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靈蒙塵了該如何清掃

2012/04/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靈蒙塵了該如何清掃

我們知道,衣物髒了,可以用水清洗。心靈蒙塵了該如何清掃呢?

這「掃心地」的功夫來源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周利盤特迦鼻根圓通章》。經上所說掃地、掃廁所有種種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觀念,那種不乾淨的地方,想避都來不及了,何況去掃它呢?況且還是件下賤的工作,怎會有功用呢?其實不然也!掃地的功用是什麼?它所含的深義又如何解釋呢?一是「降伏我慢心」,是因為人都有貢高我慢心,覺得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別人,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礙。若能快樂、自在地做一般人認為下賤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貢高我慢的心。二是「乾淨可以使人的心定下來」,是因為把家裡或工作環境打掃得窗明几淨,不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淨,也會讓經過者或使用者的心清淨;心一清淨,自然心就定下來了。三是「掃掉心裡的垃圾」,是因為我們的心裡有很多垃圾,如貪心、嗔心、慢心、疑心……心裡面的垃圾多了、煩惱多了,人也就整天糊裡糊塗的。「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的垃圾掃乾淨了,心地就清淨了。若達到《清靜經》所說的「寂無所寂」,才算清淨到了家。

我們知道,地面不常掃,就不會有一個清潔的庭院;一個人的心不常清掃,人生中煩惱的塵埃就會在心中積厚難除。「怎麼掃呢?」「用慚愧、懺悔、返照、覺察、觀照,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覺察、念念覺照,這樣,就能把心中的灰塵掃掉了。」

這是佛陀與弟子周利盤特迦的對話。據說周利盤特迦「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憶」是記憶;「一句伽陀」就是一句偈;「伽陀」是音譯,意思就是偈,通常是四句話。意思是說,佛教周利盤特迦一句伽陀,他在一百天之內,都沒有辦法把這偈語讀熟,前面一句學會了,後面便忘記;後面一句學會了,前面又忘記了,始終沒有辦法記下來。

由於周利盤特迦無法「憶持」佛陀所教的「伽陀」,在這種情況下,慈悲的佛陀把周利盤特迦帶到一個很清淨、安靜的房間,指著房內的掃帚,告訴周利盤特迦:「既然沒有辦法記憶四句偈,就只念‘掃帚’好了,這樣應該不會忘記了。掃帚是用來掃灰塵的,我們心當中有很多無明、煩惱,使寶鏡蒙塵,也應該把它掃去。」

佛陀的這段話是深含義理的:「寶鏡蒙塵」是理,「掃地」是事,理和事是相通的,既然理上不能了解,佛陀就教導他先從事上用功,從外而內,借著掃地來顯理。所以,如果是下下根機的人,只有從事上做、從事上修。例如,借著不斷掃地來契悟,即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我們心中有貪、嗔、癡等污穢,便有種種塵勞境界,所以必須藉事顯理。當專心在能掃這個心和外面所掃的境時,事上就到達最高的境界,忽然,理就能顯現出來;所以法是圓融的,可以從事上修,也可以從理上契悟,到最後事理一如。釋迦世尊教周利盤特迦念「掃帚」,即是從事上入,時間一久,慢慢就能由事到理,從事顯理。接著,佛又告訴周利盤特迦「掃帚的意義就是除去塵垢」,進一步教他除垢。垢就是我們心當中的塵垢,除去外面的塵垢之外,還要除去心當中的塵垢,心中的塵垢除盡,智慧也就開了。

佛陀依他的根器,而教導他:「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佛先教他念「掃帚」、「除垢」,再進一步體會除去了外面的塵垢之外,還要除去心中的塵垢,而周利盤特迦也確實找到了這一條修行的道路。所以周利盤特迦就說:「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為第一。」

掃帚掃塵,塵雖去而帚跡猶存,如何處治乎?你不妨「朝日掃心地,掃帚越不淨,欲要心地淨,撇下掃帚柄。」「如人擔物,兩頭俱在則停穩,脫卻一頭則偏也,若兩頭俱脫去,和擔子也無,卻要本來處。」這與禪宗所謂「能所雙亡」同出一轍,此法適於上上慧根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眾生分二類:一個叫覺悟的眾生,一個叫顛...

要學會和佛的心相應

我們什麼時候能證道呢?這就全在於我們的信心,在於我...

神經系統是受心理的影響

思量能變就是第七意識,老是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云岩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

身如寶塔,眾寶莊嚴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

禮拜自己心靈的莊嚴

在五台山曾經認識一位日本來的大學生遊客,他告訴我他...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

為什麼偏空涅槃只是個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師浴佛節開示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是農曆的四月初八,是我們大...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

勸念觀音菩薩聖號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

靜坐念佛如何對治昏沉

問: 末學是去年剛知道的念佛法門,平時比較喜歡靜坐念...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

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然體性同一。一切佛像為佛...

堅受信念

在久遠的古代,有個喜食人肉的國王,常常命令廚師在夜...

佛教徒為什麼不吃葷腥

問: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麼? 成剛法師答: 剛才跟大家...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盡男男女女,...

淨業行人如何看待轉經輪

問: 歷史上,漢地傅大士曾造輪藏置於寺院,供眾人推...

【推薦】阿彌陀佛接引臨終人事蹟三則

阿彌陀佛憐念悲憫我等罪業眾生,如慈母對待獨生子女一...

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法會法語序 印光乃西秦百無一能之粥飯庸僧,宿業深重...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佛教詞典】摩訶僧祇律

(經名)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與法顯共譯。大眾部所...

【佛教詞典】非滅

(術語)謂釋尊之入滅,為非滅現滅,非實之滅也。以法...

【視頻】慧律法師《五欲六塵讓眾生不得解脫》

慧律法師《五欲六塵讓眾生不得解脫》

【視頻】慧律法師《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慧律法師《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