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第6頁)
更多詞典列表
差別尋思觀
【差別尋思觀】 菩薩修唯識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種...
後得智
【後得智】 依根本智而契悟真理,悟後所得的濟度眾生...
計度分別
【計度分別】 意為分別計量推度。為三分別之一, 又...
故思所造業
【故思所造業】 指故意所作之身語業,與『不故思業』...
界
【界】 意謂事物之間的區別,也可以解釋為產生其他事...
客塵
【客塵】 常用來形容煩惱,或稱客塵煩惱。這是相對於...
毘缽舍那
【毘缽舍那】 梵語 vipacyana,是『觀』之...
段食
【段食】 四食之一,欲界以香、味、觸三塵為體,分分...
施設
【施設】 安立之義,建立之義,發起之義。《成唯識論...
能引支
【能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是無明和行二支,由...
能生支
【能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生支是愛、取、有三支,...
能作因
【能作因】 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一法生起...
能所
【能所】 二法對待,其主動的一面稱『能』,被動的一...
能取所取
【能取所取】 能取即認識的主體,所取是被認識的對像...
能造所造
【能造所造】 能造與所造之併稱。地、水、火、風等四...
能遍計
【能遍計】 對所遍計而言,稱能遍計。《唯識三十頌》...
能詮所詮
【能詮所詮】 詮為詮顯經典、事物之文句,能顯義理者...
能熏四義
【能熏四義】 《成唯識論》卷二載,在熏習法中,能熏...
能熏所熏
【能熏所熏】 種子生現行,種子是能生,現行是所生。...
能轉道
【能轉道】 指證悟轉依之智。即壓制煩惱、所知二障種...
根
【根】 根為能生之義,增上之義。草木之根,有增上之...
根本依
【根本依】 前五識生起有四種依,若缺任何一種識則不...
根本依緣
【根本依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根本,即第八阿賴耶識...
根本智
【根本智】 又作根本無分別智、如理智,無分別智之一...
根本煩惱
【根本煩惱】 又作本惑,略稱煩惱。為六作心所有法之...
根性
【根性】 根為能生之義;性指習性而言。人性有生善業...
根所取色
【根所取色】 五根所取之色,即色、聲、香、味、觸五...
根緣
【根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根,指眼、耳、鼻、舌、身...
真如
【真如】 指遍於宇宙間真實的本體;為一切萬有的根源...
真如無為
【真如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六無為中,...
真如熏習
【真如熏習】 謂真如之法自熏習眾生之心。真如熏習有...
真如凝然
【真如凝然】 全稱『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此為唯識...
真見道
【真見道】 指如實證得生、法二空所顯的真理,與如實...
真帶質
【真帶質】 唯識宗所立性境、獨影境、帶質境三境之一...
真實
【真實】 法離迷情,絕虛妄,雲真實。《大乘義章》二...
真實行
【真實行】 菩薩修唯識行,此為十行位的第十位。此位...
真諦
【真諦】 攝論宗的創始人,西天竺優禪尼人,婆羅門種...
俱大種因聲
【俱大種因聲】 聲塵的三聲之一,是執受大種因聲、與...
俱生起
【俱生起】 此指與生俱來的煩惱,與『分別起』對稱。...
俱生我執
【俱生我執】 我執又作人執、生執。執著實我,與分別...
俱有因
【俱有因】 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
俱有依
【俱有依】 又作俱有所依、增上緣依。指與心、心所同...
俱舍宗
【俱舍宗】 依俱舍論而立的小乘宗派,稱俱舍宗。為我...
神我
【神我】 神我即第八識。外道執神我能生諸法,常住不...
神我外道
【神我外道】 十種外道之一。如數論,勝論等立人天各...
神通
【神通】 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等。即依修禪定而得...
神識
【神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佛法中本無『神我』之說...
修行住
【修行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位的第...
修習位
【修習位】 又作有學道。此乃唯識五位修行的第四位。...
修惑
【修惑】 此為修道所斷惑的略稱,與『見惑』對稱。又...
莊嚴經論
【莊嚴經論】 又名《大莊嚴經論》,為瑜伽十支論之一...
莊嚴體義支
【莊嚴體義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高建法幢支
【高建法幢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涅槃
【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譯作滅、寂滅、滅度、...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涅槃,大滅度之義;大,即法身;滅,即...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 六波羅波密之一。亦修唯識行,於修...
救護眾生離眾生迥向
【救護眾生離眾生迥向】 菩薩修行歷經四十一階,此為...
害心所
【害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 害...
悔心所
【悔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悔又名惡...
眠心所
【眠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眠即睡眠...
病苦
【病苦】 八苦之一。即眾生病時,身、心所受之苦惱。...
回向
【回向】 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轉給眾...
迷悟
【迷悟】 為惑業所纏縛,稱作迷;解脫惑業,了知真理...
時
【時】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時即時間,是諸法...
流轉
【流轉】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一切因緣和合的...
流轉還滅
【流轉還滅】 流轉門與還滅門。迷悟相對之一雙也。...
浮根塵
【浮根塵】 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即眼耳鼻舌身...
破我
【破我】 佛教不主張有一個常、一、主宰的神我(即婆...
帶質境
【帶質境】 唯識宗所立的三類境,即吾人心識所緣慮的...
等持
【等持】 定的別名,意思是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平等...
奘門四哲
【奘門四哲】 此為玄奘門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
唐大圓
【唐大圓】 近代唯識學著名學者,太虛大師早期弘法及...
唯心
【唯心】 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變現,心外無任何實...
唯境無識
【唯境無識】 為『唯識無境』的對稱。系承認外境為實...
唯識
【唯識】 梵語 Vijnapti-matrata、...
唯識九難
【唯識九難】 這是小乘外道,對萬法唯識教理所提出的...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 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本論系...
唯識二十論述記
【唯識二十論述記】 二卷,唐代窺基撰,又作《唯識二...
唯識三十頌
【唯識三十頌】 全一卷。世親菩薩造,唐代玄奘三藏譯...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唯識三十頌科判方法】 三十頌是五言四句的頌文三十...
唯識三十頌科判大綱
【唯識三十頌科判大綱】 依相、性、位三分,科判三十...
唯識三系
【唯識三系】 唯識三系,指地論師、攝論師、唯識宗三...
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指地論宗、攝論宗、及玄...
唯識三性觀
【唯識三性觀】 即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唯識三疏
【唯識三疏】 註釋《成唯識論》、及《成唯識論述記》...
唯識中道
【唯識中道】 此為唯識宗所立的中道。唯識宗立三自性...
唯識今學
【唯識今學】 集因明學之大成的陳那,初於小乘犢子部...
唯識五位
【唯識五位】 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識修道五位。唯識宗...
唯識古學
【唯識古學】 十大論師中的難陀,造《唯識三十頌》釋...
唯識成空難
【唯識成空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四難。外人問:...
唯識宗
【唯識宗】 為法相宗的異名,由決判諸法體性相狀故,...
唯識所因難
【唯識所因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一難。外人難曰...
唯識俗詮
【唯識俗詮】 明代明昱述,全稱《成唯識論俗詮》,又...
唯識開蒙
【唯識開蒙】 二卷,元代雲峰輯,全名為《唯識開蒙問...
唯識無境
【唯識無境】 此為唯識宗的基本立場,指萬法唯識所現...
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
【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 民國二十年,當時的唯識學家...
唯識傳承
【唯識傳承】 自玄奘、窺基開創唯識宗後,百餘年間,...
唯識實性
【唯識實性】 唯識實性即圓成實性,亦即真如。《唯識...
現世
【現世】 現在之世。指人有生命之間。...
現在
【現在】 指事物正呈作用之位,現今存在之義。《俱舍...
現在五果
【現在五果】 以十二因緣配於三世言之。一、識,胎內...
現行
【現行】 阿賴耶識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稱...
現前地
【現前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六地。...
現量
【現量】 因明用語的三量之一,心識三量之一。量,為...
現量無分別
【現量無分別】 現量是不含有分別計度的認知,是感覺...
現量違宗難
【現量違宗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六難。外人問:色、...
現識
【現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以萬法由本識現起,故名...
欲
【欲】 又作樂欲,意謂希求、慾望,希望所作事業之精...
欲心所
【欲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別境心所之一。欲是希望...
欲天
【欲天】 指欲界的諸天。有六重,稱為六欲天。《俱舍...
欲取
【欲取】 四取之一。即對欲界五欲之境所生起的貪執。...
欲界
【欲界】 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種狀態。欲界與色...
欲界三欲
【欲界三欲】 欲界凡夫,有三種欲:一、飲食慾,即凡...
欲界系
【欲界系】 分諸法為三界,係屬於欲界之法,雲欲界系...
假
【假】 無實體之意。方便之意。乃真、實的對稱。並無...
假有
【假有】 為『實有』之對稱。又作俗有、假名有。謂諸...
假我
【假我】 佛教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稱『諸法無我』。...
假和合
【假和合】 依賴因緣之聚集而形成,眾緣離散即不存在...
假法
【假法】 與『實法』相對而言。由因緣和合而存在者稱...
淨月
【淨月】 淨月梵名 Suddha-Candra,音...
淨天眼
【淨天眼】 清淨之天眼也。《中阿含經》卷十三曰:『...
淨色根
【淨色根】 與『浮塵根』對稱。又名內根,亦稱勝義根...
淨行者
【淨行者】 又曰梵志。為修婆羅門行者通稱。...
舍心
【舍心】 四無量心之一。棄舍一切而無著也。...
舍受
【舍受】 三受之一。三受,即內六根觸對外六境,所領...
舍念清淨地
【舍念清淨地】 三界九地之第五,第四禪天也。參閱『...
舍濫留純識
【舍濫留純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
貪心所
【貪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煩惱心所之一.貪是...
貪慾
【貪慾】 又稱貪毒,略稱為貪。三毒之一,十不善之一...
貪縛
【貪縛】 引取之心,名為貪。謂眾生於五塵可意之境,...
清淨
【清淨】 遠離惡行之過失,遠離煩惱之垢染,稱為清淨...
清淨識
【清淨識】 第九庵摩羅識,舊譯清淨識。...
清辨護法空有之爭
【清辨護法空有之爭】 清辨梵名 Bhavavive...
眼根
【眼根】 眼根是眼識發生的地方,眼是能見之義。為不...
眼識
【眼識】 是五識之一,六識之一,八識之一。以眼根為...
執
【執】 指由虛妄分別之心,對事物或事理固執不舍。又...
執受大種因聲
【執受大種因聲】 聲塵的三聲之一。就是由人體所發之...
習所成種
【習所成種】 二類種子之一,為本性住種之對稱。即種...
習氣
【習氣】 又作煩惱習、餘習、殘氣。略稱習。就是我人...
眾生
【眾生】 梵語薩埵 Sattva ,舊譯曰眾生,新...
眾同分
【眾同分】 為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眾者大眾,同...
救
【救】 因明學用的術語,雙方辯論時,一方為了成立自...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修唯識行,十回向位的第一...
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 二諦之一。即最殊勝之第一真理,為『世...
第一識
【第一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八識順序,由本向末數...
第七所繫
【第七所繫】 第七末那識,依於為八識而生,且以第八...
得
【得】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得是成就不失的意思...
得道
【得道】 三乘各斷惑證理之智慧,名為道,行三學而發...
理
【理】 指道理。即一切事物之存在、變化所准據之法則...
理性
【理性】 理指始終不變的本具理體,性乃不待其他因緣...
理在絕言
【理在絕言】 謂真理超越言語思慮。或謂道理之存在,...
理唯識
【理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
粗相現行障
【粗相現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重障的第六種。這也是...
虛空無為
【虛空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虛空非色非...
通達位
【通達位】 通達真如之位,又作見道位,為唯識宗所立...
偷盜
【偷盜】 十惡業之一。不與而取,稱為偷盜,乃盜取他...
頂位
【頂位】 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
殺生
【殺生】 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為十惡業之一...
教唯識
【教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
細意識
【細意識】 部派佛教大眾部立細意識,《異部宗輪論》...
略陳名數支
【略陳名數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粗陳體義支
【粗陳體義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掉舉心所
【掉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掉...
惛沉心所
【惛沉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惛...
牽引因
【牽引因】 唯識宗立十因之一。此為依習氣依處而立。...
密意
【密意】 隱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的意趣,此有二義:...
捺落迦
【捺落迦】 梵語 naraka。 音譯那落、那落迦...
奢摩他
【奢摩他】 為梵語 camatha 之音譯,意譯止...
陳那
【陳那】 印度佛教因明論的集大成者,公元五、六世紀...
勒那摩提
【勒那摩提】 梵名 Ratnamati、譯作勒那摩...
梅光羲
【梅光羲】 近代著名唯識學家,為楊仁山居士的入室弟...
張克誠
【張克誠】 民國初年的唯識學者,最早在北京大學及中...
無分別心
【無分別心】 此為離情念分別之心識。有二種,一為無...
無分別智
【無分別智】 遠離主觀、客觀的相對分別而直觀空理的...
無生法
【無生法】 謂真如之理,涅槃之體。以彼遠離生滅故也...
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 指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
無色有
【無色有】 三有之一。無色界之果報實在,謂之無色有...
無色界
【無色界】 又作無色天,與欲界、色界共稱三界。即指...
無自性
【無自性】 指一切有為法無實在之自體。又作無本性、...
無因外道
【無因外道】 印度二十種外道之一,為主張萬物無因而...
無我
【無我】 佛教主張無我,明示存在與緣起的關係,認為...
無住處涅槃
【無住處涅槃】 為四種涅槃之一,謂斷所知障所顯現的...
無沒識
【無沒識】 第八識十八名之一。《成唯識了義燈》卷四...
無明
【無明】 謂闇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癡之異...
無明支
【無明支】 十二因緣的第一支。無明是迷昧、是不覺、...
無所有處定
【無所有處定】 四無色定之一,又作少處定。此定超越...
無性
【無性】 指諸法無存在的實體。性者體之意。一切諸法...
無表色
【無表色】 指受戒時,以強盛之身口表業為緣,滿身四...
無表思
【無表思】 唯論宗之說。受戒之時,以第六識思心所隆...
無表業
【無表業】 業體有表業無表業二種,舊云作業無作業。...
無垢識
【無垢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此識有染淨二分,從有...
無相中作加行障
【無相中作加行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八種。這...
無相唯識
【無相唯識】 十大論師中的難陀,於『四分說』中是二...
無染淨真如
【無染淨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
無記
【無記】 一切法的性質可分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
無恚行
【無恚行】 菩薩修唯識行,此為十行位的第三位。此位...
無常
【無常】 無常指世間事物的生滅遷流,變化無常。自有...
無慾
【無慾】 指無貪慾,亦指無多欲而言。...
無貪心所
【無貪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對於財色...
無執受
【無執受】 又作非執受。為『有執受』的對稱。執受,...
上一頁
下一頁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教戒律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藥師經
容通法師
菩提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看破放下
文珠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