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1頁)
更多詞典列表
秘密不翻
為譯經時的五種不翻之一。此係玄奘所立,將梵經漢譯時...
秘密王三昧
圓覺經五名之一。圓覺經所說之行法,甚深秘奧,統攝萬...
秘密主
全稱金剛手秘密主。即金剛薩埵。於諸經中,金剛手與秘...
秘密主三昧
指密教金剛部之三昧。大日經疏卷六(大三九·六四五中...
秘密佛乘十住心
於真言宗所說十住心中,不立優劣深淺,由真言實義,故...
秘密咒
即真言陀羅尼之總稱;陀羅尼乃秘密之咒文,故又稱秘密...
秘密宗
密教之異名。或指密教之宗旨。[大日經疏卷二](參閱...
秘密法界心殿
為金剛法界宮與光明心殿之合稱。前者為宣說大日經之會...
秘密相經
凡三卷。宋朝施護譯。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冊。內說毗盧遮...
秘密乘
即指真言密教。略稱密乘。真言之教說,三密之法門,為...
秘密曼荼金剛心殿
乃密教之教主大日如來之住處。大日經開題(大五八·三...
秘密曼荼羅
(一)又作秘密壇。總稱一切密教之曼荼羅;此係以曼荼...
秘密莊嚴心
真言宗之行者修三密五相之妙觀,以莊嚴自身秘密之法界...
秘密集會
梵名 Guhyasamāja-tantra 或 T...
秘密瑜伽
瑜伽,乃相應之意。真言之法以三密相應為旨,三密相應...
秘密瑜伽壇
密教行者修秘密瑜伽法之壇場,即指金剛、胎藏兩部曼荼...
秘密號
陀羅尼之異名。陀羅尼為秘密之真言,故稱為秘密號。[...
秘密道次第論
又稱勝者普遍大金剛持道次第、一切秘密精要開顯。宗喀...
秘密箱
秘密道具箱之略稱。密教灌頂時容納大阿闍梨所用之金剛...
秘密隱顯俱成門
華嚴宗十玄門之一,此門乃就「緣」而說。一切現象皆具...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甚深秘奧,唯佛與佛乃能知之,非一般所可...
秘密灌頂
其義有二:(一)廣義言之,為密教所行灌頂之總稱。灌...
秘奧
即秘密深奧之法門,一般指密教而言。[大寶積經卷六十...
秘經
秘密經典之意。廣義而言,指密教經典之總稱。狹義而言...
秘藏
隱而不傳於人,稱為秘;蘊蓄於內,稱作藏。秘藏者,謂...
秘藏記
略本一卷,廣本二卷。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六冊。相傳系日...
秘藏寶鑰
凡三卷。略稱寶鑰、略論。日僧空海著。收於大正藏第七...
秘寶
密教之行者內心具足秘藏佛德曼荼羅之功德,猶如府庫中...
祐國寺
位於河南開封市內。俗稱鐵塔寺。五代晉天福年中(93...
祠皮衣
梵名 Yāja-valkya。Yāja 是 yaj...
祠堂
祭祀亡者靈位之堂。又稱牌位堂、往生堂。即指寺院中檀...
祠堂經
於佛寺或檀越之祠堂內,或單對亡靈之牌位,於其忌日所...
祠堂銀
又作長生錢、無盡財。於寺院內,檀越為親友亡靈,請僧...
祠部
原為唐代禮部之別名,屬尚書省六部之一。其主管之事有...
祠部筒
僧侶行腳時,每以竹筒盛其度牒,以便隨身攜帶。自唐武...
祠部牒
即度牒,乃允許出家之證明書。因其為唐代尚書省祠部司...
祖元
(一)(1226~1286)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日...
祖心
(1025~1100)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廣東始興...
祖可
宋代僧。丹陽人,俗姓蘇。字正平。住廬山。初習儒學,...
祖先
(1136~1211)南宋臨濟宗楊岐派僧。四川廣安...
祖先崇拜
即對祖先亡靈之尊崇禮拜。在印度,以定住於某地方經營...
祖柏
元代僧。四明人。字子庭。寓居嘉定。工畫蘭,尤以詩名...
祖師西來意
禪林用語。與「佛法的大意」一詞共為表示佛法之奧義、...
祖師忌
即祖師忌日時,所舉行之法會。又稱祖忌。敕修百丈清規...
祖師堂
又作影堂、祖堂。用以安置宗祖、開山、列祖遺像之建築...
祖師會
供養祖師之法會;或與「祖師忌」視為同一。禪苑於歲旦...
祖師禪
與「如來禪」相對稱。又作南宗禪。特指禪宗初祖菩提達...
祖師關
祖師必須通過之關門,即不通過此關,則不能成為祖師。...
祖庭事苑
凡八卷。宋朝睦庵善卿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三冊。全書...
祖庭鉗錘錄
凡二卷。明代僧費隱通容著。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四冊。編...
祖堂集
凡二十卷。為我國初期禪宗史傳之一。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祖欽
(?~1287)宋代僧,屬臨濟宗楊岐派分支破庵派。...
脂那
又作至那。據翻譯名義集卷三脂那條載,「脂那」一詞,...
脅
梵名 Pār?va。音譯作波栗濕縛。又作波奢。意譯...
脅士
又作夾侍、挾侍、脅侍、脅立。指侍立於本尊兩側之侍聖...
脅桌
佛堂內之用具。置於禮盤兩側之長方形桌,一般以密教較...
胸字
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即指佛陀胸上之卍字。觀佛三昧經卷...
胸行
指以胸腹來前進之動物,例如蛇類。經典中敘及此類以胸...
能人
佛之異名。觀經疏玄義分則以之為阿彌陀佛之異稱。其義...
能大師
指我國禪宗之第六祖慧能大師。師以弘揚「直指人心,見...
能仁
為梵語 ?ākya 之意譯。音譯為釋迦。釋迦,乃印...
能仁寺
(一)位於江蘇江寧。創建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2...
能仁學會
民國六十六年(1977)創辦於台北之佛教弘法團體。...
能化
相對於「所化」一詞,即指能教化他人者。一切眾生皆為...
能引支
指十二因緣中之「無明」與「行」二支;以此二支能引發...
能生支
指十二因緣中之「愛、取、有」等三支;以此三支能生當...
能立
因明用語。梵語 sādhana。即推理證明。分為真...
能立不遣過
因明用語。能立不遣,梵語 sādhanāvyāvr...
能立所立
因明用語。能立與所立之併稱。又作「能成立、所成立」...
能立法不成過
因明用語。能立法不成,梵語 sādhana-dha...
能安忍
又作安忍成就、安忍強軟賊、安忍強軟兩賊。為天台宗所...
能行
「所行」之對稱。能主動而行之謂。就「念佛」一事而言...
能行者
指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為行者,故稱之...
能作因
梵語 kāranahetu。又作所作因、無障因、隨...
能別
因明用語。「所別」之對稱。又作後陳。與法、差別合稱...
能別不極成過
因明用語。能別不極成,梵語 aprasiddha-...
能忍
釋尊之別號。釋尊出現於此娑婆世界,而娑婆之梵語為 ...
能見心不相應染
六染心之一。即由根本無明之起動而成能見之相者。若至...
能見相
又作轉相、見相。三細之一,九相之一。依前之業相,轉...
能依
「所依」之對稱。二法對待之時,自動之法稱為「能」,...
能取所取
梵語 grāhya-grāhaka。能取(梵 gr...
能所
即「能」與「所」之併稱。某一動作之主體,稱為能。其...
能門
謂能入之門。於佛道信仰之中,理為所入之法,而教為能...
能信
「所信」之對稱。指能自動生信者,即相對於被信仰者而...
能持
(一)能護持而不忘失。戒壇傳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一...
能施太子
釋尊在因位修菩薩行時之名。又作大施太子、普施太子。...
能破
因明用語。因明論議中,具有能破斥論敵(問難者)之立...
能寂
能仁寂默之略稱。即指釋迦牟尼佛。梵語 ?ākya(...
起信論義記幻虎錄
凡五卷。日本華嚴宗僧鳳潭撰。為法藏所譔大乘起信論義...
起骨
收遺骨安置寢殿之佛事稱為安骨;其後入塔時所行之佛事...
起單
禪林用語。起離自己坐禪之位,引申為禪僧離寺而去。又...
起塔六意
為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所舉六種建造佛塔之意義,即:(一...
起塔供養
建塔以作供養之謂。又作建塔供養。印度自古即有起塔供...
起滅
謂事物之生與滅。因緣和合則生起,因緣離散則滅謝。維...
起請
又稱起誓。立誓乞求神佛的照鑒與冥護之意,亦含有違背...
起請文
又作起誓文、起誓狀、誓文、誓紙、誓詞。於神佛之前立...
起龕
由宅第送棺木至墓地之謂。起龕過程所行之儀式,稱為起...
起觀生信
此乃世親的淨土論說法之一。指一心觀想淨土的莊嚴美好...
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全一卷。全稱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又作佛入涅...
送亡
即送亡者至葬場。又作送葬、津送。有關送亡之情形,敕...
送火
(一)日本在七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六日)舉行盂蘭盆會...
逆化
「順化」之對稱。謂佛菩薩以違逆之方式來教化眾生。如...
逆流
(一)「順流」之對稱。於生死之流中,逆向而上,以入...
逆流十心
據摩訶止觀卷四上載,修行之人因順流十心而顛倒造惡,...
逆修
又作預修。即生前預先舉行祈求死後冥福之佛事,或生前...
逆喻
八種喻法之一。系以果推因,由末究本之譬喻法。如謂大...
逆順三昧
即於各種順逆諸法中,得自在之禪定。得此三昧,則於諸...
逆罪
違逆道理,罪大惡極之罪,稱為逆罪。逆罪將招致報應而...
逆路伽耶陀
梵名 Vāmalokayāta。又作縛摩路伽耶陀。...
逆緣
「順緣」之對稱。又稱逆增上緣。(一)指惡師惡友等遮...
逆蓮
向下開敷之蓮花裝飾圖樣。佛教美術建築多採用蓮花圖樣...
逆謗
犯五逆罪與誹謗正教者,稱為逆謗。凡犯逆謗罪者,即喪...
逆謗除取
又作二經除取。論五逆及誹謗正法之人,是否攝入彌陀本...
逆觀
「順觀」之對稱。即從果探因,逆次而修觀之謂。例如觀...
迷
梵語 bhrānti。「悟」之對稱。不能如實覺知事...
迷人咒
外道所行,使人迷亂之咒法。[五分律卷二十六] p4...
迷子
指不明事理之人。金剛三昧經中載有迷子之譬喻,謂迷子...
迷心
顛倒事理之妄心。為大日經住心品所舉六十種妄心之一。...
迷生
指執迷之眾生。眾生迷而不覺,故流轉三界,永無止期。...
迷企羅大將
迷企羅,梵名 Mihira。又稱彌佉羅大將、迷佉羅...
迷妄
闇於事理者,稱作迷;虛而無實者,稱作妄。眾生迷妄,...
迷伽室利
梵名 Megha?ri 之音譯。意譯作德雲、功德雲...
迷沒
因迷情而沒於非理之中。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五...
迷乳
北本涅槃經卷十四所舉之譬喻。謂盲人不知乳色,雖以若...
迷事
「迷理」之對稱。又稱迷事惑。指修惑。即迷於五塵等事...
迷信
佛教是以轉迷開悟為目的之正覺的宗教,以如實知見一切...
迷津
迷妄之渡頭;即指三界六道眾生之境界。如大唐西域記序...
迷界
又作迷境。不知事物之真實,執著謬誤之境地;即指有情...
迷倒
迷惑而顛倒事理之謂。八十華嚴經卷四十九(大一○·二...
迷悟
為惑業所纏縛,稱作迷;解脫惑業,了知真理,稱作悟。...
迷悟一如
又作迷悟一途、迷悟不二。迷無自性,無自性故空;故迷...
迷悟因果
謂迷與悟各自有其因果。就四諦法而言,迷妄之因為集諦...
迷執
迷惑執著之謂。即迷於諸法之真理而顛倒事理。大毗婆沙...
迷情
(一)指迷惑之心。與迷心同。凡夫不知萬有之實相,而...
迷理
「迷事」之對稱。又稱迷理惑。指見惑。即迷於四諦等真...
迷途
迷之境界。指眾生輪回轉生的三界六道之世界。三界,即...
迷惑
謬於事理,稱為迷;不明事理,稱為惑。佛菩薩之境界無...
迷黎麻羅
禪林用語。又作迷里麻羅、眯[目*黎][目*麼][目...
迷盧
梵名 Sumeru(蘇迷盧)之略稱。即指須彌山。須...
迷頭認影
比喻不理解真實而追求幻想。為首楞嚴經卷四所載之譬喻...
迷麗耶
梵語 maireya 之音譯。又作迷隸耶、昧娜也,...
退三昧耶罪
退失三昧耶之罪,為密教三種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
退凡下乘
位於靈鷲山山麓之佛塔。乃頻毗娑羅王所建。據大唐西域...
退大
退失大乘而墮於二乘。(參閱「退大聲聞」4333) ...
退大聲聞
五種聲聞之一。本習大乘,積劫修行,後遇惡緣,疲厭生...
退位
「不退位」之對稱。菩薩行佛道時,既證見一分真理,即...
退沒
由上地墮於下地,或由樂地墮於苦處之謂。四分律刪繁補...
退屈
即退步屈服之心。菩薩修行有三種退屈心之難關,即菩提...
退果
退無學果為有學果之謂。通於九無學中之前五法,即退法...
退法阿羅漢
退法,梵語 parihāna-dharman。六種...
退座
又作退席。法會、佛事等儀式終了後,各自歸於寮舍。 ...
退院
禪院住持之隱退。或稱退居。依敕修百丈清規卷三住持章...
退菩提聲聞
四種聲聞之一。求佛道之中途,退大乘而取小果,然猶發...
退緣
退轉之因緣。即妨礙佛道之修行,或使行位退轉之障礙惡...
退轉
又作退墮、退失。略稱作退。即於求佛道之中途,退失菩...
逃禪
謂學佛。西廂記中崔鶯鶯夜聽琴雜劇云:「我經文也不會...
追院
犯罪之僧侶,罷免其職,並驅出其所居住之寺院。禪苑清...
追善
又作追薦、追修、追福、追善供養。為消除亡者之苦,祈...
追說追泯
天台宗判涅槃經說相之語。所謂追說,廢止先前法華之會...
追薦七分獲一
為亡者修善事,祈求冥福,稱作追薦。亡者於死後四十九...
追嚴
又稱大行追嚴。即為天子行追薦之佛事。大行,指天子之...
郝
悉曇字 (hah)。乃摧魔菩薩之種子。共具四義:(...
郢匠
比喻相應成巧之事。典故出自莊子徐無鬼篇,郢地有人塗...
酒
俱舍論卷十四載,酒有三種,由米麥等穀類釀成之窣羅(...
酒兩
即酒味。我國北方人呼酒味為兩。[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
酒泉
位於甘肅省。酒泉郡乃漢武帝於元鼎六年(111 B....
針孔
於地上立一針,自天上投一絲纖縷,使入針孔,其事甚難...
針芥
又作針鋒。仰一針於地,自天上投一芥子,欲適巧投中針...
針筒
又作箴筒。裝縫製法衣用針之容器。一般有鐵、銅、鉛、...
閃多
梵語 preta 之訛譯。即餓鬼。正確譯作閉多。又...
閃電光
比喻情勢之神速、猛烈。五燈會元卷七(卍續一三八·一...
院
於一定區域所規劃之建築物。唐時對官舍寺宇皆用此稱呼...
院內道行雜作衣
三衣中安陀會之異名。安陀會為五條衣,乃袈裟中之最下...
院主
又作寺主、住持。禪家監事之舊名。今之監事,古稱院主...
院家
日本佛教用語。為日本寺格名稱之一。屬於門跡寺(皇子...
院號
(一)寺院之別稱。有獨立之堂舍;也有附屬大寺院之堂...
除一切惡趣菩薩
除一切惡趣,梵名 Sarvāpāyajahah。又...
除一切憂冥菩薩
除一切憂冥,梵名 Sarva-?okatamogh...
除一切熱惱菩薩
除一切熱惱,梵名 Sarvadāhapra?ami...
除十節
梵名 Da?ahārā。印度教節日。源於古代對河川...
除災教令法輪
全一卷。全稱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法輪。又作熾盛...
除夜會
即十二月晦日所修之法會。十二月三十日之夜,祭祖聚飲...
除宗有法
因明用語。為因明論式中,對「宗同品」的規定作法之一...
除散亂心印
又作彌陀定印。能使行者消除散亂心而入於三昧之印。結...
除疑怪菩薩
除疑怪,梵名 Kautūhalah。又作除疑蓋菩薩...
除蓋障三昧
全稱除一切蓋障三昧。又作淨除五障三昧。真言行者入於...
除蓋障院
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十三大院之一,位在左方第二重。院...
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梵名 Sarvanīvaranaviska...
除障佛頂
梵名Vikīranosnīsa。又作除業、摧碎、舍...
除饉男
梵語 bhiksu。音譯比丘。以比丘能修福德之因,...
陞座
禪林用語。即升高座之意。係指師家登高座說法。據古制...
隻手之聲
又作隻手音聲。為日本臨濟宗白隱慧鶴禪師所創之公案。...
隻履西歸
指達磨手攜隻履回歸西天之事。據景德傳燈錄卷三載,達...
馬大師野鴨子
禪宗公案名。又作百丈野鴨子。此則公案系敘述馬大師(...
馬王髻
馬嘶鳴之時,其鬣毛逆立;密教之降三世、大威德等忿怒...
馬主國
據釋迦方誌卷上載,雪山以北,其地寒勁宜馬,善馬亦多...
馬加持
加持病馬以祈求平愈之修法,為日本中古以來修驗道者所...
馬耳山
梵名 A?vakarna。為印度古代世界觀中九山之...
馬來西亞佛教
馬來西亞,原名馬來亞,梵名 Malaya,音譯摩賴...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
簡稱「馬佛青」。繫馬來西亞全國佛教青年之領導機構。...
上一頁
下一頁
佛學問答
臨終關懷
生活
施食
如瑞法師
惟賢長老
華嚴經
大安法師
太虛大師
紹雲老和尚
阿彌陀佛
知足
吉祥
改造命運
本源法師
無量壽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