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第5頁)   更多詞典列表

忍波羅蜜多

【忍波羅蜜多】 即受他人之侮辱惱害等而不生嗔心。忍...

作用道理

【作用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的法...

作意心所

【作意心所】 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之一。即突然警覺而...

作意緣

【作意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作意為五遍行心所之一,...

初地斷障證真

【初地斷障證真】 謂菩薩修舍行,於內身外財無所吝惜...

別境心所

【別境心所】 五位百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二位,是『遍...

利他中不欲行障

【利他中不欲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九種。也...

究竟

【究竟】 事理之至極也。三藏法數六曰:『究竟猶至極...

卵生

【卵生】 四生之一。依卵殼而生者。大乘義章卷八:『...

佛四無畏

【佛四無畏】 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泰然無畏。一、...

【法】 法之一字,梵語 dharma ,音譯達磨。...

法王子住

【法王子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

法之假實

【法之假實】 在唯識學上,每談一法,必分別其為假法...

法住

【法住】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在一切諸法...

法位

【法位】 真如之異名。真如為諸法安住之位,故名法位...

法身

【法身】 指佛所說的正法、佛所得的無漏法,及佛的自...

法忍

【法忍】 忍者忍許之義,今謂信難信之理而不惑為忍。...

法性

【法性】 指諸法的真實體性,亦即宇宙間一切現象所具...

法性土

【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

法性宗

【法性宗】 空宗的異名,亦略稱性宗。於佛教,對宇宙...

法定

【法定】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決定在諸法之...

法相

【法相】 指諸法所具本質的相狀(體相),或指其意義...

法相宗

【法相宗】 中國佛教十三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 此...

法相辭典

【法相辭典】 民國佛教學人朱芾煌編。朱芾煌四川江津...

法界

【法界】 指意識所緣對像的所有事物。為十八界之一。...

法界無量回向

【法界無量回向】 修唯識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

法苑義林章

【法苑義林章】 亦稱《大乘法苑義林章》,唐代窺基著...

法舫

【法舫】 俗姓王,河北井徑縣人,民國前七年(一九○...

法處所攝色

【法處所攝色】 又名法處色,為唯識宗所立十一色法的...

法執

【法執】 二執之一,是『我執』的對稱,又作法我執、...

法雲地

【法雲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十位。...

法無我

【法無我】 二無我之一,是『人無我』的對稱。謂一切...

法無差別真如

【法無差別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

法爾

【法爾】 又作法然、自然、天然、自爾、法爾自然。此...

法爾道理

【法爾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準的...

法輪

【法輪】 這是對於佛法的喻稱。以輪比喻佛法,此有三...

【空】 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曰空。又謂理體之...

空大

【空大】 五大之一。虛空之體性廣大,週遍於一切處,...

空有

【空有】 空與有的併稱。在佛法上,遮遣謂之空,建立...

空有二宗

【空有二宗】 指空宗與有宗。空宗,乃主張一切皆空的...

空有二執

【空有二執】 凡夫之迷情,執為有實我實法。是曰有執...

空有二論

【空有二論】 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中,龍樹、提婆一系的...

空有諍論

【空有諍論】 即大乘佛教空宗與有宗的,對於諸法體性...

空性

【空性】 真如之異名。梵語舜若多譯曰空性。真如為離...

空宗

【空宗】 大乘佛教中,以空理為旨的宗派,也就是中觀...

空宗二諦

【空宗二諦】 二諦,即真諦與俗諦,亦稱勝義諦與世俗...

空無我

【空無我】 苦諦四行相中之二。五蘊之法無確實之一相...

空無邊處定

【空無邊處定】 四無色定之一,又作空處定。此定超越...

空華

【空華】 謂空中之華。病眼者,於空見有華也。虛空原...

空緣

【空緣】 生識九緣之一。謂眼以空而能見,耳以空而能...

所引支

【所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無明與行二支是能引支,由...

所生支

【所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所生支是由愛等五支引生的...

所知依

【所知依】 為阿賴耶識的異名之一。唯識宗立遍計所執...

所知障

【所知障】 二障之一,為『煩惱障』的對稱。謂眾生由...

所依

【所依】 為『能依』的對稱。含有被依的意思。在唯識...

所詮

【所詮】 詮是顯的意思,依經文而顯其義理,故經文雲...

所遍計

【所遍計】 為『能遍計』的對稱,遍計所執之法,虛妄...

所熏四義

【所熏四義】 《成唯識論》卷二載,在熏習義中,能熏...

所轉依

【所轉依】 修唯識行,於究竟位八識轉依時,即能轉之...

所轉舍

【所轉舍】 修唯識行,於究竟位八識轉依時,是由能轉...

所緣

【所緣】 緣是攀緣的意思,心識所攀緣的境界,叫做所...

所緣緣

【所緣緣】 唯識宗所立四緣之一。又作緣緣,即所緣之...

所轉得

【所轉得】 修唯識行,於究竟位八識轉依時,以能轉道...

阿那含

【阿那含】 為聲聞四果中的第三果,梵語意譯不還,彼...

阿那含向

【阿那含向】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此人將入阿那...

阿那含果

【阿那含果】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即第三果也。謂...

阿陀那識

【阿陀那識】 阿陀那梵語,譯為執持識,此有二解,一...

阿毗跋致

【阿毗跋致】 梵文 avinivartaniya,...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 略稱《俱舍論》,意譯《對法藏論...

阿梨耶識

【阿梨耶識】 即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在唯識宗是妄識、...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為梵語 alaya 之音譯。唯識宗立...

阿賴耶緣起

【阿賴耶緣起】 為四種緣起之一。唯識宗的唯識說,主...

阿羅漢向

【阿羅漢向】 四向之一。不還之聖者,進斷餘殘之煩惱...

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 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又作阿...

【性】 性為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成唯識論述...

性戒

【性戒】 二戒之一。如殺、盜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

性決定

【性決定】 種子六義的第四義。此明種子隨它本身能熏...

性宗相宗

【性宗相宗】 中國大乘佛教,習慣上把佛教分為性、相...

性相二宗十異

【性相二宗十異】 中國大乘佛教性、相二宗差異之處何...

性境

【性境】 唯識宗所立的三類境。即吾人心識所緣慮的對...

性境不隨心

【性境不隨心】 對於三類境,玄奘三藏有偈子曰:『性...

性境五不隨

【性境五不隨】 玄奘三藏偈子︰『性境不隨心』,《宗...

性境五類

【性境五類】 在《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及《成唯識論...

定心所

【定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別境心所之一。定的梵語...

定中獨頭意識

【定中獨頭意識】 四種意識之一,為定中的第六意識。...

定果色

【定果色】 法處所攝色之一。又名定所引色、自在所生...

定異

【定異】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定者決定,異者不...

定異因

【定異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一切有為法,自性功...

定業不定業

【定業不定業】 即定業與不定業。此指善、惡之業所招...

定學

【定學】 為獲得聖果而須勤修的三學之一,又作增上心...

【明】 智慧之別名。《佛地論》卷一曰:『有義明者以...

明瞭意識

【明瞭意識】 此又稱為五俱意識,為四種意識之唯識宗...

明代後葉唯識諸師

【明代後葉唯識諸師】 明季後葉,約明武宗正德年間至...

明昱

【明昱】 明代唯識宗僧人。吳人,字高原。萬曆年間為...

明得定

【明得定】 菩薩四加行位中,於暖位所得的禪定。此禪...

明增定

【明增定】 菩薩四加行位中,於暖位所得的禪定。《成...

明緣

【明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謂眼因明而見,無明則不能...

非空非有中道

【非空非有中道】 即是唯識中道。一切諸法有遍計所執...

非故思所造業

【非故思所造業】 又作非故思業。為『故思業』的對稱...

非執受大種因聲

【非執受大種因聲】 聲塵的三聲之一,指不是由人的自...

非想非非想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四無色定之一,又作非有想非無想...

非量

【非量】 因明用語,三量之一,心識三量之一。現量,...

非擇滅無為

【非擇滅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非擇滅無...

【果】 果為木實之義。對於因而言。一切之有為法,前...

果果

【果果】 涅槃之謂。菩提為修行之結果,故謂之為果。...

果能變

【果能變】 略稱果變。為『因能變』的對稱。唯識宗就...

果俱有

【果俱有】 種子六義的第二義。以種子為因,生起現行...

果唯識

【果唯識】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

果報

【果報】 即由過去的業因,所招感的結果。此又作異熟...

受支

【受支】 十二因緣的第七支。以觸為緣而生起。兒童年...

受心所

【受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受是領納...

受用身

【受用身】 三身之一,指圓滿一切功德,住純淨之土,...

受所引色

【受所引色】 為十一色法中的法處所攝色之一。受是領...

受念處

【受念處】 受以領納為義,謂六根受六塵也。菩薩思惟...

受蘊

【受蘊】 此為五蘊中的第二位。《大乘五蘊論》曰:『...

【取】 取著所對之境界謂之取。愛之異名也。又為煩惱...

取支

【取支】 十二因緣的第九支,取以愛為緣而生起。少年...

取結

【取結】 取即取著。謂諸眾生於見取、戒取,妄計執著...

取與

【取與】 取果與果也。為果之種曰取果,正與彼力而生...

取蘊

【取蘊】 取為煩惱之異名,由煩惱而生蘊,由五蘊而生...

表色

【表色】 凡吾人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種...

表詮

【表詮】 又作依詮談旨,為『遮詮』的對稱。表者,顯...

表義名言

【表義名言】 為『顯境名言』的對稱。指能表詮義理的...

表義名言種子

【表義名言種子】 為『顯境名言種子』的對稱。指由能...

依正二報

【依正二報】 亦稱依報與正報,略稱二報。正報,即指...

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 又作依他起相、緣起自性,略稱依他起,...

依因

【依因】 五因之一。謂地、水、火、風四大種為物生起...

【事】 指因緣生之一切有為法,即宇宙間千差萬別之現...

事理

【事理】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

剎那

【剎那】 譯為一念,為時間的最小單位。《華嚴探玄記...

剎那滅

【剎那滅】 種子六義的第一義。所謂種子,只是一種『...

念心所

【念心所】 心所有法中的別境心所之一。念是記憶,於...

念根

【念根】 謂但念正道及諸助道,一心觀想,不令邪妄得...

命者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計我為有實之壽命者。《成唯...

命根

【命根】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即有情的壽命,由...

味境

【味境】 又作味處,五境之一。是舌根所對之境,為舌...

金剛般若論

【金剛般若論】 天親菩薩造,北魏菩提流支譯,凡三卷...

忿心所

【忿心所】 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忿者忿憤...

放逸心所

【放逸心所】 心所有法中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放逸者,...

兩舌

【兩舌】 即於兩者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彼此之...

卑劣慢

【卑劣慢】 七慢之一。自甘卑劣的人,對於勝過他的人...

治心住

【治心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第...

和合性

【和合性】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諸法因緣和合...

治地住

【治地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第...

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

【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十種...

兩世一重因果

【兩世一重因果】 在十二有支流轉中,無明、行、識、...

周叔迦

【周叔迦】 近代唯識學者,安徽至德人,光緒二十五年...

兩重二假

【兩重二假】 《唯識三十頌》頌文曰:『由假說我法』...

近代唯識學的復興

【近代唯識學的復興】 清季末葉,佛法衰微, 不絕如...

相分

【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即自心體上變現出為見分所緣...

相州南北派

【相州南北派】 相州即鄴城(今河南彰德),由相州至...

相見同種異種

【相見同種異種】 指相分見分是同種所生?還是異種所...

相見道

【相見道】 為『真見道』的對稱,是唯識宗所立菩薩乘...

相宗八要

【相宗八要】 明季末年,白下雪浪洪恩,自大藏中錄出...

相待

【相待】 自他相待,藉以存立。如三線相待為三角,若...

相待有

【相待有】 三種有之一。如待短而有長,待長而有短,...

相待假

【相待假】 相待之法,無自體,例如長待短為長,則無...

相無性

【相無性】 唯識宗所立三無性之一,全稱相無自性性。...

相違因

【相違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諸法中,能障...

相縛

【相縛】 為六塵境相所縛,而心不自在。《成唯識論》...

相應

【相應】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相應者,契合相順...

相應五義

【相應五義】 心所與心王相應,有下列五義,稱相應五...

相應因

【相應因】 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心王與心...

相應無明

【相應無明】 二種無明之一,為『不共無明』的對稱。...

相續執持位

【相續執持位】 證得佛果的第八識,至無終盡期,都名...

相續假

【相續假】 成實論所說三假之一。一切有為法,悉由因...

思已業

【思已業】 於心中分別思惟之思業,而現行為言語之謂...

思心所

【思心所】 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思是意志作...

思食

【思食】 四食之一,又作意念食。於第六意識思所欲之...

思量能變識

【思量能變識】 唯識宗所立『三能變識』之一 。唯識...

思量識

【思量識】 三能變識的第二能變之名,即第七末那識。...

思惑

【思惑】 新譯雲修惑,舊譯雲思惑,愛惑,假惑。三乘...

思慧

【思慧】 三慧之一。思惟自理而得之智慧也。於定散之...

【苦】 逼惱身心,即謂之苦。《佛地經》五曰:『逼惱...

苦受

【苦受】 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領納外境之義。...

苦果

【苦果】 使身心苦之果報。從惡業而生者。總言之,則...

苦法智

【苦法智】 八智之一。斷三界見惑時,觀欲界苦諦,而...

苦法智忍

【苦法智忍】 八忍之一。觀欲界苦諦,而正斷其見惑的...

苦苦

【苦苦】 為苦苦、壞苦、行苦等三苦之一。有情之身心...

苦類智

【苦類智】 八智之一。即觀三界之四諦,所發十六心之...

苦類智忍

【苦類智忍】 八忍之一。即觀三界之四諦,所發十六心...

染污意

【染污意】 為第七末那識的別稱。此識為迷染的根本,...

染淨二法

【染淨二法】 染法、淨法之併稱。又稱淨法不淨法。染...

染淨依緣

【染淨依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染淨依即第七末那識,...

恆審思量

【恆審思量】 此為第七末那識之性質,亦即歷經三世,...

恆隨轉

【恆隨轉】 種子六義的第三義。種子起現行,剎那即滅...

恆轉如瀑流

【恆轉如瀑流】 《唯識三十頌》的第四頌,有『恆轉如...

胎內五位

【胎內五位】 又作結胎五位。乃『胎外五位』的對稱。...

胎外五位

【胎外五位】 為『胎內五位』的對稱。《俱舍論》卷十...

胎生

【胎生】 四生之一。如人類在母胎內完具身體而生者,...

風大

【風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一,即是能造一切...

風界

【風界】 四大中火大的別名,風大以輕動為性,以令物...

持因

【持因】 五因之一。以力持之故,使所造之色可相繼不...

持種依

【持種依】 《成唯識論》卷十云:『一、持種依。謂根...

信心所

【信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信是對佛教...

恨心所

【恨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二. 恨...

待眾緣

【待眾緣】 種子六義的第五義。種子生現行,必待眾緣...

故思及非故思所造業

【故思及非故思所造業】 故思又稱故作業,即故意所作...

香境

【香境】 又作香處,五境之一,是鼻根所對之境,為鼻...

怨憎會苦

【怨憎會苦】 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謂眾生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