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聖嚴法師  2012/05/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請您老人家替我醫病。」曹山禪師回答說:「我不醫。」僧又問:「為什麼您不替我醫?」曹山禪師說:「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若由普通人聽起來,好像禪師好殘忍!但是對於修行的人來講,意義非常重大。現在我把「生和死」這個問題,分為幾個層次:

一、不知死活

第一個層次是「不知死活」。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夢死的眾生,連「死活」是什麼他們都不知道!而各類眾生當中,靈性的高低是有差別的,如靈性較高的動物,我們對它好,它知道感謝;對它不好,它也會記恨在心。我們看到豐子愷所畫的《護生畫集》裡頭,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殺牛,那頭牛跪下來流眼淚——表示它曉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殺,只有那些比較有善根的牛才會知道。

眾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動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動物就已經知道死活了,因此,我們在淨土宗的《往生傳》裡頭,看到狗、鳥、雞、鴨、猴子等等,這些比較有靈性的動物也會往生淨土,但並不是說所有的動物都知道「生死」。

人類當中,有沒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過不是終身不知,而是有時不知。比如台灣的治安機構,最近雷厲風行地實施「打黑」的掃蕩運動,各幫派的黑社會組織頭目紛紛被捕。我們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槍、逞兇鬥狠、殺人越貨之時,他們不會知道被他們殺害及殺傷的人,是多麼的痛苦,是那麼的淒慘!他們殺人就跟踩死螞蟻一樣;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機關逮捕後,會有什麼結果。懷有這種心態的人,沒有「生與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讞,臨刑命終之前,同樣畏懼死亡,只是後悔莫及了。

從生理而言,有生有死是自然現象;從佛理而言,死亡是一期果報的結束,也是另一期果報的開始,是無可避免的現象。

二、貪生怕死

第二個層次是「貪生怕死」。「貪生怕死」是好現象!人如貪生就會愛護自己的生命;因為怕死,所以會悉心照顧自己的健康。人類為了謀取生存,在克服種種困難的過程中,發揮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輝。由於互助而促成了社會的進步,由於彼此的溝通,產生了語言文字與文明,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全。所以,「貪生怕死」乃是為人帶來文明和文化的動力。

可是,司馬遷《報任安書》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了許多人的安全而自己去冒險犯難,乃至犧牲生命,稱為「成仁取義」;這也正是從貪生怕死的基礎上,顯露出人性的昇華。行菩薩道的人,便是常以自己的生命換取眾生的安樂;唯有肯定了生命的可貴,始可見出捨身救人的行為的崇高偉大。

三、了生脫死

第三個層次是「了生脫死」。首先必須明白,依佛說,眾生都已經過無量生死,可惜,業力雖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我們卻對過去無從記憶。若不出生死,不論何人,除了隨業流轉生死,別無自主的能力。生不知從何處來,死不知往何處去,現世為人,來世不知為何物,除非能截斷生死之流,否則業力溯自無始,緣熟即報現,誰知道下一世再以什麼面孔見人。

成仁取義、慷慨赴死,雖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為神,然其報盡,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或者,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緣生的萬法,都是生滅無常的。所以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圖不死,人間便出現了些長生不死的方法和傳說。比如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有所謂的「甘露」,飲後就可以不死。

道書中的方術,無非是些醫藥衛生及調氣、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長生不死則是神話而非事實。佛法的了生脫死,不是叫長生不死,而是生與死跟我不相干。

我們只要有身體在,就沒有辦法離開生死;心執著這個身體,妄認這個身體為我,叫做生死法;同時,心緣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執著和攀緣,便不能脫離生死。

緣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緣內境也是生死因;迷於物慾是生死因,執著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懼生死,宜求解脫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懼三界苦惱煎迫,而求出三界,雖然是修學佛法的初階,唯其尚有所取捨,並不是究竟。所以臨濟慧照禪師要說:「設有修得者,皆是生死業。」也就是說:到了如《心經》所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厭離生死而修行證果,便出離生死;出離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證小乘果;出離變易生死,便證佛果大涅槃。

四、生死自在

第四個層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對於生前與死後的認知,不是如唯物論者說,人死如燈滅,生是開始,死是結束。便是如靈魂不變說者,以為人生是由靈魂投胎,人死是因靈魂離開了肉體;投生如蝸牛入殼,死亡如放下負荷。前者,佛法稱為「斷滅論」,後者佛法稱為「常見論」,均是邪見,同樣地不是事實。否則,斷滅論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對其生前的行為負責;常見論者,也會視死亡為現實苦難的一時解脫。所以有人說:「死後的靈體,無重量、無阻礙;死不可怕,倒是活著比較麻煩!」因此導致一般人以死亡為解脫的錯誤認識。

實際上,「生」是由過去無始以來所造業力的果報;若非大惡大善,人的壽命及福緣,在其出生之時,大致已經決定。生存期間,是受先世業力的牽引;死亡以後,若業力尚在左右生死,則緊接著又將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轉,佛法稱為「六道輪迴」。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來投胎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與先世的親友相識、相認。所以,死亡絕對不是解脫,倒是另一個業報之身的開始。

縱然有些人在生時積功累德,死後成為有福的鬼神,暫時不受苦迫;福盡壽終,仍舊未脫生死。深一層言,小乘聖者出三界而住涅槃,雖已不再生死,仍執生死為實有;不入生死,並不即是得大解脫。唯有不受業力牽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為實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脫的「生死自在」。

佛菩薩之化世、度眾而出現於世間者,有以暫時現身的「變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隨類托化,無方不現。他們的托化身,照樣現有生死相,不過不以生死為苦,也不以生死為樂;所以有許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夠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來往於生死之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恐懼生死苦,更應濟物命

母親不論用怎樣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魚蝦、蛋等...

觀作瓶喻

有兩個人來到陶匠的工作坊,他們對陶匠製作陶器的過程...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

珍惜暇滿人身

一、暇滿的體性 暇是閑暇。脫離了八種無暇,就是所謂的...

【推薦】拖尸人的慚愧與懺悔

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

為了這一大事因緣——往生西方

今天我們《莫到老來方修道》,要講到關於第二個大的部...

【推薦】我從前生的妄想而來

清朝有一個居士叫王鼎實居士,這個居士從小就很聰明,...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

聖嚴法師《否極泰來》

一般人只知道無常是損壞、消失、死亡等消極面的現象,...

【推薦】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那麼,點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後,為...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

懈之一字,為世間最惡毒之物

懈者,倦之淵藪也。世之萬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縱...

度眾生現出家相最好

文中說到【以聲聞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聲聞。割愛辭...

有生必有死

佛陀於住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期間,一天,波斯匿王...

獨修需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

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煩惱了,就要想想是誰給的我煩惱,實際是自...

大安法師:文化人學佛的通病

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可有時為什麼...

【推薦】施食只會有功德,不會有任何風險,有佛經為據

施食只會有功德,不會有任何風險,有佛經為據: 1、有...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

依他淨土與諸方淨土

我要告訴大家,《莫到老來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連續...

【佛教詞典】廣燈錄

凡三十卷。又稱天聖廣燈錄、禪宗廣燈錄。收於卍續藏第...

【佛教詞典】伽憊

(術語)詳雲路伽憊Iokavit,譯曰世間解。如來十號之一...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法鼓山)

南無地藏王菩薩(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