推薦】帶業往生是帶什麼業

淨土法門的特點就是帶業往生。離開了這個本質特點,那...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有人抬頭看天,晴空萬里,神清氣爽。有人喜...

不從小事來學忍辱,沒法來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說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說成安忍。我們在生活當中...

十六個菩薩沙彌各自所成哪些佛

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

大安法師:轉業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

阿閦佛名號的功德利益

阿閦佛(即不動如來)名號在經典中提及亦含無量功德利...

如何「境隨心轉」

問: 佛經說一切法由心想生,這是不是與我們平日所說...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

【佛教詞典】識非識住

【識非識住】 p1434 瑜伽五十四卷三頁云:又復諸識、自...

【佛教詞典】隨聞經

梵名 ?rauta-sūtra。古印度吠陀祭儀綱要書,與「家庭...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夏令營現場答疑》

大安法師《2017年夏令營現場答疑》

【視頻】曙提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九想觀》

曙提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九想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