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慈法法師  2012/08/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益自己,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有兩種世間法:一種人是為了自己過得更好,一種人是為了他人過得更好。但以出世間來觀世間法,一切世間好與不好,皆是夢幻不實的,三界火宅必無安樂。這是以出世間法來看世間的,夢中之人所有的愛憎利害關係,皆是夢中之事,畢竟不實。

這樣一說,似乎是我們離世俗生活太遠了,大部分還是期望在世俗中過得更好一些,做更多的善事善緣,有更好的生命相續。就以出世的思想,審觀世間的善緣,好比說很多的功德,布施啊,持戒啊,誦經啊,放生啊,護持道場,做了很多善事,就為了自己人天福報。過去的善知識對這地方有個訶斥,稱為「三世沉淪」:他第二世會受福報的,因為他這一生做了很多布施啊、供養啊、善事啊,來世會升天啊,有這種機會。但一旦這機會享受完了,第三世又是墮落。

佛教能不能把它當成一個在世俗裡過得更好、大家輪迴得更好的一個教育呢?有沒有教法呢?五乘教中有——人天乘、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乘——人天乘裡邊是有這樣的教化的。在《阿含經》中,佛講了大量的教世間人怎麼來做,做得恰當的一些教法,世尊在佛法還不成熟,大家的世俗心還很強的情況下,講些人道、人倫的一些法則。我感覺現在社會上的這種教育,已經很普及了,越普及,減劫來得越快,為什麼呢?大家沒有出離心,減劫的加劇就越來越快。向好是所有人的心理,沒有一個人不嚮往好的,嚮往好又爭奪好,排斥惡,把惡排斥到社會上去了,惡直接佔有了,就強化了自我,結果惡就更加加劇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狀態。

那我們能不能做一個好人呢?實際上作為一個學佛的人,真正地認知到了三界如幻,你一定會做一個好人的,一定會愛護這個世間的,大家本來就在做夢,我還和別人爭奪什麼呢?善惡都不值得爭奪了,財富不值得爭奪了,名聲不值得爭奪了。何以故呢?如夢如幻,畢竟不實啊,因緣所生,無有實質,緣生緣滅,畢竟是無常相啊!我們要在無常相中建立一個善的常,行不行呢?那麼我們就得用世法來講了,講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都是為了順應世俗的善滅常法,來次序世間的,以次序來迴施世間眾生,接度眾生出生死、出輪迴。

像這位菩薩提這個問題,怎麼來教育自己的兒女呢?我感覺,我們自己要有出離心,要有菩提心,你愛護自己的兒女,愛護自己的家人,一定會是真誠的。要是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愛護自己的子女,無外乎是人情——這個人情沒問題,所有的人天生都有這個人情。

過去聽到這樣一句話:上天有好善之德,人人的心裡都有好善之德。我們的人心沒有一個是不向善的,哪一個人不向善呢?我們仔細觀察審視一下,沒有不向善的人的,哪怕一生造惡的人,他也不會嘴上說,我不向善。所以我感覺我們應該在短暫有暇的人生中,能不能把生死問題、生死大事放在當頭,這是一個佛教徒非常致命的一個環節。世俗的因緣太多了,無始以來我們輪迴的太久了。多好的輪迴我們都得到過,但是特別差的出離,我們也沒有得到過,我們要是真正出離過三界,我們就知道三界是火宅這是一句真誠的話了。我們想做世間的善人呢,現在社會上的教育,很多人提倡儒家思想,回到剛才話題中去,我感覺社會的教育已經夠充分了。

佛教的教育第一個解決的就是生死大事!不是嘴邊上的話,人壽百歲啊,折騰不起來什麼東西啊,這一百歲一晃就過去了。因為可能我接觸的死人多,每天我都有電話,和我說事情啊,誰誰的家人死了,能不能幫他祈禱一下?我說可以的。每一天都有死人的消息的。我也不知道是善人還是惡人,但是一個一個都死去了。死去了,他們是繼續沉淪,還是繼續做好事壞事呢?還是真正地了脫了生死呢?這個地方是不得而知的。我鼓勵現前學佛的人一定要把了生脫死當作是頭等大事。實際就是這個事情。做好人我不反對,了生死是大事。好人,壞人,我感覺無量劫以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什麼樣的人,我們似乎都做過,但是就是了生死這樣的事情沒有做過一次,要是做過一次,你就知道這三界火宅在焚燒著大家的生命。包括你的善,包括你的惡,包括你的禪定,都在焚燒著。我們知道禪定的功夫是遠離了善惡,遠離了苦樂。我們知道色界天,就是禪天,善惡都遠遠超越了,但是他們還在三界火宅。非想非非想天他們早已超越了善惡禪定,他們還在生死之中、輪迴之中。

因為我們現在人壽已經不足百歲了,在這裡邊玩善惡的遊戲,不把了脫生死放在頭等大事上來看待,我感覺大家就會辜負自己的學佛因緣。因為我走了很多團體,發現大家在這善的問題上都舉得很高。我就問:你是善人嗎?八萬四千歲是善人,五戒自然,十善自然,他們不用受五戒十善的戒,他們具足五戒十善。那就是真正的善人。你是善人嗎?你若是真正的善人,你就不用要求自己,就會活到八萬四千歲。你活不了八萬四千歲,你說你是善人嗎?你把你一天的善惡記錄下來,你敢面對嗎?我不是反對你們大家做善,不反對。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人壽百歲,出生死是個大事情,善惡的選擇反而不是大事情了。包括我們兒女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你的生死是頭等大事。我們自身的生死問題解決了,兒女的生死都不成問題。我們在沉淪,我們再教兒女善惡,一樣在沉淪。我感覺這樣辜負了我們難得的人生。所以在佛教中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最主要的是讓我們解決生死問題,說三乘教最基礎的就是出生死——聲聞教,自身出離生死;菩薩乘教,自他人出離生死;諸佛如來的教誨,圓滿一切究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關於這種人天福報的修持,我感覺我們既然來出家,最好都放一放,在了生死這個大問題上,多著著手。一個人能了生死了,天下的人都能得到安樂,就是所有的有緣人都有機會了,我們大家不用教善惡,哪個人都在說善說惡。有人說:我們特別在乎善與惡,行不行呢?可以的。在這個地方還是提倡一下,大家在了生死的大問題特別地用用心,真正的有力量了,你再去看看生死中的這種善與惡,我們就知道世尊說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悲心,這個智慧的給予了。

所以說這個菩薩提的問題,也可能是現在學佛的人面對一個特別大的選擇的問題了。很多人就把佛法世俗化了。什麼叫世俗化了?就是說善說惡,說是說非,這不出欲界。你就是畢生修持,你連欲界都出不了,你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所謂的善惡上,你這一生出離不了欲界。就是集其功德,欲界難出。何以故呢?我們是對待的心,對待的心就會產生欲:取的欲與捨的欲,愛的欲與恨的欲,這個是去不掉的。

我們到南傳,會學到安般的修法,就是業處的修法,就是遠離善惡,善惡是我們人生中面臨最多最頻繁的東西。但我們以出離心面對善惡,善惡就變得特別簡單了。善就有樂報,惡有苦報。但這個善惡、這個苦樂是對待的,是對比而出來的。佛法裡邊出離的樂是大樂,是善中樂,惡中一樣樂!善中覺悟,惡中一樣覺悟!它超越了善惡的纏縛與困惑!在這種因果中不斷的覺悟,產生覺悟的因果!要不然我們會沉浸在善惡的對比的苦樂中,被善惡苦樂左右著,這跟佛法沒有太大關係了。世俗人不用學,都在這種苦樂中。我們會明白世俗因果,在世俗中,繼續擇善擇惡的生存,多擇善遠離惡,這樣在世間活得會更好一些,但是輪迴難出。

為什麼我們提倡念佛呢?印光法師在他的淨土五經的一個序文中提出來:生死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啊!我們人壽要是八萬四千歲,我鼓勵大家拿出四萬歲做善,拿出四萬歲去修行,要不然我們生命太短了,這百歲我現在過一半了,我五十歲了,再一轉眼這五十歲又過去了,不知道是善是惡了,所以,還是激勵大家在出離生死的大事上下下功夫,教育子女,你的生死問題真正解決了,你一定真正的對得起自己的子孫了,對得起自己的兒女了。我們的生死大事沒有解決,誰都對不起,不要說教育別人了,自身難保,輪迴尚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

順生死流的十種心

剛才有個道友問我:如何能夠保持著我們這個菩提心不退...

臨終現這五種相,命終決定墮入畜生道

在輪迴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和地獄這...

欲為三界眾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

一般人死後為何還願意來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樂,理論上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得不償失,...

來往輪迴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

來往輪迴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 我們在這個世界,有...

此生就是來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過了,你們的功夫怎麼樣呢?有沒有進步呢?...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淺見無知的人,只能看見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見事物...

不要對佛的迷信

1、生活中有一種迷信是對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圖個...

3種讓吃貨們不寒而慄的高檔「美食」

作為高檔美食,鵝肝、燕窩、魚翅往往被用於重要的宴席...

忘了這些,會使你年輕

一、忘掉年齡人的生理年齡是客觀的,但心理年齡則不同...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問: 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

臨死時現神通,才知道是地藏菩薩化身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

萬境本閑,唯心自鬧

【原文】 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

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們和我談起佛教問題時,多數認為這...

布施後為什麼要加一個持戒呢

這個布施以後為什麼加一個持戒呢?因為布施會讓菩薩積...

善知識者應具足八種功德

文殊師利菩薩向佛請法說,如何持戒修行才能為善知識?...

四千億財產

佛陀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這分清淨光明的智慧傳...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迦葉三兄弟受化之宿緣

過去,佛為眾人說頻婆娑羅王因聽聞佛說法即得法眼淨之...

【佛教詞典】不狹小

【不狹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八頁云:卽三摩地、善成...

【佛教詞典】萬華會

(行事)萬燈會之異名。或謂萬燈會外有萬華會,供養一...

【視頻】慧律法師《九次第定》

慧律法師《九次第定》

【視頻】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