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什麼叫福德

宣化上人  2014/01/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什麼叫福德

什麼叫福德?按著《書經》有一篇叫〈洪範〉;洪範有九疇,其中講「福」有五種:

第一種福,是福壽,這個人有福又有壽。什麼叫福?福就是一切都很自在;壽,壽命,中國人講這個壽是長壽。本來壽有長壽、短壽,單單說這「壽」字,是指長壽,不是短壽,所以說福壽。福、祿、壽三星拱照,三星是福星、祿星、壽星。福是天然的,自己很自在的。祿,是你在政府做官,一個月給你多少錢,那叫做俸祿。壽,是壽命。中國講的壽星公,他頭上沒頭髮,白鬍子長長的,叫「南極子」。據說南極子是道教的南極仙翁,他頭裡有三卷天書:上卷、中卷、下卷;因為有天上的書,所以什麼都知道,這就是老壽星。

第二種福,是富貴,有錢又尊貴。

第三種福,是康寧,言其身體又健康又平安。

第四種福,是修好德,愛做好事,願意往有德行方面去做。

第五種福,是考終命。

德也有五種──溫、良、恭、儉、讓。誰有這五種德行?孔子就有這五種德行。五德是什麼?

第一種德行是溫,溫和,不冷不熱,溫溫暖暖。太冷了,一天到晚就像關帝公,不言不笑。若一天到晚嘻嘻哈哈,這又太熱了。而夫子他是溫,應該笑才笑,應該說的才說;不應該笑的他不笑,不應該說的他不說。

第二種德行是良,良善,要有良心。

第三種德行是恭,對任何人都必恭必敬的,不輕慢人。

第四種德行是儉,儉朴,所有的物質都不糟蹋、不浪費。譬如吃東西,應該吃五碗飯,現在改吃三碗,省下兩碗給那些沒有飯吃的人吃,儉朴自己,以儉自待,所謂「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勿流連」。對自己一定要省儉,自己所用的、穿的、吃的、住的,都不要太過,一切一切都不要太過,最主要是一個「儉」字,儉省的意思。

第五種德行是讓,就是謙讓,對任何事都不要往前搶,不要爭先恐後。讓,就是讓人第一,什麼好事都讓人去得;不好的事,自己拿起來,這叫做「讓」。要謙讓、揖讓,有幾分客氣的意思,這是五德。

講起這個讓,有「融四歲,能讓梨」的公案。三國以前有個孔融的人,他做很大的官。在他四歲時,有客人送給他家一筐梨──筐是竹子編的。大人叫他去拿一個梨,你說他怎麼樣呢?他撿一個最小的。客人就問:「你怎麼不拿大的?拿這麼一個小的梨吃呢?」他說:「因為我最小,應該吃小的;哥哥他們都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因為他將大的梨給哥哥吃,自己吃小的,這就叫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漢朝有一位黃香,在他九歲時,每天晚上到睡覺的時候,他先躺在爸爸媽媽的床上,把床給溫熱了,然後他再到自己的床去睡,這叫做溫席,盡孝道,這都是屬於一種德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念經雖不能了其義,但也能得無量的福報

諸佛示現在人間八相成道,都要講經說法,留下諸多的經...

有十種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個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經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以一切諸法,皆...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

【推薦】怎樣把福報留住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可以化...

想賺錢要靠努力與福報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

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這個不是福德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

果報的不同,源於認知的差別

佛法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則的真理,既然...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

父母之恩撮發難報

我們眾生都應該孝順父母的,不孝順父母的人,那就有罪...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

徒弟迷的時候,應該師父度徒弟。迷的時候,就是沒有開...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

人之所以下地獄,做餓鬼,轉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

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個期許,就是將來在...

應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受用

問: 佛弟子應該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真正受用? 慧...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生活的環境 中國人說怎樣做事會順利,一命、二運、三風...

工作生活中常自卑,如何才能自信不緊張

問: 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夠自信,在大庭廣眾說...

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不可能給你煩惱

清覺禪寺的心明禪師,悟性很高,感應靈敏,對禪對世間...

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

真正的擁有

佛陀成道前是釋迦族王子,名悉達多。悉達多太子年滿八...

佛講般若的十個原因

初教興者,依《大智度論》云:如須彌山王,非無因緣、...

把握生命的當下

有病就有苦,沒有病也有苦,整個人生被種種痛苦所煎熬...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

【佛教詞典】僧伽跋摩

(人名)Sa?ghavarman,譯曰眾鎧。天竺僧,宋元嘉十年...

【佛教詞典】大小窣堵波

【大小窣堵波】 p0244 西域記二卷十五頁云:卑缽羅樹南...

【視頻】八大宗派是哪八宗

八大宗派是哪八宗

【視頻】淨界法師《念佛心態的兩個原則》

淨界法師《念佛心態的兩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