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49頁)
更多詞典列表
易行品
為十住毗婆沙論中第九品之別出者。龍樹菩薩造,鳩摩羅...
易行乘
梵名 Sahaji-yāna。為印度左道密教之自稱...
易往
謂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容易。即乘阿彌陀佛之本願力...
明
梵語 vidyā,巴利語 vijjā。音譯作費陀、...
明太祖
明代開國之君。濠州(安徽鳳陽)人,姓朱,名元璋,字...
明孔割截
明孔與割截均為袈裟之製法。據釋氏要覽卷上明孔條載,...
明方
(1593~1648)明代曹洞宗僧。嘉興府(浙江嘉...
明王
梵語 vidyā-rāja。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
明本
(1263~1323)元代臨濟宗僧。浙江錢塘人,俗...
明印
(1841~1928)清末民初僧。湖南湘陰人,俗姓...
明州岳林寺志
凡六卷。清代戴明琮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明州阿育王山誌
凡十卷。明代郭子章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明行足
梵語 vidyā-carana-sajpanna,...
明佛論
全一卷。南朝劉宋宗炳(375~443)撰。又作神不...
明咒
又作神咒、禁咒。乃真言、陀羅尼之別稱。指修行密法時...
明林
(1614~?)明末臨濟宗僧。四川成都人,俗姓周。...
明法師
又稱大明法師、炅法師。隋唐時代之三論學者、修禪者。...
明盂
(1599~1665)明代曹洞宗僧。浙江錢塘人,俗...
明昱
明代法相宗僧。吳人。字高原。萬曆年間為名儒王肯堂講...
明相
曙光漸明,天空露白之狀。律典中規定,凡比丘於晨朝,...
明堂
指僧堂正前明樓左右之空處。為采光通風之便,而於堂前...
明得定
謂於菩薩四加行位(四善根)中暖位所得之禪定。此禪定...
明教
(一)由摩尼教發展而成之秘密宗教組織。尊張角為教主...
明教大師
(一)唐代僧利涉之封號。師為西域人,原屬大婆羅門種...
明雪
(1584~1641)明末曹洞宗僧。安徽桐城人,俗...
明惠
(1173~1232)日本華嚴宗之中興祖師。又作明...
明瑄
(?~1472)明代臨濟宗僧。江蘇吳江人,俗姓范。...
明僧紹
魏晉南北朝平原(位於山東)人。字承烈。又稱明徵君。...
明壽
(1682~1744)清初臨濟宗僧。揚州(江蘇江都...
明廣
清代臨濟宗僧。河北雄縣人,俗姓高。生卒年不詳。世稱...
明慧
(一)即三明與三慧。三明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明樓
指僧堂正前為采光通風而架之高樓。僧堂廣深,又前有外...
明論
又作韋陀論、吠陀論。為印度古代婆羅門之經典。韋陀,...
明澓
(1590~1642)明代曹洞宗僧。浙江會稽人,俗...
明聰
(?~1543)明代臨濟宗僧。禪燈世譜作正聰。閩中...
明瞻
(559~628)唐代僧。恆州石邑(河北獲鹿)人,...
明藏
明代開版之大藏經。全稱明版大藏經,或稱明本。可分如...
明曠
(一)(?~623)隋代僧。洛陽人,俗姓孟。才智敏...
明覺禪師語錄
凡六卷。宋代僧雪竇重顯(980~1052)撰,惟蓋...
明護
梵語 paritrāna,巴利語 paritta,...
明瓚
(一)唐代僧。潞州(山西長治)人。生卒年不詳。精研...
法物
指佛教僧團中,為維持教理之傳統而使用之財物、資財等...
昏城
即昏昧之城,乃凡夫所棲止之處。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
昏寓錢
埋葬死者時,於棺中所放為備輪回六道之旅費。一般為銅...
昏鼓
指黃昏所擊敲之鼓。日沒之時,四季各異,配合其時擊鼓...
昏鐘鳴
指禪林中初更一點(即午後八時)所鳴之鐘聲。又轉指初...
服水論師
印度古代二十種外道之一,彼等以水為萬物之生因。此外...
杭州上天竺講寺志
凡十五卷,卷首另立一卷。明代僧廣賓撰。收於中國佛寺...
枕經
又作伽經。人死後未入殮前,於其枕旁誦經。印度自古於...
東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我國師徒相承之九世,相對於西天之二十四祖...
東土六祖
禪宗自印度之菩提達摩東來中土後,衣缽相傳凡六世,即...
東大寺
(一)為河南洛陽之最大巨剎。俗稱敕賜護國迎恩寺。始...
東山
位於湖北黃梅之雙峰山。原稱馮茂山(又稱馮墓山、馮母...
東方佛教學院
前身為壽山佛學院,星雲大師開創於1965年,招考高...
東方思想
一般指以印度、中國、日本為中心的東方世界所特有之思...
東司
指禪林東序之僧所用之廁所,至後世,成為廁所之通稱。...
東因發心
密教以東方阿閦如來之位為發菩提心之「因位」,依東、...
東寺曼荼羅
指日僧空海於大同元年(806)自我國攜入日本,現藏...
東序
禪宗寺院中,立於佛殿、法堂東側之班位,乃指通曉世法...
東坡禪喜集
凡九卷。略作禪喜集。宋代蘇軾著,徐長孺編,神宗萬曆...
東征繪傳
殘餘五卷。又作鑒真和尚東征傳繪緣起、東征繪卷。現藏...
東明慧日
(1272~1340)元代曹洞宗僧。明州定海(浙江...
東林寺
位於江西九江縣南廬山西北麓。為我國佛教淨土宗(蓮宗...
東林語錄
凡四卷。日僧卍山道白(1635~1688)撰。全稱...
東初法師
(1908~1977)江蘇泰縣人,俗姓范。字鐙朗,...
東南亞佛教
佛教傳入東南亞地區,除阿育王時須那與郁多羅往金地傳...
東洋大學
位於日本東京文京區。第一任校長為文學博士井上圓了,...
東海若
柳宗元撰。收於柳河東集卷二十銘雜題部、全唐文卷五八...
東域傳燈目錄
全一卷或二卷。日本永超編述(1094)。收於大正藏...
東密
即指空海所傳,而以東寺為根本道場之日本真言密教。又...
東庵
又稱東堂。指本寺之前任住持。反之,他山之前任住持、...
東陵永璵
(?~1365)元代臨濟宗僧。四明(浙江鄞縣)人。...
東普陀寺
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之山腹。由天台宗之茂峰法師於民國二...
東塔宗
唐代四分律宗三家之一。又稱東塔部宗、東塔律宗。唐代...
東漢明帝
東漢第二代皇帝。姓劉,名莊。廟號顯宗。中元二年至永...
東漢桓帝
東漢第十一代皇帝,為東漢皇帝信奉佛教之始。本初元年...
東福寺
位於京都東山區,即藤原忠平所創之法性寺的舊址。為日...
東嶽
位於山東泰安縣北。五嶽之一。又作岱宗、岱山、太山、...
東禪寺
(一)位於福建福州白馬山。開創於梁大同五年(539...
東鶴寺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公州郡。為新羅統一時代聖德王二十三...
果
梵語 phala 之意譯。音譯頗羅。原指草木之果實...
果人
指經過「因位」之修行階段而到達「果位」之人。例如佛...
果力
指佛果之力用。諸佛所通之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
果中說因
梵語 kārane kāryopacāra。即於「...
果地
相對於「因位」、「因地」而言。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妙...
果地萬德
為「因位萬行」之對稱。謂因應於「因位」之萬行,以達...
果果
指果位之果。據南本涅槃經卷二十五師子吼品、法華玄義...
果門
即諸佛自內證之法門。亦即如來果位之法門。此係菩薩以...
果後方便
謂已證果之佛,為濟度眾生,更顯現修因感果之相,以為...
果海
比喻佛之智慧、功德深廣如海。華嚴經疏卷五(大三五·...
果能變
梵語 phalaparināma。略稱果變。為「因...
果報
梵語 vipāka。即由過去業因所招感之結果。又作...
果極法身
為「應化法身」之對稱。指滿果極成之法身,亦即證得法...
果滿轉
為唯識宗所說六種轉位之一。又作果圓滿轉、圓滿轉。即...
果德
指因修行所證得果位之功德。亦即佛果所具之無量功德,...
果頭無人
與「有教無人」同義。天台宗判立之藏、通、別、圓四教...
果斷
二種解脫法之一。斷除惑業,稱為子斷;斷離生死束縳之...
果證
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證悟。蓋就果與因之相對關係...
枝末無明
即從根本無明中,生起更為粗顯之種種煩惱。又作枝末不...
林
(一)原為樹木叢生之地;引申指行者修行之所。 (二...
林下
林,指叢林、禪林;下,即於叢林中之意。又於日本,如...
林邑國
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
林間錄
凡二卷。宋代覺范慧洪(1071~1128)撰。全稱...
林葬
又作野葬。印度所行四種葬法之一。即棄置屍體於林野,...
林熱白瑪多吉
(1128~1188)西藏佛教迦爾居派主巴迦爾居支...
杯渡
(?~426)晉代僧。冀州人。生年、姓名均不詳。又...
杯渡山
位於廣東寶安縣南。又稱屯門山,即今香港青山。山上有...
傑擦
(1118~1195)西藏佛教迦爾居派綽浦迦爾居支...
板
(一)打鳴器具之一。又作版、鈑。板掛於寺院內一定之...
板碑
日本佛教遺物之一種。塔婆之一種。於扁平細長之石上刻...
板頭
又作版頭。(一)頭,即初之意。指僧堂中各板單之初位...
板繪
日本「障壁畫」之一種。為繪製於板上之藝術。日本法隆...
松林精舍
梵名 Salalāgāraka,巴利名 Salal...
松波
清代禪僧。生卒年不詳。鶴陽人,俗姓段。自幼出家,從...
松雲
(1544~1610)朝鮮李朝僧。黃海道豐川郡人,...
松源崇嶽禪師語錄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
松廣寺
(一)位於韓國全羅北道完州郡所場面終南山。乃新羅真...
松隱茂
(1280~1364)元代臨濟宗僧。明州(浙江鄞縣...
析玄記
凡二卷。唐代僧敬雲撰。又作五位析玄記。惜已散軼。據...
析空觀
指分析諸法而入空之觀法。與「體空觀」相對稱。又作析...
析智
分析諸事物而觀空性之智,稱為析智。為小乘之智。法華...
枓栱
為建築上之一種木材結構。又作斗栱。於立柱與橫樑交接...
欣厭
心所之名。欣,指令心欣慕功德之精神作用;厭,指厭背...
武昌佛學院
我國近代佛學院之一。民國十一年(1922)太虛大師...
武林梵志
凡十二卷。明朝吳之鯨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武林理安寺志
凡八卷。清朝杭世駿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武林靈隱寺志
凡八卷。清朝孫治撰,徐增重編。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
武則天
(624~705)唐代許州(河南許昌)人,名曌。十...
武進天寧寺志
凡十一卷,卷首另一卷。民國濮一乘撰。收於中國佛寺史...
武當山廟
位於寧夏平羅縣大武口西北之武當山上。因山得名。為銀...
武德寺
位於山西太原。隋開皇元年(581)敕建。北周時,文...
注荼半託迦
梵名 Cūdapanthaka,巴利名 Cūlap...
注維摩詰經
凡十卷。後秦僧肇撰。全稱維摩詰所說經註。又作注維摩...
注儭
即捐獻金錢或物品以資助佛事之啟建。儭,即佈施之意,...
註釋書
指註解典籍之書。於南傳佛教巴利三藏中,律藏之經分別...
泥人
即泥犁之人,指墮入地獄之人。釋門正統卷四(卍續一三...
泥牛入海
禪林用語。比喻絕蹤跡、斷消息,即一去不返之意。蓋「...
泥多佛大
禪林用語。泥,喻指學人、眾生;佛,喻指師家、善知識...
泥得
指常施別食於僧中之施主。百一羯磨卷一(大二四·四五...
泥船渡河
比喻世間之險,如乘泥船以渡河;又比喻人身之脆弱、易...
泥塔供作法
造泥土小塔,為延長壽命、成就所願而修之密教供養法。...
泥團
禪林用語。原指形成塊狀、團狀之泥;在禪林中,轉指禪...
泥融覺
謂觸機而得頓悟。為宋代僧無染游廬山時因跌仆而悟道之...
沿門托缽
缽(梵 pātra,巴 patta),為僧尼所常持...
河出圖洛出書
禪林用語。指超越人力之天地大法;又指奇異殊勝之祥瑞...
河東大士
即唐代之名士裴休。氏為河南濟源(一說山西聞喜)人,...
河神小婢
指恆河神。典出佛弟子畢陵伽婆蹉(梵 Pilinda...
河淮
為我國天台宗鼻祖北齊慧文之住處。河指河北,淮指淮南...
波吒釐子城
波吒釐子,梵名 Pātaliputra,巴利名 P...
波吒釐樹
波吒釐,梵語 pātali。又作婆吒羅樹、波羅羅樹...
波夷羅神
為藥師十二神將之一。又作婆夷羅神、波異羅神、跋伊羅...
波旬
梵名 Pāpīyas 或 Pāpman,巴利名 P...
波利質多樹
波利質多,梵語 pārijāta 或 pārijā...
波那沙樹
波那沙,梵語 panasa,巴利語同。又稱婆那娑樹...
波剌斯國
波剌斯,梵名 Pārasya。又作波剌私國、波斯國...
波帝
梵語 pati。又作缽底、缽底、波底。即指丈夫、主...
波若
(562~613)隋代僧。高句麗國人。從天台智顗而...
波理夜呾羅國
波理夜呾羅,梵名 Pāriyātra, Pārip...
波斯匿王
波斯匿,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 Pas...
波逸提
梵語 pāyattika,巴利語 pācittiy...
波爾尼
梵名 Pānini。又作波膩尼、波尼你、巴尼尼。系...
波謎羅川
梵名 Pamīra。位於蔥嶺中,相當於今地理學者所...
波羅王朝
波羅,梵名 Pāla。西元八世紀中葉至十二世紀末於...
波羅夷
梵語 pārājika,巴利語同。為比丘、比丘尼所...
波羅奈國
波羅奈,梵名 Vārānasī 或 Vāranas...
波羅娑提伽
梵名 Prāsādika-sūtra。又作婆羅娑提...
波羅奢樹
波羅奢,梵語 palā?a。意譯赤花樹。為印度婆羅...
波羅提木叉
梵語 prātimoksa 或 pratimoks...
波羅提提舍尼
梵語 pratide?anīya,巴利語 pāti...
波羅塞戲
波羅塞,梵語 prasena,意譯兵。又作波羅賽戲...
波羅蜜
梵語 pāramitā,巴利語 pāramī 或 ...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
(565~633)梵名 Prabhākaramit...
法
梵語 dharma,巴利語 dhamma。音譯為達...
法上
(495~580)北朝僧。朝歌(河南淇縣)人,俗姓...
法上部
梵名 Dharmottarīyāh,巴利名 Dha...
法子
(一)指出家而歸入佛之正法者。或指隨順佛道,而由法...
法才王子
指遇惡因緣而退第六正心住之王子。又作法財王子。據菩...
法天
(?~1001)中印度人。原為摩揭陀國那爛陀寺僧。...
法月
(653~743)梵名 Dharmacandra。...
法比量
梵語 anumānaj dharmatas。因明用...
法王
梵語 dharma-rāja。(一)佛之尊稱。王有...
法王子
梵語 kumārabhūta。音譯究摩羅浮多、鳩摩...
法王寺
位於河南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嵩岳寺之東北。相傳建...
法王家
指諸佛之國土。法王為佛之尊稱;佛於法得自在,能教化...
法王經
全一卷。作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系初唐時之...
法主
(一)意謂佛法之主。原系對佛之敬稱,後轉為說法之主...
法兄
指屬於同一法繫上、同一輩份而出家時日早於自己之人,...
法句經
巴利名 Dhamma-pada。意謂「真理之語言」...
法句譬喻經
梵名 Dharmapadāvadāna-sūtra...
法立
晉代僧。於惠帝、懷帝在位期間(290~311),與...
法全
唐代僧。生卒年、籍貫均不詳。約生於敬宗至宣宗(82...
法匠
指法門之師匠。法門名德能成就弟子之戒、定、慧三學,...
法印
(一)梵語 dharma-mudrā。與「法本末」...
法名
為皈依佛教者所特取之名字。又作法號、法諱、戒名。即...
法如
(638~689)唐代北宗僧。上黨(山西長治)人,...
法宇
寺院之通稱。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四(大二四·二二三中)...
法殿
(一)即說法堂。指闡舉大法,宣揚宗旨,行一切法式之...
法成
(一)(1071~1128)宋代曹洞宗僧。秀州(浙...
法有我無宗
華嚴宗對佛教教義之分類所判十宗之第二宗。乃立一切法...
法臣
指菩薩。佛又稱法王,對此,菩薩則稱法臣,以菩薩輔翼...
上一頁
下一頁
佛學問答
臨終關懷
生活
施食
如瑞法師
惟賢長老
華嚴經
大安法師
太虛大師
紹雲老和尚
阿彌陀佛
知足
吉祥
改造命運
本源法師
無量壽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