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心不爭,自圓滿

證嚴法師  2011/01/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再去照顧別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圓滿的道路。我常說:「將心比心,用同理心。」但這分同理心,已經漸成專有名詞,而沒有人真正去實踐。

所謂「將心比心」是他人在起煩惱時,我們能否反省為何會起煩惱?就是因為內心的一股氣不順暢。這股氣就像大自然的亂流,或者是高低氣壓的不平衡,很容易變成颱風釀災。所以,大乾坤有時四大不調,心的乾坤也會有四大不調,往往就是一念貪瞋癡,引來無數心靈災難。

總而言之,修行不只是信仰正信,還要學習佛陀開闊的胸襟及遠見,否則,人生你爭我奪,無論怎麼爭,都很苦。

《阿含經》中有一則經文:有位頂生王很有福,妻妾、子孫,賢臣、明士無一所缺,更遑論財富寶物之豐,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人的慾念實在是無底洞,即使如頂生王那麼富有的人,還是覺得不夠,他希望能到處走走,將天下都整治成他的國土。不久,果真如他所願,走遍四大洲,統治了天下。

過一段時間,他又覺得不滿足,心想人間都走遍了,也擁有了一切,接下來應該要到天上去。後來他也如願到了天界。天帝恭敬地迎接他,還把天帝的位子讓一半給他,二人平起平坐。當時他想:我只是來借坐而已,有朝一日我也要擁有這個大位。

後來回歸人間,心裡不斷想著天帝的大位,直到老了、病了。在病危時,他的大臣就問他:「國王,您到了生命的關鍵,假設有人來問,您對這一生有什麼心得,我們該怎麼回答?」

頂生王就說:「你可以告訴大家,我擁有一切,卻時時不滿足,心中總是苦,苦到臨死,才知道人生就只是這樣而已。」說完嘆了一口大氣。

所以我常說勸募,重要的是募心,而不是募款。對於捐款的善心人士,我都是衷心感恩、祝福他;但是,我對七、八十歲的老居士,或是帶病投入善行的人,我都會擁抱著他或拍拍他的肩膀說:「真是功德無量,你好有智慧!」這正是人生的真價值。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看看一些真正投入的慈濟委員到了生命的終點,輕安地向大家說聲:「再見!」有的甚至幽默地對我說:「師父您很忙,我替師父多睡一下!」多灑脫!

我相信那種解脫的修行,真正是付出到最後一秒鐘。所以我說「做就對了!」要記住,心要時時調好,所謂「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弟子」,人生苦短,能力有限,大家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淨土法門有何殊勝之處

淨業行人都知道,在淨土經典中,釋迦世尊及十方諸佛都...

不要自以為聖,要以人為鏡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從忍(世俗忍)下手,而要從思...

我們的顛倒妄想有這兩個要處理

《楞嚴經》講這個顛倒妄想,其實顛倒妄想是很多很多。...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

念經雖不能了其義,但也能得無量的福報

諸佛示現在人間八相成道,都要講經說法,留下諸多的經...

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問: 法師,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宏海法...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

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

問: 頂禮法師,也有一種說法,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破除人我天下親

一般人最執著,也是諸般煩惱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消除苦的妙方

當旭日東昇,窗外的一草一木漸漸明朗,鳥聲啁啾,萬物...

心存敬重,不輕未學

心存敬重不輕未學 人通常自命不凡,也因為自以為不平...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實人生下來時,都有善良、無染、清淨的本性。只因後...

陳海量居士:可許則許

序 今年已經是勝利後的第二年了,這和陳海量老師著述這...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六根門頭無人用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

二十六刀的故事

在《觀音靈感錄》中有一個公案,也挺有意思。 清代有一...

佛為什麼允許酒醉者出家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喝醉酒的婆羅門來...

生活處處是佛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

肉食重金屬超標原因何在

一對夫妻到北方某海濱城市去旅遊,吃了一隻2斤多重的螃...

初學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師

問: 現在法師眾多,初學應該如何選擇,是否只尊奉一...

七難、七不淨,四無常

1.凡人皆有七種不淨,因而對自身不必過於執著,有這樣...

佛法貴精不貴多

【原文】 佛法貴精不貴多。精貫多。多不能專精。故提綱...

居士披僧衣,不但沒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①,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

歷代祖先和父母,需要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救度

藕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祖師,他很長的時間都是住在九華...

【佛教詞典】一發

謂日晷過午一發許。蓋言修行之人持齋之法,日正當午乃...

【佛教詞典】精明

(雜語)精良明白也,謂心意之清潔。無量壽經下曰:精...

【視頻】聊聊吃素這事兒

聊聊吃素這事兒

【視頻】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