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號稱靈鷲山。位於韓國慶尚南道梁山郡下北面芝山裡。慈藏開山創建。慈藏於新羅善德女王仁平五年(貞觀十年,636)來唐,登五台山之北台祈求文殊,感得四句偈、佛袈裟、佛頂骨、佛舍利、貝葉經等。翌年,入終南山雲際寺習律法,貞觀十七年(643)回國。仁平十五年,善德女王與慈藏同來此山,慈藏於九龍淵說法後,即於此築金剛戒壇和伽藍,安奉由唐地求回之佛舍利、佛牙、佛頂骨、貝葉經等。
通度寺之命名,或說此山之氣象通西域、印度,或說因慈藏設戒壇通受度牒,或說為通方度人,具「通達萬法,濟度一切眾生」之悲願,故稱通度寺。後高麗光宗十六年(965),王親至此寺,禮拜佛袈裟,營造皇華閣、金堂、甘露堂、明月房等。辛王三年(1377)四月、五月,海寇二次來犯,寺僧持月松護奉佛舍利逃奔至京城,太后命暫安奉於松林寺。朝鮮宣祖二十五年(1591),日軍來犯,堂舍燒燬。三十六年,松雲惟政之門人敬岑、泰然、道淳等重修舍利塔,還置舍利。肅宗三十年(1704),性能重建舍利塔及塔碑。其後景宗、英宗、正宗、憲宗、哲宗、李太王等時代,陸續增建各堂舍,寺門繁榮。
今有佛舍利塔、大雄殿、應真殿、極樂寶殿、靈山殿、藥師殿、觀音殿、龍華殿、海藏寶閣、大光明殿、冥府殿、獨聖閣、山靈閣、一柱門、天王門、不二門、普光殿、伽藍殿、梵鐘閣、萬歲樓、華嚴殿(現為宗務所)、住持室、圓通所、甘露堂、皇華閣、影子殿、世尊碑閣、一爐香閣、沐浴室、源宗第一禪院、證師壇、講師室、中持殿、中興寮(今應接室)、凝香閣、金堂房、明月寮、九河校舍等。山中尚有安養、翠雲、修道、泗冥、瑞雲、白蓮、玉蓮、慈藏、鷲棲、極樂、毗盧、白雲等十二庵。
寺境周廣四里,分寺六十五座,並設有專門講院、學院、高等禪院、養老院等。主要之寺寶有:金字法華經、三藏西行路程記、金剛杵、青銅香爐、甘露瓶、舊印刷木版十一部帙等。通度寺與海印寺、松廣寺齊名,併稱韓國佛寺之三寶。通度寺因供奉佛舍利,被稱為佛寶寺;海印寺因藏八萬塊大藏經木刻版,被稱為法寶寺;松廣寺因僧眾最多,為禪宗之修行道場,被稱為僧寶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四、朝鮮寺剎史料卷上、朝鮮佛教通史、朝鮮佛教の寺と歷史]p4801
上篇:通容 下篇: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