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

印光大師  2020/02/26  大字體  護眼色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

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

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

復陳士牧居士書六

如誠法師白話譯:

凡是念佛人,只應該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到佛、見到境界的事。因為心如果歸一,見到佛、見到境界,都不至於妄生歡喜。導致得少為足,就成為退步怠惰。

就是不見佛、不見境界,也沒有一點欠缺。心沒有歸一,急著想要見佛、見境界。不要說所見的是魔境,即使真的是佛境,因為心中妄生歡喜,就會受到損害(就是生歡喜心而退失怠惰)不能受到利益了。應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務。不要存著見佛、見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的時候,或者忽然顯現出佛像,以及菩薩諸天等像。只要心存正念,不要生取著心,知道所見的境像,是唯心所現。雖然明明歷歷顯現在前,實際上不是具體實質的一個物體,因為心清淨的緣故,現出這個景象。如同水如果清淨,月影便會顯現,絲毫沒有奇特。

不生一點誇張歡喜的心,更加專心地認真念佛。能夠如此的人,不要說佛境顯現有利益,即使是魔境顯現也有利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念佛時打坐好嗎

問: 我是初學者,請問念佛時打坐好嗎? 大安法師答:...

《楞嚴經》的三個重點

《楞嚴經》前三卷半的經文當中,有三個主題是它的重點...

妄想將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

人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因慾望驅使,就會引發與之相應的...

為什麼你覺得淨土之法那麼難信

在這個以科技和經濟為主流的當代社會,佛教無可避免地...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唐朝法順和尚,是長安萬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順,乃社...

唯有這句佛號,是應當盡心竭力的

世間的眾生,正當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號叫父母,呼天...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

反觀深究心佛一如

靜坐時,當反觀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竭誠方獲實益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諺語說:對人低下謙恭的...

印光大師:佛視眾生皆是佛

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佛視眾生皆是佛,...

念佛欲得一心,鬚髮真實心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發真實心,為了生死,不為得世人...

懇切至誠念佛誦經,決定可以消除宿業病苦

世人病苦,多屬宿世殺業所感。無論何病,若能懇切至誠...

為什麼淨土宗特別強調發願

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麼地方?不一定...

積極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充滿神話的國...

拜佛時應如何觀想

問: 禮拜佛菩薩時應如何觀想? 濟群法師答: 我們在...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具縛凡夫想在五濁惡世成就道業,是不可能的

在《大智度論》裡說,一個具足惑業的凡夫,我們大家都...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也不是修給佛菩薩看的。佛菩...

佛法對心理問題的解決

我是首次參加心理學界的論壇,本著交流和學習的態度而...

藥王藥上菩薩因嘗藥而開悟

第三段就正式講到他破妄顯真,看到藥的總相。看第三段...

善良是一劑藥,可以治病,可以誕生奇跡

還記得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我家有一個街坊,姓周,與母...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著設備多樣與華美潔...

【佛教詞典】胡銅器

又作沙張、沙鑼、[金*沙]鑼、銅鼓、響銅。系為直徑約六...

【佛教詞典】明孔

(雜語)開放三衣之條而不相縫合之處也。四分律之衣有...

【視頻】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視頻】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