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聖嚴法師  2014/1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雲岩曇晟生重病,道吾宗智問他:「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相見?」云岩答:「不生不滅處相見。」道吾說:「何不道非不生不滅處,亦不求相見。」

在一般佛學名詞中,多把肉體稱為臭皮囊、色殼子,叫做殼漏子的機會不是很多,意思是說這個九孔常漏不淨的軀殼,不僅是一個臭皮囊,還會捅出很多漏子,也就是造業,造業受報,也叫漏子。

修行人往往把身體看成造業的工具,不會修行的人多半是造惡業、罪業,然後接受苦報,很會用功的人,才可能經常運用身體來修善業、福業,然後享受福祿壽報,都是有漏的。修行人謙稱自己不會用功,沒有好好運用身體,就會把它稱為殼漏子。修行人能夠運用身體修不淨觀,勘破無常生死,也叫身體為殼漏子。

雲岩曇晟害了重病,道吾前來相探,同時假此因緣請他開示禪法,所以明知得道高僧,已沒有生離死別之情,還要問他離開這個色身之後,我們還在何處相見?其實,生時沒有來,死時沒有去,肉體的生死,僅是軀殼的自然現象,悟後的人,只認常寂常照、恆動恆靜、不生不滅的自性清淨心,不介意幻生幻滅的殼漏子,離開色身的殼漏子,還能相見,那一定是佛佛道同的境界。

因此雲岩回答:「在不生不滅處相見。」這其實就是《心經》講的「五蘊皆空」。如果能夠空掉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組合而成的身心世界,不僅不再執著身體,也會放下我們對於心理、精神、思想、觀念等的執著,這就是空,此時即能與一切諸佛、一切親友、一切眾生永遠相見不捨離了。

因為你也空、我也空,無處存在也無時存在,無處不存在也無時不存在,只要超越了時空的執著就能遍處相見、永恆相見。換句話說,只要有生有滅、有去有來,都是虛妄,不能真正見到你我的真面目,唯有離開生死,把所有對立的認識心全部斷除,這才是真實的境界,才能真正赤裸裸地、隨時隨處相見。

但是道吾覺得,希望在一切處一切時的不生不滅處相見,尚有執著,修行到不生不滅的層次,已無相對的主客之分,還需要說永遠相見、處處相見嗎?道吾則提出「非不生不滅處,亦不求相見」。他是超越「生滅與不生不滅」的界線,同時放下「相見與不相見」的差別觀點,呈現出大自在與大圓滿的本地風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禪師和岩頭禪師同行至湖南鰲山時,遇雪不能前進。...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為什麼說飲食的滋味是不真實的

那麼到底我們在吃這個美好的滋味,這個滋味是怎麼來的...

禪宗對六識空性的體證

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境所產生的六種認知作用,...

三年苦功抵不住親情一句,實為可悲啊

正在機場候機室裡看書時,一位白髮斑斑的長者,坐到隔...

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再來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

四種食

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要有營養,這個生命才能夠住持下去...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如何轉變負面的人生態度

問: 常有人自覺能力差、力量小,對社會、家庭沒有影...

命可以算嗎

站在佛教的立場,並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風水...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情緒管理智慧

簡體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

對網絡交友應抱持什麼看法

問: 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例如上網查資料...

世間的一切成就都是無常的

我一生看過許許多多紛紛擾擾的事情。這麼多年輕人死了...

四季中的飲食養生

如果我們懂得正確地吃,能夠保持身體健康,人與大自然...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 《...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這個功夫成片首先是來自於禪宗參禪的一個術語。就是他...

聖嚴法師《人生如戲》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這裡來訴苦了半天,聽她講完...

阿彌陀佛遍法界,只需臨終念感通

你看世間上連一輪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現,更何況阿彌...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

略說四種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進行以一些介紹,然後再談用...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

就算有神通也要求生極樂世界

摩訶目犍連屬於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當中他示現的神通...

知識不等於證悟

雖然經常誦念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佛教詞典】師弦

(譬喻)以師子之筋為樂弦,奏之則餘弦悉絕。以譬菩提...

【佛教詞典】印契

(術語)本尊之印契名千眼印,出千臂經中,先以二小指...

【視頻】妙境法師《三藏法師慳法的果報》

妙境法師《三藏法師慳法的果報》

【視頻】大悲咒

大悲咒