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當哲學研究

印光大師  2016/10/04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當哲學研究

觀汝書言學生話,不禁令人好笑。今說一喻,譬如太醫院御醫,凡醫書,病源,脈訣,讀得熟如明鏡映現,及至臨症,則茫無所從,不知該用何藥。汝之所問,與此醫生見識,毫無有異。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非只當一種高超玄妙話說說。彼下劣知見之當哲學研究佛法者來,必須先對彼說佛說法之所以然,是要人對治習氣,洗心滌慮,敦倫盡分,慈悲仁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自利利他,共證真常,漸次修習,至成佛道耳。所有經教,皆為發明如上所說諸事理故。若唯求明瞭,不欲實行,豈非優人作戲,尚得謂之為學生乎。

如其天姿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須以淨土法門而為依歸,庶不至有因無果,致以了生脫死之妙法,作口頭活計,莫由得其實益也。必須要主敬存誠,對經像如對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幾隨己之誠大小,而得淺深諸利益也。

至於根機鈍者,且專研究淨土法門,果真信得及,守得定,決定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較彼深通經論,而不實行淨土法門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懸殊也。

如上所說,無論甚麼資格,最初先下這一味藥。則無論甚麼邪執謬見,我慢放肆,高推聖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萬病總治之藥,無不隨手而愈。

汝學到一肚皮佛法,於此二種學生,便沒奈何。可知汝但知說藥,自己也未實行,使汝實行,斷不至懷此種疑。而以昔某某為文殊普賢之儔,此皆由不能鑒別真偽,遂致茫無所從,或至以偽為真也。

復唐大圓居士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

敬佛無定法

冬夜嚴寒,一個乞丐顫抖著敲響容西禪師的屋門,哭著向...

學佛過程中會碰到的問題

能夠學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薩告訴我們很多做人...

網絡學佛的注意事項

網絡學習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體會。...

自從學佛後跟人格格不入....

一個居士說:自從學佛後,似乎跟人處處格格不入了,因...

袈裟的由來與殊勝之處

袈裟,梵語音譯為迦沙曳,義譯為不正、壞、濁、染等。...

傳喜法師:把外在的物質變成心靈的財富

不能說我們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環境了,我的心就懈...

為什麼要給佛像開光

問: 佛教為什麼要給佛菩薩像開光 濟群法師答: 供養...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慚愧為入道之初步

原文: 當生大感激,生大慚愧。慚愧心生,邪僻心滅。慚...

切勿舍淨土而修其它法門

閣下既看《文鈔》,宜依之而行,則決定會得大利益。切...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現的種種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時身體震動,又見到黑暗中有光晃動。大師...

《竭誠方獲實益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諺語說:對人低下謙恭的...

戒邪淫的關鍵

很多師兄會有這樣的觀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畫面看一下也...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

大乘佛法皆說空與不空兩方面

常人因佛經中說五蘊皆空無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說...

地藏菩薩的弘誓大願

長者子為相好莊嚴發願 地藏菩薩在久遠不可說劫之前,轉...

印順法師:人生究竟為何事

人生所為何事?平常人只說學佛,但為什麼要學佛?其根...

佛的不思議德相

【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然相應。...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 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

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五願】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

女人臨產的禁忌

女人臨產,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

「有了富貴,失去歡樂」的故事

老子說過少則得,多則惑的名言。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末...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

【佛教詞典】盡智所緣

【盡智所緣】 p1286 品類足論一卷八頁云:盡智何所緣?...

【佛教詞典】無餘修

為四修之一。四修,指四種修行方法與規範。俱舍論及往...

【視頻】演肅法師《一塊石頭 震動天宮》

演肅法師《一塊石頭 震動天宮》

【視頻】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

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