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在浮躁時代中尋找調心之道

濟群法師  2011/09/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很多人都在說,今天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這種浮躁表現在哪裡?不在別處,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在我們當下的心理狀態。我們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緒在糾纏不休?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念頭中,我們就像波濤上搖曳的孤舟,時而被衝向這裡,時而被甩向那邊,片刻不得安寧。

現在有個說法叫做「亞健康」,事實上,這正是多數人面臨的現狀,似乎還沒有病倒,但潛在的問題很多,健康的隱患很多。值得關注的是,亞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同時也是心理上的。對於現代人來說,交通和資訊的發達,已經使我們的生活空間比以往有了極大拓展。但我們的內心並沒有隨著視野的開闊而開闊,正相反,它似乎有了更多的焦慮、恐懼、緊張,有了更深的憂鬱、孤獨、不安。

這些情緒就像不速之客,常常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造訪,並且輕易地反客為主。於是乎,我們只能在情緒的攻擊下束手就擒,毫無招架之力。想靜,靜不了,心亂如麻;想睡,睡不著,輾轉反側;想放,放不下,患得患失。可以說,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休息的能力。原因是什麼?就是當我們面對各種情緒時無法自主,只能無奈地處在被選擇中。

當焦慮襲來,我們無法化解;當孤獨襲來,我們無處迴避;當憂鬱襲來,我們無力對抗。我們只有被動地承受著,又或者,投入另一個目標來轉移焦慮、孤獨帶來的痛苦。我們常常把時間消磨在沒完沒了的工作和娛樂上,以為這樣就能把痛苦遠遠地甩在身後,讓它追不上。事實上,這種做法只能讓心變得遲鈍,變得麻木,變得對痛苦不那麼敏銳,不那麼在意,除此而外,什麼也改變不了。當我們拚命工作或縱情娛樂時,痛苦只是暫時潛伏起來,卻從來不曾離開過。

所以,今天的人普遍活得很累。我們總是要不停地做著什麼,玩著什麼,總要把時間塞得滿滿的才覺得踏實,否則就會「閑得發慌」。是什麼讓我們如此不安?是什麼讓我們沒有能力享受一份清閑?沒有能力靜靜地面對自己,和自己相處?

尋找調心之道

所謂無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內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頭是什麼時候生起,又是什麼時候佔據我們的心。我們以為,所有念頭都是這個「我」想出來的,都是為這個「我」服務的。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能力主動選擇念頭,而是被念頭所選擇。

如果我們有能力選擇,一定不願意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徹底失控。當我們生氣時,能讓自己馬上心平如水嗎?當我們緊張時,能讓自己立刻放下包袱嗎?我們沒有能力選擇念頭,也就沒有能力選擇行為,沒有能力選擇命運,這就使得人生陷入一種身不由己的狀態。對於這樣一種生命狀態,我們是否感到滿意?我想,多數人所以來參加禪修,正是不滿於這樣的現狀,不滿於這樣的被選擇。

禪修,就是要幫助我們改變這樣一種狀態。這就需要看清那些來來去去的念頭,進而對它們進行管理,進行規範。發展其中的正向心理,制止其中的負面心理。從這個意義上說,禪修就是一門調心的技術。掌握這門技術,我們就能讓那些反客為主的念頭各就各位,從它們手中奪回主權。其實,禪修並非佛教所特有,而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共法。兩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見,這就需要以佛陀教導的法為實修指南,為檢驗標準。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典籍,也有眾多的修行法門。前者是理論,是見地;後者是實踐,是禪修。所謂見地,就是通過學習佛法,了解心念的運作規律,了解心靈世界究竟有哪些內容,每種心理又是如何形成併發展的,以及對此進行調整的方法和次第。所以佛法自古便有「心學」之稱,是一門是幫助我們從了解內心到體證生命潛在覺性的學修體系。

黁曰:抱虛守靜,不躁不怒,謙和不爭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順其自然

修道先修德,修性先修命;

大道殊途同歸,誠是理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智諭法師:清淨心

今天和大家講清淨心。清淨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

為何要把心與佛、眾生兩者併列

問: 請法師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何要把心與佛、...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

如何知道是真心還是妄想

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修心養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還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

出家人如何面對外在誘惑

問: 現在社會誘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對外在誘惑的?出...

成佛應具備哪些條件

成佛的修行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千百年來,漢傳、藏傳各...

在家持戒困難,如何解決

問: 在家人普遍感覺持戒困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濟...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

李木源居士的學佛心路歷程

一、入佛因緣 我出身於一個鄉村大家庭,有九個兄弟,一...

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叢林裡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間法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

十二因緣--輪迴中的連環鉤鎖

什麼叫做十二因緣呢?一、無明,二、行,三、識,四、...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

把憍慢轉成謙恭卑下

有些人當他得勢或是陞官、發財的時候,他六親不認了,...

念佛為何還要修觀

問: 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淨界法師答:...

心中的快樂藤

也許流年不利,天災人禍,村民們浮躁不安,悶悶不樂。...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你看《金剛經》是怎麼展開...

五陰的本質,到底是真還是妄呢

我們看丙二的迷真起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無陰 佛告...

【佛教詞典】婆羅必栗托仡那

梵語 bālaprthagjana。意譯愚異生。又作婆羅必哩他仡...

【佛教詞典】六識三緣生

【六識三緣生】 p0306 無性釋二卷二十頁云:如是六識三...

【視頻】淨界法師《如何懺悔》

淨界法師《如何懺悔》

【視頻】早課(圓光佛學院)

早課(圓光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